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毅军突起 > 毅军突起第14部分阅读

毅军突起第14部分阅读

了白银八万两,平均每修一尺长的道路就要花去白银五两三钱三分。

    路修好了,交通的便利也为外城增添了生机和活力。那时广安门外最常看见的景象,就是“拉骆驼跑城儿”。

    由于是各省进京的必经之路,所以这一带虽然没有二层的楼房,却是也商业繁忙。路两边的商贩都在紧张的忙碌着,他们的摊子上也是鱼肉果蔬,应有尽有的。

    那些商贩们,显然也早已经知道了,今天广安门这换了守军和管事的。“赛子龙”的威名,此时早已经响彻全国。所以他们看向自己的脸,都是带着微笑的。

    边走着,刘克武边时不时的下马,到路边去问问这个菜的价格、那个肉的价格。很快,就和这些商贩们拉近的距离。

    在这个时代里,清朝那些戴着顶子的大官们,几时有过亲自在这样的市场上出入,还亲自和商贩们攀谈着,去询问商贩们的生活。这也让刘克武,在这些商贩们的心里,第一感觉就是充满了亲近的感觉。

    总算到了西城前海西街,远远望到了恭王府那高大的门楼。刘朝先先到了门口,翻身下马和门口的家丁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等刘克武一到近前,下马之后刘朝先冲他一笑后,说到:“统领大人,我们在这稍侯吧,已经有人进去通禀了。”

    也不说什么,刘克武转身跟在刘朝先的背后,走进了恭王府的门房中,坐到了凳子上耐心等了起来。

    好气派,难怪后来这里都成了国家重点要开放的旅游景点。刘克武用眼睛偷偷的瞄看着这个王府,只见里面琉璃瓦盖顶、气势恢弘又富丽堂皇,也不禁被震了一下。

    老百姓还不知道怎么活,可这些个满清的王爷达官们,却能住这样的宅子。这宅子里的那些东西,可能随便摘下点,就够一户百姓吃上几个月的。

    一定要完成自己的理想,在看到恭王府与自己一路上所见的民间不同后,刘克武更加在心里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王爷有话,请广安门守尉、魁字营统带刘克武,淮军提督之子、广安门城门领刘朝先进府叙话。”一个看样子应该是管家装扮的人,站到门口后突然的一喊,打断了刘克武的思绪。

    站起身后,刘朝先看来对这还很熟悉,他走上前朝着那个管家装扮的人,一抱拳说到:“孙管家,久不相见,您老可还安好。还有劳孙管家,您引个路了。”

    说完之后,刘朝先就将手伸到了那个孙管家的袖子里。不用多想,刘克武很清楚,那准又是塞银子去了。

    再痛恨这些狗仗人势的东西,自己也不能表现出来,刘克武的脸上挂出了献媚的笑容,也对那个孙管家好顿热乎。

    在孙管家的引领下,走到恭王爷家的书房门口,那个孙管家冲着里面大声的说到:“禀王爷,刘克武、刘朝先带到了。”

    “让他们俩进来吧。”书房里传来了一声苍老的声音,之后又带出了几声咳嗽的声音。

    孙管家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后,刘克武就在刘朝先的眼色示意下,先行走进了书房。一进书房,身上穿着官袍的刘克武,只能按这个时代那该死的礼节,朝地上跪拜下去。

    边打着袖子向下跪拜,刘克武的嘴上边说到:“广安门守尉、一等轻车都尉又云骑尉、魁字营统带刘克武,给恭王爷请安。”

    身后的刘朝先,也跟在后面边跪拜边说起了同样的话,那个苍老的声音又响了起来:“都起来吧,进来说话吧。”

    站起身以后,刘克武就朝着里面的房间走了进去。出现在他面前的,是一间古色古香、摆满瓷器和书的书房。

    书房西南角的太师椅上,端坐着一个年过六旬、身着胸绣圆补子、团龙图,两肩下绣团龙的老人,见到自己走进来后,用慈祥的目光打量起自己来。这就是六王爷,满清末期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了。

