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长征前后的岁月 > 长征前后的岁月第3部分阅读

长征前后的岁月第3部分阅读

经历,

    与彭颇有同感,都反对一、三军团分开。

    前方将帅会议的结论:中央的长电是主观的、错误的,不能执行。

    6 月18日,周恩来、朱德联名致电中共中央局,对长电提出不同意见。

    指出:“方面军主力一、三军团目前绝对不应分开。”

    同日,周恩来又单独致电博古、项英,不同意他们对前方的无端指责。

    周恩来说:“如果我们待机是守株待兔,当然是错误;但自黄陂战后,每次

    转变阵势,确是有机可待。”

    博古见前方拒绝执行长电,大发脾气,说:“中央的指令不容拒绝执行。”

    6 月23日,周恩来连续两次接到中央局严厉斥责的电令后,万般无奈,表示

    :“绝对服从你们的命令,并立即执行。我要求在部队调动中回瑞(金)一行,面陈不同意见或改在博生县(即宁都)开军委会或中局会。因许多问题非电文所能详,许多批评完全不是我们愿(原)意也。“

    中央局予以拒绝。7 月1 日,中央局以中革军委代主席项英名义,致电朱德、

    周恩来、彭德怀、滕代远、周建屏、肖劲光、叶剑英等,断然发布《军委关于东

    方军之组成及干部配备和指挥关系的指示》,宣告组建东方军,实施“两个拳头

    打人”的计划。全文如下:朱、周、彭、滕、周、肖、叶并转肖、邵、周子昆、

    曾日三、薛、黄:为迅速建立和完成抚河以东的作战地区,着以三军团(暂缺第

    六师)、十九师为东方军组成部分,任彭德怀兼东方军司令员,滕代远兼政委,

    为配合作战,三十四师及闽赣军区,各独立师团营不论,归彭、滕就近指挥,并

    以袁国平兼东方军政治部主任。东方军直接受一方面军朱周指挥,望各部通电联

    络。

    中革军委代主席项英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项英竟直接电令彭、滕,彭、

    滕也径向项英报告,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兼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红军总政治委

    员兼一方面军总政委周恩来,连接转电报的权利也被剥夺了。

    周恩来、朱德形同虚设,更加无所事事。彭德怀、滕代远、周子昆、曾日三

    等则愈发“对上级整个部署无所适从”。

    7 月中旬至9 月下旬,周恩来、朱德与博古、项英等,就东方军预期作战方

    针、部署与延长时间、扩展区域诸问题,发生了一系列争论。周、朱一次次建议

    被撂置、遭否决,与博、项矛盾日甚一日,难以沟通。

    就在这时,博古盼望已久的共产国际军事顾问奥托。布劳恩(即李德)

    到达瑞金。博古仿佛看到了救星一般。于是乎,把红军指挥的大权,拱手交

    给了这个德国人。

    李德,何许人也?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慕尼黑人,德国共产党员。

    1928年越狱逃往苏联,1932年在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由共产国际派来中

    国。他根本不懂中国的国情,只是把教科书中的条条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规模

    阵地战的经验,硬搬到中央苏区强加推行。瑞金的同志们因他是共产国际派来的

    军事顾问,对他相当尊重,他就大权独揽,发号施令起来。担任过李德翻译的伍

    修权在回忆录中说:“李德的独断专行取代了军委的集体领导。”“由李德一人

    躲在房子里凭着地图指挥战斗。”红军的许多失利“本来都是李德的主观主义、

    瞎指挥造成的,可是他却动不动就训斥、处分别人,不断发脾气骂人,根本听不

    进反对意见。”“当时中央的错误领导,和李德本人的专横作风,使他成了一个

    地道的‘太上皇’。”

