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永乐架空传 > 永乐架空传第23部分阅读

永乐架空传第23部分阅读

态有些类似于苦行僧侣(苦行修士)——再苦再累也不怕,只求心中的安乐。对于这种极端狂热的狂信徒,利诱和威胁都不会起任何作用,因此绝对不可能与分子同流合污。朱棣打算将那些身体素质不合格的孩子培养成苦行修士,待稍大一些后,给予他们权力,让他们去保证万法一品教的纯洁……或许将来还可以给他们监督地方官员的权力,当然,这件事不急,将来看情况再决定。

    拿定了主意后,朱棣继续观看台下的比赛。

    童子军的训练成果确实斐然。普通人进行如此激烈的搏斗顶多只能坚持几分钟就会无力,而童子军却将激烈的搏斗维持了近十分钟。体力消耗殆尽之后,童子军们开始展现顽强的意志,明明一个个都没什么力气了,可他们仍然咬牙坚持着。当然,到了这种时候,离分出胜负也不远了。

    待比赛结束后,朱棣开始颁奖。

    对于童子军,太多的物质奖励反而不美,因此物质奖励方面只是胜利今晚能够加餐而已。至于说精神奖励,则是朱棣亲自颁勋章:向比赛的优胜和在比赛中受重伤分别颁训练优秀勋章和训练刻苦勋章。如果不考虑铜板上面的字,这种勋章很象一个中间没开孔的铜币,成本相当低廉。

    看到那个在半个小时前失去一只耳朵,仅仅只是进行了简单包扎的童子军,在受勋时竟然自内心地喜悦着,朱棣好不容易勉强平静的心情再次被震撼了。

    后世的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处于异常状态的人可能感觉不到疼痛,但是当实例就在眼前时,朱棣所受的触动确实很大。

    朱棣是个实用主义,以己度人,他认为授勋还不如给予现实的好处,因此之前并没有特别看重授勋的效果。之所以向童子军授勋,完全是因为迫不得已。经过洗脑后,童子军对物质的需求并不强烈。若是进行物质重奖,反而可能令童子军的思维生混乱。无奈之余,朱棣只好从记忆的深处翻出了连自己都不相信的精神奖励方式。

    现在看到授勋效果这么好时。朱棣终于意识到自己犯了经验主义错误:自己虽然是现实主义。但国民不是!在绝大多数人都可以称之为愚民地前提下。实行授勋制度显然能够取得很大地效果。再说。仅凭物质奖励也确实很难激励官兵地士气。一条人命应该支付多少抚恤?一只胳膊应该支付多少补偿?冒着生命危险参加一次战斗需要支付多少薪酬?若是将物质激励上调到雇佣兵地水平。以明朝地全部财政收入能够养得起五十万官兵就足以让朱棣偷笑了。

    回宫地路上。朱棣开始思考授勋方面地事情。

    材质倒也简直。定为金银铜铁四级也就是了。至于类别。朱棣决定将之划分为这样几大类。

    第一类为战役勋章。当然。只有战损率较高而且最终获得胜利地战役才会颁战役勋章。金银铜铁四级。则分别对应60、50、30、20地战损率。在朱棣地记忆中。冷兵器时代一般地军队当战损率达到10以上就会溃败。因此20地战损率应该是定得比较高地。至于说60地战损率。如果不是被包围了。正常情况下估计整个大明只有纯粹由童子军组成地部队可以在这种伤亡下继续作战。

    第二类为参战次数勋章。金银铜铁四级分别对应参战二十四次、十二次、六次、三次。参战次数是指参加战役次数而非参加战斗次数。否则士兵们仅仅参加过一次守城战就有可能获得金质参战勋章了。按参加战役次数来计算。一生之中能够参加十六次战役应该是极为罕见地——好象那位“我看见了。我来了。我征服了”地凯撒。终其一生也只参加过几次或十几次战役。

    第三类为战伤勋章。金银铜铁四级分别对应十六次、八次、四次、两次。由于一次战役中受伤次数只能算一次。因此想要获得金质战伤勋章地前提条件是至少参加十六次战役。并且每次战役都受伤。这样算下来。想要获得金质战伤勋章显然比获得金质参战勋章更加困难——能够参加十六次战役本身难度就不小。每次参战都受伤地难度更大。最困难之处在于这个年代并没有抗生素。能够受那么多次伤还能活下来地概率显然无限趋近于零。

