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中世纪千年史话 > 中世纪千年史话第4部分阅读

中世纪千年史话第4部分阅读

以终身享用,但不能世袭。也就是说,采邑只有那些有功劳的人才有资格支配,他死后便重新收为国有。矮子丕平时期,大部分土地被当作采邑封给臣子,其子查理曼大帝也通过这种方式把占领的土地作为奖赏封给有功将领。

    英国建立后,从威廉一世(1066年――1087年在位)开始实行采邑制,规定每个采邑供养一名骑士,该骑士为国王服兵役,随时听调。后来,国王以下的大领主也纷纷效仿,将自己的领土作为采邑封给部下,这些部下属又把自己的那份作为采邑封给自己的部下,这样一种土地分封方式,将领主与部下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领主有保护部下土地的责任,部下也有为领主服兵役的义务。采邑制的实行极大的提高了国家的战斗力,封建等级制度由此逐渐产生出来,爵位也应运而生:

    国王 - 公爵 - 侯爵 - 伯爵 - 子爵 - 男爵 - 骑士

    领主在自己的采邑内拥有完全的军事、司法、行政和财政权,被称为特恩权。九世纪以后,采邑逐渐变成了世袭领地。十一世纪,采邑制基本上已经废弛了。

    这种土地所有制方式在亚洲也同样存在,例如在日本战国时代(十五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领主和家臣,以及家臣的家臣也是通过类似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家臣的土地是由其主公赐予的,他们在自己的领地内则享有上述相同的权利。

    十五 圣像!内战的导火线

    且说拜占廷皇帝利奥三世在君士坦丁堡会战中大破人,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这就为他采取措施恢复破败不堪的国政打下了基础。为了重整军队,他下令广泛征用了教会的所有土地和其他财产。教会毫不容易才把这些财富敛到自己怀里,怎能说给人就给人呢?西方人惯有的抗争精神在那些修道士身上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归还财产,还俺们土地”之声此起彼伏。

    和中国的寺院有所不同,教会在当时不仅是精神世界的统领,而且也统治着社会的经济。修道院利用各种特权,利用免税权,大量占有土地,剥削依附于土地的居民。国家实力被这些僧侣掏之一空,他们其实比俗人还要俗。有资料显示,到七世纪时,拜占廷帝国的土地有一半被教会霸占,严重威胁了帝国本身的安全。

    随着人的入侵,很多修道士从被占领区涌入帝国内地,随之而起的修道院遍布各地,他们就像蛀虫爬伏在本就缩水的国土上。帝国需要的不是只会诵经的洋和尚,而是能打仗、能保家卫国的战士,这必然在教会与军人出身的利奥三世之间产生激烈的矛盾。

    利奥三世,叙利亚人,伟大的军事家、改革家。初为拜占廷将领,推翻狄奥多西三世,结束了自711年至717年拜占廷的无政府状态,登上皇帝宝座,开创伊苏里亚王朝。

    726年,利奥三世颁布了一道诏令:“禁止供奉圣像”,拉开了“破坏圣像运动”的序幕。修道士们一听就恼火了,没了圣像,俺们怎么收香火钱?但是,皇帝的措施得到军队和贵族的一致好评,因为他们都垂涎教会的土地。一些主教也跑来给皇帝唱赞歌,因为修道士不听他的话,这次可以趁机统治他们。城市手工业们也起来欢呼,他们对修道士的骄横早就不满了。

    教会的总主教忍不住了,站出来反对利奥三世的命令。修道士们更是站起来威权,开始煽动那些容易激动的居民,妇女是他们的主要宣传对象。居民们对修道士报有同情心,帝国各省及君士坦丁堡的大多数居民开始纷纷响应他们的号召。

    727年,在希腊及爱琴海上各岛爆了起义,反对皇帝的政策,宗教的力量真是太可怕了。幸好,拉奥三世乃铁腕人物,轻易地了反叛。罗马教皇格里哥里二世(当时教皇国还没成立,罗马教皇还在拜占廷的管辖之内)闻听此信,大为恼火,并以在意大利停止收缴贡赋来反对皇帝的政策。意大利中部的拉文纳和罗马城虽然属于拜占廷的领土,但是已经日渐疏远,为了反对政府,教皇还和帝国的对头伦巴第人同流合污,真是雪上加霜。

