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山渐青 > 山渐青第100部分阅读

山渐青第100部分阅读

行!”

    坚壁清野不行,然则计将安龘出呢?

    李元昊与一班文武商议了半天,对大宋这种无赖的打法,竟找不出一个有效的办法来,李元昊很痛苦,非常痛苦!

    那些那骑兵还能多派兵马围堵,至少也能将他们驱逐出境。

    可是对那些三三两两越境而来的‘偷猎者’……

    啊!

    李元昊拍着自己的秃头!抓狂了!

    第三百五十四章 是谁在远方呼唤

    在横山地区,乐山是一座深入到西夏边界近百里的山峰,前面就是比较平坦的草场,山中林木茂盛,远远望去葱葱郁郁。首发

    周原此刻就躲在山边的一龘片林子里,梧桐的枝叶已长得相当繁盛,周原迅速的爬到树上,在一根横枝处坐下来,作为资深的‘偷猎者”周原隐身的方式堪称完美,如同一龘片叶子般,即便有人从树下经过,也很难发现他。[搜索最新更新尽在lzh将身上的弓箭挂到一旁的断枝上,然后摘下水袋咕噜地喝了几口水,随身还有两个小布袋,都装着馍和干肉之类的东西,但只有一个袋子的东西是给自己准的;

    这算是‘偷猎者’制式的装备,因为深入的敌境,是不可能生火的,否则自己就反而会成为别人的猎物。

    当然,他们随身的制式装备里火折子也是缺少不了的,但那另有用途,周原一边嚼着肉干,一边透过枝丫细心地观察着林外,隔着不到一里的地方,有十三个帐蓬,每个帐蓬通常就代表着一户党项人家。

    按照每户至少三个人算,这处地方至少也有三四十人,若是别的‘偷猎者’或许已经决定放弃,因为党项人还没脱去游牧民族的习性,即便是妇女,通常也能张引射箭,一个人去挑战几十个人有些不明智。

    但周原无所谓,作为最资深的‘偷猎者”他知道怎么选择最有利的时机,发动最恰当的袭击;上次他也是独自一个,一次带回了三十几个‘狗头”一举成为‘偷猎界’的顶级种子选手。

    许多人想跟着他一起行动,但周原拒绝了,他习惯了独来独往,这种孤癣的性格原自两年前的一龘件事。

    周原家住环州以北,原本就是靠打猎为生,那时是真的打猎,不是‘偷猎”他双亲过世得早,但却有个非常漂亮的妹妹。

    兄妹俩从小相依为命,前年妹妹十六岁,是该到许配人家的时候了,常言道酒香不巷子深,周家虽然是山民,但妹妹美名十里八乡传诵,许多环州城里的人家都慕名前来提亲。

    最终经妹妹同意,周原将妹妹许给了环州城里的一个姓曾的读人,曾家虽然只是中龘人之家,但曾公龘子谦和好学,是环州有名的才子,与妹妹正是郎才女貌,堪为良配。

    婚期定在前年秋天,周原家境不好,为了给妹妹凑出一龘份象样的嫁妆,他入山一伏就是半个月,终于猎到一只火狐,火狐皮极为珍贵,在东京那样的大城甚至能卖出万贯的高价。

    可当周原背着火狐满心欢喜的回到家,准备给妹妹一个惊喜时,家中的木屋却被烧成一龘片废墟,夏军远去的马蹄声将他的心一龘片片的敲碎,最后他在水井里找到了妹妹的尸体,妹妹看上去还是那么美丽,但却再也没有一丝体温。

    周原将那张美丽的火狐皮和妹妹一起下葬了,他觉得只有那么美丽的东西才配得起自己的妹妹。

    两年来,仇恨不但没有在周原心中消减,反而深深地刻进了他的骨头里。

    种经略一发出猎头令,周原是第一批响应的,当然,象他这样背负着血海深仇的人在西北比比皆是,夏军入侵几年来,不知有多少人惨死在夏军的刀下,不知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家园被毁,所以一个多月来,响应猎头令的人也是无法计数。

    随着时间慢慢推移,偷猎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与大宋接界的西夏边境现在已经看不到多少党项人,没有被‘猎’去的,也被吓得往腹地迁移了,所冉周原才不得不深入边境近百里。

