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资本中华 > 资本中华第14部分阅读

资本中华第14部分阅读

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房子。在还没有研制出大型的发电设备的情况下,电解铝由万燝亲自监督,选矿、碎矿、混合、烧融、电解、成品等各个环节均由不同的人负责,除了最后电解和成品的几个工序的人知道自己在冶炼一种金属外,其他的人也不清楚这工厂里面用这些矿石做什么。

    电报局的事情在万历和太子的亲自过问下,第一条由北京至南京的铁丝电报线正式沿着官道开始架设。工部代表朝廷亲自督造,兵部则派出沿途卫所军士负责保护。由于这次线路的架设是朝廷第一次大规模的官商合营项目,在李柏华的建议下,朝廷改变了一往免费征用劳役的做法,而是由电报局出面,沿途重金招募青壮进行架设,这样也缓解了一部分平民的生活压力。

    掌握着软钢冶炼技术的计铁匠的铁匠作坊在铝厂的大院里面也扩张了许多,但生产出来的铁丝仍然赶不上电报线架设的速度。李柏华已经开始考虑是否要成立一家钢铁厂,进行大规模的钢铁冶炼,但又想到最近的风头,便打消了这个注意。虽然卖给电报局的铁丝要价不高,但这个铁丝作坊还是给李柏华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这一日朱常洛着人传他进宫,至文华殿后,但见朱常洛一身锦衣蟒袍,端坐在书桌前正在批阅奏折,最近宫中的大小事务都被万历交给了东宫处理,老皇帝自己整天窝在后宫抱着美人寻欢作乐。

    朱常洛摒退众人,指着边上的一堆奏折对李柏华说道:“近日朝中的风声想必你也已经知道了,这些都是弹劾于你的折子,父皇和我都是支持你的,这些折子也就留中了。”

    李柏华看了一眼那些奏折,足有十余本,躬身做惊恐状回道:“微臣初涉官场,不善言辞,也未能努力结交朝中大人,只知道忠心的为皇上和殿下做事,可能不觉间得罪了一些人,请殿下恕罪。”

    朱常洛批过一本奏折,随手丢在一边,抬头说道:“哼,这些人无非是眼红你罢了,我知道你的忠心,你也不要太在意了,该怎么做尽管去做,有我在后面替你撑着。我看最近那布厂已经开始大规模生产了,那些布又好又便宜,外面评价很不错,这些日子你还在新婚期间,还要操劳这些,你辛苦了。”

    李柏华听太子对他如此的器重和保护,心中也存着感激,说道:“为太子殿下做事,柏华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

    朱常洛笑道:“苦点累点,也有你自己那份嘛。那个铝厂最近怎么样了?外界可是风传你会点石成金啊,被人们称为白金的铝现在可是有价无市哦,你准备什么时候开始销售。”

    李柏华听他又问起这个事情,知道今天太子的主要目的还是想着如何让朝廷赚钱,便把铝厂的建设情况一一做了说明,并表示近期将通过一家南北货栈进行全国的销售。

    “最近我仔细想了想你提出的这官商合营的股份制方法,很有可取性啊。眼下大内各监在全国各地的作坊和矿场多不胜数,但收益总是不多,一方面产量上不去,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多中饱私囊的情况啊。要是把一些不重要的产业通过官私合营的方式,那么朝廷就可以坐等利润分成了,私营商人为了自己的财富不得不努力去操劳啊,呵呵。”

    李柏华心想哪有这么好的事情,要是你真全都官私合营了,按照现在大明的律法和太监外派的惯例,恐怕国有资产和利润都会被这些j商和贪官给中饱私囊了。他把这些想法在脑袋中转了一圈后,说道:“殿下所言极是,但这官私合营的制度虽然可以坐收红利,但这其中也需要很强的监管措施才行,否则那隐瞒不报和中饱私囊的现象依然会存在。其实朝廷要想旱涝保收,直接把那些产业卖出去岂不更好。”

    朱常洛对李柏华前面那几句话点头表示认同,但听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仍不住反问道:“卖出去?这怎么可以,今天把这些作坊和矿产卖出去了,那以后子孙吃什么?”

