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413部分阅读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413部分阅读

这个时候也忍不住心中将能说上的菩萨与神仙名儿念叨了一遍,只盼着添个亲亲的嫡孙。

    这时,便见接生蕃子满脸喜气地从产房出来,将新落地的婴孩儿抱到兆佳氏跟前,不住嘀的道喜,兆佳氏提了好几个月的心才落回到肚子里。“恭喜老太太,七斤二两的大胖小子。”接生蕃子以接产为生,自是晓得这孩子出生时分量轻重,很是重要。

    要是足月,身子结实的婴儿,更容易站住;要是不足月,或是母体孱弱,孩子跟小猫似的,多半站不住。“好好,老五家的,给嬷嬷准备双份红包!”兆佳氏看着眼前的大胖孙子,眯着眼睛盯着那“小辣椒”乐得合不拢嘴,对素芯说道。终于盼着嫡孙落地,兆佳氏早先对长媳的些许不满,也都烟消云散。

    她安排素芯打点接生嬷嬷,吩咐春华去向曹项兄弟报喜,自己带着两个婆子进了产房。静惠脸色苍白,眼睛半睁半闭,看着憔悴得很。

    听到动静,她睁开眼睛,挣扎着要起立。兆佳氏上前按住她,道:“虽说顺产,也择腾了两个时辰,好生歇着。”

    静惠见她慈爱异常,知道是沾着儿与上的光,仍带了几分感激,道:“让老太太跟着受累,媳妇羞愧。”

    兆佳氏见她去了平素的规矩,添了几分柔弱,心里更软,轻声道:↓女人这辈子,最后还要靠儿子。老二向来疼你,你也是个有福气的,现在只是个开头,往后还有的生,等几个小子一起淘,就有你头疼的时候一一r一一一”静惠二十七、八生长子,在旁人家看来,算是晚的。

    兆佳氏早年也觉得晚,可今晚添了嫡孙,看着长媳就是一好百好。加上她自己二十几岁生的曹项,年过四十生的四姐,便也真心盼着长媳能接着为曹家添丁进口。产房门4_,素芯低下头,神情晦暗不明。

    虽说曹家两房分府,可在小一辈上,还是混着排行。行一的天佑,其次是恒生,而后是天护、天阳、天宝、天豫,轮到这个新添的婴儿,就是行七。

    曹颂不在,静惠请兆佳氏给孩子起||乳|名。兆佳氏原想直接叫宝贝孙子“小七”可是又担心与西府的长生叫乱y

    曹家这一代||乳|名从了西府天佑,多带个“天”字。兆佳氏开始挑的是“天齐”又怕太重,碍着宝贝孙子,最后选了个“望”。望日出生,||乳|名为“天望”0虽说曹颂不在京中,可他是曹颗的堂弟,又外放总兵,前程大好,如今添了嫡长子,亲朋故旧得了喜讯,也多为关注。等到天望满月这日,东府大宴宾客,热闹非常。

    平王府与清苑那边都送了丰厚的满月礼,曹颖、曹顷姐妹两个回门,富查家、董家、将军府也都有女眷亲自过府道贺。连在宫中的五儿,也给侄儿缝了两身衣裳,托恒生带出宫耒。接客、迎客,安席置酒,将掌家的曹擗与素芯夫妻两个忙得团团转虽说累得够呛,可曹↑瞑说起小侄子的时候仍是眉飞色舞。

    现下天护虽过继到他们夫妻名下,可过来时已经六、七岁,是记事的年纪。这几年相处,虽是和顺,却总觉得缺了些什么。素菇-面上没说什么,心里却是拿定主意。

    满月酒过后没几日,素芯便在小书房里拨了个二等丫鬟过去侍候笔墨。

    那丫鬟叫石榴,十八岁,老子娘是素芯陪嫁庄子的管事,前几年进府当差。

    石榴长得不差,在这院里的丫算中,也走出挑的,却老实的厉害,不善言辞,亦不像旁人那样爱钻营,只安安分分地坐着针线上的活计。同她一起当差的丫鬟早提了一等,她却仍在二等的位上待着。曹擗看到书房添人,愣了半天。