    第四类为斥侯勋章,授予成功侦察敌情(所谓成功是指带回准确有效的情报,不包括与敌方斥侯相遇)的斥侯。金银铜铁四级分别对应的成功次数为三十二次、十六次、八次、四次。为了避免斥侯在成功带回一次准确有效的情报后消极怠工,此类行为的次数在同一次战役中可以叠加计算。金质斥侯勋章也不容易获得。因为斥侯这项工作难度很高,正规的战争中交战双方都会派出大量斥侯遮蔽战场,想要获得“准确有效的情报”就必须冒着生命危险突破敌军斥侯的封锁。若是有斥侯总是能够遇上不派斥侯遮蔽战场的敌军,那只能说他的运气太好。

    第五类为袍泽勋章,授予勇敢救援友军。这种救援不是简单地在战斗中救援同伴,而是专指见友军陷入重围而为之解围。设置此类勋章的目的是为了使大明军人形成“即便身陷重围也会得到友军救援”的信念,这样便可以大幅度增加军人的士气。金银铜铁四级分别对应八次、四次、两次、一次。

    考虑到物以稀为贵,朱棣所设置的获得勋章的条件其实都很苛刻,想要获得金质勋章的难度更是不近人情。而袍泽勋章所需要的次数不仅少,而且救援行为在同一次战役中还可以叠加计算。历史上不泛多次杀出重围后又返身冲入敌群进行救援的行为,比如说赵云,比如说张须陀。对于这种英勇的行为若不进行叠加计算,朱棣觉得良心上过不去。

    第六类为杀敌勋章,授予勇敢杀敌的军人。金银铜铁四级分别对应一千人,一百人,十人,一人。这类勋章下限最低而上限却最高。千人斩?说实话,朱棣根本不认为有人能够领取金质杀敌勋章。

    第七类为战功勋章,授予出色完成使命的军人。高级将领想要获得这种勋章必须至少完美地完成一场战役,而中低级军官以及普通士兵,则必须有斩将夺旗或在战斗中杀死大量敌人的个人英雄行为。与其他勋章不同的是,这种勋章并非金银铜铁四级,而是设金质镶三钻的战功勋章、金质镶两钻的战功勋章、金质镶一钻的战功勋章、金质勋章这四种。只从材质上就能够看出,战功勋章是大明帝国的最高级勋章。

    “穷秀才”的社会地位之所以较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能够见知县而不跪。所以,朱棣决定让获得各种勋章的军人拥有对应见不同品级的官员而不跪的权力,具体标准朱棣懒得费神,干脆由礼部去确定好了。另外,勋章的样式以及图案设计自然也要交给礼部。

    现代军队的各类勋章都有规定的佩带位置,有的佩带在左胸袋沿上方、有的佩带在左胸袋沿下方、有的佩带在衣领中间、有的佩于左臂上方、有的佩带在右胸袋中间甚至还有戴在纽扣眼上的。目前朱棣对军队制服进行改革的兴趣不大,因此准备规定所有的勋章干脆象唐宋时期御赐的金鱼袋那样挂在腰间好了……

    第二十章 命里无时莫强求

    一连几天朱棣的心情都很不错,因为他在小范围内试验了一下,现以勋章激励士气的办法确实很好。烈士陵园自然也能够提高军人的士气,但那毕竟只是死后的事情。而各类勋章,则使军人们在生前便可以有具体的奋斗目标。在这双重激励下,何愁大明军队的战斗力不大幅提升?

