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心灵鸡汤 > 心灵鸡汤第50部分阅读

心灵鸡汤第50部分阅读

    东西,能听话做事,你就能一直住在这里。”这个命令就变成了波顿的“圣经”,他完全遵照它们生活。他开始上学,可是第一个礼拜他躲在家里号啕大哭起来,因为其他孩子都来找他麻烦,拿他的大鼻子取笑,说他是个傻蛋,还说他是个“小臭孤儿”。他气愤得想去打他们,可是收容他的那位农夫罗福亭先生对他说:“永远记住,能走开不打架的人,要比留下来打架的人伟大得多。”

    罗福亭太太给他买的一顶新帽子,他觉得非常得意。有一天有个大女孩把他的帽子扯下来,在里面装满了水,把帽子弄坏了。那个女孩说她之所以把水放在里面,是要那些水“能够弄湿他的大脑袋,让那玉米花似的头发不要乱爆”。

    波顿在学校里从来没有哭过,可是他常常在回到家之后号啕大哭。有一天,罗福亭太太给了他一些忠告,使他消除了所有的烦恼和忧虑,而且把他的敌人都变成了他的朋友。她说:“要是你对他们表示兴趣,而且注意看你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的话,他们就不会再来逗你,或叫你‘小臭孤儿’了。”波顿接受了她的忠告。他用功读书,虽然不久后就是班上的第一名了,却从来没有人嫉妒他,因为他总在尽力帮助别人。

    他帮了好几个同学做作文,替好几个同学写很完整的报告。有个孩子不好意思让父母知道波顿在帮他的忙,所以常常告诉说,他要抓袋鼠,然后就到罗福亭先生的农场来,把他的狗关在谷仓里,让波顿教他读书。

    流行病侵袭到他们住的地方,两位年纪很大的农夫都死了。另一位老太太的丈夫也死了。在这几家人中波顿是唯一的男,他帮助那些寡妇们过了两年。在放学的路上,波顿会到她们的农庄去,替她们砍柴、挤牛奶,为她们的家畜喂饲料和水。大家都很喜欢他,不再骂他,每个人都把波顿当作自己的朋友。

    当波顿从海军退伍回来的时候,他们向他表lou出对他的真正感情。到家的第一天,有200多位农夫来看他,很多人甚至从80英里远处开车过来。他们对他的关怀非常真诚,因为他尽管很忙还是很高兴地去尽力帮助其他的人。他不再有什么忧虑,而且13年来再没有一个人叫过他“小臭孤儿”了。

    享受快乐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身处于快乐的人群当中。快乐的笑颜是可以传递的,如果你想获得终生的快乐,就把自己变成传递快乐的种子,散播到需要快乐的地方。

    ┃┃

    ┃┃

    ┃bsp;   ┃┃

    【……人(1) ----网文字更新最快……】!!

    人(2)

    拒绝的理由

    什么都不拒绝的人很快会变得没什么可以拒绝了。

    ——马休尔

    詹姆斯这几天明显有些睡眠不足,他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可是,当邻居海伦请他过去帮忙弄一下电脑时,他说:“愿意效劳!”派特请他帮忙将电子琴抬到楼下时,他说:“好的!”

    当哈瑞叫他帮忙照看一下自己的小孩时,他说:“可以。”

    当玛瑞安要他为她的派对做张海报时,他说:“没问题!”

    他的特点是几乎从不说“不”,而别克在这方面的风格习惯却与詹姆斯大不相同。

    早上,lou芮阿姨打电话来,问别克能不能陪她一起去看“索斯比”拍卖中国的古董。别克说:“不!”

    中午,社区报纸打电话,问别克能不能为他们的征文颁奖。别克说:“不!”

    下午,圣若望大学的学生打电话来,问他能不能参加周末的餐会。他说:“不!”

    晚上,《华盛顿晚报》传真过来,问别克能不能写个专栏。他说:“不!”