    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处境的困难便可想而知了。他虽还在前线,但对重大

    军事行动的指挥权力已被剥夺,只能提出建议,而这些建议又往往不被理睬。

    1933年11月20日,福建事变爆发,李济深、陈铭枢和十九路军将领树起了反

    蒋的旗帜。

    11月24日,周恩来向中央局报告:蒋介石进攻福建,将以由浙入闽为主要方

    向,以由资溪、光泽入闽为辅助方向。建议以红第三、五军团侧击进攻福建的部

    队。由于周恩来对这样规模的军事行动已无权决定,只能在报告中希望中央局早

    作决定。

    中共中央局却从“左”倾观点出发,对福建人民政府抱着完全不信任的态度,拒绝给予支援。

    11月25日,中革军委给红一方面军的训令说:“我们不应付出巨大的损失去

    同这路敌军作战,还是让十九路军去替我们打击该敌。”这样,周恩来支援福建

    事变的建议被搁置起来。

    12月13日,军委又决定并电告周恩来、朱德,袭击敌运动中的单独部队计划

    取消,将红军主力西调,由第一、三军团组成西方军,去劳而无功地攻击永丰一

    带地区的敌人堡垒线,而不去向东配合十九路军作战。

    事情弄到这种地步,事实上已使周恩来在前线无法正常地工作了。

    12月16日,周恩来致电博古、项英,愤慨地指出:由于中央不了解前线实际

    情况,“连日电令屡更”,“使部队运转增加很大困难。”请求“在相当范围内

    给我们部署与命令全权,免致误事失机”。“否则亦请以相机处理之电令给我们。”

    这个电报更加触怒了中央局。于是,李德以统一前后方指挥为名,提出建议,

    并经中共中央局决定,取消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和第一方面军司令部,原前方

    总部撤回后方,并入中革军委,由中革军委直接指挥中央苏区的各军团和独立师、团作战。

    12月20日,项英致电朱德、周恩来等:中革军委决定将原属红一方面军各部

    组织为东方军、中央军和西方军,方面军司令部即回瑞金。

    1934年1 月4 日,周恩来、朱德从前方回到瑞金。

    2 月3 日,周恩来被任命为中革军委副主席。

    这以后,周恩来对前线部队的指挥权实际上被剥夺,只担负一些技术性的组

    织工作。许多重大问题,如六届五中全会的准备、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召开

    等,他都没有与闻。

    宁都会议,毛泽东丢了军权;李德一来,周恩来、朱德军权旁落。从此,十

    余万中央红军和数百万苏区人民的命运,掌握在一个不懂军事的人和一个外国洋

    顾问的手中。

    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爆发前夜,红军权力的交割,给这场“大决战”

    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第二章两个“拳头”砸“堡垒”——血肉模糊沟口大捷,博古亢奋不已1933

    年9 月,中央苏区平静了半年之后,终于在这块5 万平方公里的赤色疆域上,爆

    发了一场恢宏壮阔、惨烈空前的第五次“围剿”与反“围剿”战争。

    是年夏天,蒋介石坐镇江西省会南昌,亲任“剿匪”军总司令,调集了六十

    六个师二十八个独立旅共三百二十个团,计六十万兵力,苦心筹划对中央苏区的

    第五次“围剿”。

    蒋介石痛心于以往屡次惨败的教训,一改过去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战略战

    术,而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所谓“以守为攻,乘机进剿,主用合围

    之法,兼采机动之师,远探密垒,薄守厚援,层层巩固,节节进逼,对峙则守,

    得隙则攻”等原则。他还聘请了数十名德、意军事教官,以德国元帅冯。赛克特

    为首席顾问。

    蒋介石在庐山称,这次与中共决战,“三分军事,七分政治,须成功成仁。”

    倘“大家再不能振发革命精神,再不能立定决心,鼓起勇气,来消灭当前这个最

    大的敌人——强悍的土匪,那么国家立即就要灭亡了!我们也就不仅是生无立足

    之地,而且要死无葬身之地”!

    经过了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之后,毛泽东路线在中央苏区和红军中已被彻底

    摒弃。临时中央路线得以在苏区和红军中畅通无阻,贯彻执行。面对蒋介石穷凶

    极恶的第五次“围剿”,博古为首的中央于1933年7 月24日,发布了《关于帝国

    主义国民党第五次“围剿”与我们党的任务的决议》,认为,第五次“围剿”与

    反“围剿”将是一场更加剧烈与残酷的阶级大决战,是关系苏维埃道路与殖民地

    道路之间谁胜谁负的大决战,是国家对国家,大军对大军的决战,是两个政权的

    大决战。苏区党必须粉碎敌人的新“围剿”,争取苏维埃在全中国的胜利。

    10月18日,中央政府发布了《为粉碎第五次“围剿”紧急动员令》,号召全

    苏区人民,集中一切力量,准备一切牺牲,为粉碎第五次“围剿”的全部胜利而

    战,为苏维埃共和国而战。

    博古这回完全抛弃了毛泽东的战略战术,而实行了一整套全新的战略战术原

    则:——“御敌于国门之外”

