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香港小亨 > 香港小亨第67部分阅读

香港小亨第67部分阅读

    的知识版权,将来美国的法庭会如何审理?

    在收到黄庭钧的电话不久,张少杰便在香港召开了股东会议,众股东纷纷同意,将1的word科技公司的股份授权给蒂姆帕特森。只等蒂姆到香港,便可以亲自到律师事务所签字、公证,领取属于他的股票。

    而在搞定了蒂姆帕特森之后,黄庭钧准备马不停蹄,直奔ib公司!

    ib公司在60年代的时候,那是神马项目都自己搞,不但是软件、硬件,连一颗螺丝钉,都可能是ib自己公司旗下的工厂设计、生产。

    因为,ib太吊了,在60年代曾经力挫群雄,垄断整个计算机行业。所以,引发了整个it业界集体敌视,以反垄断法的名义,将ib告上法庭。

    这场官司声势浩大,旷日持久,动用的人力资源就超过数万人,聘用的律师数千人,耗费的资金几十亿美元。光是纸张材料,就超过几千吨。ib公司的大多数的资料、通信稿、会议文件、专利、研究数据,都被搬上法庭,作为呈堂证供!

    这场官司,虽然没有打垮ib,但是也是拖累了ib十多年的发展。使得ib在70年代,错失了大量的市场机遇。

    吸取了60年达末旷日持久的反垄断官司的教训,ib公司准备搞pc时候,决定改变过去吃独食的习惯,而是准备拉拢整个it行业,加入pc计划,任何公司只要能够做出符合ib公司技术标准的产品,象征性的向ib付出微弱的专利标准授权费,便可以加入pc阵营。

    6月20日,黄庭钧悄然率队来到了纽约骤阿蒙克市ib公司的总部,表明了来意。

    “你们是为苹果电脑写软件的那家公司?”ib的pc项目负责人埃斯里奇惊讶道。

    “是的!”黄庭钧微笑道,“但是我们并不仅仅为苹果电脑写程序!”

    “哦?那么说,你是意思是,word软件希望与ib合作?”

    “是的!不过,除了word之外,我们还有qdos操作系统,这款操作系统专门匹配英特尔8086芯片”

    “什么!”埃斯里奇顿时觉得高兴起来,“太好了!ib的新产品,正是采用8086芯片!”

    80年代初的ib,因为错过了70年代硅谷黄金发展时期,在很多的领域中,已经不具备绝对的优势。

    尤其是在微型计算机领域,ib更是毫无建树。

    为了重振雄风,ib的工程师埃斯里奇,在股东大会上说服了ib的大股东们,启动了pc电脑的计划。

    pc电脑项目,一改ib过去的吃独食习惯。ib仅仅订制了一个标准,而将具体的硬件生产任务,外包给英特尔等等公司。

    此时的ib pc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操作系统了。

    这几个月来,埃斯里奇不断奔波,先是到数字研究公司,找了cp/操作系统的创始人基尔代尔,希望能够获得对方的技术支持。

    结果,基尔代尔在70年代8位操作系统时代,短短数年已经赚了数千万美元,逐渐的失去了奋斗精神。现在的基尔代尔每年度假的时间,比工作的时间都要长。

    虽然,数字研究公司答应给ib公司订制一套cp/—86操作系统,然而,开发项目进行了大半年,进度不到10

    cp/—86蜗牛一般的开发进度,让埃斯里奇觉得非常的不靠谱。所以,他不断的在找代替的方案。

    几个月前,微软与ib谈basic程序语言合作的项目,埃斯里奇就问比尔盖茨,能不能做操作系统?

    尽管微软公司从未有过做操作系统,但是比尔盖茨拍胸脯保证——能做!微软拿到了ib的订单之后,满市场的到处调查,找现成的操作系统。

    现在,因为qdos被北美word公司提前下手,微软那边也是迟迟没有消息。ib的埃斯里奇,最近一段时间,做梦都在念叨——操作系统,这该死的数字研究,该死的微软,怎么没有一个靠谱的呢?

