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夺鼎1617 > 夺鼎1617第192部分阅读

夺鼎1617第192部分阅读

上往来巡视,监督那些苦力们将轨道马车上的货物搬运到他们该去的地方。

    “主公做事,从来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你我只需要做好主公交代下的事情。将自己的本分做好便是。”老狐狸人虽然进入耄耋之年,但是思路却依旧清楚的很。他缓缓的沿着嵌入地面的凹形马车轨道行走着:“就像这轨道一样,当日主公问我,如果在广州码头上铺设这铁条,费用由咱们顺风行出。他把这码头给咱们使用二十年,问你爷爷我愿意不。当时我连个不字都没说,立刻向主公请示,银子什么时候交到账房?”

    “要不说爷爷姜桂之性老而弥坚呢!这码头铺设了铁轨,用的工人少了两成不说,搬运的货色却提高了七八成不止!”

    “所以,你就记住一点。主公要你出钱也好,出力也好,特别是别的地方从未听说过的事情,你务必要一口应承下来。获得的好处是你投入的数倍、数十倍不止!”

    胡礼成教育孙子的话,可谓是他这二十多年跟着守汉一路走来的心得。

    在最早投奔守汉麾下的人中,他胡家和扈家等几家可谓是财雄势大,田地、林场、锯木厂、矿山、铁厂,肉食作坊、信局遍布南中、吕宋、扶桑、暹罗、天竺各地,但是越是如此,这十几家人越是对守汉忠心耿耿。

    “咱们要不是当日见机的快,投到了主公麾下,如今,哪里会有这想都不敢想的日子?”

    在自己的阴宅落成的时候,胡礼成请几个当年的老弟兄一同饮酒说话,酒后一番肺腑之言。

    “发钱粮了!”

    随着一轮红日渐渐西坠,珠江水面被染得通红。码头上爆发出阵阵苦力们的欢呼声。

    人们兴高采烈的说着、叫着,互相比着手中竹签的多少。这是他们任务完成的凭证,每搬运一次货物便发给一枚竹签,竹签上的颜色也有所不同,用不同的颜色区别不同的货物种类、重量。码头上的工人苦力们,他们的收入便是建立在各人运货量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所谓计件工资制,否则随便一个人在码头上浪荡一天,也要跑了来领取一天的工钱?

    如果肯拼命、不惜力的话,同样的工作,搬运的货物多的,就可较别人多拿工钱,除了正常的工钱之外,还有奖励的伙食津贴。

    苦力们开始排队领取他们的工钱和奖励的伙食津贴,仓库有专门的顺风行的办事员负责发放,两口钱箱箱盖打开,里面满是亮晶晶的通宝和银元,旁边还堆起了几堆米袋子和各式各样的肉罐头、腌肉、烧腊等物,一口巨大的粮桶里,白米冒出了尖,装米的斗也是标准份额,不是那种做了手脚的斗量。

    “小海,如今的伙食津贴是怎么发放的?”

    看了两眼发放工钱的长队,胡礼成突然开口发问。

    “咱们顺风的定额是每天搬运五十趟,至少四千斤,超过这个标准的,每增加一千斤,奖励五十文钱。如今主公有军令下来,往西面和扶桑运输的粮食物资多,日前这边公议过,每多运一千斤,给一百文伙食津贴。。。”

    “你个败家东西!”

    老狐狸的声音骤然加大,令排队领钱的苦力们都听得清清楚楚。

    “不是说好了只增加到七十文吗?你怎的增加到了一百文?你是不是觉得我们这些老家伙快要入土了,不中用了,你就可以肆意妄为了?!”

    苍老的声音在江边的傍晚传得格外远,听得众多的苦力无不心中一惊,难道说自己辛辛苦苦搬运货物,应该得的钱便要因为这个老头子的一番咆哮丢进珠江了?

    胡信海也是被爷爷的这番举动弄得有些不知所措,当日说好了的每多运一千斤便多给一百文的伙食津贴,因为宁远伯府要在扶桑和天竺地域有大量的物资消耗,军情如火,所以,顺风行各处码头都是如此安排。却为何爷爷要单单在自己管的这珠江码头上如此鸡蛋里挑骨头?

    好说歹说的将拄着手杖大发雷霆的胡礼成劝走,胡信海对有些惶惑不知所措的管事丢下了一句话。“照着一百文发!”

