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心灵鸡汤 > 心灵鸡汤第49部分阅读

心灵鸡汤第49部分阅读

    个大农场。

    约翰30岁的时候,已经成了本镇的头面人物之一。那一年法官去世了,他把他的那所大房子和大部分财产留给了约翰,他还给约翰留下了一封信。约翰打开信,看了看写信的日期。这封信是法官在约翰第一次外出打猎向他借钱的那天写下的。

    “亲爱的约翰,”法官写道,“我从未借给你父亲一分钱,因为我从未相信过他。但是我第一次见到你时,我就喜欢上了你。我想你和你的父亲不一样,所以我考验了你。这就是我说你父亲欠我40美元的原因。祝你好运,约翰!”

    信封里还放着40美元。

    做所有的事情,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坚强的意志力!我们必须相信自己的能力,无论代价多么大。同时,感谢那些默默支持你鼓励你的人吧。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难忘的一夜

    如果你的船驶不进港湾,你就向它游过去。

    ——温特斯

    许多年前,那时杰希卡刚20岁,冬天的一个晚上,她在某日报采访部忙着用打字机起稿。送稿工友传话要她到编辑主任办公室去。编辑主任是个秃头胖子,留着两撇蓬松下垂的白须,脾气古怪。他ko在旋转椅背上问她:

    “你会弹钢琴吗?”

    “不会。”

    “会拉小提琴吗?”

    “不会。”

    “会唱歌吗?”

    “不会。”

    “那么你去参加兰心剧院的音乐会。我们的音乐评论员突然死了,今晚的音乐会就交给你去采访。”

    一小时后,杰希卡倾听着克莱斯勒的演奏,心醉神迷,大为赞赏。

    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杰希卡记得小时候学会的第一个词是“音乐”——是她第一次听见街上的手风琴声时母亲教给她的。可是家里却从来没有音乐,连旧式大喇叭的留声机都没有。童年时听到的音乐,不过是教堂里庄严的唱诗班的歌声而已。年纪稍大,杰希卡常到公园里听铜管乐队的演奏。她读过关于贝多芬、亨德尔、海顿和舒伯特等人的书,却从未听过他们的乐曲。

    杰希卡对音乐一窍不通,而现在却身处克莱斯勒音乐会中。若说派她做正式音乐评论员,除了她们那位编辑主任——他厌恶那些信口雌黄而自以为是的音乐评论——而外,任何人,连杰希卡自己在内,都会认为不可思议。但她却立意要尽力完成这桩奇怪的任务。

    她只希望交一篇漂亮的文章,使任何人看了都不会认为她不称职,这样就可以正式做音乐评论员了。演奏暂停的时候,杰希卡从防火梯跑到外边,独自在黑暗里凝思这个问题。音乐会一完,她便跑到后台去敲那位演奏家化妆室的门。

    疲乏的克莱斯勒正在接待一群贵妇。

    “克莱斯勒先生,”杰希卡说,“我是记者,有一桩十分重要的事必须和你单独谈谈。”她这样一说,任何有名的人物都会有点心惊。

    客人都被请了出去,剩下她和这位在音乐和风范方面都令人仰慕的当代人物。杰希卡对他倾诉自己的窘境,他惊奇地听着。

    “你可以帮我写评论吗?”杰希卡恳求说。

    他笑了起来。但他果然肯帮忙,告诉她关于他所奏的那首新乐曲的精义。那是位年轻作家曲的作品,他详细讲解乐曲中描写“礁湖”那段旋律的纤妙和优美,他谈到音调的共鸣和声学以及弱音的运用。