    李柏华说:“卖东西也有卖东西的方法,殿下请听我详细解说,就拿这矿产来说吧,眼下朝廷已经把全国的矿产确定为朝廷的财富,不准许私人开采。但朝廷也没有如此多的人力和财力去全面开采这些矿产。那么朝廷为了使这些矿产带来更多的取得收入,就可以将这些矿产的开采权转让出去。”

    朱常洛这时候插话说道:“目前朝廷也采用了这些办法,可是矿场卖的价钱往往远远低于他们获得的利润。”

    李柏华继续说道:“所以说这矿场的买卖就不能用原来那种方式了。以前往往一个矿产一次性的卖给他人开采,他们开采出来矿产的多少由大内派出去的矿监监督,极容易造成中饱私囊的现象。要是我们能够估算出这矿产在地下的大概存量,或者矿主最多一年能开采的产量来核定售价,这样就算不委派矿监也可以确保朝廷的收入不大量流失。”

    朱常洛马上领悟这其中的要点,说道:“也可以卖矿的时候给矿主限定开采年限和总产量,或者限定每年的产量,这产量可以做高一点,出不了这么多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就算产量多了也不会超出太多。”

    “是的,为了避免卖采矿权的时候矿主压低要求,可以进行竞价购买的方式进行。”李柏华想到了矿产权的拍卖或者招投标。

    朱常洛想了一会,对李柏华笑道:“柏华啊,每次和你聊天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能得到你的相助,真是一大幸事啊,不知道你这个脑袋里装了多少好东西。”

    李柏华吓了一跳,心想你不会想把我的脑袋看下来看看吧,诚惶诚恐的说道:“微臣脑袋装的东西全都是为殿下、为大明、为天下百姓所准备的,能够造福万民,强我大明是柏华毕生所愿。”

    “现在整个朝廷中,能有你这样能心系天下百姓,又能真正做出为国为民的事情来的官员还真的不多了,尽是一群趋炎附势,人云亦云的小人,日后我定当严加整顿吏治,做到人尽其才。”朱常洛看着桌上那一堆奏折恨恨的说道。

    “为国鞠躬尽瘁是臣子的本职,臣回去后在把刚刚提到的问题梳理一下,写个折子呈上来”李柏华说道。

    朱常洛伸了个懒腰,说道:“嗯,这样也好,如果可行的话,我再交给父皇御览,今天就到这里吧,新婚之日也不要太过于忙于公务,等你假期结束后再写吧。”

    第五十八节 奏折

    虽然朱常洛交代他可以在婚假结束后再写这份关于朝廷所属矿场作坊等经营模式的奏折,但李柏华却不敢掉以轻心,他也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提出改造大明朝经济结构方案的机会,不管提出的方案能不能够实行,他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李柏华经过这一年多对明朝社会的接触,已经对时下的社会情况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时候,随着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从事工商业的人口越来越多,工商业竞争激烈,各地采矿业逐渐发展,百姓对金钱崇拜和追求奢侈高消费之风盛行,逾越礼制现象日趋普遍,传统伦理道德观已经受到了猛烈的冲击,而这一切都是推动社会变革的要素。

    他深知现在的朝廷经过前些年的朝鲜战争之后国库已经入不敷出,特别是辽东军饷花费越来越高,每年动辄需要数百万两白银,内库虽有不少盈余,但也经不住庞大的皇室每年的花费。而近几年不断增加的苛捐杂税,加上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已经让百姓困苦不堪,大明天下已经是危机四伏。

    因此不管万历皇帝还是太子朱常洛,均对如何能在不影响民生的前提下尽快增加国库收入动足了脑筋。但他们能够想到的策略无非就是增加摊派各种名目的税收,或者通过向各地派遣由内宫太监担当的矿监税使,进行大规模的征收矿税、盐税等,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好办法。

    然而这些太监到了地方之后就没有了制约,他们往往借助皇帝的名义明火执仗地掠夺财富,他们的横行肆虐,给社会各阶层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已经造成了民怨载道,大臣们纷纷上书指责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