    他身后,一阵低低的欢呼声传了过来。

    “小海,爷爷刚才骂你,你是不是生气了?”

    走到了僻静处。胡礼成左右看看无人。这才低声问这个大孙子。

    “小海不敢。”

    “爷爷这也是无奈之举。这座码头我们刚刚接手,码头上的苦力用的少了。只能靠工钱来维系。但是,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你懂得的。我若不刚才那一番做作,这些人势必日后会提出更多的要求。而你顶着我的压力给他们发钱,此辈势必在心中对你有好感。你说话便有威信,所谓百金立木便是这个道理。至于说我,我在顺化住着,一年也未必来一次广州,就算他们在背后骂我,我也听不到!”

    “多谢爷爷成全!”

    那边,码头上顺风行的苦力们高兴的领取自己工钱。刚才的小风波起初让他们担忧自己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换来的竹签子到了最后却不能兑现成真金白银,但是在刚才胡信海那句话之后,一切的担心、疑惑,都烟消云散了。很多人在心底诅咒胡礼成之余,决定明天一定还得多搬运些!

    当然,对于这些苦力来说,为了养家糊口,还是每日支取些粮米免受粮价起伏的困扰,其余的工钱则是落袋为安为妙。

    发放工钱的一幕,在海关的两个小吏的监督之下进行,这虽然与海关本身的只能没有太多的交集,但是如果码头上苦力们齐声叫歇,势必会对海关的货物进出造成巨大影响。所以,每日里工钱发放时,照例会有两个小吏在此进行监督,看看是否有着克扣工钱和雇主与苦力之间的冲突,也好便于调解、

    按照大明的官吏制度,吏分为四等,攒典、司吏、典吏、令吏,然就算到了令吏,仍然是不入流的小官,且升迁极难。

    不过,在南粤军体制之内,这个制度早已被悄悄的废除,所谓的官吏一体早已实行多年。不分官吏,都是在幕府内领取俸禄,那种吏为官员服务,官员为手下小吏们发放薪金俸禄的事情在南粤军体系内,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这些吏员同样是经过学堂几年学习之后,或是去当村镇长,或是进入幕府各个衙门内服务,然后逐步的升迁,几年内互相还要轮岗。

    眼前这两个小吏,则是在广州服务多年,原本是在隆盛行中做事,守汉进入两广后,他们便摇身一变,从商号的管事,成为了海关的吏员。不过,这些人因为年纪大了,早已过了建功立业争雄四方的阶段,只想着因循受事,安稳度日了。但就算这些人,在外人看来也是极为难得,曾有游历士子感慨言道:“余向来只闻官清如水难敌吏滑如油,但自入粤来月余,惟见役吏严整肃然,人人恭俭敦敬,忠信尽职,宛若古之良吏也。”

    两日后,宁远伯府发出请柬,宴请冈萨雷斯、巴斯滕等人,而安天虹、胡礼成等则是作为南粤军的主人一道出席这次晚宴。

    站在台阶上,等候着客人的守汉,见胡礼成在胡信海的搀扶下,一路从二门口蹒跚而来,急忙抢步上前。

    “老胡!你岁数大了,腿脚又不利落,让他们把车赶到二门里便是,又何必多遭这份罪?”

    “主公,老胡虽然老了些,但是依旧是主公的部下,走几步路这算得来什么?只要主公有吩咐,老胡陆上可以跨马提刀,海上可以操炮击敌!”几句表忠心的豪言壮语不曾说完,胡礼成已经是气喘吁吁。

    “老胡,你这身子骨,只怕自己每天晚上能够爬上床就是好的了!还说什么提刀跨马的话?!”守汉调侃了胡礼成一句,转身向侍立在侧的三子李华宁吩咐道:“去,到后面找管家婆子,将你暹罗外公命人送来的蛟龙肉干找出来,回头拿些给你胡爷爷带回家去,那东西最是治疗哮喘有效!”