    ——“不让敌人蹂躏苏区一寸土地”

    ——“扩大并保卫苏区”

    ——“开展民族革命战争,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

    ——“两个拳头打人”

    ——“全线出击”

    ——“以堡垒对堡垒”

    9 月26日,蒋介石亲赴赣南前线督师。28日凌晨,蒋军嫡系陈诚部第八纵队

    三个师攻击苏区黎川城。大决战序幕一拉开,蒋介石试图“旗开得胜”,占领中

    央苏区的北大门。

    这时,彭德怀的东方军还远在福建将乐、顺昌围城攻打闽系军阀刘和鼎部。

    彭德怀围城已多日,敌第五十六师师长刘和鼎几乎弹尽粮绝,频频向上司第

    十九路军总指挥蔡廷锴求援,并打算弃城突围。

    刘和鼎是红军的老冤家。第二次“围剿”时,毛泽东指挥红军横扫七百里,

    从江西一直打到福建建宁,令其丧魂落魄。后来,刘与红军交手,都是连战皆败。蒋介石得悉彭德怀东方军围攻将乐,遂急电刘和鼎,令其死守,同时又调五个师精兵驰援。

    就在此时,中央苏区北大门告急。为“御敌于国门之外”,博古电令彭德怀

    速回援赣,“消灭逼近黎川之敌,进而会合抚河以西力量,全力与敌在抚河会战。”

