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心灵鸡汤 > 心灵鸡汤第117部分阅读

心灵鸡汤第117部分阅读

许他们会相识继而结合的,可大卫依然睡着,女孩儿无声无息地走了。

    不久,两个鬼鬼祟祟的家伙来了,他们戴着面具,手里拿着匕首。

    “也许这小子身上有钱,”他们想着,“过去搜搜,要是反抗,就一刀捅了他。”

    俩人刚要动手,这时,不知从哪儿蹿出一条狼狗。“是警犬也不一定,这两天我的眼皮总是跳。”两个强盗放弃了大卫,跑了。

    下午,太阳那股热乎劲儿下去时,大卫醒了,拍了拍屁股,沿着大道向前走去,工作还没有什么着落,对于他来说,刚才的一切至多也就是个梦,不过是在饥饿中睡了一个午觉而已。

    当我们错过太阳时只知道哭泣,那么很有可能再错过月亮。有些人错过了幸福,躲避了灾难,但却浑然不知。我们是不是常常也是这样,直到失去时还蒙在鼓里,糊涂之极?

    成功的方法

    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知识的终生不懈的追求。

    ——爱因斯坦

    罗杰走下码头,看见一些人在钓鱼。出于好奇,他走近去看当地有什么鱼,好家伙,看到的是满满一桶鱼。

    那只桶是一位老人的,他面无表情地从水中拉起线,摘下鱼,丢到桶里,又把线抛回水里。他的动作更像一个工厂里的工人,而不像是一个垂钓者在揣摩钓钩周围是否有鱼。他无疑知道鱼会来的。

    罗杰发现,不远的地方还有7个人在钓鱼,老人每从水中拉上一条鱼,他们就大声抱怨一阵,抱怨自己仍然举着一根空杆。

    这样持续了半小时:老人猛地拉线、收线,7个人嘟嘟囔囔地看他摘鱼,又把线抛回去。这段时间其他人没有一个钓上过鱼,尽管他们只处在距老人十几米远的地方。真是太有意思了!

    这是怎么回事儿?罗杰走近一步想看个究竟。原来那些人都在甩锚钩(甩锚钩是指人们用一套带坠儿的钩儿沉到水里猛地拉起,希望凑巧挂住一群游过去的鱼当中的某一条)。这7个人都拼命地在栈桥下面挥舞着胳臂,试图钓起一群群游过的鱼中的某条鱼。而那位老人只是把钩沉下去,等一会儿,感到线往下一拖,然后猛拉线,当然,他有鱼钓上来了。

    老人收获了鱼,而他百发百中的秘密在于:只在钓子上方用一点诱饵而已!他一把线放下去,鱼就会开始咬饵食,他会感觉到线在动,然后再把鱼钩从厚厚的一群鱼当中一拉,有啦!

    完全使罗杰吃惊的不是那位老人简单的智慧,而是这样一种事实:那一群嘟嘟囔囔的人看得很清楚老头在干什么,他是怎样使用最简单的方法获得超级效果的,但他们却不愿学习,因此,他们没有收获!

    在许多人的心里清楚地知道如何获得成功,但是他们就是不愿采取正确的行动,结果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的丰硕成果而羡慕不已。成功的秘密就在于你果断地采取正确的行动。

    鼓励创造奇迹

    失败者的一大弱点在于放弃,成功的必然之路就是不断地重来一次。

    ——爱迪生

    恰当的鼓励创造奇迹。美国近代曾经发生过一件极其感动人心的传奇故事,那是有关艾科卡在逆境中扭转乾坤的故事,值得提出来与朋友们分享。

    艾科卡自年轻时期开始,便展lou出对汽车工业的非凡才华。他进入当时自己最为心仪的福特汽车任职,凭着卓越的实力,在极短的时间内,升到公司高级主管的重要职位,到了最后,甚至当上了福特汽车公司的总裁。