    守汉口中的蛟龙,便是我们熟悉的湾鳄,这种庞然大物要远比它在扬子江流域的表亲扬子鳄来的巨大的多,一般体长可以达到六米,在暹罗各地沿海水面都有分布,守汉的便宜岳父之前便经常被这种凶猛的动物滋扰的不胜其烦,每年都有水牛和人被湾鳄咬死的事情发生。

    不过,在守汉提供了千余支火绳枪给他之后,这种动物的危害便得到了控制,而且有着变废为宝的趋势。

    鳄鱼肉干可以用来治疗哮喘病,而鳄鱼卵,则是富有良性胆固醇,能消除血管内的脂肪,帮助血管畅通。鳄鱼胆则是具有解毒、平热,有去翳生新,促进新陈代谢作用,对于脂肪肝和肝硬化等富贵病有着显著的疗效;而且,此物还是医治妇女的不孕症、月经不调的灵丹妙药。至于说鳄鱼鞭,这个东西比那个蓝色小药丸还要来得神奇,更重要的是,完全是天然制剂,没有任何的副作用。

    为了应付傲蕾一兰和黎慕华、盐梅儿等人,守汉少不得悄悄的命人给他隔三差五的弄上一条来补充一下。

    如今,守汉打算当一回周处,将这危害暹罗、十州等处的“蛟龙”变成为南粤军赚取大批银子的资源。把一条条凶猛的鳄鱼变成一座座移动的钱箱。

    第四百一十六章 一路准备向西

    宴会两拨客人是葡萄牙复国军的冈萨雷斯将军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董事长范。巴斯滕先生和他的女儿。

    作为主人一方,守汉命在广州的南粤军将领、官员悉数出席。

    但是,冈萨雷斯等葡萄牙复国军的军官们却已经得到了私下里的吹风,这次宴会,即将决定他们的国家是否能够从那些该死的西班牙佬统治下获得新生的关键。

    “诸位,这位将军大家想必都已经很是熟悉了。不错,他便是最早和本伯一道起兵的左天鹏,多年来一直是我南粤军水师右翼统领。为我大明看护着西南大门。”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范巴斯滕先生也为女儿介绍了一番眼前众多的中华美食,吃得这个荷兰土鳖几乎舌头都掉了下来,顾不得新换上身的一件丝绸百褶裙上满是大团小块的油污痕迹。

    傲蕾一兰抚摸着微微隆起的小腹,偷偷的笑着,“终于有比我吃相更加难看的了!”

    众人见守汉如此隆重的向这群红毛夷人介绍这位无赫赫之功的善战者左天鹏,心中便揣测着,此事必与左天鹏和水师右翼有关。

    多年来,众人只是看到了张小虎的左翼舰队、楚天雷的训练舰队,近几年来迅速窜起的李华梅游击舰队的赫赫战功,看着他们在海上追奔逐北,为南粤军攻城略地,却忘记了把守着南粤军西南大门的右翼舰队。

    多年来,以科巴群岛、凌家卫岛为母港的右翼舰队,护卫着南粤军在满剌加海峡这条黄金水道的安全,保护着湄南河流域诸多移民的财产,将一拨拨天竺海盗、阿拉伯海盗挡在篱笆墙外面,让这群不管是信耶稣的。还是信穆罕默德的,或者是信仰湿婆、佛祖的,都变成了海底的一具具尸骨和矿井深处的一个个没有名字只有编号的死奴。

    “此番请诸位来,便是要和众位一道。共谋一件事。”

    守汉的意思很简单。如今,中原各处暂时进入了一个各方势力相持的阶段。南粤军又刚刚把爪子伸进了江南,将福建吃到了肚子里,需要一个时期来消化这胜利果实。最好的消化运动便将自己的产品大量的销售出去!

    为了达到将大批商品尽快倾销出去,同时获得更多的原料和劳动力。守汉将目光投向了缅甸和与其隔海相望的榜葛剌,也就是如今的孟加拉。

    缅甸倒是好办,莽应龙家族从万历年间开始,多年来一直是时而归附,时而马蚤扰内地,对当时归属大明大所谓三宣六慰等诸多藩属也是不停的欺凌吞并。如果要吞并缅甸,连借口都不用刻意的去寻找。只管一个讨伐不臣逆贼叛逆便足够了。

    但是,榜葛剌却不同,这里必须要有水师,有庞大的运力才可以。

    换言之。就是需要帮凶和炮灰。

    “我攻取榜葛剌之后,大军便可以旌旗西指,一来,协助冈萨雷斯将军的复国大业,二来,据闻如今欧洲战火不断,生灵涂炭,民生艰难,我打算将我南中出产之各类货品往欧洲营运,不知二位可有意否?”