    面对诸多反对之声,利奥三世毫不理会,继续实行自己的政策。同时,他还惩罚那些带头闹事的:730年,君士坦丁堡总主教被罢黜;没收格里哥里二世在意大利南部的所有收入,伊利里克的管辖权也被收回。

    不久,图尔大捷的胜利消息传至君士坦丁堡,拜军趁机动反击。736年,利奥三世威,在阿克罗依农大败人,将他们统统赶出小亚细亚西部。

    741年6月18日,利奥三世死后,由其子君士坦丁五世接位。君士坦丁五世继承父亲遗志,采取更为激烈的手段对付修道士。结果导致国内矛盾激化,内战爆了。

    利奥三世的女婿阿尔塔瓦兹德,奥普西吉军区统帅,他举双手赞成老丈人的破坏圣像的运动。君士坦丁五世在继位当月前往小亚细亚,准备组织军队反击人。阿尔塔瓦兹德突然挑起反旗,自封为皇帝,对小舅子下手。措不及防的君士坦丁五世吓了一跳,原来那厮支持政府全是假的。没办法,他仓皇逃到阿那托里卡军区,因为那里有很多支持他的人。

    不久,从君士坦丁堡传出消息:“皇帝驾崩了”,君士坦丁五世一听就不干了,心想:“朕活的好好的,能吃能喝的,你们竟然造谣说朕死了,太不像话了”。原来,阿尔塔瓦兹德与都的执事长官和新任总主教勾结,诈称君士坦丁五世归天,阿尔塔瓦兹德篡位成了新皇帝。为了取得都居民的拥戴,阿尔塔瓦兹德刚进城,就迫不及待的废除了关于破坏圣像的决定。

    虽然从表面看,破坏圣像运动遭到失败,但是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反对派的想象。除了阿那托里卡军区外,位于小亚细亚的色雷斯军区及吉维列奥特军区也全力拥护这项运动。

    742年,君士坦丁五世击败篡位,迫使其逃回君士坦丁堡。不久,阿尔塔瓦兹德之子也成了舅舅的手下败将。君士坦丁五世派兵从陆路、海路两方面将君士坦丁堡团团包围。743年,君士坦丁五世重登皇位,其他那些背叛和政治对手也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阿尔塔瓦兹德被俘,双眼被挖了出来。总主教被居民用皮鞭暴打一顿,又被捆在驴背上,头朝后担着驴屁股上,在跑马场示众,总算保住一条老命。

    刚刚平息内乱的拜占廷帝国又遇到了麻烦。746年,近东生大瘟疫,蔓延整个帝国,拜占廷人和希腊人死亡数目巨大。斯拉夫人趁机涌入那些已经成为无人区的土地上定居,拜占廷皇室史学家波菲洛格尼图斯说:“当瘟疫吞没万物的时候,广阔大地都斯拉夫化了,都蛮族化了”。

    虽然遇到瘟疫,虽然有外族入侵,君士坦丁五世仍不放过那些国家的蛀虫:修道士。753年,他在宗教大会上严厉谴责供奉圣像的行为。随后,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宗教大扫除:没收修道院财产,关闭修道院,将其改为兵营,强迫修道士还俗、娶妻生子等等。

    756年,君士坦丁堡的跑马场上演了一场滑稽的大表演,主角是修道士和修女。他们男女成双成对的出现在赛场上,一个男的身边跟着一个女的。看台上的观众不停往下扔垃圾、吐口水,嘲笑之声不绝于耳。皇帝在皇室看台上高声谴责这些洋和尚令他彻夜难眠,观众随之高呼:“这些败类再也不存在了”。

    为了巩固统治,将破坏圣像运动进行到底,必需将有些过时的查士丁尼的法典进行革新和简化。从利奥三世开始,就已经开始编纂一部全新的法律全书。在这部法律中,以民法为主,刑法则占少量的一部分。它取消了对簿公堂时富人和穷人之间的不平等,规定审判无报酬。在刑法中,将一些判为死刑的囚犯施以体刑,让他们终身残废,但可以留下小命。这些体刑包括:断臂、割鼻、削舌和挖眼等等,最轻的也要遭受鞭挞。

    伊苏里亚王朝初期,由于收缴了修道院的大量财产,帝国的军事力量提升很大,这主要表现在对战争的频频获胜上。在利奥三世胜利的基础上,拜军乘胜追击,先后解放了叙利亚部分地区、塞浦路斯岛和亚美尼亚。

