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山渐青 > 山渐青第100部分阅读

山渐青第100部分阅读

    平各有一只小手伸到他腰间,一左一右,分工明确。

    但他不敢大叫,只得伸手将俩个妖精揽到怀里:“嘘!别惊着菱儿!俩位娘子,快说,菱儿怎么样?”

    “唉呀,相公你身满是尘土,快放开人家,红菱妹妹一切都好,你放心!”晏楠扭着小腰挣扎着,许清又各自在额头亲了一口,才放开她们。

    “喃喃,找郎中来看过了,郎中安么说的?”

    问起正事,晏楠才收起嘻笑的模样说道:“相公莫急,我们找来京中三位名医看过呢,都说红菱妹妹身子已有一个多月,一切安好,只开了一些滋补的方子,哪!人家正喂红菱妹妹吃着。”

    许清看看她手的汤匙,有些想笑,这怀孕才一个多月,喝汤就要人喂了吗?

    想来红菱绝不敢指使这位大小姐,应该是她自告奋勇的,看到几人能这般和睦,许清满心欣慰,竖起拇指对晏楠表扬三秒钟。

    里间的罗床,红菱比前眸子犯春困时显得更慵懒了,脸却泛着幸福的光彩,从许清和清平出事后,她就一门心思地想给许清生个一男半女,现在终于如愿以偿的怀了他的孩子,所以嘴色眉梢都含着喜意。

    “许郎,许郎你终于回来了!”虽然早听到许清的声音,但真个见他走进来时,红菱还是忍不住惊喜交集,若不是素儿和小薇阻止,她早跑出来了。

    “嗯,菱儿别激动,快躺着,”许清前握住她手说道:“菱儿感觉身子怎么样?可有不舒服。”

    “许郎,奴家没事,身子好着呢,许郎不心担心。”即使晏楠和清平在旁,红菱眼中还是抑制不住露出浓浓的依恋,最大的心愿达成,满满的幸福感让她只想着与许清分享。

    许清是独子,他的第一个孩子对许家来说意义不同寻常,预示着许家的香火有了延续,便是晏楠也不敢怠慢,来接过小薇手的碗说道:“相公,让红菱妹妹先把汤喝完,等下凉了可不得了。“

    “来,我来。”

    许清刚伸手,就被晏楠打了回来:“相公,瞧你身脏的还不赶紧去洗个澡再来……”

    许清一想这倒是,别的什么先不说,这卫生可得讲安点。

    “菱儿先把汤喝了,相公去沐浴更衣马回来。”

    等许清沐浴后重楼来时,晏楠和清平巳不在楼,大概是有意的给俩经出一个空间来,室内静悄悄的,小几的熏香袅袅地萦绕着,素儿在一旁绣着手帕儿。

    “素儿,以后菱儿房间里莫要熏香了,尽量开窗透气就好。”

    “大官人,这个和以前的熏香不同,有安神的功效,是郎中交待用的。”素儿轻声答一句,也福了一福便退出房去。

    许清一笑,行,自己也不太懂,就别外行指挥内行了。

    “许郎,奴家心里好高兴,奴家终于怀许郎的孩子了。”红菱把头靠着他的手臂,俩人面对面的卧于床榻,她一双手忍不住抚一抚肚子,接着又轻抚许清的脸。

    “相公也很高兴,非常高兴。相公要当爹了,这种感觉怎么说呢?嗯,既紧张又兴奋,还有点不知所措的感觉。”

    许清伸手轻轻抚摸着她的小肚子,轻声说着话,两世为人,第一次要当父亲,确实有些不知所措。

    “许郎,奴家也一样,到现在还跟做梦似的,许郎不知道,跟许郎这么久,奴家这肚子一直不见有动静,这回总算是菩萨显灵了,奴家这心才算落了下来。”

    这事许清心里有数,前眸子红菱常去烧香,还去找郎中把脉过,这年头生不出孩子一般不会往男人身想,要怪只怪女的肚子不争气,许清有些好笑,抚着她的肚子调笑道:“菱儿啊,相公大概想到原因所在了,以前你怀不孩子,是因为咱们方式不对,那天咱们刚在桌亲热,菱儿就怀了,这以后啊,等菱儿诞下麟儿,咱们还……”

    “许郎!不许说,不许说……”