    但艾科卡杰出的表现,不仅未能如意料中地获得老板赏识,反倒因为这样而为他自己带来灾祸。当时福特汽车公司的董事长认为艾科卡功高震主,长此以往,恐怕将会养虎为患,导致公司遭到严重的损失,故而硬加了几个借口,便将艾科卡从总裁的宝座上拉了下来,并且一不做二不休地顺手便将艾科卡给开除了。

    艾科卡面临这个人生当中最大的变故与挫折,从一个位高权重的汽车公司总裁,一夕之间变成终日无所事事的中年失业者,自然感到异常的沮丧。

    在家赋闲一段时间之后,几乎将要失去人生斗志的艾科卡,在太太不断地鼓励之下,以54岁的高龄,同意出任当时亏损已久、几欲倒闭的克莱斯勒公司总裁。凭着艾科卡丰富的汽车公司经营管理经验,经过一番兢兢业业的努力,终使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起死回生、反败为胜。

    在这段传奇的成功历程当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就是艾科卡在初任克莱斯勒公司总裁之际,因为当时公司的财务困难到了极点,他只能支取象征的总裁薪水,年薪一美元。

    在艾科卡的成功回忆录,举世闻名的畅销书——《反败为胜》中,他曾提及自己在福特公司任总裁期间,年薪达百万美元时,艾科卡的太太玛丽时常会称赞他,说道:“你真是了不起”。

    而到了克莱斯勒,艾科卡年薪变成只能领取一美元时,他的太太玛丽,还是时常会称赞他,更加肯定地说道:“你真是了不起!”

    艾科卡十分感慨地说:“在福特的成功,ko的是我的聪明才智;而我之所以能够再次成功,完全是来自玛丽的理解和鼓励。”

    一句鼓励的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其实,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被别人欣赏的需要。只要你用欣赏的话语去点燃他的心灯,就能唤醒他的心灵,释放他的潜能,从而创造出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

    自己是个危险陷阱

    别忙着证明自己,先告诉自己,你已经够完美了,即使你无法掌握一切,你也是上帝的奇迹。

    ——菲莉

    玛丽是位心理治疗师,她对生活充满了焦虑的质疑。

    “我其实很怕人,”她对朋友弥丽尔奇说,“好笑吧?”

    一个心理治疗师竟会怕人,可是玛丽真的就是这样。碰到新的患者,玛丽总是满心惧怕。“真的能帮助他们吗?该不该把他们转到更能替他们解决问题的治疗医生那儿?他们会怎么看我?”大多时候,玛丽惶惶不可终日,每次开始咨询前,玛丽都得为自己加油打气一番。

    在玛丽的成长过程中,总觉得和兄弟姐妹格格不入,自己和他们一比,更是相形见绌。这样的自我认知一直伴随着她到现在,她常把自己的患者转诊给同业,原因并非无法对症下药,而是她心里总觉得自己不适合。如同她说的:“我对患者没有那么投入,我在诊疗室花很多时间和他们在一起没错,可是心里总会不断地想着:我做得如何?我是多么不适合担任咨询的工作,该不该让他们去看别的心理医生?我满脑子都被这些念头占据。除了自己对患者谈话的内容,我还会假想另一位治疗师会如何处理。有时我会忘记这些纷扰的思绪,真正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可是情况很奇怪,我的意念非常混乱。”

    “当了几年的心理治疗师,我会督促自己加强咨询技巧,好帮助更多的人,可是我也担心自己会陷入流沙中无法拖困。不论我花多少力气证明自己是个称职的心理治疗师,但任何时刻都有可能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胜任这个工作。10年来,我知道这种感觉紧紧跟随着我,可我就是没办法让它停止。自从知道自身体验的本质是来自每一分每一秒的意念后,那种无法胜任的感觉就不再困扰我了。”

    弥丽尔奇问她自身真正的改变是什么?