    与拜占廷修道士们的遭遇天壤之别的是,意大利突然蹦出个教皇国,神权日见抬头。君士坦丁五世傻了眼,罗马天主教会不断壮大,拜占廷在意大利的领地却逐渐丧失。

    却说作为欧洲人的老对手,帝国倭马亚王朝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在西线,受到铁锤查理、矮子丕平的不断阻挠,进军西欧腹地的计划泡汤;在北线,利奥三世、君士坦丁五世也给与人沉重打击。这两对爷俩儿两线呼应,虽然没有彼此沟通,却似有神助,配合得甚是默契。

    由于什叶派和哈瓦利吉派的频频难,并采取暴力手段抵抗倭马亚王朝的,导致其统治长期陷于不稳定状态,数位哈里成为刺客的刀下之鬼,哈里更替频繁,在位时间极短。对外战争的不断失利,使倭马亚王朝颜面扫地。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终于出现了。先知穆罕默德的叔叔阿拔斯的后代阿拔斯-萨法赫(本名阿布阿拔斯,萨法赫是绰号,意为“屠夫”)利用两派反叛之机,派阿布穆斯里姆率领五百宗教人士前往呼罗珊,策动宗教起义。穆斯里姆原为奴隶,但他有胆有识,被主人看好,随领此重任,远赴波斯。穆斯里姆不负众望,于747年成功动了著名的阿布穆斯里姆起义,给危机四伏的王朝统治雪上加霜。

    阿拔斯-萨法赫趁势举兵推翻了倭马亚王朝,建立阿拔斯王朝。他不愧于“萨法赫”这个称号,不久便将倭马亚家族成员屠杀殆尽。755年,唯一的幸存阿卜杜勒拉赫曼逃至西班牙,利用当地各穆斯林统治及柏柏尔部落的内讧,占领塞维利亚,并很快控制了几乎整个西班牙教地区。翌年,他自立为埃米尔(国家贵族封号,用于中东地区和北非的国家),即阿卜杜勒&8226;拉赫曼一世(绰号“阿德-达希尔”,意为“外来的统治”),定都科尔多瓦,史称“后倭马亚王朝”(中国古书中称其为“白衣大食”)。它的建立对欧洲教有深远的影响,倭马亚王朝瓦解之后,它长期统治伊比利亚半岛的广大地区,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教政权。

    他在位时期,精力主要用于不断反叛的部落和柏柏尔部落,最为艰巨的是还要时刻提防阿拔斯王朝的颠覆活动。763年,他艰苦的了以拥护阿拔斯王朝为名的国内叛乱。对北方的各基督教王国,也动了若干次战争,但是在日益强大的法兰克王国面前,只能算是小打小闹。

    十六 横扫六合!查理的征服

    且说死后分割领土似乎已经成了法兰克人的传统,矮子丕平也不例外,他把江山像掰饼一样,平分给儿子查理和卡洛曼。768年10月9日,查理在努瓦永称王,卡洛曼也在苏瓦松登基。

    查理身材高大,姿态飒爽,虔诚的基督徒,虽为国王,生活却十分朴素,对人也非常热情,一点架子都没有。他还是个大孝子,一直与母亲住在一起。

    769年,阿基坦生叛乱,查理应邀出兵,可是卡洛曼袖手旁观,一兵一卒也没支援哥哥。查理文治武功,堪称一流,即使没有弟弟的帮忙,也很容易的了叛匪,其领导、欧多之子、阿基坦公爵胡诺尔德被打入大牢,胡诺尔德的领地也被查理纳入囊中。从此,哥俩感情上出现明显裂痕。

    老太后看到孩子们不和,便出面规劝哥俩还是要以和为贵,哥俩拉了拉手,算是和好了。为了法兰克能与伦巴第结盟,她又不顾教皇斯蒂芬三世的反对,让查理迎娶了伦巴第国王德西德流斯之女为妻。但是,他俩很快就离了。