    但这种好心情却在武举殿试即将举行的前一天被破坏

    景秀在武举会试中的成绩不好也不坏,排在第三十四名。按“钦定一甲三名武状元授定远将军(从三品)、武榜眼授广威将军(正四品)、武探花授显武将军(从四品),二甲三十名授守备(正五品),三甲百余名以次各授出身”的原则,如果是殿试第三十四名只能授与同进士出身。然而会试毕竟不是殿试,只要取得了参加殿试的资格,哪怕会试成绩忝陪末座,也有一丝希望被皇帝慧眼识珠点为状元——更何况三十四名也不算太低。

    由谁当状元是皇帝的权力,退一步说,即便大臣们有权对此说三道四,但考虑到文武双状元里面蕴含的喜庆之意,也不会有人愿意做这等煞风景的事。朱棣原本以为景秀成为文武双状元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然而在武举殿试即将举行的前一天晚上,朱棣却得到了一份东厂秘报:景秀煮熟的鸭子居然就这么飞

    朱棣原来以为自己拥有超越时代的知识和阅历,更幸运的是穿越后又身为皇帝,有着如此明显的优势,自然有资格站在这个时代的最顶端俯视众生。事实上,这段时间里朱棣也确实一帆风顺,想做什么事都能够做到。于是朱棣的自信心越膨胀,若是一直这么展下去,弄不好最后他会展成为狂妄自大的性格呢。

    这一次,想要弄个文武双状元激励民间向武之风的愿望却意外落空了。历史上没有未参加殿试而获状元的先例倒也罢了。更麻烦地地方在于景秀患的是急性阑尾炎。这种病放在后世只需要一个小手术就可以解决,但是在这个顶多只能用药物消炎的年代,对于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其实只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罢了。朱棣担心,若强行让景秀当武状元,万一景秀旋即就因为阑尾穿孔挂了,说不定民间反而会产生“文武双全遭天妒”的谣言。

    出于这种顾虑,朱棣自然不敢任性而为。弄个文武双状元的计划失败了,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至少,朱棣因为这次的挫败而清醒了不少。

    穿越有什么了不起?皇帝又能如何?不也照样会遭受挫折吗?幸好现在只是想弄个文武双状元没成功,谈不上什损失。如果一直不遇到任何挫折。说不定将来朱棣会过于狂妄自信,了疯一定要亲自率百万大军远征欧洲,那样做必将造成国力大损不说,朱棣自己也多半会落得个身死异乡的下场。

    算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朱棣喟然叹一口气,然后将注意力投在聚精会神进行笔试的武举人身上。

    武举殿试只考兵法阵图。在文举人眼中,这种兵法阵图地考试与“明经”考试水平差不多,只不过前是背诵兵法阵图。后是背诵经义而已。其实唐宋时期科考有过“明经”考试,但由于“明经”考试太过简单,因此王安石变法时便废除了明经、诸科,专以进士一科取士。

    武举人地平均文化水平固然比文举人低得多。但由于考试地难度相对较低。因此殿试中并没有出现抓耳挠腮、无法下笔地情况。到了规定地时间。武举人也都按时交了卷。然后退出殿外。等待最终地结前乐声大作。六十四名专门演练宫乐地畅音阁教习太监。各按方位。以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村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吕乐律为主。以萧、笙、簧、笛、琴、筝、篓篌、竖琴和声。编钟铜磬相真是声彻九重。音动人心。乐声中。六十四个供奉手执圭极端坐。口中唱道:

    “云汉为章际圣时。命冬官。斧藻饰。雕楹玉褐焕玉楣。采椽不斫无华侈。五经贮腹便便笥。临轩集众思。贤才圣所资。慕神仙。虚妄诚无谓。惟得士。致雍熙……启天禄。斯文在兹。宵然太乙藜。入承明。花砖日影移。覆锦袍、蒙春礼。撤金莲。归院迟。赐玉脍。咱蓬

    待乐声停止。礼部尚书李至刚和文渊阁大学士解缙带头高呼“皇帝万岁!”

    新科武进士们也跟着叩头高呼“皇帝万岁。万万岁!”

    太子少师姚广孝向前一步。向朱棣行礼。恭恭敬敬接过黄俨捧着地黄缎封面金册。大声道:“殿试第四名宋瑛!”

    “臣在!”

    一个身材修长、英气逼人的青年应声而出,神采飞扬地走入崇政殿,向朱棣郑重行礼。

    待朱棣让宋瑛平身后,姚广孝徐徐说道:“奉旨,由你传胪唱名。”

    “是。”宋瑛按捺住脸上地喜色,一脸严肃地象捧襁褓中婴儿一样捧过那份金册,来至殿口。

    “永乐元年恩科殿试一甲第一名进士钱成!一甲第二名进士盛世!一甲第三名进士宋琥!”

