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海鸥教授》 > 海鸥教授 十九

海鸥教授 十九

    十九

    黄昏时分丁一穿着西装开车来到downtown的一家摩天大楼。他将车停在底层的车库,因为下了班,车库里空荡荡的。他独自一人在空旷的车库里走着,徒步来到电梯门前按下电钮,然后乘电梯直上顶楼。当电梯呼呼上升时,他对着电梯里的镜子整理了一下领带,从口袋里掏出梳子将凌乱的头发梳理整齐。学校专利办公室今晚举行晚餐聚会,犒劳有发明创造的教授们。丁一因为申报了一个专利发明,他被邀请参加。当他步出电梯沿着高级地毯走进聚会厅时,明亮的顶灯下许多西装革履的人已经在那里了,大家围成一个个小圈子交谈,觥筹交错。这是租借的一个高级俱乐部餐厅,四围都是茶色玻璃窗,外面的景观一览无余。因为楼层高高在上,一眼望出去整个城市尽收眼底。下面的街道整齐划一,街灯此时闪着迷蒙的亮光,像一串串晕色珍珠将市划成了许多方格子,安谧中霓虹灯在灯格子里放着耀眼光芒,多而不繁,杂而不乱,勾勒出初夜的浮光掠影和随之而来的深沉繁华。一钩月亮在晚霞的最后一抹残光里挂在天幕上,遥远处最明亮的星星已经开始若隐若现,三五凌乱地散在天空,和地下的街灯遥遥相望。间或一架飞机闪着红灯从天空划过,为安静的城市添加了一点动感。丁一不由得想起了在中国时的喧嚣景观,城市到处都是躁动,奇红乱紫争奇斗艳,互不相让,无序闪耀,没有一处安歇。加上天空灰霾,星光惨淡,月亮蒙羞,让人烦燥压抑。

    丁一来到高酒柜前,各种酒瓶在柜灯的照射下琼浆泛亮,琥珀色深。他向穿着讲究领口打着黑色蝴蝶结的男服务员要了一杯zin

    fan</personname />del红酒,然后拈了一碟各色食物。今天来的人因为都是一个学校的,许多人丁一都认识,大家打着招呼,互相问好。和中国饭桌上的饭局相比,丁一更喜欢这里的随意和潇洒气氛。大家以交谈为,以吃为辅,以酒助兴,气氛融洽。笑,笑得融洽,吃,吃得开心,谈,谈得尽兴,彬彬有礼,风度翩翩。一转身,丁一和专利办公室的办事员jeremy打了一个照面,两人交谈起来。丁一向jeremy询问专利申请的进展。jeremy告诉丁一专利申请已经递交到了专利局,正在受理,大概有一年的等待期。正说着,有个穿着时髦,打扮讲究的中年女士款款走了过来,笑着露出了满口白牙。jeremy恭敬地向丁一介绍这位是margaret, 她是一家投资公司的股东,对丁一发现的血液分子肿瘤诊断技术感兴趣,想搞作。丁一马上和她热情握手,两人谈了一会,觉得有必要长谈,于是找到一张靠边的空桌坐下,放下手中的酒杯和食物盘,低声细语交谈起来。

