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夺鼎1617 > 夺鼎1617第193部分阅读

夺鼎1617第193部分阅读

    绅官员读书人,见广东既无兵灾匪患,又有强制义务教育,隐约有了几分桃源胜景的迹象,也纷纷写信托这边的朋友代为购置田地,买地建房,准备为日后留一处退路。

    这些,无疑都是让姜一泓和他手下的原广东官场的官员们成为受益者。也成为了最为狂热的南粤军外围力量。

    从内心深处,他们已经将守汉当成了仅次于崇祯一般的存在,但是,与崇祯不同的是,崇祯只能罢了他们的官,却不能让他们的家族成为穷光蛋,而这位宁远伯却可以。

    在姜一泓心中,曾经有过几次午夜梦回,梦醒之后,他披衣起床,在庭院之中伫立良久。皆因为梦中,他成为开国从龙之臣,封妻荫子自不必说,更是封侯封伯。

    同样的梦,在两广官员中不止一个人做过。

    眼下,朝廷无论是剿灭流贼还是对付辽东反贼,似乎都颇有起色,从邸报上和南方时报的消息上看,从五月开始,建奴便己渐渐开始对锦州展开围困,准备重演一幕大凌河的戏码。然而清兵的包围圈刚刚形成,围困成果有限,在锦州前线督军的伪睿亲王多尔衮所制定的包围圈极为疏漏,城内军民仍可出城田猎,运送军粮,任意往来。

    面对清兵的态势,蓟辽总督洪承畴揣摩清兵乃大凌河战术故伎重演,积极应对。他在锦州,杏山,宁远等地大力屯粮,每处至少有供守军所需半年之粮草。

    但是,费尽了力气,也无法筹措到如此巨大的粮草数目。蓟辽军中祖大寿、吴三桂等辽西将门众将纷纷向他进言,“督师大人与其向朝廷伸手要粮要饷,不若暂且向宁远伯求借一二,待朝廷拨下军饷,我们还他银子便是!”

    “还有那上好的军器火药,也要向宁远伯筹措些才好!”

    形势比人强,看着各处送来的告急军报,还有那三门被皇帝御笔赐名的平辽大将军、定辽大将军、镇辽大将军,督师洪承畴也多次写亲笔书信给守汉,言辞谦卑恳求,请他务必看在剿贼将士浴血奋战的份上,暂且赊购至少全军三月粮草才是,“一俟朝中粮饷抵达,弟当立即偿还吾兄之粮款。”

    想想山海关外那十余万明军,守汉也是一时黯然,他知道这支明朝最后的战略力量的结局,也知道,这些明军从各地被抽调到辽东平叛,直接的一个后果就是减轻了各地农民军的压力,再配合着各地的天灾人祸,直接让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有了一个爆炸式发展的时机。

    “尽人事,知天命吧!”

    守汉命人拟了一封回信给洪承畴,告诉他,断无令将士饥寒杀敌之理!同时,命执掌隆盛行的李沛霆。调集粮米肉食军器火药船只,往山海关、、锦州、宁远等处运送军粮。

    “办好交接,记清账目,回头咱们得找皇帝算账去!”

    这是李沛霆面带轻蔑交代手下时的原话。

    有了稳定的军粮和肉食。大量的军器火药运到了锦州、宁远等地。顿时让辽东诸军欢声雷动,士气大振。

    而关内的杨嗣昌。日子就不那么好过了。

    今年三月官兵在玛瑙山击败张献忠后,杨嗣昌曾经非常高兴。然而此后数月官兵连连失利,七月,张献忠西走白羊山与罗汝才会合。此时曹威、过天星欲渡江。为明官兵所阻。张献忠至,与之会合。张献忠虽累败,然气犹盛,立马江边,有不前者,辄斩之,官兵乃退。张献忠渡江后,屯驻万顷山,杨嗣昌只得亲自进入四川督战。而张献忠仿佛一夜之间吃了少林大还丹,变身超级赛亚人一般。往日里见到坚固防守的城市绕道而走,或是奇袭、内应开城的农民军,连续攻下大昌、开县,北攻剑州,将入汉中。又攻克绵州、泸州,整个四川的大片膏腴之地成为了西营八大王的地盘。杨嗣昌在重庆,召贺人龙、左良玉来援,皆不至。