    边打量着自己,六王爷嘴上边说到:“朝鲜之战,五十抵五百。辽东之之战上演挑华车,还冲进东洋人的大营里,去剁了山县有朋的脑袋。呵呵,你这个娃娃,还真是不一般呢。”

    “王爷过奖了,让下官惶恐,小的只不过是徒有血勇之气。”刘克武边躬身边抱拳,继续说到:“与王爷您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广兴盛举,小的在您面前,可当不起您这样的夸奖呢。”

    为了方便访问,请牢记,手机访问请上,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第53章广安门新秩

    爽朗的大笑,六王爷站起了身,走到了刘克武面前,边拉起自己边微笑着说到:“哈哈,你倒是很会说话,你现在才是正当年啊,不象本王,人已黄昏咯。”

    这个六王爷,这一生可能最值得他自己骄傲的,就只有成立了个衙门、推动了一下洋务运动了。刘克武在不少历史书上,看到他的时候,还真的对他很是怜悯。

    满清到了现在这个时代,一个生不逢时的强臣、一个空有抱负的王爷。强臣当然就是指那个李中堂,王爷自然就是眼前这位六王爷了。

    “王爷年不过花甲之年,正是老当益壮之时,老佛爷又让您重执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才正是鸿鹄之满之时。”刘克武这些话说出来后,不禁又在自己内心里,骂了自己几句。

    这马匹拍的,明知道这个老家伙没几年活头,现在那个老太太用他也不信他,却还拿这高帽子往人家头上戴。不骂自己两句,那才叫怪事呢。

    包裹这话,让恭王爷听着,却显然很是受用。他走回到自己那张太师椅上,让人看座后,盯向刘克武说到:“你不及若冠之年,已是三品之衔。他日我大清朝啊,还是你们这些后生来做主的。来,都坐下说话吧。”

    “谢王爷赐座。”刘克武边坐到仆人搬来的软凳上,边对着恭亲王抱拳说到:“王爷之话,小的可更当不起了。想我大清朝,天下才俊比比皆是,小的怎敢做什么主,一切有老佛爷和皇上呢,小的只求能尽忠体国,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又让下人上茶后,六王爷端起了茶杯喝了一口,笑着说到:“难得您父子两代三人,都对朝廷如此效忠啊。你那首在鸭绿江上的词,可不是一个普通武夫能写的出来的。文武全才,你不可再过谦哦。”

    接着双方就这样客套起来没完了,通过这些客套的话,刘克武把这个六王爷一顿马屁,拍的是一个乐啊。直到刘朝先接过话,跟恭王爷谈起他们家的事,刘克武这才算是得了消停。

    这之间,恭王爷还不时的探察一下刘克武的思想。这个王爷的主要目的,就是想探察出,自己是向着太后那边,还是倾向皇上一边。

    很清楚这个时代,上面那个朝廷里已经在形成帝党和后党,两大派系已经在争权,刘克武可不想参合进去。

    于是他处处对恭王爷的话,大玩起了太极拳。但中心思想,却让恭王爷听的很清楚。

    不管是太后的懿旨,还是皇上的圣旨,我都照办,我都不抗。典型的中立派,让恭王爷开心不少。

    当谈到洋务派的各项问题的时候,刘克武还是这个套路。太后支持的我支持,皇上支持的我也不反对。各有各的好,都是为了国家好。

    这样一来,弄的这个恭王爷在整整一个时辰的长谈后,最后确定了刘克武是个不为升迁而结党、不为事利而参权的人。

    在太后那,和他这个王爷这,现在最怕的就是出更多的跟太后对着干的。他们也怕,再出些个支持皇上的人,因为太后和他们,现在才是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清楚这些,刘克武大大的施展了一把,自己前世在学校里处理关系的时候,屡用不爽的官场太极推手术。结果,就是换来了恭王爷的信任。