    小书房这边,除了他们夫妻能进外,过去只有个刚留头的小丫鬟侍候笔墨。

    曹擗摆摆手,打发石榴下去,自己做在书桌后,沉就了半晌,才挑了帘子回上房。素芯坐在炕边,身旁放着一个针线盒,手中拿着件婴儿的褂子穿针走线。

    见她神情那么关注,脸上全是温柔之色,曹擗只觉得心里一酸,走上前去,轻声道:“素芯……”素芯见他进来,站起身来,脸上说不出是哭是笑。曹擗拉住她的手,叹口气,低声道:“不要难过,咱们还有天护……”

    “爷……这些年了,是妾身贪心,心里多少还不死心……事到如今,妾身不能再自欺欺人……”她舍着眼泪,摸着缝了一半的童衣,哽咽道:“爷高义,庇护妾身这些年。妾身也终要为爷想想,怎么忍心看着爷断绝血脉……”

    曹擗伸手,将她揽在怀中,摩挲着她的后背,叹息道:“像现在这样清净的日子不好么?你也是大家子出身,当晓得妻妾之间的是是非非。你又是性子傲的,真让你跟妾婢之流争宠,爷舍不得,你自己也不屑。“孩子……”素芯泪如泉涌:“真若因妾之故,使得爷没有亲生骨肉,妾身哪里脸面与爷谈恩爱?”见妻子如此伤情,曹倾心中殴涩难挡。

    连他这个大老爷们,看了白白胖胖的婴儿,都爱不释手;素芯是女人,对孩子的渴望肯定不亚于自己。天护渐大,他们夫妻没有参与他幼时的成长。

    曹擗沉就了许久,方低声道:“家里的丫鬟不行,都是家生子,往后不好打发……过两天你使人买两个丫头,送到你陪嫁的那处宅子安素芯闻言)一下子抬起头来)震惊万分=“留子去母一一一一一一”

    虽说有权贵人家的正妻,有用这个办法抱孩子的,可拆散骨肉天伦,到底有违天和,多是为人诟病。“总比家里一堆人,谁也不得清净的好。”曹擗道:“正好老太太与二嫂过两个月要去江宁,府里人少了大半,到时候也好遮掩……素芯只觉得心跳如玫,抗着丈夫的胳膊,一伞字也说不出来……直隶,清苑,总督府。

    经过半个月的奔波,曹颗陪着纳兰富森巡视了隶北几处绿营,虽说结果并没有曹颗预期的那样好,有两处不过是面上光鲜,营兵操练看着颇有气势,其实也就是样子货。可是,在纳兰富森看来,已经是极为震撼。

    转回总督府,纳兰富森的赞赏不断:“官兵老弱,本就是绿营宿疾,孚若有半年的功夫,就使得直隶绿营脱了顽症,实是让愚兄佩服。可有什么法门,说不得愚兄也能学上一两手,还望孚若不吝赐教?”除了佩服,他也生出几分好奇。

    曹颁笑道:“哪里有什么法门。不过是‘威逼利诱,四字罢了。适用于没有根基的绿营,可不适用八旗护军。”这倒是大实话,八旗护军的子弟,都是驻京八旗里的成丁。就算有老弱不堪驱使之流,也没人有敢像曹颗这样大刀阔斧的改草。

    纳兰富森闻言,寻思了一会儿道:“那可保不准,我虽不敢在护军里折腾,说不定上面有胆大的。”这个问题,就不是他们两个能操心的,此话便撂下不提。

    之所以只巡视了隶北,就先转回清苑,是曹颗特意安排的。毕竟他il抚一身,公务繁忙,真要离开总督府一月,心里也不放心。

    因此,陪同纳兰富森巡记绿营的路线,就先去直隶北部几个营地,而后回清苑,巡视清苑城内外的几处营地,在直隶小憩三、两日后「再去直隶南部。“现下的兵看着是不错,可敉额太大……非战时节,募兵可是不易……”纳兰富森说出自己的忧虑。“山东今年大旱,从开春到现下也没下过几场雨,已经开始有人逃荒。等到秋冬,逃荒的人只多不少。”曹颗说道。“孚若胸有成竹,甚好!若是福建绿营也能操练成这样,山民也不会那么嚣张,百姓的日子也能安生些。”纳兰富森说道。

    曹颁听他言辞,像是对福建的山民颇有微词,道:“还有不怕官兵的老百姓?”

    纳兰富森道:“得是对朝廷怀有畏惧之心,才会在意官兵的震慑;要是连朝廷都不怕,哪里还会将那些老迈病弱的绿营放在眼中!”