    “我变得更了解自己。”她说,“我没有什么事情好怕的,担心受害的感觉皆存于脑子里,全都是自己的意念在作祟。一旦想起这点,我就觉得好多了,虽然还是免不了会对自己的能力感到质疑,可是一想起这一切都是意念在搞鬼后,这些负面的念头就消失了。我现在能平心静气地和患者相处,可以完全把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而非放在自己身上。我倾听患者说话,也聆听自己内在的智慧和洞察力,它才是助我一臂之力替患者解决问题的真正力量。”

    “经过这些,我如今真的对自己感到满意,也觉得自己可以胜任一切,因为只要想起意念是自己所造的,过去那些缺乏自信的想法就烟消云散了。我终于发现自己真正的潜能,因此,我得以发挥所长,替患者解决问题。”

    当我们面对不可预测的未来不再忧心忡忡时,便能满怀自信去挑战未知的明天。

    对自己说“不要紧”

    悲观与乐观,就是两个人从同一个城堡的同一个窗口向外望,一个望见的是泥土,一个望见的是星星。

    ——塔西

    有一次,一位高明的教育学教授在安妮贝特曼所在的班级上说:“我有句3字箴言奉送各位,它对你们的教学和生活都会大有帮助,而且是可使人心境平和的灵方,这三个字就是:‘不要紧。’”

    安妮领会到他那句3字箴言所蕴含的智慧,由于她容易受挫折,于是她便在笔记簿上端端正正地写了“不要紧”3个大字,决定不让挫折感和失望破坏自己平和的心情。

    后来,安妮的新态度遭受了考验。她爱上了英俊潇洒的杰克生。他对她很要紧,安妮确信他是自己的白马王子。

    可是有一天晚上,他温柔婉转地对她说,他只把她当作普通朋友。安妮以他为中心的构想世界当下就土崩瓦解了。那天夜里她在卧室里哭泣时,觉得记事薄上的“不要紧”那3个字看来简直荒唐。

    “要紧得很,”安妮喃喃地说,“我爱他,没有他我就不能活。”但翌日早上她醒来再看到这3个字之后,她就开始分析自己的情况:“到底有多要紧?杰克生很要紧,我很要紧,我们的快乐也很要紧;但我会希望和一个不爱我的人结婚吗?”日子一天天过去,她发现没有杰克生自己也可以过活。她仍然能快乐,确信将来肯定有另一个人进入她的生活。即使没有,自己也仍然能快乐。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几年后,一个更适合她的人真的来了。在兴奋地筹备结婚的时候,安妮把“不要紧”这3个字抛到九霄云外。她不再需要这3个字了,她的生命中不会再有挫折失望。

    年轻人多天真啊!结婚生活和生儿育女不会有挫折失望?这当然不可能。有一天,丈夫和她得到一个消息:普把他们的积蓄投资做生意,但这笔钱赔掉了。

    丈夫把信念给安妮听之后,她看到丈夫双手捧着额头。安妮感到一阵酸楚,胃像扭作一团似的难受。她想起那句3字箴言:“不要紧”,但她心里想:“真的,这一次可真的是要紧!”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小儿子用力敲打他的积木的声音转移了安妮的注意。他看见母亲看着他,就停止了敲击,对她笑着,那副笑容真是无价之宝。安妮把视线越过他的头望出窗外,两个女儿正在兴高采烈地合力堆沙堡。在她们的后面,院子外面,几株槭树映衬着无边无际的晴朗碧空。安妮觉得胃顿时舒展,心情恢复平和。不久,她还感到自己的微笑。于是她对丈夫说:“一切都会好转的,损失的只是金钱,实在并不要紧。”

    人生在世,有许多事情是要紧的。我们的价值和我们的荣誉是要紧的。可是也有许多使我们的平和心情和快乐受到威胁的事情,实际上是不要紧的,或者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要紧。

    ┃┃

    ┃┃

    ┃bsp;   ┃┃

    【……握在手中的自信(6) ----网文字更新最快……】!!

    人生风向标(1)

    第三篇 人生风向标

    一个“赌注式”的决定

    人生是短促的,这句话应该促醒每一个人去进行一切他所想做的事。但那些功业未遂的人,至少已有参加行伍的光荣,即使他未获胜,却也算战斗过。

    ——约翰逊

    美国作家查尔斯到了五十五岁时还从没写过小说,也不打算这样做。在向一个国际财团申请电缆电视网执照时他才有了这样的想法。当时,一个在管理部门的朋友打电话来,说他的申请可能被拒绝,查尔斯突然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今后怎么办?”