    这里离西夏韦州已不足四十里,驻有静塞军司,所以周原显得尤其小心。

    作为一个合格的猎手,耐心是首先应该具备的要素,在这方面,周原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当初为了帮妹妹猎到那只火狐,他在山在一守就是整整十六天,想到妹妹,周原感觉心底某个地方仿佛又被利刃拉割了一下,已经没有多少疼痛感,但依然能感觉到血淋淋的……

    太阳终于西斜,党项人赶着牛羊回到帐蓬,呼喝声隔着里许都能听得到,帐蓬也升起了一道道袅袅的炊烟,在黄副的原野上让人感觉平静而安详。

    “哥哥,回来吃饭了!”

    是谁在呼唤?

    沉沉进入梦中的周原仿佛听到了一串无比熟悉的声音,看到了山边的小木屋前,一个穿着碎花裙子的身影正在向他招手,唤他回家吃饭,可当他向木屋跑去时,却发现那个娉婷的身影离他越来越远,渐渐如远处的山岚云霭,而那熟悉的声音还一声声地呼唤着……

    周原霍然惊醒,感觉腮边有些湿漉,四周只有夏虫明帜,夜已深沉。

    周原用袖子将腮边擦干,背引跨刀,如同幽灵般滑下树干,几闪就隐入夜色中。

    党项人

    的帐蓬里静悄悄的,夜色中只有荒原上的风在呜咽着,周原知道,党项人一般都养有牧羊犬,要想靠近帐蓬不但要手脚轻灵,还必须选择下风口。

    今晚夜风正急,好天气啊!

    几只牧羊犬吞下周原扔出的肉干后,呜咽几声便没有了声息,很快,帐蓬被从上风口接连的点燃,风助火势,蔓延如浪,沉睡中的党项人有的直接成了火把,更多的则惊恐的跑出来,衣衫不整,狼狈异常。

    而周原就隐身在外围的草丛中,弓弦每响一声,便有一个党项人惨叫着倒下,周原从不会在同一个地方放两箭,他如一只隐匿在黑暗中的孤狼,移形换位迅捷无比,虽然只有一个人,却能让党项人感觉仿佛有很多人在四周放箭。

    党项人每一声惨叫,就能让周原的血液热一分,一个、两个、三个,周原习惯地在心里数着数……

    半个时辰之后,周原骑着党项人的马,驮着党项人的头,回家了!

    是的,回家!他每次成功猎头之后,都不是直接拿去领赏,而是先带回老家的山坡下拜祭;

    是的,是山坡下,坡上就是妹妹的坟墓。

    他不敢把人头带到坡上,怕吓着沉睡中的妹妹,妹妹向来胆小,小时候每次打雷,都要他守在床边才睡得着……

    “哥哥,回来吃饭了!”

    谁还在远方呼唤!夜黑如墨,凄风萧瑟,蹄声新远……

    虽然这次朝廷的抗旱20度前所未有的大,能够截流引水的河道都截流了,但整个京畿左近的旱区,至少还有三分之一的农田由于远离河道,或是地势过高,无法引水或打井灌溉,这些田里的禾苗已经焦黄,即使是立即下雨,也不可能有收成了。

    直得一提的是,现在中原地区的植被还没有象世那样,被严重破坏,水资源还是相当丰沛的,金水河、蔡河、汴河、惠民河、溱水、颖水、商水、滨水、雎水、洧水等几十条河流纵横在中原大地上,如同蛛网一般,这也是许清这次截流能保住半数农田的原因。

    而这些河流到后世时,百分之九十九已经消失,连条小水沟都没留下,连被称作母亲河的黄河都时常断流,这些水量相对小得多的河道消失也就不奇怪了。

    京城大相国寺和会灵观的求雨道场一直没有停过,但声势已经小了很多,这道场做了一个月,一滴雨也求来,连赵祯都无心再去了!

