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炮火1906 > 炮火1906第122部分阅读

炮火1906第122部分阅读

    军国民主义的主张。

    在日本留学的时候,蔡锷一面如饥似渴地学习军事知识,一面苦苦地思索拯救中华的途径。1902年2月,他在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上,发表了题为《军国民篇》的文章,阐述丁他的救国救民主张。他认为中国之所以“国力孱弱,生气销沉”,主要由于教育落后,思想陈旧,体魄羸弱,武器窳劣等原因造成的。若要改变上述弊病,必须实行“军国民主义。”

    他断言:“居今日而不以军国民主义普及四万万,则中国其真亡矣。”那么,怎样实行“军国民主义”呢?蔡锷认为“欲建造军国民,必先陶铸国魂”。

    至于“国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蔡锷虽冥思苦想,却未能做出回答。

    当时,国内正掀起编练新军、改革军制的热潮,把练兵作为救国的“第一要义”。而蔡锷等爱国青年则认为尚武不仅需要刀剑,而且更需要精神,御侮不仅需要枪炮,更需要国魂。提出对全民进行军事教育、军事训练,以提高国民素质。这种主张,与单纯依靠改革军制以求强兵御侮的思想相比,显然视野更广阔、更深远。

    蔡锷未能诠释的“国魂”,在李安生这里却有了全盘的回答,那就是国之魂魄,民族脊梁。

    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这种国魂首先体现在了军队身上。

    在任何情况下,军队都要无条件的服从,民族危亡,要冲在第一线。

    这次的对俄战争,既是对军队的考验,也是对国魂的锤炼。

    中国人永远都要争国格,不惜一战,不惜将民族命运寄托在万丈深渊之上。

    恐怕至今俄国人都不敢相信,中华民国初建,就敢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战争,而且还有这个能力。

    蔡锷由衷的感慨,当初在云南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热血,各方将士都来请愿,要求北上作战,让他很是触动。

    李安生将中国带入了战争,但是,他对中国还是有功绩的,这点应该承认。

    没有这次战争,中国的政局将发生很微妙的变化,让人无法找到方向,而现在各方携手,众志成城,一致投入到战争中来,也是个难得的机遇。

    “五省边防计划还是有实现的可能,等对俄战争结束后,就立即着手组建云南军区,而且是大军区,将来,不仅要驻防五省,还要承担将民主传播到中南半岛的重任。”

    蔡锷暗暗心惊,李安生居然对中俄战争如此乐观,乐观到对俄战争胜利后,还能立即在西南边境对英法等国强硬。

    不过李安生的风格的确如此,倾向于打出中国的一片新天地。

    解放中南半岛?

    安南、缅甸、暹罗等地?

    蔡锷热血起来,中人,以保卫国土为要务,但何尝没有开疆拓土的宿愿?

    更何况,那些土地自古便是中国的一部分,或是臣属。

    他不知道李安生跟他说这些是何用意,但是他还是感到振奋,李安生这样的强势人物说出来的话都是有意向的,正如当初提出对俄战争一样。

    云南大军区么?

    很好。

    中国现在有六大军区,东北军控制之下的库伦军区与东北军区,中央政府控制的直隶军区与西北军区,两江控制的南京军区,以及革命党人控制的武汉军区。

    在这样奇怪的格局之下,五省边防计划给忽视掉,很正常,毕竟云南没有实现大军区的可能。

    除非武力征伐,但是这更加的不现实。

    蔡锷虽然内心谨慎,但还是将五省边防计划与大军区构建思想详述,希望能够得到李安生的支持。

    像他也好,吴禄贞等人也好,作为军人,都在担心一点,那就是中国的政治。

    军人不问政治,只是相对,不是绝对。

    民国初建,但是要想实现富强,走何种道路,尚未可知。

    民主没有一个明确的道路,国家战略没有一个正确的部署,军事改革没有一个明晰的方向。

    正如吴禄贞等人选择支持李安生一样,蔡锷也希望能够得到这位强权人物的支持,希望能够找到一条最为适合中国的道路,不管是政治还是经济,还是军事上。

    李安生也向蔡锷介绍了当前北方战局,以及明确的战略思想,那就是攻克乌兰乌德,切断西伯利亚铁路,攻略赤塔筑垒地域,从而以伊尔库兹克为前线,逐步孤立海参崴等东方要塞。

    但是蔡锷立即提出了自己的意见,那就是从伊尔库兹克到赤塔大战场作战,对中国不利,毕竟兵力不足,最好的办法,是从海兰泡北上,切断西伯利亚大铁路,然后集中攻击伯力这个不上不下的要塞,北进庙街,鞑靼海峡,进一步海参崴。