    又上疏向朝廷请罪,不过将围剿失利归罪川兵无用及秦军挟饷譟归之上。最后四川巡抚邵捷春被革职逮问,论罪弃市,陕西总督郑崇俭也被革职,由丁启睿继任。

    越到这个时候,杨嗣昌越感觉身旁没有心腹大将的苦闷,没有直属精锐的难处。他手下的两个大将左良玉与贺人龙都骄横跋扈无比,对自己部署不当一回事,自己亲笔书信给左良玉,他都不屑一顾,导致围剿接连失败。

    想起当年的宁远伯李守汉,虽然也是素来在士林官场之中以跋扈嚣张著称,但是现在想来,此人虽然跋扈,但是骄傲在他的战功上。而左贺二人,战功远远不如不说,骄横程度却远胜于李守汉。

    一面命人急调吴标所部模范旅入川外,更亲自写信给吴标,许下他可以在川中招募五千新兵,“所有营制、饷章、训练、装备等事,皆不劳吾弟费心,皆以现行制度为准。所需军饷粮草甲胄兵器等,俱由愚兄负担。”

    以杨嗣昌堂堂督师之尊,如此低三下四的给吴标写信许下如此好处,可见其处境之艰难。

    “让他们先互相缠斗吧!正好给咱们时间埋头下来搞建设,等咱们搞好了建设,再抬头与他们相见!”

    这是守汉在与李沛霖等人密议时的结论。

    这才有了这次召集巴斯滕、冈萨雷斯等人的会议。

    李沛霖脑海中心思电转,那边,范。巴斯滕已经投袂而起了。

    “我伟大的、战无不胜的大将军,我,范。巴斯滕家族,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更是您的忠实奴仆,您的话语对我来说就是上帝的语言。我,将追随您的脚步,直接到世界和时间的尽头!”

    巴斯滕很清楚,所谓的西征,不过是李大将军要对外战争,抢地盘,顺便打通往欧洲去的商路,如今欧洲的战火在他和一群有良心的商人帮助下,正越烧越旺。战争的规模和技术等级也在不断的扩大,对于各类军事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大将军有了这样的想法,不搭上这班顺风的财富金马车,那才是大傻子!

    范巴斯滕代表荷兰东印度公司慷慨激昂,只有复国军的总司令冈萨雷斯将军沉默不语,过了片刻,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他站起身来,单腿跪地,向守汉行礼:“我的恩人,整个葡萄牙新生的恩人,将葡萄牙从万恶的西班牙人手中解放出来的支持者,我必须如实的向您禀告整个葡萄牙复国军中的实际情况,只有那样,才是一个合格仆人应该的本分。”

    冈萨雷斯大吐特吐了一番苦水。

    兵力不足!如今纯粹的葡萄牙上几乎都充当士官了。基层的士兵多数是印度各处的土著充任,新兵多,自然战术水平和纪律性就下降的很厉害。最近几次同印度和阿拉伯王公的战斗之中,险些被敌人击溃,如果不是那些葡萄牙士官和军官努力弹压的话,几乎冈萨雷斯就不可能今天在这里与守汉宴饮说话了。

    “如果要你的部队登上故国的土地,直到彻底赶走西班牙人,你还需要多少兵马?”

    守汉把玩着手中的酒杯,任凭杯中如血般红的葡萄酒在杯口上一滴一滴的滑落。

    “我需要至少五千名训练有素的士兵,而且,这五千人是要做好准备全数阵亡的!因为残酷的战争要。。。。。”

    “好了,五千就五千!巴斯滕,你的船队能够将冈萨雷斯的军队运到葡萄牙吗?”

    守汉斩钉截铁。

    “华宣,明日去和你娘道个别,过几日和你左叔叔一起去扶桑历练一番!”

    如今该是让三子华宣去历练一下了!

    第四百一十七章 日本:炮灰和工蚁!

    井口清兵卫挑着一个挑子,上面满是他昨天熬了一夜通宵赶工做出来的蝈蝈笼子,已经是秋天了,市集上的町人开始要卖一些鸣虫供有钱人家孩子玩乐,这蝈蝈笼子正好赶上季节。

    如果不是他头上的千叶式发髻和腰间的肋差,单从身上破旧的衣衫和脚下磨得快要烂了的木屐看,他哪里还有半点当年西军之中有名的枪手样子?

