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夺鼎1617 > 夺鼎1617第193部分阅读

夺鼎1617第193部分阅读

了一番,在扶桑各处的浪人数量一度超过30万!这如何能够让竹千代同学在江户城中睡得安稳?

    这些家伙虽然没有了主人发给俸禄,但是依旧可以带着刀在各地招摇过市,成为治安隐患。

    如今南粤军出头为荷兰人招募战士,幕府上下才不会管这些家伙离开之后会是遇到何等情形,巴不得全数葬身鱼腹才好呢!

    何况,这次前来招募扶桑炮灰,哦,死兵,南粤军可是又给了幕府一笔好处,那就是这些死兵的军饷粮米汇兑,统一由幕府负责办理,给了幕府一个上下其手,克扣渗漏的机会。

    虽然如今的幕府可以说在日本做到了一枝独大,实力足以将各家外样大名压得死死的,但是谁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控制别人壮大自己的机会呢?

    如此这样一来,对于李华宣的饮食起居,德川家光将军伺候的比对他老子二代德川将军秀忠还要上心些。

    这也不能够怪他,他的耳目隐约听说天皇陛下产下一子,推算日子似乎与那日李家大少爷有关。德川家可不信什么天照大神从高天原下降的说法,那些都是糊弄别人的。真的要是相信天皇家族是神仙后裔的话,也不会那么玩弄公家于股掌之间了。

    但是,如果是公家和李家私底下有什么往来,这可是最为德川家忌惮的事情了。

    更何况。竹千代同学这个将军之位也是来的不容易。当年德川家也是差点发生了夺嫡之变。他到底是德川家的||乳|母春日局所生,还是家谱上记载的浅井江所生。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不过,他家光出生后,被||乳|母春日局抚养。所以跟便生母浅井江逐渐疏远。所以坊间便有传说,家光实际上是秀忠与春日局生的儿子,不过为了掩人耳目而打着浅井江的旗号。

    而与他同为浅井江所出的弟弟德川忠长(||乳|名国千代的便是)就深得母亲的喜欢,而对竹千代这个儿子越看越不顺眼。而且还不断地在秀忠面前吹枕边风,搞得秀忠都想立比家光小两岁的国千代为嗣。

    兄弟之间尚且如此,更何况要面对一直有时大时小的呼声要求归还大政给天皇的公家呢?

    于是,竹千代同学对李华宣。几乎是做到了晨昏三定省的孝子地步,唯恐这位三少爷有什么不高兴、不满意的事情,在下面搞些小动作,给自己添堵。

    主仆数人穿着雪白的南中棉线织成的袜子。在擦拭的光可鉴人的灯芯草编成的榻榻米上,恭恭敬敬的迎请李华宣、左天鹏和水师哨官施郎等人一行进入这象征着德川幕府权力中心的天守阁。

    用德川家最高规格的酒席,当然,那个人体盛是没有敢再上,倒是派人去中华街花了二十两金判请了几个唐人料理的高手,准备用日本所出产的食材好好的招待一番三少爷一行人。

    硕大的龙虾,挥舞着蟹钳,展开身躯几乎有一个幼童身高的螃蟹,被巧手的厨师们精心烹饪,配合着醇香的热黄酒,宾主双方都是酒兴盎然。

    “将军大人不必担心,自古兵凶战危,杀敌一万,自损三千,战阵之上,伤亡在所难免。这五千人也只是供葡萄牙人攻取榜葛剌之用。那榜葛剌据说也是素来民风彪悍,只怕一战下来便所剩无几了。到那时,我们还是要来烦请将军大人施以援手的!”

    左天鹏跟着守汉混了大半辈子,东南西北的也见了不少风浪,对于这些倭人的心思不敢说了如指掌,在情报部门给出的资料帮助下,也能揣测个七八成。

    听了左天鹏做了这个保证,幕府一干重臣们心中松了一口气,只要你还在打仗,还有在我国内招募死兵,那么,这些浪人便早晚有消耗干净的一天。

    “唉!奈何下国小邦贫瘠,国内田土出产甚少,生民人口日益繁多,谋生艰难。闲杂人等多了,此辈势必会惹是生非。”