    反清复明啊,福建可是造76l;的好地界,满清入关这八十多年来,福建闹了好几次动静。两人正说着话,便有小厮过来禀告曹颗,夫人有事相请。

    纳兰富森奔波半月,也有些劳乏,回寅宾馆安置去了;曹颗则是去了后院上房。“老爷,章佳家打发两个老嬷嬷来,约摸是要先见见田嫂子与左住、左成他们……”初瑜说道。曹颁闻言,眉头徼蹙。从曹府使人送消息给宁春继母,至今已经一个多月,这才有了回音。

    要是真在意自家骨肉,怎么会耽搁这许久……

    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奶奶与姑娘

    口颗想起曹方来信,提及章佳家沂况六阴

    章佳家看着一家和乐,可是仔细打听。才知他们家过的也不太平。

    宁春继母同继子永亮关系本不错,永亮成|人后,由宁春继母做主,娶的她娘家侄女,亲上加亲,又生了嫡孙,一家人本和和美美。

    这两年,永亮补了六部差事。也开始打理家中剩下的产业,越来越有一家之主的气派。

    永亮父母,是章佳氏旁支小门小户。家中孩子还多。永亮在兄弟中排行第四,上头有三个哥哥。下边还有两个妹子。

    早年永亮小时,那边顾忌宁春继母当家,并不敢亲近永亮。如今,永亮掌家,那边隔三差五地就使人来找永亮打秋风。

    永亮性子怯弱,并不是狠心肠之人,能帮的也就帮一把。

    偏生他几个哥哥欲壑难填,见弟弟住着大宅,补了官,过着富贵日子,自家老少三代挤在一处四合院里苦熬,就惦记上弟弟的家产。

    得了接济后,打着家人团圆的名义,仍是以父母的名义常拉了永亮回乖边的家。

    怕他们夫妻感情好,使得永亮偏向宁春继母。永亮家还凑钱买了个丫鬟,每次永亮过去,就人让那丫鬟侍候,充作侍妾。

    他们行事本不机密,事情传回章佳宅,宁春继母与永亮之妻自是恼火。

    一来二去,婆媳二人,同永亮亲生父母那边势同水火。毕竟家里经过早年变故,失了大半家产,剩下为数不多的产业,自家人过日子还勉强,哪里愿意被人惦记?

    “拖了这么久,才使人过来小看来那边应有了主意。问问田氏,若是她愿意见,见见也好。”曹颗虽对宁春继母前些日子的冷淡很失望,可是想想她填房的身份,不亲继子亲嗣子也是人之常情。

    若不是被永亮亲生父母那边逼得急了。宁春继母说不定还拖延着。拿不定主意。

    即便现下使人过来,也未必会痛痛快快地认回田氏母子。毕竟不仅仅是自己多了骨肉的问题,还涉及往后的分产。

    左住、左成名下早置了产业,哪里会稀罕章佳家剩下的那几顷薄田、几处铺子?

    宁春家早年虽富裕,可上次家变,放了不少下人出府,留在宁春家的除了宁春继母的陪房,就是几房老人。

    这次奉了宁春继母之命来直隶看田氏母子的的两个毋嫉,一个是宁春继母的陪房徐嫉嫉,一个是夏插嫉,是宁春家的家生子,宁春已故||乳|母的亲姐姐。

    虽说两个老姣毋同来清苑,可目的却不尽相同。

    前者是听了宁春继母的安排,过来摸摸底,查看查看左住兄弟的人品。再看看他们兄弟同曹家上下的关系是否真如外头说的像一家人似的;后者是来确认田氏身份的。

    田氏六岁进府,就是夏搪毋从人牙子手中买来的。

    等到田氏渐大,夏嫉嫉瞧着她老实勤快。曾想要求上头恩典,将田氏说给她侄儿。不想还没求恩典,田氏就进了宁春房里侍候,事情不了了之。

    宁春继母收到曹家的信,不觉得喜,更不多的是觉得惊。

    伯府曹家,她虽有些印象,可毕竟宁春没了十数年,多年不走动。

    两家门第相差太大,永亮即便补缺,也不过是工部七品司库。芝麻大的小官。

    不管曹颐信上所言是真是假,就凭着曹家的势力,想要将章佳家产业易主,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

    自打接了信后,宁春继母便托人打听曹家的情况,越是打听越是心惊。什么兄弟数人都出仕,曹家几位姑奶奶都嫁入高门什么的。宁春家败落,宁春继母往来交际的也多是寻常人家,对于曹家详细的事情也打听不出来。可有一件事,并非秘密,那就是曹颐有两个义子,已经考了功名,一直寄居曹府,年初才随着李家太夫人去直隶。