    当詹姆斯说四个“是”的时候,别克说了四个“不。”

    你或许要认为,别克有点不近人情,可当事人并没有这种感觉。因为,他很讲究方式和技巧。当他说第一个“不”时,同时告诉了她:“下次拍卖古董,我会去。至于今天,因为我对家具、器物、玉石的了解不多,很难提出好的建议。”

    当别克说第二个“不”时,他说:“因为我已经做了评审,贵报又在最近连着刊登我的新闻,且在一篇有关座谈会的报道中赞美我,而批评了别人。如果再去颁奖,怕要引人猜测,显得有失客观。”

    当他说第三个“不”时,他说:“因为近来有坐骨神经痛之苦,必须在硬椅子上直挺挺地坐着,像是挨罚一般,而且不耐久坐,为免煞风景,以后再找机会。”

    当他说第四个“不”时,他以传真告诉对方:“最近刚刚寄出一篇文章,专栏等以后有空再写。”

    别克说了“不”,但是说得委婉。他确实拒绝了,但拒绝得有理。因此能够取得对方的谅解,自己也落得清闲,而不像詹姆斯那样使自己睡眠不足。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碍于面子,即便在自己不方便帮忙的时候或无力帮上忙的情况下答应别人的请求。这样一来,两方面都花费了时间和精力,而又没有解决问题。

    别把秘密告诉我

    假如我们自己都不能保守秘密,怎么能指望别人替我们保密呢?

    ——拉罗什富科

    有个朋友想告诉丽莎一个秘密,她摇摇头,因为她不想使自己痛苦万分。

    到此刻为止,这个下午她一直十分愉快:好友欢聚在一家新开业的餐厅,述说陈年往事,接着事情就来了——在用完甜点、付帐之前,亚琳扬了扬眉毛,压低嗓音问她:“想不想知道一个秘密?”

    到了丽莎这种年纪,对这问题的回答是“不想”。她不想知道谁把公物带回了家,也不想背负任何人最不可告人的秘密。因为她曾走过那条路,结果痛苦万分。

    就在这一刻,她还在为不久前无意间听了一段她不愿听到的告白而内疚不已。她和丈夫曾跟一对与他们交情尚浅的夫妇共进晚餐。在他们没来得及警觉之前,已经不知不觉地承担了一个秘密:那位太太有个他们夫妻都不认识的姐姐,患有精神病,一直住在疗养院里,最近刚过世。她因为对有这样的姐姐极感羞耻,连葬礼都没参加,也不想告诉子女有这么一个阿姨。

    一个秘密又引出了另一个秘密,在你还未能称它是“衷心忏悔”之前,他们已被迫对这妇人担负起了保密的义务。然而事实上,他们根本还不怎么认识她和她先生。对这种突如其来的亲密,他们是憎恶多于感激。

    人们从来不考虑倾诉秘密对听的人会造成什么影响。她有个感觉敏锐、见识深远的朋友,但她却不曾明白,她为了倾听她凄凉地重复述说她丈夫如何亏待她,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即使在“她”已经宽恕他之后,“我”却仍不能原谅他,她甚至没有机会跟他讨论这个问题以获得纤解。

    揭lou他人外遇秘密的人也是罪不可赦。当丽莎的朋友艾莉丝问她能不能保守秘密时,她不假思索地回答:“绝对可以。”(她确实能保密,这正是她的问题所在)于是她再度尝到了苦头。艾莉丝透lou的消息是:我的挚友苏的丈夫杰甫有了外遇。杰甫竟然是他,他们结婚已经7年了,苏又如此崇拜他,前一天她还告诉丽莎他们想生个孩子呢。

    现在丽莎知道了杰甫的秘密,她震惊得快要崩溃,不仅因为同情苏,生杰甫的气,也有一份失落感。教她如何再信任杰甫?她如何能再对他有丝毫尊重?更难的是,如何能若无其事地面对苏?明明就有事,而且她还知道是什么事。

    她当时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想帮助她的挚友,可是怎么帮呢?告诉苏这个足以令她心碎的消息吗?指出她显然不想看见的吗?但是丽莎一想到杰甫,就忍不住想狂叫,她冲动地想揭发他。然而,她有权为了自己觉得好过些而牺牲苏吗?要是杰甫只是一时逢场作戏,而其实苏最好自始至终都不知情呢?丽莎凭什么断定怎么做对他们的婚姻最好呢?她终究保持了缄默,但这项决定并未令她的心绪平静下来。

    几个礼拜过去了,苏再次约丽莎见面时,丽莎答应了,不过却有几分畏惧。当苏告诉丽莎她发现杰甫有外遇时,她心中五味杂陈,至少这件事已明朗化,她也拖离了困境。然而,关于是否该保密的内心冲突并没有因此消失。什么时候一个朋友向她亲近的人吐lou秘密时,却变成是在占便宜呢?什么时候她所传递的消息会有趣而无害?又在什么时候她对真诚关心她或与秘密有关的那个人要求太过了呢?