    杰希卡都写了下来。她那位杰出的对手,无论他写得怎么好,在持论确切、了解深入以及对克莱斯勒的赞誉方面,都不能和她经过这位演奏家亲自指点而写的评论相比。

    杰希卡果然成为正式的音乐评论员了。她勤奋地研究和工作,使自己称职。其后的5年,她参加音乐会和歌剧演唱,总是坐最好的座位。听过卡罗索、泰拖拉吉尼、梅尔芭、诺逖嘉、荷默、嘉登和舒曼汉克等的歌唱;也听过艾尔曼、海费兹、巴德瑞夫斯基、鲍尔和嘉伦纽等的演奏;还看过尼金斯基的舞蹈。她辞去这个好的职位,只是为了到纽约去担任一家音乐杂志的总编辑。所有的音乐会她都有免费入场券。

    从这次经验中,杰希卡领悟了一个可贵的真理:无论你陷于怎样的困窘境地,只要你坦诚地向人求助,人家不见得不会同情谅解而袖手旁观。她发觉不单伟大的人物如此,许多曾向其提出请求的不出名人士也是如此。

    与人坦诚相对,再顽固的人也会被真诚所打动。请相信人们与生俱来的同情心,人人享有被重视的感觉,这也许是因为助人比受助更令人感到满足与愉快。

    行动治疗恐惧

    不要依赖命运,而要依ko行动。

    ——帕布雷琉斯塞鲁斯

    曾有一位40出头的经理人员苦恼地来见心理专家拿破仑希尔。他负责一个大规模的零售部门。

    他很苦恼地解释说:“我怕会失去工作,我有预感我离开这家公司的日子不远了。”

    “为什么呢?”

    “因为统计资料对我不利。我这个部门的销售业绩比去年降低了7,这实在糟糕,特别是全公司的销售额增加了65。最近,商品部经理把我叫去,责备我跟不上公司的进度。”

    “我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他继续说,“我已经丧失掌握的能力,我的助理也感觉出来了。其他的主管也觉察到我正在走下坡路。好像一个快淹死的人,旁边站着一群旁观者等着我没顶。”

    “我猜我是无能为力了,我很害怕,但是我仍希望会有转机。”

    拿破仑希尔反问他:“只是希望能够吗?”接着希尔停了一下,没等他回答又接着问:“为什么不采取行动来支持你的希望呢?”

    “请继续说下去。”他说。

    “有两种行动似乎可行。第一,今天下午就想办法将那些销售数字提高。这是必须采取的措施。你的营业额下降一定有原因,把原因找出来。你可能需要一次廉价大清仓,好买进一些新颖的货物,或者重新布置柜台的陈列;你的销售员可能也需要更多的热忱。我并不能准确指出提高营业额的方法,但是总会有方法的。最好能私下与你的商品经理商谈。也许他正打算把你开除,但假如你告诉他你的构想,并征求他的意见,他一定会给你一些时间去进行。只要他们知道你能找出解决的办法,他们是不会做划不来的事情的。”

    希尔继续说:“还要使你的助理打起精神,你自己也不能再像一个快淹死的人,要让你周围的人都知道你还活得好好的。”

    这时他的眼神又lou出勇气。

    然后他问道:“刚才你说有两项行动,第二项是什么呢?”

    “第二项行动是为了保险起见,去留意更好的工作机会。我并不认为在你采取积极的改进措施、提高销售额后,工作不会保不住。但是骑驴找马,比失业了再找工作容易十倍。”

    一段时间后这位一度遭受挫折的经理打电话给希尔:

    “我们上次见过以后,我就努力去改进。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改变我的推销员。我以前都是一周开一次会,现在是每天早上开。我真的使推销员们又充满了干劲,大概是看我有心改革,他们也愿意更努力。

    成果当然也出现了。我们上周的营业额比去年的高得多,而且比所有部门的平均业绩也好得多。

    喔,顺便提一下,还有个好消息,我们谈过以后,我就得到两个工作机会。当然我很高兴,但我都回绝了,因为这里的一切又变得十分美好。”

    唉声叹气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来自外界的力并非都是压力,这一切同样符合能量转换定律——压力可以变为动力。要想实现转换,就用行动来变革吧!

    ┃┃

    ┃┃

    ┃bsp;   ┃┃

    【……特(5) ----网文字更新最快……】!!