    如此,海参崴要塞就等于被彻底封绝,不战而下。

    李安生本来就在头痛,攻克双城子要塞与海参崴要塞的伤亡承担不起,似乎真的可以考虑蔡锷的建议。

    “那么,乌兰乌德不打?赤塔要塞不打?”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六十章 为四万万人争国格

    第三百六十章 为四万万人争国格

    蔡锷坚决的摇头,神情肃穆的说道:“不,要打,海兰泡已下,不切断西伯利亚大铁路实为可惜,还能够用隔绝东方的办法,来震慑赤塔要塞的守军。在东西两条方向的补给都隔绝的情况下,赤塔还能坚持多久?我的建议,是不打要塞,攻克乌兰乌德,西进伊尔库兹克,陈兵于贝加尔湖边,如此足矣。从海陆双重隔绝俄国东方各大要塞,既然打了,就要排除万难,抵住英法等国的压制,打到底。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东方要塞不战而下,对于我国的影响巨大。日本随时可能参战,一旦损失惨重,对日作战就会情况危急。而以轻微伤亡赢得对俄战争,对日本是个震慑,对列强各国都是个警示,如此才能算是全面胜利。”

    李安生不住点头,蔡锷看到了日本这个潜在大敌的虎视眈眈,并且针对日本作出了更为深刻的战略构想,实属不易。

    既然要打,那么就要浴血奋战,付出牺牲的准备,而蔡锷的方案,更为可行,更为睿智。

    攻克乌兰乌德之后,收缩兵力,同时威胁伊尔库兹克与赤塔,然后攻克伯力,北进至庙街,全部占有阿穆尔河流域,然后以稳固战线为要务,打持久战。

    中国拖不起,但是沙俄更加的拖不起。

    沙俄之所以全面动员,就是为了速战速决,而中国不能给对方这个机会。

    俄国的精华毕竟在欧俄,在东方作战,相当的不易,光是后勤补给就能让俄国崩溃。

    这是现代战争,不是当初的对清作战,不是日俄战争。

    东北军之所以在连番大战之下,保持着对俄军的绝对优势,便是胜在火力上头,沙俄的许多火炮都还在火车上,慢吞吞的,没有抵达前线,还要时刻面对铁路破袭的阴影。

    俄军的机枪配备也不足,只能压制清军,而不能对抗东北军。

    就连中央军,也开始大规模的装备各大兵工厂出产的轻重机枪,李安生对于国内的兵工厂还是不遗余力支持,连轻机枪都放心授权制造。

    他倒并不怕将来内战时反而害了自己,是有着绝对的强烈自信心。

    对俄战争结束后,练就数十万精兵,到时候天下谁能相抗?