    丁一尽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叙述着高深的生物学原理和自己发明创造带来的商业前景。margaret声音略哑,带有磁性,发结梳妆得光洁整齐,眼睫毛上了深深的眉线,眼睛里面的瞳仁像两枚绿宝石深邃发光。她静静地聆听着丁一对自己发明创造的陈诉,不时点点头,涂了口红的嘴唇抿着酒,慢慢下咽。她偶然插一两句,询问不懂的地方。慢慢地,她听懂了丁一的陈述,从她那闪灼的眼神里,丁一知道自己的陈述打动了对方。等他讲述完毕,margaret开口了,她说自己的家族有肺癌历史,祖父和父亲都死于肺癌,她担心自己将来也可能有此绝症。当她听说丁一的实验室发明了一种新的血液肺癌诊断方法时,就极感兴趣,有意向和丁一作开发这个产品。她问丁一对产品的商业运作有何想法,丁一告诉她自己想成立一个公司,需要一笔资金。将来做大了,产品用于各大医院的肺癌诊断。margaret说她的投资公司可以先投一笔启动基金,如果证明产品确实有前景,以后可以加大投资。她问丁一对新开公司的股份比例有何看法。丁一说这太好了,公司的股份比例他得先咨询校方。margaret又问了丁一许多关于肺癌研究的进展,丁一一一向她作了解释,告诉她肺癌可以是先天基因型决定的,也可以是后天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炎症引起的,如果预防及时,保健做得好,可以大大减少肺癌的发生率。他建议margaret到医院做一个检查,及早发现,有利于治疗。margaret又详细询问了丁一这些血液分子将来在肺癌治疗中有无作用。丁一说,这些分子之所以在血液中的含量很高,一定有它的道理。丁一实验室正在系统地对它们的生物学功能进行研究,搞清楚它们在肺癌生长和扩散中的功能,对将来肺癌治疗前途无量。可惜现在科研经费紧张,实验进展没有预想的快,许多好的想法不能得到实现,殊为可惜。margaret听了很兴奋,说她的公司可以向丁一的实验室投放资金资助这些肺癌的科研经费,她们家族做生意赚了许多钱,因为祖父和父亲都死于肺癌,在他们生前留下遗嘱,将所赚的钱成立一个基金,投资肺癌的诊断和治疗。她请丁一提交一个详细可行性方案给她,等她组织一些专家评审后和丁一联系。margaret告诉丁一,鉴于丁一在肺癌方面做的杰出工作,她想和丁一建立长期联系和投资。

    不知不觉中他们谈了两个小时,谈得很愉快,作意向浓厚。在窗外深沉夜色环绕中,margaret向丁一讲述了她家族的发家史,一个既遥远又让人心动的故事。末了margaret邀请丁一有空到她家里作客,大家做个朋友,丁一欣然应允。临别时,两人互换了名片。

    第二天丁一坐飞机去华盛顿dih科研经费的小组评审。出了机场,他叫了一辆出租车,去bethesda 附近study se定下的旅馆。沿途车流拥挤,但很流畅。远处华盛顿纪念碑在蓝天里矗立着,国会山庄,白宫,还有林肯纪念堂从眼前一一闪过。丁一每次经过这里,都能感觉得到这个国家的心脏脉搏在跳动。这个国家和中国一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国富民强。他非常庆幸自己和世界上两个最强大的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它们之间往返是自己的荣幸。

    丁一在旅馆门前下了车,进去在前台登记了房间,然后坐电梯下楼到餐厅用餐。在餐厅里,他碰见了从其它学校来的评审小组成员,大家坐在一起喝着啤酒聊天,交流着学术界动态信息。说着说着,慢慢大家不约而同地提起现在经常收到中国发来的学术会议电子邀请函,有几个还真去了。丁一问他们对会议的感受如何,他们摇着头说不怎么样,交了许多钱,会议水平低下,唯一有点意思的是会议期间安排的旅游节目不错,中国人热情。这几个人交换着各自对中国的看法,他们对中国的开放程度和现代化一方面大加称赞,一方面感到迷惑。丁一问他们以后还去不去参加这类会议,他们大部分摇摇头,但是有个身体硕胖的大胡子却连连点头,说中国的女孩子不错,性观念开放,让人迷念,然后哈哈大笑,让丁一很反感。他们问丁一去不去参加这些会,丁一说自己也经常收到这些邀请,几乎每天一封,但他从来不去。大家问为什么,丁一说那是中国特色的会议产业化,用会议的形式赚钱,浪费时间。那个大胡子说其他国家也有,比如美国的名牌keystone会议系列,会议质量高,是真正的顶尖学术交流,不像中国的会议这么多这么乱。

    听他们聊得热烈,丁一脑子里呈现出了一副另类海鸥景象。用会议做诱饵,将成群的洋海鸥引诱飞越太平洋,然后散落在中国不同城市里的各个会场。很早的时候中国请洋专家到中国讲学,组织学术会议,确实是为了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可是现在不是这样了,现在出国方便,要学习国外的先进东西大可到国外参加会议,顺带公费旅游,一举两得。在美国的科学年会上,丁一常常看见许多从中国来的学者,将图解挂幅一挂,人就不见了踪影,逛市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