    特(6)

    镜子碎了以后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

    ——罗曼罗兰

    在伊朗的德黑兰皇宫,你可以欣赏到世界上最漂亮的马赛克建筑。皇宫的天花板和四壁看上去就像由一颗颗璀璨夺目的钻石镶嵌而成。走近细看,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些流光溢彩的“钻石”其实就是普普通通的镜子的碎片。

    只不过,当初这座宫殿的设计者打算镶嵌在墙面上的,并不是这些钻石般的小小碎片,而是一面面硕大的镜子。但是,当第一批镜子从国外运抵工地后,人们惊恐地发现镜子被打破了。承运人忍痛将这些破损的镜子丢到了垃圾堆,并把这个坏消息通知建筑设计师。

    令人惊讶的是,该设计师并没有为此大发雷霆,而是命令手下人将所有丢弃的镜子重新捡回,并雇了许多工匠将残破的镜子敲成更小的碎片。一切就绪后,按照这名设计师的构思,工人们将这些碎片镶嵌到墙壁和天花板上,于是碎片就变成了“钻石”。

    置身于这座宫殿,审视四周由不计其数的小小碎片点缀的墙壁时,你或许会为设计师的巧思啧啧称奇,或许更会为人生的意义陷入沉思。

    当初,谁也没有料到完好的镜子会变得残缺不全,更没有料到支离破碎的镜片会成为完美无瑕的艺术品。

    当挫折与失败突然来袭时,我们的梦想、热情被侵蚀得千疮百孔,就像完好的镜子被打得粉碎一样。当人生的碎片簌簌掉落时,千万不要让碎片抛撒一地,而应该将这些碎片捡拾起来,用生命的碎片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传奇。

    热爱工作的南希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泰戈尔

    南希在洛杉矶一家经济咨询公司上班。这个年轻的女孩子很有雄心,总是兴致勃勃地努力工作。南希热爱她的工作,常常主动加班,不计较有没有额外的报酬,甚至周末的时候,她也坐在办公桌前。她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工作做到最好,希望因此能得到老板的称赞和晋升。

    但是新来的上司罗伯特却一次次用冷水浇熄南希的热情。几个月前,公司的一家位于波士顿的大客户,把合同削减了一半。公司派南希去访问这位客户,希望在新的季度里,两家公司能重建友谊,把订单提升到原来的水平。

    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南希做得很好。她不仅挽回了那家公司已经取消了的份额,还激发了他们新的兴趣,新签的合同定量增加了两倍。南希极为兴奋,觉得自己创造了奇迹!

    她激动地打电话回公司,向上司罗伯特通告这个好消息:“我成功啦!新的订单比原来多了两倍!”

    电话里却传来罗伯特冷漠的声音:“有什么可兴奋的,事情办完了就快点回来,公司里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南希一下子傻了眼,喃喃地应了几声,对方就挂断了电话。

    回到公司后,南希希望上司能理解这份新的订单是她花了很多心血才获得的。罗伯特却恼怒地回答说:“那些讨厌的家伙本来就不应该削减合同,现在不过是证明了他们起初的判断是错的。”

    南希像是当头被敲了一棒,难道自己的努力一点也没有价值,不应该得到肯定吗?她沮丧万分,但还是尽量克制自己:“客户的负责人很满意我们这次提供的服务,还专门请我去吃饭,感谢我能理解他的工作……”

    罗伯特不耐烦地打断了她:“你冷静一下吧!公司花钱雇你不就是想让你扩展业务?有必要这么得意吗?还有别的事吗?”

    南希离开老板办公室的时候,差一点哭出来。

    一个蒸蒸日上的企业,一定有着充满干劲与的员工的鼎力支持;只有懂得激发员工热情的管理者才能做到这一点;而无视别人的付出,浇熄对方奋斗的热情,是企业应当避免的。

    天生我才必有用

    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奥斯特洛夫斯基

    马林医生在读医科大学时,觉得一个医生让身体残废永不能复原的人和病入膏肓的人苟延残喘是最愚蠢的行为。马林主张让那些人无痛苦死亡,并且常和同班同学辩论这个问题。

    “那么我们何必要来学医呢?”他的同学道,“照顾残废和病入膏肓的人,正是医生的天职!”