    想起那次的荒唐事,红菱羞得直往他怀里钻,不过算算时间,还真有可能是那次怀的,红菱嘤咛一声,揽着他的腰背久久不好意思出声。

    家里有许安夫妇和晏楠他们照应着,许清也没在家里多呆,第二天又带着人出城查看抗旱工作去了,惠民河郑附近,向东北流入京城,沿途四百多里长,河面并不算太宽,大都在二三十来米这样,由于天旱,河道水位已下降了将近一米,截流起来难度并不算很大。

    这次截流,每条河并不是只有一个截流点,而是层层筑坝,将水位抬高,然后通过引水渠道将水引向两岸农田,每道堤坝也不是全然将河水截断,堤坝的高低得有讲究,正好满足引水渠道需要,然后多余的水量仍会漫过堤坝向下游流淌。

    目前整个京畿地区,除汴河和金水河外,每条河都在紧张的截流引水,汴河是东京的水运命脉,截流不得,金水河从京城西北通往皇宫,如同皇宫的龙脉,也不敢截流。

    惠民河最近的一个截流点离京不足二十里,许清赶到时,千厢军正在运送沙石筑坝,但由于河道较低,要想将水位高出两岸,还得把两岸接近截流点的河堤加高才行,附近的百姓也被组织起来,车推肩挑,万人在河道两边忙碌着,泥土挑来后,还要用工具个实。

    烈日炎炎,但看到灌溉有望,百姓苦些累些也无怨言,甚至许多妇人也加入进来,大家都知道,靠两肩挑水是救不了地里的庄稼的,所以建起这样的堤坝来可谓是万众一心。

    许清来到截流点时,截流堤坝已经完成一半,随着堤坝不断向中间延伸,截流点的河水流速也越发湍急,普通的沙包一掉下去便会被冲走,但这难不倒都水监的人,他们就是专业干这个的,等到水口剩下三分之一时,先在水口两则打下一排排的巨桩,再用绳子将水口两边的木桩全部串联起来。

    然后都水监的吏员便挽着袍子,指挥着游的船只缓缓靠来,船用竹篾编成一个叮大筐子,里面装着一袋袋的沙石,大竹筐的口也已用绳子封住,使里面袋装的沙石无法掉出来。

    厢军喊着号子,调整好角度之后,同时将几个大竹筐推入水口,大竹筐本身的重量,加还有木桩的绳子阻拦,使得竹筐中的沙袋承受住了水流的冲击,迅速将水口封闭,汹涌的河水如同被拦腰截断的巨龙,游的水位在迅速的升高着,直到漫过竹筐的高度。

    等两岸的河堤填高之后,再如是反复,将拦河水坝一层层的筑高,直到河水向两岸的弓水灌溉渠道奔流而入。

    看着一股股河水从渠道向田间流去,岸边的百姓难抑激动的心情,心情地欢呼着,有的老人跪倒在岸边,热泪盈眶地谢天谢地谢皇帝。

    :感谢肌留的打赏,各位亲们,月底到了,别让俺惨淡收盘,有票别忘了投来哈!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三章 抓狂的李元昊

    第三百五十三章

    抓狂的李元昊

    感谢88099089的月票支持!弱弱的问一声,还有咩?[搜索最新更新尽在lzh——

    西夏,兴庆府。

    当年,李元昊的祖父李继迁夺取大宋灵州之地后,曾把灵州改为西平府,作为西夏的统治中心,到李元昊的父亲李德明时期,认为西平府居于四塞之地,不利于防守,不如怀远形势有利,于是派大臣贺承珍督率役夫,北渡黄河建城,营造城阙宫殿及宗社籍田,定都于此,名为兴州,距今已二十三年。

    李元昊继位后,宋明道二年(1034年),又广建宫城,营造殿宇,正式定名为兴庆府。

    兴庆府呈长方形,周十八余里,护城河阔十丈,南北各两门,东西各一门。

    城中格局与大宋东京城相仿,可以说就是一个缩小版的东京城,纵横的街道将城内分格为二十余个坊,宫城巍峨,占地极广,城内有皇家手工作坊,承天寺、高台寺、戒坛寺、佛祖院等。一般民居则多为低矮的土屋或土板房。

    兴庆府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地理位置极为优越,而且周边地区农牧业发达,有唐徕渠、汉源古渠,加上前些年开凿的昊王渠已完工,整个兴庆府平原水利网形成了规模,若善加耕作,足可保证城中居民龘及军需粮食。