    知道秘密的人,在冲动地想把自己的重大发现说出来时,应扪心自问几个问题:你倾吐的对象能用正确的眼光看待这些秘密吗?还是会一直放在心里,甚至带入梦里?这个对象真能提供什么帮助吗?还是你只是找个人替你分担心事?时机也很重要。你把秘密说出来,是否突然使原本一团糟的状况变得更混乱?如果你无法彻底保密,是否至少可等危机过去再说?最后在这里提出一项决定的测试:会不会在你倾吐秘密之后,感到好过些了,却令倾听的那位密友开始不好过了呢?如果是这样,你不是在“分担”,而是在“倒弃”,这当然是不公平的。

    至于在“倾听的人”这一方面,必须明白,往往是我们容许别人倾吐的。很多人以为把秘密透lou给你,是施给你恩惠,偏偏又有像丽莎这种会跳起来吃饵的笨人与他们应和,令他们自以为很重要。结果,这些蒙受恩惠的人得到的却是宁可永远都不知道的情报。啊,如果被牵扯进别人的卑污事情里是一种恩惠的话,谁都担当不起哟。从今以后,丽莎绝不会对自己的朋友硬塞给这种恩惠。

    当涉及他人的私事时,她知道她若不知道将更快乐。

    这可是她的秘密哟。

    再回到餐厅吧。这时候,听到亚琳要告诉她秘密。丽莎对她微笑着。

    “是哪一方面的?”她问。

    “什么意思?”她一脸的困惑。

    “这个嘛,我没办法先答应你不告诉别人,得等到我知道是关于什么的秘密才能断定。”她不会再让自己背负不忠的丈夫或亲戚们那些没人想知道的包袱。

    “是希尔第生日的事。”

    丽莎放心地吐了口气。庆贺生日的有些活动倒是挺好玩的,不过,如果亚琳的语气听起来事情比较复杂,或者会使丽莎感到烦乱,她就会跳过不听。这是她现在的原则。当然啦,有时候不听,自己也会后悔,但是她知道,从长远看来,她会过得比较快乐。这就是她的秘密。钱买不了人情。

    每个人心底都有自己的秘密,那或许是一颗晶莹的泪珠所包裹的俗尘往事,也或许是一幅模糊的影像所记载的岁月积淀。

    幽默的警官

    幽默是藏身于笑话之后的严肃。

    ——韦斯

    杰瑞是一个极富幽默的警官,无论遇到什么案件或难题,在他手上总能迎刃而解。

    有一天,有三位女士为了芝麻大的小事而大吵大闹来到警察局。她们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肯让谁先说,叽里呱啦几乎把房顶都要x翻,连局长都没有办法。这时杰瑞来说了句:“请你们中间年纪最大的一位先说吧。”话音刚落,房间里顿时鸦雀无声。

    某日,一男子试图制造一件轰动全国的新闻,便爬上纽约国际贸易中心,往楼顶上一站,做跳下去的样子。很快,楼下围满了人,包括警察,医生和记者。局长和警长轮番喊着话,并试图救险,那男人总是色厉内荏地叫着:“别过来啊!谁要是过来,我就跳下去!”僵持片刻后,杰瑞带了一名医生走上前,只说了一句话,那男子便默默地走下楼去。杰瑞说的是:“我不是来抓你的,是这位医生要我来问问你,你死后,愿不愿意把尸体捐献给医院?”