    马林总是反驳说:“医生的责任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如果病人完全没有康复的希望,那还是让他死了好。”

    快毕业的一个晚上,他在医院值班,为一位住在贫民区的德国移民妇女接生。这位已有9个儿女的贫穷母亲所产下的婴儿,一条腿比另一腿短了许多。马林例行公事地向婴儿口中吹气,让他呼吸。但过了一会儿,马林心中就浮起一个念头:“何苦呢?他一辈子都会一瘸一拐地走路。别的小孩一定会叫他‘跛子’。我又何必帮他活下去?这个世界才不会缺少他这样的一个人呢。”

    不过马林内心强烈的责任感,让他无法制止自己不去使那只肺脏运动,于是他继续努力。终于,婴儿发出喘气的声音,小脸渐渐红润,并且开始呱呱地大哭起来。

    马林医生收拾好医具就离开了,一路上他不断谴责自己。他自言自语地埋怨着:“我真不知道怎么搞的,这家人这么穷,本来小孩已经太多了!我为什么还要救这个有缺陷的小孩呢?少几个这样的残废人,对世界只有好处。”

    很多年过去了。马林医生已经迁到一个小工业城市去行医。他的医术精湛,年轻时的激进思想已不复存在,如今的他只是许多辛勤工作的医生中的一个,从早到晚忙个不停,他救死扶伤,即使病人生不如死,因为希腊名医、医药之父希波克拉底的思想,终于战胜了他的偏激。

    马林医生是个不幸的人,他的独子和儿媳在一次车祸中丧生,小孙女巴巴拉便由他抚养。他对她爱护备至。但在孙女十岁那年的夏天,一天早晨,她醒来时说觉得颈部僵硬,手和腿都痛。

    起初马林医生以为是小儿麻痹症,后来才晓得这是一种罕见的病毒传染病。由于病症不常发生,医学课本中只浅显地提了一下。马林行医一生亦从未遇过此症,请教几位神经科医生,他们也都束手无策。他们表示这是绝症,会逐渐恶化,最后病人会全身瘫痪或部分瘫痪。

    “不过,最近有一位年轻的医生发表了一篇文章,”一个神经科的医生对马林说,“文章里谈到他曾治愈身患这种绝症的病人。他的名字是tj密勒。如果我是你,就会和他联络。”马林带了巴巴拉到密勒医生的小型医院里,密勒医生曾在那里以创新的物理疗法治愈过各种瘫痪的病人。马林发现,密勒医生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

    密勒医生发觉马林医生正注意他的腿部,便说:“就因为我这条跛腿,小孩都把我当自己人。孩子们叫我‘跛子’,他们都觉得这绰号很有趣。我喜欢这个绰号。我觉得比我的真名更亲切。我的名字叫泰迪鄂斯,我一直认为这个名字过于严肃。我父母为我取这名字,是为了纪念那个为我母亲接生的医科大学生。”

    泰迪鄂斯!马林医生努力压抑着自己的感情。他回想起当年做医科学生时曾对自己说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才不会缺少他这样的人呢。”那时是多么的盲目啊!

    面对着这位能令巴巴拉重新走路的医生,他伸出了手。

    他说:“有的人虽然有眼睛,对世界却毫无见识,比起这样的人,跛脚有什么关系。”

    曲折,在人生的旅途中难以避免。面对曲折,有人失却了奋进的勇气,熄灭了探求自身价值的热情,而有人却确立了进取的志向,鼓起了前时的风帆,从而磨炼出坚韧不拔的格。

    感恩的心

    寻求快乐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是不要期望他人的感恩,付出是一种享受施与的快乐。

    ——卡耐基

    在一个闹饥荒的城市里,一个殷实而且心地善良家庭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几十个孩子聚集到一块,然后拿出一个盛有面包的篮子,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