    这信任,要说还是多亏了自己那个还没确定名分的老丈人,那个刘盛休可是李中堂的嫡系。而那李中堂,又是和这个恭王爷死党。顺着关系,恭王爷自然也就信任起自己来了。

    在临出来的时候,刘克武才让刘朝先拿出了自己带来的一幅古画和一副古字。外带着,也不忘夹上一张三千两的银票。

    当然,这钱也不是白花的。刘克武见恭王爷笑的开心时,一捅刘朝先,刘朝先立刻就拿出了刘克武早就写好的一系列保奏文书。

    名义上让恭王爷过目,实际上就是想让这个王爷,在自己正式把奏折送上以后,帮着在西太后那,煽风通过一下。

    有钱又有书画,那些东西怎么着也值个几万两的。乐的一直笑着的恭王爷,在出门之前,竟然亲手写了几封信,分别是引荐刘克武去见庆王爷、端王爷、李鸿章和帝师翁同龢。

    这一下刘克武可真乐了,等离开恭王府,朝回走的时候,对着刘朝先笑着说到:“这三千两,咱还真没白花。哈哈,一下换来六王爷四封引荐信,咱去哪都顺的多咯。”

    刘朝先也笑看向自己,说到:“没想到,七哥这逢迎之术,竟也如此深谙真章啊。哈哈,看来啊,我老妹子说的还真就没错,七哥的确是个人才、大人才呢。”

    我擦的,感情这小丫头,把自己当宝来押了。刘克武此时才明白,原来这个时代的女人,也并不是真的看才华多过看财产的。

    不过这也难怪了,几千年的传统礼教,就是让这个时代女人,早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

    三从四德,是这个时代女性必修之课。她们一辈子,最重要的唯一大事,就是选好一个夫婿。

    很快,回到了广安门后,刘克武就重新整顿起军务来。魁字营在第二天一大早,就给刘克武重新进行了整编。一路上收编的那些马匪,和原来那五百部下重新混编到了一起。

    当魁字营第一次进行操练,整个广安门一带的百姓,都拥到了营区附近。这些百姓,终于知道了,为什么“赛子龙”的队伍,能在辽东战场上打的那么出色了。

    就在同一天,却传来了旅顺失守、日军攻占旅顺的消息。听到消息后,全营官兵都为之大震,刘克武却还是带着刘朝先去拜见庆亲王奕劻、醇王爷载沣。

    这两个王爷,一个是从来不敢出大气,换个西太后面前长站不倒的。一个则是刚刚继承爵位,还没得到西太后的赏识。

    所以对付他们,庆王爷就是真金白银的送上了万两白银铺路钱,醇王爷则是两幅古画加上三千两白银。

    换来的,却是庆王爷修书引见多个六部庆王好友,醇王爷修书引见一班朝臣的引见信。这样一来,让刘克武大有了一翻广交朝臣的机会。

    队伍的操练,有冯国璋日常主持,已经足够。而张怀芝,则很快就将刘克武制定新的供奉办法,传达给了广安门一带,多达210户的商户们。

    供奉比从前广安门惯例降低了整整三成,魁字营又采取对营区严管制度。从军官到士兵,平时禁止任何人私自出营。

    军官每十天,才让休假两天。士兵则是每个月休假两天,允许出营但不允许任何人带任何兵器离开营区。而且八大准则,也让那些士兵们不敢胡作非为。

    看到刘克武这一系列政策一执行,只短短的两天时间里,广安门一带的商户们,就纷纷盛赞起来。毕竟,在这个时代,这样严明军纪、不扰民生的队伍,太少见了。

    等到刘克武准备去拜访李鸿章的时候,许多周边地区的商贩,已经开始向广安门一带迁徙。

    商户们想的,只是他们的收入。少了供奉和兵丁的滋扰,他们的收入自然增加了。而且魁字营的马队,也是准时的上街巡逻,最大程度的震慑了那些地痞无赖。

    为了不出现有人钻空子滋事,刘克武还在拜访李鸿章之前,增派出了每个时辰两队的马队加巡队。虽然每个加巡队,只有一棚人马,但还是最大程度的保证了治安。

    广安门的治安和繁荣,迅速的成为了北京外城新的重地。坐在马上,边朝着李鸿章的府邸走,路边的商户边和刘克武打着招呼。

    看到这些商户们的表现,刘朝先不禁笑着盯着刘克武说到:“我说七哥啊,您这一套套的办法,还真都是太奇了。看这些商户啊,现在把您真要当恩人了呢。”