    正如老狐狸总结的一样,守汉提出来要你帮忙的时候,总是让你觉得有巨大的利益可图的感觉。

    这话说完,守汉的眼睛在冈萨雷斯和范。巴斯滕二人脸上来回的扫视着,等待着他们的回答。

    在一旁文官坐席上独据一案的姜一泓,此时已经完全成了南粤军的一员干将,在广东推行各项制度不遗余力,守汉已经具本保奏他升任广东巡抚,想来也只是走一个过场罢了,就算是朝廷不愿意,还能再派一个巡抚来?不怕在过五岭的时候遇到了流寇?对于南粤军向西、向南扩张,这位姜巡抚更是举双手赞叹,他已经尝到了南粤军这种不停对外扩张给财政带来的巨大甜头。

    在南粤军几乎是不计工本的巨大投入下,广东省城到各个府城之间沟通往来的交通道路迅速投入使用。道路、桥梁、码头、渡口,虽然不能与一色烧灰石子铺成的南中各处道路相比拟,但是从南越王赵佗时代开始,几乎就没有组织过大规模修筑道路的广东来说,用三合土夯筑而成的道路就已经是通衢大道了。虽然说不能与皇帝明诏裁撤驿站的旨意相违背,单是沿着道路有信局负责传递书信文书,汇兑邮寄。

    且不说道路修筑过程之中有多少人因此而找到了衣食饭碗,多少人因此而发了大财(当然,缴税是少不了的。),多少因为一河之隔而口音迥异的村庄乡镇州县开始互相往来融合。道路修通之后,往日困扰广东官场的乱贼、联庄、乡绅们办的团练,被迅速开到的大队南粤军逐次荡平。

    广东政令之畅通,超过了姜一洪等人的想象范围。

    一道命令从省府发出,通过水路、陆路的快速传递,只需数日便可以抵达村镇之间,往日那种各道府州县层层加码、层层截留之事,眼下的地方官们却是丝毫不敢去做了,原因?很简单,老百姓们如果没有看到工作队的大印在文书上附署,任凭你什么官员发的榜文,一概不信。若是有地方官员打算像以前那样,在上峰的要求上增加些私货的话,很好。工作队感谢你,你给他们制造了立功的机会。一道公文上去,立刻有大队人马杀到,将正印官拿下,暂且由工作队的队正署理该处政务。

    粤东、粤北已经有十数个州县落入了南粤军的直接控制。

    如此一来,各地的官员更加的小心了。

    至于说往日里把持着乡镇政权的那些精英——乡绅们,好日子更是一去不复返了。多年以来,他们利用各种手段控制着乡镇基层政权,朝廷政令也只能到县城,出了县城想要继续推行的话,少不得要与这些地方缙绅们曲意逢迎一番。否则便无法推行。官员们更有为政不得罪巨室的心得。

    但是,如今在南粤军枪杆子加笔杆子,米袋子加钱袋子的联合攻势下,千余年来的秩序悄悄的发生着改变。规定的最高田租标准田主不执行?好的。立刻会有工作队员组织昔日出海到南中垦荒的人出来现身说法。“一个壮丁可以获得五十亩田地的开垦,没有打下粮食前。公家借给你农具、口粮,可以向公家租借耕牛,等你打下粮食后,可以逐年归还。利息也是出奇的厚道。”

    如此一来,大批的佃农出海谋生,不到一年的时间,粤东沿海各个港口、码头便送走了数十万精壮劳力!原本靠着佃农缴付的田租过活的地主们,登时便被这釜底抽薪的招数傻了眼,再好的田地,没有人耕种。也不会长出粮食,只能长草!少不得田主们纡尊降贵的,上千年来第一次的放下身段,去与佃户们商讨地租要放在一个什么程度才能够为大家接受。

    如果田租之事还有人颇有微词。而大将军推行的另一项仁政,强制教育,则是有口皆碑,尽管有人是言不由衷的。利用各处祠堂、庙宇、道观等公共建筑开设的小学校,将十余万适龄的贫家少年变成了读书识字的人。

    低价的米价导致上下游的物价都极为低廉,且又谋生容易,无数湖广南部、赣南地区的贫民百姓忍不住这种诱惑纷纷越过一座座高山大河南下到广东谋生。

    便是附近几个省的缙绅?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