    现在,黄庭钧带着qdos操作软件前来ib,埃斯里奇顿时感觉到了欣喜——终于有一个靠谱的了!

    随着,黄庭钧将qdos操作系统成功装入了一台8086芯片的样机上,显示出这套操作系统软件能够操控8086芯片,但是与pc机上其他的硬件还存在一点兼容性问题。

    这已经够了!

    1981年6月20日,黄庭钧代表了北美word科技有限公司,与ib签署了两份合作协议。

    一份是qdos操作系统合作协议,北美word公司,最迟需要在9月1日之前,将qdos操作系统修改完善,使之符合pc技术标准。为此,ib公司愿意支付20万美元的订金,作为预付款。

    第二份合同,则是word软件。如果word软件能够在pc电脑上运行,ib会乐意将之与pc电脑捆绑销售。

    当然了,为了保证pc电脑的核心技术不会提前泄密。北美word公司的研发团队,需要在ib公司的研究室中,在ib公司的技术人员的全程监控下,完成修改操作系统项目。

    黄庭钧虽然不满ib公司的霸道,但是还是带着蒂姆帕特森等人,在ib公司的实验室中,艰苦奋战了大约一个多月,才将qdos彻底代码重新修改完成,使之符合ib pc的技术标准。

    对于qdos操作系统,ib公司支付word公司100万美元的授权费用,将之改名为pc—dos进行销售。

    作为pc电脑的预装系统,pc—dos每销售一份,ib公司支word科技公司1美元的技术授权费。

    面对这一个结果,黄庭钧很是满意了,毕竟他是听张少杰的——低价垄断pc电脑的操作系统市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哪怕qdos免费销售也值得,更何况每销售一份,还有1美元的利润呢。

    倒是qdos的软件的编写者蒂姆帕特森有点愤愤不平的说道:“ib也太抠门了,一份软件只给1美元!”

    “不要多想了,将来谁吃亏,谁占便宜,时间来检验!”黄庭钧淡然道。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张少杰给他描述的垄断操作系统市场的前景。

    第一卷  第250章 接手岭南中学

    第250章 接手岭南中学

    且不提黄庭钧受命在北美,以qdos操作系统作为“投名状”加入pc阵营,抢了原本属于比尔盖茨的机遇,美国硅谷80年代的it行业发展史,必将有所变动。

    张少杰回到香港之后,各项事业逐步进入了正轨,而《大唐双龙传》、《生化危机》、《大国崛起》等等作品的稿费,还在源源不断细水长流的打入他的银行户头上。

    短短几个月没有检查银行账户。

    乍一看,吓了一跳——银行账户居然又有了1400多万港元现金!

    要知道,张少杰可是把他私人账户上的钱,基本上都打给了小霸王公司,支持公司的产业布局。而张少杰在5月份,去之前,账户上的存款才仅有100多万现金。

    但是,短短不长的时间,账户上的现金又一次暴增到1400万,着实让他大吃一惊!

    “张先生,5月20日~6月20日之间,您一共收到了14笔汇款。分别有玉郎国际、明报报业、万盛出版等等企业进行打款。可以看得出来,您这段时间的稿费大丰收呀”汇丰银行的支行刘经理,与张少杰非常的熟悉了,对于他的汇款来路,也是揣摩的七七八八。

    张少杰很是得意道:“这是《大唐双龙传》电影版大热,刺激了小说版的销量。所以,稿费比以往的时间段,多了几倍,也属常态!”

    “呵呵,有您的事迹激励香港的青年人,想必未来香港文化行业,肯定会重新繁荣起来!”刘经理拍马屁道。

    张少杰摇头道:“虽然我希望香港有更多年轻作家出现,但是我并不希望,青年人一窝蜂的心血来潮去当作家。作家这个行业,看起来门槛低,能编写故事的就能当作家。然则,真正能够写好故事,却需要极高的天分、悟性和运气,这并不仅仅是热爱写作就可以代替的!”