    查阅了一些卷宗后,查尔斯偶尔为自己写下备忘录,其中是十几句字体潦草的句子,写下了一部电影的基本情节。他在办公室里静静地坐了一会儿,思索着是否该把这项工作继续下去,最后拿起话筒,给他的朋友、小说家阿瑟黑利挂了个电话。

    “阿瑟,”查尔斯说,“我有一个自认为不寻常的想法,我准备把它写成电影。我怎样才能把它交到某个经纪人或制片商或任何能使它拍成电影的人手里?”

    “查尔斯,那条路子成功的机会几乎等于零。即使你找到某人采用你的想法并把它变为现实,我猜想你的这个故事梗概所得的报酬也不会很大。你确信那真是个不同寻常的想法吗?”

    “是的。”

    “那么,如果你确信,哦,提醒你,你一定要确信,为它押上一年时间的赌注。把它写成小说,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会从小说中得到收入。如果很成功,你就能把它卖给制片商,得到更多的钱,这是故事梗概远远不能做到的。”

    查尔斯放下话筒,漫步走了好长一段路:“我有写小说的天赋和耐心吗?”当他这样沉思时,他越来越有信心办成。他看见自己进行调查、安排情节、描写人物、开始撰写、然后润色……他要为它赌上一年时间。

    一年零三个月后,小说完成了,它在加拿大的麦克莱兰和斯图尔特公司得到出版,在美国的西蒙公司、舒斯特和艾玛袖珍图书公司得到出版,在大不列颠、意大利、荷兰、日本和阿根廷得到出版。结果,它被拍成电影——《绑架总统》。此后,查尔斯又写了五部小说,每部都很成功。

    人生充满了选择,我们总要在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作一个“赌注式”的决断。我们所选择的结果究竟是好是坏,往往没有明确的答案。决断除了要有客观的“事实”根据,见解高超的预见眼光外,同时更要有决心与魄力。

    选对人生的钥匙

    目标有价值,生活才有价值。

    ——黑格尔

    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他成了一名孤儿,孤苦伶仃、一无所有、流浪街头、受尽磨难。后来经过自己的奋斗,终于创下了一份不菲的家业,而他自己也已经到了人生暮年,该考虑辞世后的安排了。

    他膝下有两子,风华正茂,一样地聪明,一样地踏实能干。几乎所有的人包括他自己,都认为应该把财产一分为二,平分给两个儿子。但是,在最后一刻,他改变了主意。

    他把两个儿子叫到床前,从枕头底下拿出一把钥匙,抬起头,缓慢而清楚地说道:“我一生所赚得的财富都锁在这把钥匙能打开的箱子里。可是现在,我只能把这把钥匙给你们兄弟二人中的一人。”

    兄弟俩惊讶地看着父亲,几乎异口同声地问道“为什么,这太残忍了!”

    “是,是有些残忍,但这也是一种善良。”父亲停了一下,又继续说道,“现在,我让你们自己选择。选择这把钥匙的人,必须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按照我的意愿和方式,去经营和管理这些财富。拒绝这把钥匙的人,不必承担任何责任,生命完全属于你自己,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去赚取我箱子以外的财富。”

    兄弟俩听完,心里开始有了动摇。接过这把钥匙,可以保证自己一生没有苦难,没有风险。但也因此而被束缚,失去自由。然而,箱子里的财富毕竟是有限的,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可一旦拒绝它人生将充满不测,前途未卜,万一……

    父亲早已猜出兄弟俩的心思,他微微一笑,说:“不错,每一种选择都不是最好,有快乐,也有痛苦,这就是人生,你不可能把快乐集中,把痛苦消散。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你想要什么,要过程,还是要结果。”

    二衡利弊,最终各取所需。哥哥决定接过这把钥匙,而弟弟则决定出去闯荡。这样的结局与父亲先前的预料不谋而合。

    20多年过去了,兄弟俩经历、境遇迥然不同。哥哥生活舒适安逸,把家业管理得井井有条,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