    举起比拇指大不了多少的酒杯,松平老中信纲向华宣高高举过额头,以尊贵的礼仪向这位三少爷敬酒。别人对南粤军可能是虚以委蛇的应付,他松平可是发在内心的感谢南粤军。如果没有南粤军在物资、商贸、财力、兵力上对幕府的支持,那么,也就没有他这个主管与南粤军贸易、外交之事的老中飞黄腾达,成为日本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的老中了。

    他话里的意思很明白,我们日本国穷,土地面积少,但是人口多,可以安排就业或者耕种的人口少,这样一来,闲散劳动力就多。这些人多了,就要惹事生非了。这个事情,还得上国老爷们帮个忙才是。

    左天鹏与李华宣交换了一下眼神,虚岁明年才十六的李华宣,对于这种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大事,自然没有什么主张,只是用眼神看着左天鹏。

    “松平大人,如今我们虽然受人之托,只能招募五千人马,但是,大凡作战,除了战兵之外,还要有无数的民夫和辅兵。若是将军大人同意的话,我们倒是可以在日本各处招募些劳工民夫,往从大军征讨榜葛剌,为大军搬运粮草火药器械等事。”

    如今指挥着一条三十门炮船的哨官施郎,兴趣勃发的对着一头龙虾大口的撕扯着,口中含糊不清的就说着自己的意见。

    招募日本的富裕劳动力和破产农民去南中。这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但是作为民夫上战场,这倒是头一回。

    不过,家光将军和信纲大人都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其中的危险。他们只看到了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不知此辈的待遇如何?”

    搬粮运草。自然没有上阵拼杀的炮灰们待遇高。不过,好处是在于。清兵卫这些雇佣兵们的合约只有五年,而且雇主是葡萄牙人。而这些民夫的合约则是有着十年之久,而且合约上标明的雇主是大明宁远伯府。

    五天以后,十几条福船运载着五千扶桑浪人组成的葡萄牙复国军志愿兵。开始了渡海西征。

    而各处扶桑城池町市之中,热闹之处竖起了幕府代大明宁远伯府招募民夫的旗号。

    不过,在酒席宴上,李华宣再一次的代表宁远伯府向德川幕府抛出了一根橄榄枝。

    那就是请幕府派出懂得财会,熟悉度支之人随同大军前去榜葛剌,为这些民夫专门办理领取粮饷工钱之事。

    老实说,数万民夫的粮饷工钱过手。这是一个肥的不能再肥的差使。无数幕府中人,但凡觉得自己会管帐的人都十分觊觎这个差使。但是,当左天鹏打开海图,为众人指点榜葛剌所在位置的时候。立刻便令众人绝了前往此地发财的念头。

    “原本以为宁远伯治下的满剌加、李家坡、爪哇、十州等地便已经是绝域万里之外了,想不到这榜葛剌更是绝域之外的绝域!”

    原本十分诱人的金馅饼,立刻成了白雪公主后妈手中的毒苹果了。之前还纷纷托关系挖门子,甚至打算把女儿洗干净送给三少爷暖被窝的武家众人,立刻对此事退避三舍。

    “家光将军,不如我给您推荐一个人如何?”

    水师哨官施郎满脸都是诚恳。

    他说日前在江户街头,见到一个幕府奉行与町人争论货价,数十件所购零星之物,随口报来,同时将每种货品店家给的折扣也是说的一清二楚。瞬间将需要付给店铺的通宝数目说得清清楚楚,说得企图浑水摸鱼宰羊牯的店家哑口无言。

    “我看此人便可以!”李华宣最后给拍了板。

    施郎说的这个奉行,名唤内山永明,在幕府当中虽然是个奉行,但是却是个十分不受待见的人物。原因吗,他便和我大唐的魏征相仿,主人与现在的将军家光虽然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但是却势如水火!不错,他原本是在大纳言骏河忠长处供职.前些年大纳言被幽禁在上野国高崎,他也跟随到上野国藤冈隐居,几个月前虽然又被召到江户供职,全家也从上野移居江户,但是在幕府之中,他依旧是被视为另类、异己。

    将这个讨厌的家伙打发到万里之外去给幕府办事,这倒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那就让内山奉行永明代我征夷大将军幕府前往南中宁远伯府前效力!”德川家光将军立刻同意了李华宣的建议。区区的一个幕府奉行,又是弟弟忠长残余走狗,此时正是要他给幕府出力的时候,他不去谁去?