    三甲之中,状元钱成是平,榜眼和探花则都是功勋子弟。

    榜眼盛世的父亲是历城侯、平燕将军、总兵官盛庸。在靖难之役中,盛庸从属南军,曾大败北军并且击杀了北军大将张玉。虽说燕王入京师后盛庸立即率众归降,但平燕将军这个称号显然自动被取消,而总兵官一职不久后也被收回。因此,盛庸的心理压力之大自然可想而知。在原来的历史中,盛庸于永乐元年致仕,不久后都御史陈瑛劾其怨望有异图,结果被迫自杀。

    在朱棣的印象中。永乐年间只有张辅能够称得上名将。朱能是否算得上名将则不好说,反正他在出征交趾的途中就病死了,即便拥有名将的才能也没什么指望。西宁侯宋晟能力不俗,但宋晟已经六十岁了,这位六十岁的老人还能依靠多久?邱福的爵位倒是蛮高,封了湛国公,但他的统率才能却值得怀疑,毕竟他独立领军时没取得过什么大地胜利。邱福在历史上留下最浓的一笔,反倒是率领着十万大军直赴黄泉。

    这么大一个国家,这么长地边境线。只张辅一个人怎么够用?

    盛庸的军事能力算是不错的,只可惜燕王第一心腹爱将张玉死在他的手中,因此肯定会惶恐不安。领军大将若是长期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最造反——若盛庸只是抑郁而终朱棣还勉强能够忍受,若他选择造反呢?所以,朱棣既想用盛庸又有点不放心。

    思来想去,朱棣总算找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为盛庸消除心结。

    明朝第一届武举考试应当说准备得过于匆忙,毕竟。武秀才和武举人地选拔制度尚未完善。因此,朱棣担心参加会试的考生质量会不够好,于是规定功勋子弟若获得两名三品以上官员地推荐便可参加本科武举考试。

    盛世身为侯爵之子,而且颇具武名,按道理说取得武举考试地资格是一件轻而易举地事。可惜中国的风俗向来是墙倒众人推,盛庸与皇上地那点子恩怨大家都清楚,谁愿意惹皇上不高兴呢?结果,直到武举考试报名截止的前一天,也没一个三品以上的官员愿意推荐盛世。

    对这种情况,朱棣又怒又喜。

    怒的是。只是因为盛庸得罪了皇帝,结果竟然没有一个三品以上的大臣敢站出来肯推荐盛世——明朝中后期的御史们似乎不怕皇帝。但洪武、永乐两朝,敢于死谏地官员却少得可怜。朱棣有时候会忍不住这样想:是不是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明朝后来的皇帝远不如太祖、成祖暴虐,所以就有很多的文人为了求名敢于跳出来指责皇帝。、成祖这两个杀戮果决的皇帝时,除了极少数真正正直的官员。伪君子们却不约而同地将脑袋缩回了壳里?

    值得欢喜的地方是:没大臣推荐盛世,这个人情便可以留给朱棣自己来做。于是。朱棣一道圣旨。特意点名让盛世参加第二天的武举考试。

    接到这份圣旨使盛庸吃了一颗定心丸且不谈,盛世本人的军事素质也确实厉害。会试中除开笔试成绩后其他各项综合起来居然排名第一。若不是因为钱成的运气好,险些连头名状元也被他夺在手里。

    探花宋琥是宋瑛的二哥。历史上西宁侯宋晟死后就是宋琥先袭此爵。之后因不恭之罪被削爵,然后由老六宋瑛袭爵。朱棣之所以将宋琥、宋瑛分别点为第三名和第四名,主要是看在宋晟地面子上。历史上宋琥、宋瑛分别迎娶了安成公主和咸宁公主,但朱棣不打算将公主嫁给他们,于是用探花和传胪进行补偿。

    榜眼和探花心中的激动之情自不待说,获得状元地钱成更是兴奋得几乎晕过去。尽管心中早有预感,但在这样美轮美奂、紫翠交辉的金殿前,当着“圣主天子”堂皇公布出来,钱成仍然觉得眼前的景物突然变得恍惚起来。

    钱成在会试中除开笔试成所以能够提前预感自己会成为武状元,原因也很简单。

    景秀中了状元后,座师李至刚特地派人请他去府上,说自己特别欣赏景秀的文章,因此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