    幸好当初一咬牙下了截流的圣旨,否则心存侥幸再拖沓几天的话,后果如何不难想象,无数的难民将会涌入东京,大宋的京城将成为离乱中的孤岛。

    根据目前各地报上来的数据,因为截流,至少有半数农田收成没有大影响,反而因阳光充足亩产有可能增加,还有一部分靠打井抽灌的收成预计会减半,三分之一的农田则完全欠收。

    道场没用,赵祯急得连宗庙都去拜过了,希望先帝能显灵,早日降下甘淋,因为随着干旱日久,各条河道的水量也在一分一分地减小着,再有半个月时间的话,河道怕也为干涸。

    司农寺除了必要的留守人龘员外,连田籍司的人都派到了地方上,常平仓从各地紧急调集了大批的占城稻种,提举司和研发司则由地方官府配合,在接近水源的地方从新播种催秧。

    一但下雨,就可以对那些欠收的农田进行翻耕另种,占城稻的成熟期比较短,如是雨水及时下来,还来赶上季节,不至于让百姓整年颗粒无收。

    距东京城几十里的赤仓镇,几百个百姓围在许清身边,不停地哀求着:“少卿大龘人,不能啊!不能犁啊!”

    “铲了!”

    许清咬咬牙大声下令,被组织来的上百个农人含着泪,策着牛,将一龘片长势良好的禾苗犁起,这里处于蔡河边,还没受干旱影响,眼着丰收有望,却被许清下令铲除,这些农人看在眼中就如同在要他们的命一样。

    虽然许清一再强调,会按价赔他们银子,但在这样的大旱之年,银子并不当吃,许清转而同意用粮食补偿,但在粮食还没调到之前,这些农人根本不信,许清只好强行下令了。

    时不我待,必须马上大面积播种才能赶得上季节,这里位于蔡河岸边,地处低洼,可保秧苗无忧。所以只能狠下心来铲除几百亩长势良好的禾苗了。

    不光赤仓镇,大部分旱区都上演同样的情形,提举司统计出所有欠收的农田亩数后,便根据这份数据在接近水源的地方统一播种,种子是朝廷以赈灾的形式无偿提供,一但下雨,就可以把这些新播的秧苗分到欠收的农田插秧了。

    (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五章 那含泪的一跪

    第三百五十五章那含泪的一跪

    猎头令颁布一个多月以来,与大宋边境接界的西夏一方,大批百姓自动向腹地迁徙,剩下的一些游牧部族,迫于形势,也渐渐聚集到一起,以防止‘偷猎者’袭击。(更新本书最新章节)

    即便是种世衡也没想到,西北百姓竟暴发出如此大的力量,一个多月时间竟有一万三千多党项人被猎头,由此可见,西北百姓这些年来积下的仇恨是有多深。

    西北民风本就彪悍,猎头令一出,不但能报仇,而且还有钱拿,连京兆府各处的游侠儿都赶了过来。

    党项人慢慢聚到一起,这些‘偷猎者’也自发的组合起来,几十人一伙,如同乡兵,有的竟比禁军还利害,效率高不说,号令同样森严;

    所谓英雄惜英雄,毕竟谁不原与那些差劲的合作,猎不到头不说,说不定还会拖累众人,不怕虎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他们或者还未发明这句话,但这个道理绝对人人通透。

    精英加精英的组合,那效果就不是一加一等于二了,应该以开方来计算,许多党项部族聚成了几百人一处,仍免不了被袭击。

    当然,也有不少菜鸟‘偷猎者’反而被党项人猎去头的,虽然没有具体统计数字,但初步估计一个多月来为国捐躯的‘偷猎者’也不下于两千了,但和党项人的损失比起来,这仍是一个令人鼓舞的结果,因为党项人损失的可不只是人口,还有牲口呢

    总之一但得手,大火过处,毛都没给李元昊留下

    现在大宋中枢正被旱灾折腾得精疲力竭,根本顾不得西北发生了什么,加上种世衡也不会傻到明文张榜把猎头令贴出来,大家心照不宣,你交货,我给钱种经略在西北的信誉那是顶瓜瓜

    现在李元昊不用为是否坚壁清野纠结了,事实上目前横山一线党项部族已经没有多少人,羌人部族倒是还有不少,但说他们没有参与到‘偷猎’中去,李元昊都不信,现在大家日子都不好过啊。

    这些羌人部族从来就是跟着强者走的,当初西夏压着大宋打,这些羌人大多倒向李元昊,现在攻守异位,这些羌人就成了最不可靠的人。

    李元昊正在天祚殿批阅奏章,眉头深锁,现在西夏就象一栋处处漏风的破屋子,没有一件事让人顺心的,连兴庆府粮食都紧张了,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熬到夏收。百度搜()阅读本书最新手打章节