    别说是李华宣点名要内山永明去,便是李华宣要家光的女儿去给他侍寝,家光也会毫不犹豫的把公主们洗干净打扮好排成一排送到三少爷的精舍前供三少爷挑选!

    “为了令其安心做事,其人家眷一同前往才是。”左天鹏敲钉转脚的把内山永明一家都带走了。

    “就依大人!”

    宾主共同举杯,各怀心事的一阵大笑。

    把内山永明一家带回到南中,这是守汉交给华宣、左天鹏、施郎等人的唯一任务。

    施郎等人虽然不清楚这是为什么,但是还是不折不扣的执行了密令。

    如果他知道内山永明家中那个年方三岁的儿子新助的另外一个名字是什么的话,他就会理解守汉的意图了。

    ps:

    猜猜新助的名字和对猪脚的意义,猜中的奖励幕府公主一名!

    第四百一十八章 北方!北方!(一)

    九月金秋,两广和南中各处仍旧烈日当空,与盛夏无异,晚稻在稻田里铺就一片金黄,农民们在水田边上掰着手指头计算,这块田能够打多少稻谷,交了公粮之后,还能够有多少在自己手中,给一家老小带来温饱之余,还能不能添置些衣物,添几件上好的铁制犁铧,能够有一头水牛牛犊就够好了。

    两广的人们已经开始看到了一丝希望。

    而在素称苦寒之地的辽东,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则夹带着凛凛之威风,渡大泽、越杭爱山、过斡难河,一路逞威到达了辽东。

    浑河岸边的野草、树木,曾经的芳草碧连天,遮天蔽日的绿荫,现在已渐渐开始凋敝。河边一人多高的野草,从草根到草尖儿,绿色越来越少,黄|色越来越多,往年到了这个时候,便要开始督促各旗的奴隶、包衣阿哈们开始收割干草,准备为牲畜储存过冬草料的时候了。

    往年在浑河岸边各旗的上万名奴隶阿哈们,从天色微明便齐齐出动上阵,在草地里汗珠子摔八瓣,哪个包衣阿哈敢伸直腰杆捶打一下已经伸不直的腰,立刻会被监工用四棱见线的生牛皮鞭子抽打一番,打得他满地乱滚,皮开肉绽。哪年冬天储备的草料都不够牲畜过冬之用,为了保障八旗兵马的战马草料,哪年都得宰杀掉一大半的牛羊。

    与以往不同,今年浑河两岸虽然仍旧有包衣阿哈们在挥舞着镰刀收割草料,但是气氛却相对轻松了许多,人群之中偶尔还有些说笑声。

    从去年开始,礼亲王代善办理玉米草在辽东种植的差使逐渐的上了轨道,大片抛荒的土地被各旗的包衣们简单开辟一番之后种上了从南方运来的玉米草种子。

    “这片地,草若是活了。你们便活了。草若是死了,你们便给我去山里挖矿、挖人参去!”

    各级主子们杀气腾腾的话语,让这种承包责任制带着一股血腥气。让负责各片土地的奴隶们心惊胆战。从打睿亲王南下回来后,各处便又开始大规模的冶炼铁器。打造兵器。对于铁的需求、木炭的需求越发的多了。除了命人从关内想法购进之外,更多的便是要在辽东各地寻找铁矿。伐木烧炭来为炼铁提供原料和动力。

    可是,前往深山老林伐木烧炭采参是什么好差事?九死一生的活计!所以,无数的奴隶们无不四扑下身子,像照顾生病的爱子一样伺候着这些玉米草种子。

    还算是不错。尽管有近百人因为分管的田地不曾有一颗草芽冒出来而被弄去到山林里伐木,但是还是大多数人的种子成功发了芽,算是暂时保住了性命。

    这些玉米草虽然长势不像山西商人描述的那样,但也能够长到一人左右,用来饲养八旗各部的战马已经是绰绰有余。

    沿着浑河向北,便是沈阳城,城西面新近起造了数千间房屋。那里是八旗的军器作坊所在。

    所谓的军器作坊,实则便是为八旗制造火枪火炮的地方。

    与军器作坊相邻不远的浑河岸边的榆木林中,不时传来阵阵“砰砰”作响的火铳声,偶尔也会有隆隆炮声传来。那是军器作坊的人们检验所制造的铳炮是否达到了设计性能,对是否安全进行检验。