    刚刚走进町人密集的街市,清兵卫便觉得气氛有些不正常。往日里穷形恶状的催着他赶快还清欠款的几家店铺老板,竟然笑容可掬的问他是不是要添置些衣服?如果自己不需要的话,要不要给家里的夫人和孩子们添置点?

    清兵卫的老婆早就死了,但是上面还有一个老娘,下面还有两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一家六张嘴在等着他。哪里还有余钱想着添置过冬的新衣服?过冬的柴炭在哪里还不知道呢!

    一路同人不停的谦卑客套着,清兵卫很清楚自己眼下的身份地位,他不再是那个西军中的旗本武士,曾经四百石锋利的武士老爷,而只是一个没有田地、没有俸禄没有主人的浪人。哦,比起昔日的同袍来,他似乎还强一些,最起码,他幼年时的一点爱好,编制筐篓,勉强可以让他一家老小有一口杂粮饭、萝卜饭吃。而那些同僚们,在西军战败、九州马蚤动之后,也只能流窜于各地,像野狗一样东奔西走,偷盗抢劫。

    转过两个巷子口,眼前便是最热闹的石桥头,刚刚拐过弯,清兵卫忍不住抽动了几下鼻翼。贪婪的翕动着空气中那久违了的米饭香气。

    “唉!不知道今天是哪家町人老爷办喜事,如此的破费。”

    虽然幕府在九州马蚤动之后实行了贯高和石高两种制度对大名进行分封,从明国来的大米多过了日本国内的几倍,但是如此浓烈的米饭香气。也只能在町人和各大名或是幕府重臣家有喜事的时候才能闻得到。

    带着几分羡慕和好奇。清兵卫在众人异样的目光中挑着担子走过了石桥。

    “嗯?”

    桥头上,赫然搭着一副临时的锅灶。火舌欢快的舔舐着锅底,热气不断的从锅中冒出,阵阵白烟将煮米的香气发散的左近。锅灶的前方不远处,在桥头的柳树上很是蛮横的绑着一面旗帜。上面写了些什么,清兵卫看不清,但是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件事似乎会和他有关系!

    “井口君!”

    有人谦恭而又亲热的同他打着招呼。

    “三郎君,那边,发生了什么事?”

    “明国来的老爷和南蛮人在那里招兵!要的还都是您这样的前武士老爷!俸禄很是不错!凡是初审通过的,立刻就可以在那里饱餐一顿!”

    一起摆摊的小贩村口松下家的三郎。满是羡慕的指着不远处那蹲在地上埋头苦吃的几十个同清兵卫模样打扮差不多的浪人,眼巴巴的看着那硕大海碗中冒尖的米饭和咸鱼海带炖肉。

    “帮我照看一下!”

    也许是被饭食的香味引诱的,也许是急切想改变一下自己的命运,清兵卫放下肩上的挑子立刻便奔来过去。

    旗帜下。摆着一张长条桌子,几个明国老爷和南蛮人围在桌子旁喝茶说话。见清兵卫过来,立刻将目光投到这个看上去有点驼背的家伙身上。

    “咄!退后!这里是明国宁远伯麾下南粤军和南蛮荷兰人为葡萄牙王国招募志愿兵,你这厮,看清楚些!这里只要有武艺、懂得兵法的前武士!”

    一个扶桑通事有点狗仗人势的训斥着清兵卫。

    “次郎!让他过来!”一个身上披着甲胄的明国军官呵斥了那个通事次郎,他从清兵卫奔跑过来的姿势中敏锐的发现,这个满脸都是皱纹的家伙一定是个老兵油子。

    清兵卫看着那军官身上的甲胄,这件胸甲,配上头盔再加上里面的战袍,最少也得说是大名身边的旗本才能够拥有,曾经参加了平息九州马蚤动的义兵队的同僚有这么一件,不知道是从岛津家那个军官的死尸上扒下来的,被他视作珍宝一样,上好了油之后仔细擦拭,然后用棉布和细棉纸紧密的包裹起来。

    “伸出手来!”

    那军官声音低沉而果断,看得出,平日里便是带兵的。

    清兵卫有些慌乱的伸出双手,平摊开,让这几个明国军官仔细的观察了一番。

    掌心和虎口处的老茧都无声的说明了这双手主人的经历和身份。

    “以前是武士?”