    国事已经够烦人了,更令李元昊火大的是,李宁明那个孽子还不让人省心,又跑去定仙山跟那该死的老道路修篁习什么道法去了,好好的的一国太子不做,整天跟些臭道士混在一起,满嘴狗屁仁义道德,李元昊一气之下,下令不许李宁明这个孽子再行朝见。

    就在李元昊满肚郁气无处发泄之时,突然接报说大宋全面收兵了,李元昊大喜,追问之下,得知大宋京畿地区大旱,宋廷正在全力救灾。

    李元昊猜想大概因为大旱,宋廷怕京畿出现动乱,这才转入战略收缩,忽闻此喜讯,李元昊忍不住仰天狂笑,连老天都帮着我西夏,哇哈哈让大宋的旱灾来得更猛烈些吧

    没等李元昊高兴多久,又听太监传报野利成庆回来了,李元昊连忙招见。

    野利成庆一脸涨红的进入天祚殿,纳头便拜道:“吾祖,辽人欺人太甚臣打听清楚了,辽人根本不是在试探咱们,他们在西南边界驻军过于糜烂,出兵几次反而输给叛军,这才不得已让咱们出兵帮他们平叛;

    可现在臣带兵帮他们平定叛乱后,不但战利品一丝一毫不给咱们,连回程的粮食也不给一粒,臣等还得饿着肚子回来吾祖,将士们咽不下这口气,都嚷着不如咱们出兵,把辽境的党项部族全部招附回来算了吾祖……”

    野利成庆还在大声嚷着,其实不用他嚷,要是李元昊头顶有毛发的话,恐怕现在已根根竖起来了,这些年西夏一直忙于与大宋作战,加上和辽国是盟国,对那边的讯息不免凝滞了些,没想到事情竟是这般情形。

    耶律宗真这狂妄之徒也太过份了,我李元昊好歹也是一国皇帝,现在辛辛苦苦去帮他平叛,打的还是自己的同族兄弟,结果毛都没捞到一根,还连回程的口粮都不给,这算什么?我李元昊如何面对党项各族?

    若是就此咽下这口气,我李元昊还不成天下人的笑柄

    “耶律宗真,你欺人太甚”

    桌上的奏章被李元昊一脑的扫到了地上,泥人还有三分性呢,何况李元昊这只暴烈的猛虎?

    将桌上的奏章扫落还不解气,嘭的一声,李元昊又脚将那重逾千斤的御桌给踹翻了出去

    端午节。

    若是往年,东京城里当是龙舟竞渡,观者如山,欢呼如潮。

    然而今年京畿地区遭受了开国以来未遇的大旱灾,百姓们行走在烈日炎炎的街头,每个人心里却都仿佛笼罩着厚厚的阴霾,所有的节日欢庆全部被取消了,人们连过节的心思都没有,勉强包些粽子祭祀而已。

    粮价在不断的上涨着,朝廷虽然在尽力筹粮,京中现在也并不算缺粮,但谁也不知道这天还要旱多久,截流的河道在天天的干涸,原本旱区有望丰收的那一半田地,现在也岌岌可危,出于不可预测的担忧,粮价还是从原来的斗米七十文上涨到了一百文。

    许清作为司农寺少卿,端午节更是在田间地头过的,嘴上都冒出了水泡来,脸色也不知是晒的还是担忧,一片黝黑,家里红菱有孕在身,他根本顾不上多看一眼。

    能想的的办法都想了,但连河道都快干涸了,许多居于高处的百姓饮水都出现了困难,前翻赶着播下的秧苗都快长成老苗了,竟然还等不来一场雨水。

    此翻还有何法可想,难道自己去提上金箍棒,上东海去找龙王来打几个喷嚏?

    许清和范仲淹走在白沙镇的郑水河边,老的拿着一根竹竿,少的拿着一把铁锹,俩人身上满是泥土,若不是从服色还看得出穿的是官袍,根本就以为是父子俩下地回来,看着越来越小的水量,一老一少眉头都拧到了一起。

    整个受旱地区人口不少于千万,若是河道干涸,所有的庄稼都保不住的话,别说什么西北战略了,恐怕大宋今年光保证这一千万灾民的口粮都难?br />电子书下载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