    从春天多尔衮自关内劫掠归来后,这里便热闹起来了。

    辽东反贼们作为一个新兴的政权,对于任何新技术都没有排斥,相反,反倒具有天生的亲近感,只要知道这种技术能够对他们发展有利,势必会不惜工本的投入。在多尔衮向黄太吉献上于长清战场之上缴获的南粤军火铳和铳刺之后,这里,便越发的繁忙热闹起来。

    其实也不仅仅是辽东反贼如此,任何一个落后民族,对于科学技术和文化的渴望、追求,其程度都是近乎疯狂的。各位可以看看著名的铁木真,他的蒙古骑兵从起初的狼牙做箭头,牛皮做盔甲,迅速的吸收各个文明的科技成果,到了忽必烈时代,更是具有了制造人类第一根火铳的科技水平。这其中的进步和跨越式发展程度,都不能用开挂来形容。

    对于打造火铳,建奴上下从皇太极到马光远等人起初都认为使极为简单易行之事,大清连铸炮工匠都有,每年可铸造火炮甚多,这些打造火铳的工匠更是比比皆是。不过以前清国上下不重视罢了,这才让南粤军那群蛮子侥幸占了便宜!但是马光远、丁启明等人从黄太吉手中接过这个差使,开始对南粤军装备的火铳进行仿制之后,这才发现,看似简单火铳生产,却是对于工匠技术和生产组织要求极高!造铳比起造炮来,却没有那么的得心应手。

    火铳生产粗粗上马之后,工匠们照着南粤军的火铳样式精心进行打制,但是打造的百余只火铳虽然较之官军装备的精良了许多,但是当军器作坊当着黄太吉的面进行燃放试射时,却不免有些令黄太吉不满。

    他皱着眉头说道:“此类火铳用于对付昔日之关宁军则可,对付今日之辽东明军便不够!若是用于入关与南粤军对阵,只怕我八旗将士死伤更多!”他举着手中乌黑厚实的火铳,那铳口兀自向外冒着白烟。

    马光远、丁启明等人顾不得满地的冰雪,急忙跪倒请罪。

    “拿过来!“

    黄太吉鼻子里哼了一声,命身边的侍卫阿岱取过一柄火铳。这还是当日多尔衮献给他的火铳其中之一,因为品相较好,黄太吉命人重新修整了一番,配上了一根山梨木的铳托,作为自己御用之物。

    “这是睿亲王献给朕的。乃是南蛮使用的火铳。你们看看,与尔等所制之物,差距在何处?“

    阿岱奉旨冲天开了一铳,惊得众人不由得身上微微颤抖了一下后,将火铳递给马光远。这位以钦差督理工程总镇,负责清国后勤与工程诸务。打制兵器,铸造火炮等事的旧汉臣,双手恭恭敬敬的接过这杆被保养的十分精细的火铳。

    多年来负责打造火器的他入手便知,这原版的火铳同他制造的山寨品相比。除了因铳管所用材质不同。而导致铳身重量、铳管发射温度不同以外,那些射程、破甲力度姑且不说。只说火铳的各个构件,便令他十分惊讶。

    “当日十四弟曾经为朕演示过,南蛮所用之火铳,皆可以零件互换。数十只残破火铳之中尚可拼凑出至少二十余只可用之铳。尔等打造的火铳。你们拆散了给朕混杂在一处,重新装配起来看看!”

    实话实说,武器生产,一直到南北战争时北方提出了标准化生产之前,枪支零件的参数、尺寸、质量、性能什么的都是大而化之,所以才会有电影爱国者里猪脚自己要融化了锡兵来为自己的火枪制造弹丸的情节,很简单。火枪或者火铳的口径差异极大,不可能让军需部门提供统一的弹药。相比较明军制造的火器来说,清军的火器制造的已经很好了,至少。清军的火铳不会炸膛,不会出现一杆火铳一百五十两银子造价的事情来。

    但是,这对于黄太吉这样的枭雄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他俯视着马光远、丁启明和他们身后黑压压一片的工匠们,缓缓说道:“尝闻西洋本处铸炮,十得二、三者,便称国手,从未有铸百而得百者?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