    李安生政治集团也将因为东北军从血火中磨砺出来,而更加的稳固,问鼎中央政权也是轻而易举。

    他深谋远虑,早就想透了一点,那就是在对俄战争之后,必定要争一争内阁总理这个位子。

    不过蔡锷直接指出,日本在后头蠢蠢欲动,倒是极为中肯。

    他也想过这个问题,也有相应的后手,做好了与日本再打一场的准备,但是蔡锷的建议更加的合适,那就是东北军以全胜之势震慑日本,让对方不敢贸然动手,避免一场战争。

    只有如此,才能有效的避免因为东北军的元气大伤,误了他入主中央的大事。

    袁世凯等人都是当世枭雄,不是简单的npc,也在进行着布局,比如中央军北上加入对俄战争,比如孙中山与黄兴以武汉为基地,努力经营。

    他本来想的太过简单,以为从东北到全国,只是个时间问题,但是如今看来,有不小的差距。

    包括蔡锷等人在内的许多国内政界、军界精英,都在受各方势力的影响,要是李安生不赶紧拉拢他们,那么早晚会给其他派系拉走,比如袁世凯,比如孙黄。

    如果不是发动对俄战争,将东北军揉为一个整体,吴禄贞等人也不会对他绝对支持,甚至在对俄战争胜利后,也未可知。

    只有通过站在同一条战壕之下,潜移默化,让世人看到他的政绩,他的功绩,才能够树立威信。

    现在,全队云集东北,将来还有更多的军队源源不断的开往东北,何尝不是一个展露东北军威,展露东北实力的机会,何尝不是一个拉拢各方人杰的机会。

    李安生忽然起了谈性,兴致勃勃的跟蔡锷探讨起新的对俄作战方略。

    蒋方震也加入了进来,他也倾向与蔡锷的计划,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蒋方震的分析更为的理性,“库伦军区不适宜大兵团作战,只能够作为战略存在,战略威胁,在西线与俄军打大型战役,不值得。赤塔筑垒地域没有拿下,我们就无法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运兵运物资,代价太大。我们的优势在东北,既然绥芬河防线只能相持,那么只能有一个突破口,那么便是伯力。我们唯一能打的硬仗,也只能是伯力。”

    伯力是清前期东北边疆重镇之一,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汇合处东岸。伯力屯扼守黑龙江与松花江两江江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向南可由陆路至日本海,向东可由水路抵鄂霍茨克海,向北,则是阿穆尔河北段,庙街,控制了此地就能控制远东。

    此前李安生一直没能够看到伯力才是真正沙俄的腰眼,既然七寸暂时拿不得,倒不如先打腰眼,打瘫了对方,然后才能稳稳的拿住七寸。

    是啊,如今唯一的硬仗,便是攻克伯力要塞。

    “只是沙俄经营伯力多年,被称为要塞,要想攻克此地,必定也要付出极大的伤亡,更何况,如今我们兵力不足,主要都集中到了乌兰乌德与赤塔方向。事实上成为了大西线,我们如今要开辟东线战场,那么兵力呢?”

    李安生进一步提问,这个时候,他可以靠边站,蔡锷与蒋方震一时瑜亮,都是绝顶英才,让他们来出力反而合适。

    如今虽然有十一个师的援军抵达东北,但是,这其中能直接拉上战场的不足一半,还都是未经历过战争的初哥,就连他们三个,也都是纸上谈兵,李安生算是上过战场的,但也只是经历了熏陶,还没能领会战争的精髓。

    蔡锷潇洒的笑了笑,说道:“总指挥,俄军算准我们没有攻克伯力的能力,而主力也集结在西线,这一点,就能抵十万兵。”

    没有兵力,我给你变出来,这仍然是从战略上分析,不愧是军事大家。

    攻克伯力要疾要速,如雷霆霹雳,一战而下,经不起折腾。

    如果是突袭伯力,那么俄军猝不及防之下,很有可能会一击奏效。

    毕竟俄军守备兵力不足,没有任何的准备,有五个师的兵力足够迅速的攻克伯力。

    毕竟这是旧要塞,经不起现代战争的摧残,过去能被称为要塞,现在么,只是小小的堡垒而已。

    “若是让北上的卫都交给你们指挥,有没有信心打好这一战?将伯力攻下来,若是你们心情好,顺便将庙街也拿下,那边的大马哈鱼跟鳇鱼更多,好吃的很,你们吃过么?”

    蔡锷跟蒋方震都站了起来,可听到后头那句调侃,又笑着坐下。

    不过两人都很激动,这是要让他们独立领兵作战,而且还是指挥十一个师的兵力,叫他们如何能不激动?