    西夏皇城之中,中省、枢密院、三司、御史台、开封府、翊卫司、官计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飞龙司、磨勘司、文思院、蕃字院、汉字院等一应俱全,许多宫殿和机构也名字也没改,多效仿唐宋两朝。

    至此你不得不佩服人家李元昊,拿来主义到鲁迅那会才提出来,但千年前人家李元昊就运用得娴熟无比了。

    没吃的,去大宋拿,没穿的,去大宋拿,造个宫殿都要把唐宋的名称拿来用用,没文字,去大宋……呃,这个不行,别以为人家李元昊不知道什么是文化入侵,他让人创造西夏文字,同时带头剃发异服,穿耳戴重环。‘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别以为是多尔滚首创,人家李元昊早玩剩了。

    有这么多创举,同时作为开国皇帝,李元昊本应意气风发才对,但此刻的西夏承天殿中,李元昊却眉头紧锁,他今年刚好四十岁,作为一龘国皇帝,正处于一生中的黄金时段,足够成熟稳重,而且精力充沛。

    李元昊身材高大,脸色有些黎黑,一身明黄|色的龙袍踞于龙椅上,多年的征战让他看上去不怒而威,他将手上一龘份表章往御案上一扔,随着脑袋转动,耳边一双大耳环晃荡不定,极为惹眼,他双目森森地从殿中群臣脸上扫过。首发

    殿中文有嵬名守全、张元、张陟、张绛、徐敏宗、扬廊吴昊等人,武将有成逋、都卧、者多如定、惟吉、野利成庆等人,可谓是人才济济。

    “众卿,辽国让咱们出兵共同平定夹山地区的党项部族叛乱,众卿对此有何见解!”李元昊对殿中文武洪声问道。

    辽夏交界的夹山地区居住着许多党项部族,特别是西夏建国以来,多有部众叛逃回西夏,要说李元昊心里没想过打这些部族的主意,那是不可能的,西夏人口紧缺,加上这些还是自己人,一投过来便是忠心的部下。

    问题是以前他向辽国称臣,为了交好辽国,家门口这块肥肉虽然令人垂涎欲滴,却不好下口。

    现在就更不行了,与大宋几翻大战,损兵折将,若是再把耶律宗真那个狂妄的家伙若毛了,说不定就会大举来攻夏,那西夏受两面夹击,就真的玩完了。

    一听说又要兴兵,站在前面的皇太龘子李宁明抢先站了出来,他只有二十出头,对儒道两家无比崇尚,一副温文尔雅的模样,李元昊下剃发令,他作为太龘子迫于无奈只得剃了,却羞于露出秃头,所以头上总是戴着一顶道士冠。

    只听他抢声道:“父皇,我大夏多年用兵,如今民不聊生,百业凋敝,岂可再行兴兵,况乎夹山地区同为我党项部族,岂可同族相残!父皇,罢兵吧,再遣使向南朝求和,南朝皇帝宽仁之名天下皆闻,儿臣相信精诚成至,金石为开,只要我大夏诚心求和,南朝定会同意的!”

    李元昊冷冷地看着自己这个大儿子,那温吞水的模样那里象自己?有时李元真怀疑他是不是自己亲生的,他目露厌恶之色,冷哼一声,对李宁明之言置若罔闻,转头望向班前的嵬名守全。

    嵬名守全也不怠慢,出班奏道:“吾祖(党项语意为青天子),南朝此翻扬言要我朝放回所有的大宋百姓,否则拒绝议和,目前在边境兵威日盛,近来更是频频入侵我大夏;

    克成赏将军在横山已发来多封告急文,边境线上无数南朝乱民越界而来,对我大夏百姓掠夺杀戳,从这种种迹象不难判断,南朝已无心与我大夏媾和。

    如今南朝正在大力军改,裁撤老弱,整军备战,若不出意外,南朝军改完成之日,就是大举入侵我大夏之时。

    陛下,当此之时,我大夏应交好辽国,联辽抗宋,夹山地区虽是我党项部族,但毕竟是辽国治下,辽主耶律宗真是个刚愎自用之人,此翻我大夏有求于辽国,若不依其所言,出兵平乱,恐怕夏辽关系就些破裂,陛下,小不忍则乱大谋啊!”

    张元作为中令,他一直以来给李元昊的建议就是联辽攻宋,夹山地区的党项部族生死关他屁事,此刻西夏已元气大伤,若不利用利用辽国,根本不可能再打回宋境,夺取关中,那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衣锦还乡?