    看了他一眼,刘克武边和路边的商户抱拳行礼,边说到:“这些人啊,是税收的保障。可偏偏太多的官员,不把他们当回事。国家要钱找他们,官员缺钱盘剥他们,士兵想要也来盘剥他们。咱们啊,给他们好一点的条件,他们自然要这样了。”

    也很清楚时下情况,刘朝先不禁叹气一声后,说到:“都不容易啊,这些商贩,起早贪黑。听说啊,很多人家就算累的半死,有的时候还吃不饱呢。”

    “是啊,所以以后我们的队伍,不管走到哪,第一件事情就是想办法先不别去影响到民生。”刘克武转身看想了自己的随从李海龙,接下去说到:“把这个记下,晚上让兄弟们商量下,把民生写进社团的纲领中去。”

    其实他还想到了孙大炮的民主和民权,不过眼下,如果敢喊出那俩词来,怕是没等怎么样,自己的脑袋先搬了家。自己可不是孙大炮,可不想成了这个朝廷的通缉犯。

    正在走着,突然路上横着冲出了一个醉酒是书生,在大路中间摇摆起来。

    李海龙看到后,冲着那个书生,大声的喊到:“嗨,前面的书生走开,没看到大人的要过吗?小心踩死你。”

    为了方便访问,请牢记,手机访问请上,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第54章一遇两狂生

    推荐啊大大们,谢谢了,别光收藏不推荐,养书要喂口的哦!

    那个书生抬头看了一眼后,不怕反笑着看向刘克武说到:“京城老爷遍地走,不知该躲到何时。小生独荡街道上,见着老爷无地走。”

    “嘿,你他娘的说什么呢?”李海龙说完,就要上去踢打那个已经烂醉的书生。

    刘克武却喊住了李海龙,自己翻身下马后,走到了那个书生面前,微笑着看向他,嘴上说到:“官走民行道,士行大民间。不知道君何人,敢违世之矩啊?”

    那个书生听到自己这样文辞的话语后,不禁抬头惊讶的看了一眼。

    但却马上又换上了那幅桀骜不逊的表情,将头转向一边说到:“狂生妄在世上走,赶个科考求功名。苏地松江成弱冠,姓韩玉国字余纯。”

    哦,敢情是个上京考科举的举人。刘克武心里不禁乐了起来,自己的手下,现在还正缺文人呢,这老天就给送上来一个狂生。

    从这个人的对词中,已经知道了这个人来自江苏松江县,叫韩玉国,表字余纯。松江,那不就是上海的旧称吗?心里有了必要收下此人的想法。

    自古狂生必大材,不是大材狂不起来。这一点刘克武可是相信的,所以走上前,仔细打量起这个狂妄的举人来。

    边打量,嘴上还边说到:“军中向来多武夫,唯缺张良武候士。月下求才报功名,试问才俊可愿随。韩先生,何必如此癫狂于市井呢?”

    意思已经很明白,老子是带兵的,需要张良和孔明一样的文人帮助。你跟了老子,老子就保你个功名,一个三品大员,保荐个人在这个时代,已经不是稀罕事。

    那个韩玉国抬头看了看刘克武,却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停止后,盯着刘克武说到:“素闻子龙再世生,铁血辽东倭寇惊。不知志向又如何,怎能擅选托终生?”

    我擦你大爷的了,知道老子是谁,还跟老子这么狂,刘克武从这小子的话里,听出了他是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大志。

    好,你想知道,那老子就告诉你。刘克武心里不怒反而高兴,于是绕着他走了一圈后,还是保持微笑看向他说到:“报国捍土平四海,封候不足够定民生。但求江山社稷安,唯望苍生食禄兴。”

    你娘地,告诉你了,封候老子这不喜欢,老子要的是江山社稷都安生。这志向,不比戚继光小吧,你还不服吗?

    果然,韩玉国听完后,先是一惊。愣了一下后,旋即站起身直接跪到了刘克武的脚下。

    边跪拜边在嘴上说:“江苏松江举人韩玉国,愿跟随大人左右,平四海、保民生。望大人,收留。”

    这典型就是一个服才华不服虚名的家伙,不

    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