    他们本来以为会给增援到赤塔战场或是伊尔库兹克战场,却没想到李安生当机立断,会让他们打伯力。

    蔡锷本来是想进行一下战略分析,谁知道却天上掉下个馅饼,有了领军打大型战役的机会,简直要手舞足蹈起来。

    蒋方震也是两眼放光,连连击掌。

    “请总指挥放心,一定让你吃到最好吃的大马哈鱼与鳇鱼。”

    “大马哈鱼战役”的作战计划紧接着拟定,蔡锷与蒋方震你一言我一语,迅速的将整个战略开始完善。

    其实伯力并无硬仗,俄军的兵力不过两万多人,在寻常时期,抵挡十万陆军的围攻,还能支撑一段时间,但是在中队突然发力之下,承受力可想而知。

    除了对蔡锷与蒋方震的磨练,李安生也打算在伯力试验一下各种新战争手段,比如毒气战。

    此毒气非彼毒气,这是胖叮当通过农业手段培植的农业毒气,而非工业毒气。

    相对沉稳的蒋方震提出了他的疑问,“总指挥,若是南军尽数北上,那么东北空虚,若是日本忽然发难,应该如何抵挡?”

    李安生摇了摇手,笑着说道:“不妨事,有我在奉天坐镇,能抵十万兵。”

    蔡锷与蒋方震都相视大笑,这话倒是的确,有李安生这样的人物坐镇奉天,指挥中枢,日军连动都不敢动,东北的民兵后备役体系可不是闹着玩的。

    “更何况,日军在东北的兵力也有限,凭着奉天等地的警察部队就能将他们击溃。到时日本朝鲜驻屯军想要进犯,我们也来得及从前线返回。”

    蔡锷与蒋方震都心服口服,知道李安生对日本也有防范,有万全之策,这才放下心来,他们本来就担心东北是仓促开战,贸然行事,没想到李安生对俄战争居然是处心积虑之下发动的。

    “敢问总指挥,若是沙俄不出兵蒙古,你还会发动对俄战争吗?”蔡锷忽然目光灼灼的看着李安生。

    李安生摸了摸鼻子,干笑两声,说道:“这个么,自然是要发动的,都准备了两年多,不打成嘛。”

    第二卷 黄金之路 第三百六十一章 大借款吓死人

    第三百六十一章 大借款吓死人

    两年多前,李安生还在江苏执政,却已经在部署对俄战争,实在叫人难以相信,但是蔡锷两人却深信不疑。

    清廷倒台之后,中国政局的变化走向可以说一直在李安生的掌握之中,许多都是李安生亲自推动促成,可谓是幕后最大的操控者。

    本来许多人都认为李安生是将中国带入战争的罪魁祸首,将限中华民国于万丈深渊。

    可是蔡锷等人才清楚,发动对俄战争的好处,不是一点半点。

    本来内外交困,如今随着一场战争,原本的隐患都浮上了水面,或是烟消云散,内部的纷争也被搁置或是消除,一致对外,而列强各国也因为这场战争暂时收起了欺凌中国的心思。

    用一场大战,用奋起抗争,来为四万万人争国格。

    由此可见,李安生的深谋远虑,他的大胆激进。

    没有哪个国家敢于轻易发动战争,发动一场动员数十万军队的战争,而凭借东北一地之力,就敢如此。

    “若是没有中央政府的支持,这场战争是否仍然无法避免?”

    蔡锷仿佛是在质问,其实,他是在求证,求证这场战争背后的迷雾。

    他始终无法想象,东北是怎么支撑起这场战争的,凭什么?

    靠着战争来刺激重工业,这只能导致经济畸形发展,这个谁都懂,战争之后呢?

    更何况,战争对于国家元气的损伤,人尽皆知,为何李安生不顾这一点,宁愿与本来支持他的那些资本集团对他产生背离,也要发动战争?

    蔡锷很是想不通,李安生真的就如此的高风亮节?

    李安生自然没有这么高尚,谁都不愿意发动战争,当年的日俄战争,使得日俄两国到现在都还在受影响。

    但是中国想要翻身,想要崛起,这场战争必打,而且要大打,不找沙俄这个软柿子,难道找日本这个穷凶极恶穷兵黩武的国家?

    日本的陆军虽然不怎么样,但是后备役却实施的很好,战争动员能力很强,不仅是兵员上面,还体现在政治的绝对稳定之上。

    沙俄内外交困,其实战争能力还不及现在的日本,要不然也不会在1916年就濒临倒台,两年的战争就能将俄国打成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