    “少贰家四百石侍大将。”清兵卫很有点骄傲的回答着通事的问话。

    几个军官互相之间点点头,看着清兵卫在登记名册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原隶属的藩属、家主姓名,很是能够确定他的前武士身份了。

    “我们是宁远伯麾下,受荷兰东印度公司之托,为葡萄牙复国军招募志愿兵。凡是验看合格的,都有每年四百石白米的俸禄,如果不愿意要白米,也可以按照南中价格兑换成棉布或是通宝等物,签约之后立刻发给六百石白米做安家费。每年有四季军装,包一日三餐伙食,如果在战场上斩首立功,另有赏赐!若是阵亡,一次性发给抚恤米六百石!”

    那军官大概说的遍数多了,这套词汇说的很是流利。

    四百石俸禄、六百石安家费、六百石抚恤?这一连串的数字引得附近围观的闲人们发出阵阵惊呼声。按照此时扶桑国内的生活标准,就算是清兵卫走了之后,他的老娘和几个子女都可以吃饱穿暖。

    如果不是旁边几家与南中商人做生意的町人在一旁不停的背书,还有旁边那香气诱人的饭食,清兵卫只怕自己遇到了骗子。但是仔细想想,顿时释然了!我一个穷得只能卖筐卖篓的小商贩,别人能够骗我什么?

    管他的!先好好吃饱一顿再说!

    接过伙夫递过来的一双筷子,端起巨大的海碗。顾不得米饭烫嘴,清兵卫贪婪的往嘴里扒起饭来!

    少贰家虽然在九州各家大名之中属于比较贫弱的那种,但是清兵卫既然能够混到四百石侍大将的品级俸禄,自然手上是有两下子的。饭后。当招募志愿兵的军官们开始对这些浪人进行第二轮检验的时候。无论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绕着主城跑三圈的速度,还是举起重达一百五十斤的石担过胸口、过头顶。清兵卫都是轻松过关。到最后兵法展示的关口,更是清兵卫的拿手节目,他的枪法,被人与贱岳山七本枪相媲美。但是。清兵卫很是鄙夷那七个背叛了太阁大人的家伙。

    “好了!你过了!过来签契约!”

    在那份盖着宁远伯府关防大印和德川幕府大印的契约上签名、按上了自己的斗箕,清兵卫忽然有些茫然,自己这是在干什么?

    “这是你领安家费的米票,在九州任何一个米行都可以领得到,领了安家费五天后到你们大名的主城中集合上船!。不过,告诉你,别打什么歪主意。要是打算拐带私逃,看到没有,这里的人都可以举报你是我南粤军的逃兵,举报有奖金知道吗!?”

    “还有。你自己有兵器吗?有兵器的话,五天后一起带着走!有兵器者可以多一百五十石的折干!”

    折干是什么,清兵卫昏昏沉沉的脑子里想不明白,他只知道回家去,把这个消息告诉老娘和五个子女一声。顺便给他们做几顿白米饭吃。

    这一幕,在日本的几处浪人较多的城市中不停的上演着。

    在九州,这个刚刚从岛津家手中抢了回来的地区,南粤军便应幕府之请,在鹿儿岛城招募了上千名浪人作为志愿兵。

    而在江户城中,同样也是招募了上千人之多。一时间,困扰幕府的浪人四处滋扰闹事的治安问题,顿时得到了大大缓解。

    “只可惜上国需要的员额实在是太少了!”

    在江户城中的天守阁上,德川家的家光将军领着老中松平信纲恭恭敬敬的迎接着前来赴宴的南粤军三少帅李华宣和右翼水师统领左天鹏。

    这叔侄二人,一月前奉令到扶桑,打着荷兰人的旗号给葡萄牙人招募志愿兵。其实,大家都清楚,这所谓的扶桑兵,就是一群炮灰而已,但是却不知为何要用荷兰人的名义招募。

    起初,华宣还担心,是否会有扶桑人愿意当这兵,须知,这个兵可是要远涉重洋到万里之外去作战的。就算是有丰厚的军饷,只怕却也未必有人愿意去。

    不料想,在与幕府接洽之后,招募这些死兵的效果却是惊人的。五千个员额不到半月便在江户、九州等处招募完成,除了幕府直属地以外,各家大名那里也是纷纷抱怨,说分配给他们的员额有些太少了。

    这与日本的国情有关。自元和偃武以来,特别是平息了九州马蚤动以后,鬼子的浪人就一直是德川幕府的心病。当岛津家被彻底平息后,粗粗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