    刘经理甚为赞同:“任何行业都是入门容易精通难,张先生您这样的成功者,在写作行业,已属最高境界了吧?”

    最高境界?张少杰淡然一笑,如果不是重生过一次,张少杰的能力,最多只能成为三流作家。

    张少杰了解了自己的目前的家底之后,心中豪气冲天。不久后,他想到了去年答应岭南中学的赞助,帮助这家中学私有化改造这一目标。

    想到此,张少杰联系了岭南中学的邓校长。

    正巧,邓校长也告诉张少杰喜讯,原来岭南中学多年入不敷出,股东纷纷有意退股,如果有人肯接盘,成为学校的大股东,完全没有阻力。

    “不过,目前唯一的问题是,学校欠债达到700万港元,现在每年的利息都要有140多万(81年香港银行利率达到20),加上其他的开支,每年至少要500多万元”邓校长迟疑的看着张少杰,“谁要接手学校,肯定要连债务一起接手的!”

    也正是因为,银行利率暴涨,导致学校的股东们不堪重负。这才是有意转让学校股份,退出的原因。

    张少杰毫不在意,道:“完全不成问题,等我接手学校,债务的问题,我会想办法解决!”

    邓校长见到张少杰意志坚决,不由大为佩服。

    接下来一段时间,在邓校长的牵线搭桥下,岭南中学一些无意经营下去的股东、校董,纷纷开始退股。

    张少杰豪爽大方,以现金支付的方式,将这些股东持有的股票,全部吃下。张少杰花掉了不到400万港元,便吃下68股票之后,成为了岭南中学的董事会主席。

    而事实上,岭南中学此时一个亏钱货,一年要亏损数百万港元,对于大多数董事来说,持有学校股票,简直是一场煎熬。有人肯接手这个烫手山芋,对于大多数股东们来说,简直是恩人!

    其他的一些不肯退股的股东,有的是因为对于学校的感情,有的则原本就是不差钱的大款。这些未退股的股东,共同的特点,都是并不以经营企业的理念经营学校,而是将办学当成慈善事业。

    因为这些股东与张少杰的想法一致,所以,张少杰在股东大会上提出几点建议。第一点,本年度开始,张少杰私人赞助500万港元,作为下学期的学校开支。第二点,免除所有学生的一切费用,学生学费将完全由学校股东,或者是社会赞助等等方式承担。第三点,应材施教,除了文化课程之外,更多开设文学、编剧、影视导演、表演、美术、舞蹈、音乐、体育、计算机等等课程

    这几条建议,在张少杰、邓校长两人的联手下,毫无悬念在股东大会上通过。整顿了岭南中学之后,张少杰不由得大为期待,在教育领域上,做出一番的成绩。

    事实上,张少杰知道,香港在90年代开始,各行各业发展遭遇瓶颈,也是香港自己不争气。

    比如,香港在回归之后,特首董建华提出香港要投资数百亿美元,建立技术密集型的半导体产业,这一条建议被香港所谓是民主人士搅黄了。随着这条决策被否决之后,香港教育体系的工业、工程、制造业相关的课程,也纷纷衰败、冷落。整个香港的教育体系,热门课程只剩下那些金融、律师、地产之类的狭隘项目。

    香港建设港珠澳大桥之后,香港内部一些民主人士,又一次鼓动民意,使得这项工程被推迟了数年,经济损失50多亿。

    再如,内地中央政府,准备抬举香港,将香港打造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结果因为香港基本法23条未获通过,所以香港在中国中央政府的地位那是一降再降。

    随着香港一系列“反智主义”潮流下,普通民众被当成枪子利用成为反对中央决策之后。整个香港的经济、发展利益,已经被这些民主人士出卖的七七八八。

    在中国所有城市,都是争取中央政府的政策倾斜的时候,因为稍微一点的政策倾斜,可能就能够使得一个城市的gdp增长几千亿上万亿的。香港的某些人士,却一再将中央政府明显的政策扶植,豪不珍惜的推让出去。

    在“去工业化”,加上文化产业萧条之后,地产、金融、旅游为核心的香港在未来深深迈入了“反智主义”的深渊,大多数的市民逐渐只关心财经新闻、时尚潮流、吃喝玩乐、明星八卦,至于尖端产业发展、科学技术相关的课程,香港再难从本地找到合格人才!