    万历虽然有心把这矿监政策取消,但又挨不住国库日亏,只好硬着头皮把那些要求废除苛捐杂税的奏折统统留中不发。这也是万历和太子为何如此器重李柏华的原因之一吧,从李柏华的几次创造性的发明中,他们看准了李柏华能够在富民的同时也为国家和皇室带了丰厚的钱财。

    李柏华深知自己想要在这个派系林立的朝廷中站稳脚跟,就必须牢牢抓住能为皇上赚钱的有利机会。只要自己还能继续替皇上赚钱,那么自己的地位无论谁来弹劾都是没有用的。

    在这里生活了一年的他已经不是那种毛躁的小伙,通过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和日常结朋论友,他已经变的精干和稳重,这次为了自己的前途,他对这篇奏折非常用心,顾不得和新婚娇妻的花前月下,便一头扎进书房去整理研究他所知道的厂矿管理和经济改革方案。先是花了三天时间做了一些外围的调研工作,通过崔富贵找到了户部尚书李汝华了解了时下的财政收入构成,在宫中通过王安了解了内库的收入和皇庄、皇店、矿场的运作情况。然后苦熬了两个通宵,一份用白话文写就的关于如何增加国库收入方案的奏折草本终于出炉了。

    他在文章中首先分析了国库各项收入的来源。目前国库最大一部分赋税源自于田赋和粮赋,每年此项收入约合白银2500万两,而盐税、商税收入约350万两,所有国库收入的一成,也就是不到300万两划入皇家内库,另外内库每年还有各地矿税和皇庄、皇店的收入约300万两。

    但是整个朝廷的费用支出确是巨大的,内库每年收入的近600万两对于靡费巨大的万历来说只能是勉强符合需要。而国库的每年两千多万两也只是勉强够维持巨大的官宦集团和时常发生的赈灾需要,每年都不能积存下多少结余。最近辽东后金叛乱,辽东军饷每年都需要数百万两。因而眼下国库已经是有些入不敷出,开始使用原先积攒的老本了。

    针对这些情况,李柏华提出了在确保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农民田赋和粮赋税率不变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工商业,争取用几年的时间能将商税的收取提升到和田赋粮赋相同的份额上。为了加大说服力度,他用自己的新式布厂和钢铁作坊作为例子,推算出如果全国各行业的作坊能够像布厂那样,那么即便不增加税率,全国的商税收入也能够远远超过田粮税。他也指出眼下民间商贸发达,商人获利颇丰,但朝廷税率极低,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增加商税,但同时也指出各地官府和税监存在着严重的私设管卡收取商税的情况,致使很多商人不敢进行大宗的货物转运,也制约了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在茶、盐税上,他指出长期使用的纲盐法已经存在了极大的弊端,如近期户部已经提出福建一带产盐最多,而每年上缴的盐税仅二万二千余两,实在太少。福建官派盐引三万七千五百六十五引,而盐行有六大帮派,引少帮多,以致于私盐横行,很多地方的百姓不买官盐而专买私盐,造成了大量的税收流失。这种情况在产盐区均有存在,但盐督们却睁一眼闭一眼的任由私盐横行,无非是自己收受了盐商的好处而已。

    李柏华建议针对纲盐法的弊端进行改革,取消盐引,废除现行的盐引商户和运盐商户对食盐的垄断,设立茶盐督销局,由督销局向各地商人出售茶票和盐票,销售茶票盐票的同时缴纳,凭茶票或盐票才能在盐场买盐、茶场买茶,然后商人可以转运到全国各地进行销售,途中凭票证不再收受其他税费。这样不仅可以降低茶盐价格、打开销路,又能增加税收、防止中饱私囊等现象,朝廷只要在茶场或盐场中设置监督官吏即可。

    最后是针对如何增加皇庄、皇店和采矿等皇室直营产业收入的。这些都是关系到皇室切身收入的产业,按照李柏华的估算,如果这些产业经营的好,每年皇室内库收入至少在千万两以上,特别是那些金属矿产和煤炭资源,尽管还没有大规模的炼钢厂出现,但整个明朝的每年铁产量已经非常高了,炼铁所需要的铁矿石和煤炭用量也是极大的,况且还有江南织造局大量丝绸布匹等产出。