    在一次执勤的时候,杰瑞竟然抓住了一个正在通缉的男扮女装的要犯,警长问他:“罪犯男扮女装,你怎么认得出来?”杰瑞说:“我看他没有女人的习惯。”警长问:“什么习惯?”杰瑞说:“很简单,她走过时装店、食品店和美容院的时候,连看都没朝里看一眼,我就知道这里边有问题。”

    回家路上,杰瑞忽然看见两个年轻的神父同骑一辆自行车在一条小路上飞驰,便将他们拦住。杰瑞说:“你们不觉得这样的速度是很危险的吗?”神父们说:“没关系,天主和我们同在。”杰瑞说:“很好,这么说我应该罚你们80美元,因为三个人是不能同骑一辆自行车的。”

    星期日,在闹市区的一个路口,有个者正在发表演讲:“如今的政治透顶了,我们应把政议院和参议院统统烧了!”行人越聚越多,堵塞了交通,警察赶到时,秩序大乱,无从下手,杰瑞大叫一声:“同意烧参议院的站到左边,同意烧政议院的站到右边。”只听“唰”的一声,人群顿时分开,道路豁然开朗。

    有时,幽默就像是从天而降的细雨,将我们孕育在一种愉快与安适的气氛中;有时,幽默还像是轻松、欢快的至理名言,令人回味无穷。

    信任

    你信任人,人才对你忠实;以伟人的风度待人,人才表现出伟人的风度。

    ——爱默生

    一天,约翰从宾西法尼亚州的哈里斯堡前往本州80里外的莱韦斯堡。天色已晚,约翰急着赶路,不料有好几次约翰开的车被迫跟在缓缓行驶的大卡车后面,约翰紧握着方向盘,焦急不安。

    车子总算驶在了空旷的高速公路上。当约翰即将通过一个十字路口时,红灯亮了,约翰急忙把车刹住。他四下看了看,路上没有一辆车,至少1里之内没有第二个人,而约翰却坐着,等着红灯变成绿灯。

    约翰开始对自己为什么没有闯红灯而感到懊悔。约翰当时并不担心被拘留,因为那儿根本就没有警察,他的车开过去一点事也不会有。

    当晚,约翰来到了莱韦斯堡。晚上12点钟睡觉时,这个问题又一次在约翰的脑子里出现。约翰想他之所以停住了车,不但因为这是大家彼此遵守的条约,而且也是大家彼此遵守的合约:大家都彼此信任,决不闯红灯。

    人们一直彼此信任做正确的事,听来很让人惊奇,是不是?人们确实这样做了。信任是人们的首要愿望。人们不能无缘无故地不信任别人,疑虑满腹或相互猜疑,这种态度不是人们天生应具有的。

    彼此信任真可谓一桩好事,因为一个良好的社会结构取决于相互信任,而不是相互猜疑。人们现在拥有良好的社会秩序,都会因为人们在大部分时间里彼此不信任而变得混乱不堪。在意大利,向政府纳税真是件可怕的事,有许多人只是牢满腹而不得不交所得税,因为国家税务局使用了人们应该支付的税款。

    人们言而有信,说来就来,说交付就交付,说付款就付款。在这些事情上,人们都相互信任对方所言。如果人们言而无信,就是违背了常规。人们做事也常有不认真或不可ko的时候,这些都被视为背信弃义的行为。假如某个人或某个组织辜负了人们的信任之心,就会遭到唾弃,失去信誉。

    约翰讨厌看什么某某银行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伪造账簿的事。因为约翰信任银行,所以约翰不会每天都走进银行,让职员把约翰的钱拿出来,给约翰看看钱是不是还在银行里。买一罐咖啡或一瓶牛奶也是同样的道理,人们不会把它们买回家里后,再称称看是不是够分量。生活中没有时间去猜疑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人或与你做生意的每一家公司。

    仔细观察人们周围的人和事,并且把人们对他人的信任程度与他们在生活中的成功大小相比较,真是件趣事。从长远的意义上说,老实人,涉世不深的人,那些认为别人都像自己一样诚实的人,比疑心重重的人的生活更加美满,更加充实。即使他们偶尔受了骗,也同样比那些谁也不信的人幸福。

    约翰为自己在红灯路口停车而感到骄傲。为了让大家都知道从哈里斯堡到莱韦斯堡的路上约翰的表现多么出色,约翰非得一吐为快不可。

    信任他人让你幸福是因为你可以预计行为的后果,这会使人们感到安全,安全是人类的基本欲求,也是社会秩序的基础。而信任又是一切人际关系、交流的前提,所以诚信原则也成了民法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