    771年12月4日,卡洛曼病亡,查理成为法兰克王国的唯一统治。用两个字总结他波澜壮阔的一生,那就是“征服”。

    弟弟卡洛曼的、儿子们及一些贵族为了夺回国王的宝座,逃往意大利北部,寻求伦巴第国王德西德流斯的保护。

    卡洛曼的到来,正给了德西德流斯出兵的借口。于是,他要求教皇哈德良一世支持卡洛曼的儿子,让他继承法兰克的王位。教皇的领地长期受到伦巴第人的马蚤扰,两国之间矛盾重重,哈德良一世当然没有理会他。德西德流斯笑了:“你不同意就对了,我终于有机会揍你了”,于是他以支持卡洛曼儿子的名义,大举进兵教皇国。

    哈德良一世被吓破了胆,赶紧向法兰克王国求救。自从克洛维时代开始,法兰克王国一直以来都是教廷最可靠的盟友,如果用“狼狈为j”来形容有点过分的话,那就用“各取所需”吧。当时,查理正在对撒克逊人作战,抽不出精力对付伦巴第人。于是,他派使节向昔日的老丈人谈判,他丈人怎会放弃这大好机会,一口回绝了。万般无奈之下,查理率军于773年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军意大利。

    查理将军队分为两路前进,自己亲率主力越过阿尔卑斯山,虽然伦巴第军凶悍异常,可是怎么也抵挡不住查理的猛烈攻势,另一路法兰克军的赶到给伦巴第军以致命打击。在夹击之下,伦巴第军逃亡都帕维亚固守。查理乘胜进军,将帕维亚团团包围,并大胆得在城外渡过漫长的冬天。

    伦巴第人在城里日子更不好过,整个冬天既没吃的,又没穿的。德西德流斯一想,再这样下去非饿死不行,干脆降了吧。翌年6月,帕维亚开城投降,德西德流斯被迫进入修道院,卡洛曼和她的儿子们则不知所踪。查理理直气壮的吞并了伦巴第王国,结束了伦巴第人对意大利北部的统治,自己兼任法兰克和伦巴第国王。

    德西德流斯之子阿达尔吉斯当时居住在君士坦丁堡,他请求拜占廷皇帝利奥四世(君士坦丁五世之子)出兵,为他恢复王国。但是,利奥四世初登大宝,没功夫理他。阿达尔吉斯找不到后台,便暗地与弗留利(位于意大利东北部,以盛产白葡萄酒闻名天下)公爵联络。776年,弗留利公爵动叛乱,但很快就被查理了。

    777年,查理接待了三个神秘的人物,这三位头戴式的包头,身穿长袍,留着大胡子,叽里呱啦地向查理告状,把查理当作了他们的救星。他们是住在西班牙的撒拉森部落的酋长,由于受到西班牙摩尔人的哥尔多瓦王国的侵略,不得已跑来求救的。三个大胡子很识相,以西班牙的几座城市作为法兰克出兵的回报。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查理怎会放过。

    778年,查理挥军翻越比利牛斯山脉,进攻西班牙,并顺利占领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地区的小镇潘普洛纳。但是,随后的攻势皆遭阻挡。查理不想恋战,率军回国。在进攻西班牙的战斗中,查理的侄子罗兰侯爵乃主战派,而盖内隆则是主和派。盖内隆与巴斯克人暗中勾结,在比利牛斯山设下伏兵,负责殿后的罗兰在郎塞瓦尔峡谷遭受偷袭,几乎全军覆没。

    查理得到消息,急忙率兵返回。当他来到郎塞瓦尔峡谷时,现罗兰及殿军士兵惨死于谷中。查理抱着侄子的尸体,放声痛哭。他立码率军找巴斯克人算账,可是,敌人玩儿的是游击战,同年8月15日,当查理再次出现在西班牙北部时,他们早就撒丫子溜了,连个人影也找不到。

    罗兰的壮烈牺牲被赋予了传奇和浪漫色彩,经过十一世纪末法国诗人的妙笔生花,法兰西民族的著名史诗《罗兰之歌》诞生了。

    “罗兰兄弟.吹响你的象牙号角,

    查理听到,他会赶回隘口;

    我向你保证,法兰西人会回来。”

    罗兰答道:“上帝保佑,但愿

    活着的人谁都不会说

    我曾因异教徒而吹响号角。

    谁都不会因此而责备我的先人。

    当战斗到了最激烈的时候,

    我的剑将击杀个不停,

    你将看到锋刃上沾满污血。

    勇敢的法兰西人,个个是好汉。

    西班牙人决逃不脱灭亡的命运。”

    ―― 《罗兰之歌》节选

    在西班牙的失败,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