    宁春继母听说左住兄弟如此成才,心中也意动。要是借着两个的孩子的光,搭上曹府,族人也就不会再敢欺负她这个寡妇;可要是曹家存了夺产的心,那她还真不能轻易开口承认双生子的身份。

    宁春死去多年,曹家势大,毕竟不是章佳氏宗族之人。只要她不点头,那兄弟两个就不能认祖归宗”

    内宅,西北角小院。

    田氏已经听人通禀,晓得京城来人,心中有些激动。

    她长吁了几口气,才使自己慌乱的心渐渐平复下来,直了直腰身,面上多了几分坚毅。

    母以子贵,子以母贵,她不能慌慌张张的不成样子,那样惹人笑话,会使得儿子们跟着被人瞧不起。

    她心里这样想着,可见到两位嫉嫉跟着张义家的进来,认出其中一人是夏

    夏坡嫉与徐嫉嫉两个却是怔住,半响没敢接话。

    田氏早年在宁春家时,是三等丫鬟,干的都是饽饽房的粗活。性子唯唯诺诺,皮肤微黑,不过是眉眼与宁春爱妾秋娘有几分相似,才跳上枝头成了宁春的屋里人。

    现下的田氏,看着二十出头,皮肤白嫩,穿着月白色湘并纱旗装,头上插着白玉扁方,手腕上拢着一串碧玉手串,通体的气派。

    徐嫉毋本就对她不熟,心下狐疑,不敢相问;夏姣毋则是不敢认,总觉得看着眼前这人长得像田氏小又不像田氏。

    还是张义家的,对田氏道:“田奶奶。这是京城章佳宅过来的两位夏据毋、徐掩据,过来探望奶奶。”说着,转过身对两位嫉瑭道:“这就是我们府的田奶奶”

    张义家的是内宅管事媳妇,先就由她招待两位嫉嫉来着。

    两位嫉嫉见张义家的对田氏恭敬不似作伪,这屋子里的摆设布置又大方富贵,心里就生出几分小心,再也不敢端着身份,屈膝见过田氏。

    张义家的将人送到,便寻了个由子退下,留着她们自己说话。

    田氏请两位嫉毋坐了,吩咐小丫鬟送了茶,而后看着夏毋姣道:“多年没见,嫉嫉倒还硬朗”

    直到这时,夏据据才确认,眼前这少妇就是当年自己买进府的那个。小丫鬟。

    “玉枝姑娘”真没想到还能看到你。当年那场大变,府里的人散了大半夏据据想起往事,亦觉得喘嘘。

    田氏没有接话,神色淡淡的,看不出喜怒。

    徐毋据已经打量完屋子里的布置摆设,并不比自己太太的屋子差,门口侍立的丫鬟打扮也不俗,不知是曹家豪富,还是总督大人善待好友留下的眷属。

    见田氏与夏据据都不再说话,徐嫉接道:“田,,姑娘,听说您的两位小爷也在清苑,若是便宜,可否请过来相见?”

    田氏看了她一眼,道:“便宜到是便宜,却是要等到下晌。他们兄弟两个在总督府对面的书院读书,现下不在府里。”

    徐毋嫉背负任务而来,就比夏嫉嫉更健谈些,多是围着左住、左成兄弟,嘴里问个不停。

    例如双生子不好生呀,当年是否顺产;双生子都中了秀才,明年是否准备参加乡试;听说大少爷已经定亲,对方到底是什么门第,云云。

    偶尔夹杂一句,两位小爷认了总督为义父,受了曹家大恩什么的。

    提及两个儿子,田氏自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欣慰中带了几分骄傲;提及曹家,田氏只有真心感激,从太夫人李氏,到孩子们,都是满口赞誉之词。

    徐嫉掩笑着听着,偶尔奉承两句,引着田氏接着说。

    田氏哪里瞧不出她在打探,只是这些没有不可对人言的,便顺着说下去。

    夏嫉毋则是隐隐地多了几分激动,虽说眼下还没看到左住兄弟,可是曹家的身份,不会能拿血脉之事骗人。

    她是知道宁春与曹总督早年的交情的,宁春家没问罪前,她还给曹家预备过节礼。那个将长女许给左住的马大人,想来就是自己大爷另外一位好友,那位侍郎府的马少爷”,

    两位毋嫉坐了有小半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