    皇庄作为维持皇室一般性生活需要的部分,李柏华并没有提出什么改进性建议,只是说明需要加强管理而已,但那些纯粹是为了赢利性的皇店他则建议采用集团化管理,充分利用皇室店铺货物丰富且不用缴税的优势,扩大经营内容和经营范围,为了避免被朝臣们指责说皇室与民争利,他特别指出中国特有的茶叶、瓷器和丝绸在日本、东南亚和西欧等地区有着广泛的市场,通过海外贸易可以获得大量的金银,建议皇店向海外贸易方面扩展。

    他另外一个主要目标就是皇室拥有的垄断性矿产。这矿产资源已经被明文规定为皇室所有,所得受益全部要纳入内库。李柏华特意提到了采矿权的使用,他建议对现行的矿产皇家所有制度进行巩固和完善,取消惹得民怨极大的矿监,仿盐税制度成立矿务局,在矿产丰厚的州府设立分局,以勘察储量,寻找新矿,并按照储量大小或者限定产量的方式对矿产权进行公开叫卖,出价高者才可得到一定时限的开采权,矿主除了每年缴纳开采费之外,还要按照产量的多少缴纳一定的税金。而现在四处横行的矿监则改做矿务局的监督部门,巡查民间违法开采情况和过量滥采行为。

    在孙思雨的帮助下,这篇长篇大论的白话文被改成了辞藻华丽的文言文,在誊写奏折的时候,孙思雨一直追问他从哪里学到的这些乱七八糟的知识,并且取笑他学识这么渊博的一个人连一篇文章都写不好,毛笔字更是一塌糊涂。有些心虚的李柏华只能含糊的说自己在南洋的时候在洋人那里学的。不过孙思雨还是建议他把这折子送给孙承宗那里去过一遍,一面其中有什麽漏洞。但李柏华怕孙承宗观保守,不同意他提出的那些观点,也就没有采纳老婆的意见,谁知却因此引出了一段风波,使李柏华不得不离开北京城。

    第五十九节 风波

    “柏华,你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这次实在是太不理智了。”孙承宗端坐在太师椅上,端着茶水的手有些抖动,一脸严肃的对垂首站立在一侧的李柏华说道。

    “岳父大人,我那奏折确实是根据我大明现在的弊病提出的针对性意见,并不是要弹劾或打压某些人,再说了,御史言官们上书圣上的提出这样相关的事情也多的很,也不见这些人如此激烈的反应啊。”李柏华虽然恭敬的站着,但回应的语气中透露出他对眼下的局势并不服气。

    “糊涂!才和你说最近做事要谨慎、要低调,你这么快就捅了这么大的篓子,你要知道,朝中的大大小小的官员们都在盯着你这个红人。你这次不仅仅让某些派系的人落井下石,还得罪了宫里宫外的那些势力,我看这次皇上和太子都不一定能保得住你!”孙承宗说完把茶杯重重的顿在八仙桌上,茶水溢出了一片。

    看到孙承宗发怒,李柏华也不敢再多说什么,轻轻的说道:“这事情是我一个人的主意,有什么事情我负责担当着,既然已经发生了,他们在不断的上书弹劾于我,我还是应该认真的去面对。并且,太子只是传话过来说皇上有些拿不定主意,可见皇上对我的折子还是比较看中的,只是迫于大臣们的压力而已。”

    孙承宗叹了口气,语重心长的说:“你那折子的抄本我也看过了,里面写的的确都是事实。还好你那些建议都是为如何增加朝廷收入提出的建议,要不然这次的麻烦可够你受的。皇上已经和朝臣们对着干了十几年了,我是怕他这次顶不住压力,牺牲了你啊。”

    李柏华倒是没有想到这层,他总以为自己只要护好了皇上和太子就能保证自己前程无忧,从孙承宗的话里看来,自己的政治经验还是稚嫩了许多。

    原来,自李柏华把那奏折呈给朱常洛之后,朱常洛位对帝国的一切心知肚明的太子顿觉眼前一亮,那其中茶盐

    免费小说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