    于是也出班奏道:“吾祖,嵬名大龘人所言极是,此刻只有加强辽夏联盟,才能克制南朝攻势,若是咱们拒不出兵,辽主定然认为叛乱乃我大夏挑起,说不定会因此迁怒于我大夏;

    所以臣也建议出兵帮助辽国平乱,一来可以表明叛乱非我大夏挑起,二来以此交好辽国,便于让辽国出兵向南朝施压,以减轻我横山一线的压力。”

    李元昊虽然是狂暴自傲,但却是个非常善于审时度势的人,向来能屈能伸,西夏目前处境困难,向辽国低一回头也并无不可,等张元退下,他又将目光投向成逋,自嵬名山遇、野利旺荣兄弟相继叛变或被杀,目前成逋已成为李元昊手下头号武将,勇猛虽不及克成赏,但谋略出众,多受要元昊依重。

    成逋却有不同见解,出班朗声道:“吾祖,臣不同意出兵,交好辽国虽然重要,但大可通过其它途径,夹山地区居住的毕竟是与我同祖同根的党项部族,而且一心想着归附吾祖治下,若我大夏同意辽国请求,出兵平乱,必定会让各部族寒心,有损吾祖的威名,说不定国内其他部族也为因此离心离德,有鉴于此,臣请吾祖三思。”

    李元昊心里暗叹一声,黎墨的脸上阴晴难定,他何尝不知道这些,他何尝想打这些一心归附自己的部族;

    只是辽主耶律宗真分明是对自己起疑了,若是自己拒绝出兵,必然认定是自己挑起辽境党项部族叛乱,到时真个是百口莫辩,自己要想表明清白,唯有出兵一途,否则联辽抗宋根本无从谈起。

    这时三司使徐敏宗却站出来奏道:“吾祖,我大夏目前国库空虚,仓中无粮,而且正值青黄不接之季,保证横山一线军用已捉襟见肘,若再出兵平乱,粮草军资实难筹措出来,请吾祖明鉴。”

    这才是最让李元昊头痛的地方,这些年将大部分青壮拉上了战场,农桑疏于管理,田地荒芜,畜牧不兴,就算夏军再勇猛善战,没有粮草军资那也是枉然。

    这时抬头见皇太龘子李宁明又想出来进言,李元昊忍不住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对殿中文武问道:“众卿可还能何解决之道?”

    张元连忙出来答道:“吾祖,出兵平叛只是向辽国表明我大夏立场,三千兵马足矣,无需耗费几何,叛乱的虽是我党项部族,但他们毕竟是辽民,无损吾祖圣德;

    吾祖,臣想来辽国并非无力独自平叛,之所以让大夏共同出兵,无非是在试探我大夏,同时让辽境党项部族断了归附的念头,从而一劳永逸,如今我大夏处境困难,危机渐近,必须借力辽国,当此之时,牺牲些辽境部族又算得了什么。”

    李元昊暗暗一咬牙,说道:“此事就这么定了,野利成庆听旨,着你领三千兵马出夹山,配合辽军平叛!”

    “臣遵旨!”野利成庆连忙出班接旨。

    此事虽然解决了,但李元昊却一脸的郁闷,嘴边的肉不但不敢去咬,还得帮着挟进别人嘴巴里去,这滋味就别提多难受了。

    “众卿,说说如何应对南朝在边境的马蚤扰战术吧!”

    李元昊一问起此事,殿中顿是悄然无声,大宋这回不但把西夏原来的战术都学去了,除了派骑兵入境搞破坏外,还更进一步,边境地区常有人作一伙,啥人都有,专干些偷鸡摸狗,杀人放火之事,一个个如同游魂野鬼,行踪诡秘,让人防不胜防;

    目前西夏兵力已捉襟见肘,如何能做到在边境线上处处设防,即使是当初大宋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吾祖,据上报的数据,不算南朝骑兵的破坏,一月之间,光是边境线零星被杀的百姓已不下四千人,损失的畜牧牛羊尚未计数,如此下去终不是办法,吾祖,要不咱们将边境坚壁清野吧!”御使中丞张绛迟疑地说道。

    “不可!”嵬名守全大声驳斥道:“坚壁清野牵涉过甚,如此多百姓又能撤往哪里,如何安置?而且一但坚壁清野,无疑将大大增加我军补给难度,这无异于放弃横山一线,吾祖,此议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