    9 月28日,东方军开始北移。彭德怀、滕代远率东方军右纵队(辖红三军团

    第四、第五师和红七军团第十九师),取道大干、桥头、泽坊,于10月3 、4 两

    日,集中于泰宁县新桥地区。红五军军团长董振堂、政委朱瑞率东方军左纵队

    (辖红五军团第十三师和红三军团第六师),经将乐县的高滩、积善,亦于10月

    3 、4 两日集中于泰宁县大田地区。

    也就在这一天,黎川失守,红都震惊。彭德怀再接急电:日夜兼程,迅速向

    黎川前进。

    10月4 日,彭德怀、滕代远部东方军右纵队与董振堂、朱瑞部东方军左纵队,同时开抵闽赣交界之福建泰宁集结完毕。次日,向江西黎川以北硝石进发。

    就在东方军集结泰宁的前一天,陈诚部第八纵队司令周浑元获悉,洵口地区

    有红军千余人,并判断为非红军主力部队,乃决定派所部第六师第十八旅旅长葛

    钟山率第十七旅第三十一团和第十八旅第三十四团及第五师第二十七团与黎川保

    卫团一部,赴洵口游击侦察。

    4 日午夜,敌自黎川轻装出发。5 日晨,先头部队第三十四团到达洵口后即

    向湖坊飞鸢方向警戒,并派出侦察分队。随后,敌第二十七、第三十一团等部也

    先后到达洵口、石狭地区。6 日晨,葛钟山发现飞鸢有红军活动,即令第三十一、第三十四团向飞鸢攻击前进,第二十七团为预备队,置于洵口待命。

    红三军团第四师为右纵队的前锋,在向硝石进发途中,一抵飞鸢,即与敌第

    三十一团遭遇。此时,是中午13时许。

    张锡龙、彭雪枫指挥所部对敌展开猛烈攻击。接火后,敌三十四团也赶来参

    战。激战四小时,敌不支,溃退洵口,就地组织防御,企图固守待援。

    东方军乘势围攻麇集洵口之敌。彭德怀总指挥立即用无线电向所属各部下达

    了战斗部署:张锡龙、彭雪枫部第四师由飞鸢东向西面攻击。

    粟裕部第二十师取道飞鸢至横亭由北向南攻击。

    陈伯钧、宋任穷第十三师,周昆第三师由报高经湖坊进抵海岭、白沙间占领

    阵地,截断洵口至黎川通路,并侧击由黎川前来增援之敌。

    洪超、陈阿金第六师,周建屏、吕振球第十九师分别置于王秋窟、飞鸢,为

    预备队。

    7 日拂晓,东方军各部向困守洵口之敌发起总攻。激战至10时,葛旅三个团

    除第三十四团一个营据守山顶土寨负隅顽抗外,其余悉数就歼。

    正当东方军围歼葛旅之际,驻黎川之敌第九十六师两个团奉命星夜赶赴洵口

    增援。7 日9 时,援敌进至白沙以北之马鞍岭、鹅峰岭时,遭东方军第

    五师寻淮洲、乐少华部第十五团顽强阻击,未能通过。

    东方军在歼灭葛旅后,除一部兵力继续围困洵口山顶残敌外,主力转兵白沙

    方向,围攻援敌。敌仓皇逃往黎川。

    洵口之役,红军共歼敌三个团,俘敌旅长葛钟山以下一千一百余人,缴获机

    枪二十九挺,迫击炮二门,长短枪一千零八十四枝,无线电台一架。东方军伤亡

    七百余人。

    蒋介石受此打击后,命令部队严加守备,严防红军进攻硝石等地。

    1933年11月11日出版的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用了第二版三

    分之一篇幅,这样报道了洵口遭遇战大捷:前方通讯飞鸢沟口战役的经过转战数

    千里的红军,今日已奏凯歌回师江西了。刚到江西的第一天中午,恰恰吃过午饭,在继续向飞鸢前进中,忽然枪声远远地传来,前兵与敌人遭遇。好勇敢的战士,立即就抢夺了敌人的阵地。我们向俘虏弄清了敌人的部署后,便登山向敌人侧翼运动,几十挺机关枪向敌人扫射,一声冲锋号,就冲到了敌人身边,手榴弹似暴雨般向敌人洒去,雪白的刺刀,杀到了敌人的头上,敌人的血染红了我们的刺刀,敌人的尸体,摆满了山腰。这时太阳西下,暮色渐浓,敌人便乘此持枪仓皇向林山窜退,而我们乘胜猛追,直追得敌人屁滚尿流。一天的战斗告一段落,结果击溃了敌人三个团,打伤了敌人的团长,缴获无从计数。

    第二天天还是漆黑时,我们便又出发了,一个个都精神抖擞,向洵口前进。

    在距洵口两里的地方,前兵已接近敌人的排哨。那时天渐明了,大地笼罩着浓雾,只影影焯焯,瞧见敌人在对面山上运动。不上一点钟,敌人的四周都已经摆布着成千成万的红色战士,有的在那里开党员五分钟会议,有的在那里高唱冲锋杀敌歌。不久,总攻开始了,不上三十分钟,我们的队伍便冲到了敌人身边,特别是我们四、五连的动作真是飞快,悬崖峭壁的高山,一个冲锋就上去了。炸弹打得好激烈,刺刀拼得真带劲。杀得敌人断头断手,粉身碎骨。呜呜的嚎声、杀声、唉哟声,震动了大地。一霎时,敌人便落花流水滚了下去,我们顺利占领了敌人最重要的阵地。

    蒋介石的反动派,还企图死灰复燃。他们约莫集结一营人又向我们反冲锋。但我们丝毫不为他动摇,沉着地应战,一顿炸弹、轻机关枪,就把敌人压了下去。

    今天敌人真该死。四团人和一个旅长,一个都没有跑掉。我们友军打到了敌

    人的后路,一个一个都把他捉了起来。

    但洵口战斗刚结束,由黎川增援的敌人又来了两个团。但这算什么呢?我们

    立刻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给他以迎头痛击。不上一点钟,又打得他落花流水,两团人去了一大半。不是他们溜得快,又是一个不留呢。

    今天是杀得如何有劲呵,每团指战员都与敌人肉搏了一二次。二连连长一投

    梭标便杀伤了敌人六七个。七连排长曾顺生同志已经病了七天工夫,在战场上还

    能马刀一举,就随随便便杀伤敌人几个。一连有两个年纪不上十六岁的小英雄,

    当敌人反冲锋时,他俩实行拼手榴弹的比赛。打得好,又抛得中,打得敌人连头

    都不敢抬。

    看!人山人海的俘虏兵,遍山遍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