    这倒是与新加坡的“精英主义”形成了鲜明了对比。比如,新加坡的移民政策,明显是更欢迎高智商、高学历、高知名度的精英。而新加坡产业规划,也是以生物制药、电子产业、石油化工等等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为核心。

    为了香港的利益也好,是为了爱国主义精神也罢。

    岭南中学的教育方面,主要是培养文化方面的专业人才,总是比一面倒的只剩下金融、地产、旅游要强。

    张少杰希望香港给力一点,自强不息一点,目光更长远一点,不要因为失去了制造业、高端产业之后,便沦为井底之蛙。

    至于煽动民意厉害,实则不断“祸港”的某些政客、律师、记者、金融家们,在张少杰看来,将来需要有一个铁腕强者,从经济领域进行打压。

    ————————

    81年7月,香港的地产行业,已经显出了一些危机的苗头。

    事实上,从78年之后,香港的地产行业,已经脱离了正常的轨迹。短短的三年时间中,香港平均的土地拍卖价格,暴涨了六七倍,而房价也暴涨了3倍!

    而香港盛行炒楼花,大多数的买房者,并非是为了住或者租,才购置物业,相反大多数买家,是以预付5~10的“楼花”购置物业,一旦房价升值,便迅速脱手卖给下家。

    在78年的时候,香港银行优惠利率仅仅有668、房产按揭贷款利率1062,而到了81年,香港的银行的最优惠利率已经升至20,房产利率达到21!

    也就意味着,此时从香港的银行借1万块钱,一年时间光是利息就达到2000元。这样的利率对于现代社会来说,简直是骇人听闻的高利贷了!

    随着银行利率达到了20以上,不但对于香港各大行业的发展,形成了巨大的阻力。很多的小公司,纷纷遇到是巨大的还贷压力。

    而按揭贷款买房者,纷纷因为高达21的银行利率纷纷戛然而止,停止了买房或者是炒房的行为。

    物价高涨、通货膨胀、银行利率增至20以上,而这一年香港的经济增长仅仅有29!由此可见,此时香港的经济确实到了比较困难的时期。

    此时,香港的部分工业用地,已经开始出现了70年代以来,罕见的降价。商业用地虽然还在涨价,但是香港的地产公司,面临萎靡的楼市交易量,许多土地拍卖,也纷纷的流产。

    地产行业的萧条不可避免,而香港的股市、银行等等系统,也是与地产休戚与共。一旦地产萧条,股市受挫,实力较小的银行面临资金困难、挤兑风险的概率必将大增。

    张少杰不敢马虎,有意识让旗下各大公司增加现金储备。未来的萧条市场,谁有钱,谁就是天王老子!

    第一卷  第251章 大建设

    第251章 大建设

    1981年7月10日。

    从松下集团订购的生产设备,运到了广州,先后接受中国海关的检验、小霸王企业的验收之后,广东小霸王的工厂开始了紧张的安装、调试。

    面积辽阔,却略显杂乱、荒芜的广东小霸王工厂区。四处都是大建设,生产培训,技能培训。

    虽然广东小霸王已经有了现成的厂房,但是却是显得非常拥挤,扩建厂房成为了必然。除此之外,员工宿舍、托儿所、医疗室、写字楼、仓库,等等各项设施,都需要逐步建设。

    这一次,松下公司的技术人员,来到广州之后,对于这样热闹的场景,也是颇有感触。50年代~70年代之间,原本松下集团经常看到这一幕大建设的场景。

    但是,随着松下公司很多的生产线,纷纷的转让给中国企业,以及其他的不发达地区企业。使得松下的工厂规模,不断的萎缩,这样热火朝天的建设新厂房的场景,松下公司的员工已经很难见到了。

    “此次合作能够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