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大唐之理工天下 > 大唐之理工天下第5部分阅读

大唐之理工天下第5部分阅读

    ,最后弓开十分,以最平角度射一箭。只见这一箭快过一箭,因此能后发同至,等到飞到靶子前面,几乎是同时命中。三只箭的强大冲击力下,靶子不堪重负,啪的一声翻到在地。众将士自然是又大声叫好。

    若在军中,这般本事算不得多好,但是对一个十七岁的少年,而且又是刚练了一年的太子,也是非常不容易,大大出乎群众的意料之外了。

    “父亲,孩儿练的如何?”李志献宝般凑到李世民身前。李世民虽然很开心,但是摸摸胡须说:“你练了一年,这样也算可以了。可是吾像你这么大,已经上阵杀敌,开六钧强弓了……”

    “父亲,你当然是最强的了。孩儿若是能有一半厉害就知足了!”

    你想想,李世民能开120公斤的弓,一半算六十公斤,一般人手劲能有六十公斤?现在李志用的是五十斤,约合三十公斤的弓,拿到十八世纪,也算是很强的弓了!

    听到李志的马屁,李世民不禁哈哈大笑。

    然后是演练刀法。

    对刀属于白刃战,凶险万分。在近代战场上,白刃战一般都是一比一的战损比。唐代乃至中世纪的白刃战都是达不到这样的战损比的,因为首先,大部分伤亡都是弓箭。第二,白刃战不会像近代变成那么紧张的刺杀术。这种刺杀技术拿到中世纪,都是以命换命的凶险招数,在战场上不到拼命的状态是不会用的。

    因此现代人觉得古代武术花花架子,不实用,也是正常的。在现代练武,输了还有下一场,可以场场都拼。可是在古代,一旦输了一招,就只能等下辈子了,你说那能不怵吗,能不悠着点嘛。

    但军中武术,仍然是很简单凶悍的。李志和尉迟夺便上场演练刀法,自然也用上了护具和木刀。众人看的新奇,又觉得非常合理和管用,李世民当即下令,让天下军府和十六卫率学习以练兵。

    李志和尉迟夺依旧如当时的练法,两人互有攻守,但终究敌不过他的怪力,败下阵来。军中将士依旧是喝彩,但李世民心下却是摇头。尉迟敬德也在,看皇帝面色不善,不禁上前请罪。

    李世民说:“不怪你家小儿。我是担忧李志这样与人拼刀,仍然凶多吉少。”

    李志除了护具,前来争辩:“父亲,横刀只是防身之术,不利刺杀。如果上战场,孩儿会用长兵,或者刃长四尺的陌刀来战。”

    这是中国军中武术的传统认识,所谓一寸长一寸强。长枪和马槊都需要常年的苦工才能有战斗力。而长刀造价昂贵,刀法更是凶险,不易练。

    中世纪欧洲的终极近战兵器都是长剑,大剑十字剑。比如有,意大利长剑,德国长剑,大剑等,都是刃长超过一米,全重超过15公斤的大杀器。

    日本刀的典型大小是刃长80厘米,全长一米一,重1公斤。(数据来源:ldsteel的ktn,龙飞系列,售价720刀)这个重量,单手还可以操控的。(强壮的维京海盗的单手剑就比日本刀稍微小那么一点,数据基本一致。)日本刀的居合斩,也是单手发动的。

    而意大利长剑则刃长约90厘米,重12公斤。这个重量,就不得不双手操作了。

    有理由相信,唐代的陌刀,刃长可达一米四以上,全重可达一点八公斤以上,是这个星球史上最可怕的冷兵器。中唐名将李嗣业一刀劈出“人马俱碎”,这就是标准的人形绞肉机,是世界几千年的冷兵器战争史上最可怕的白刃战斗力。

    中国有用重刀的传统。汉代的环首刀,是单手使用的。而近代的大刀,典型的数据是刃长仅60厘米,全长1米,重量则是惊人的165公斤。

    重量的增加意味着劈砍力的增加,说明中国人的劈砍能力是非常重视的。而短刀意味着刀法门槛的降低。长剑是很难操作的,剑尖,剑身,剑腹和剑柄都是重要的进攻和防守的部位,任何一个用不好一招下来就会命丧黄泉。

    这也是欧洲中世纪双手剑士要用昂贵的全身板甲的原因,死一个不划算!

    板甲双手剑士有特殊的格斗剑术,以后会另外介绍。

    李志所用横刀,刀制比日本刀稍小,是直刃,类似于维京单手剑。相对来说是比较落后的刀法,但也是后世各重近世刀法,比如马刀和双手剑术的基础。因此李志也只是从这个练起而已,因此输给尉迟夺这个怪力男也无所谓。

    演武结束,李世民私下对李治说:“我儿,以前我担心你不会武功,难守国家。现在吾也放心了。”

    李世民曾经问长孙无忌太子要不要给武力强大,更像自己的老六吴王,长孙无忌说李治仁德比较好,这才保住了外甥的皇位。而练武成功的李治,则弥补了这个风险。

    随后李世民视察了生病的将士,得到了当地群众热烈的感谢。人们群情激愤,不要封赏,愿意为国在辽东捐躯。李世民知道这帮乌合之众带去也没用,因此没有允许。但是李治自己练的那四千长弓手和东宫禁卫,收到了李世民的赏识。因此他更改了出征计划,让李治带领这四千人马出征。李志早就备好了后勤运输和粮草储备,因此群情振奋,摩拳擦掌,恨不能立刻就把箭射向高丽人。

    三月底,李世民领军五万,李志领军五千,从定州向幽州出征。而在幽州的李世绩和辽东道副总管江夏王李道宗领兵约十万,过临瑜关,向柳城(今朝阳市)进军。大战即将开场。

    第十八节 辽东反击战

    四月一日,李世绩和李道宗领兵声东击西,出人意料的出现在玄菟郡(汉郡名,今辽宁老城东)下。高丽人害怕的禁闭门户,不敢出战。四月十五日,他们来到盖牟城(今辽宁营口盖州市)下,以求打开海路的港口。十一天后攻破了城池,俘虏两万多人。五月二日,张亮从海路攻克了卑沙城(今丹东),随后在鸭绿江上进行了阅兵。

    历史上,五月初八,四万高丽步兵骑兵前往支援辽东城(今沈阳),李道宗率领四千骑兵在李世绩的配合下,将其打散。但是作战效果并不出色,仅斩首千余。

    李志为了在这一战练兵,在李世民的大部队渡过辽河沼泽之前,就抢先强行军,日夜兼程,终于在五月初七赶到了辽东城下,和李世绩,李道宗会合,并且扎营休息。

    李志的后勤大车还留在李世民的本队中,他只带领了四千士兵,三天口粮和约四十万支箭。当晚,李志的斥候发现了高丽援军的动静,连夜就和李世绩和李道宗召开了战术会议。

    李世绩是当中年纪最大的,因此他首先说:“诸位,虽然太子来援,但是我军的数量仍然只有不到两万,而高丽的士兵则有四万之多,这一仗要如何打呢?”

    军帐中当即有人说:“现在敌众我寡,应当固守待援。过几天陛下的车马援军到来,我们便可以反击。”

    此时大军已在辽东城外险要处驻扎好营地,坚守也不是难事。

    李道宗则说:“敌人仗着人多,肯定轻视我们,而且他们远道而来十分疲惫,如果我们主动出击,肯定会赢的。而且我们身为先锋,理应为陛下扫除障碍。”

    众人认为很有道理。李世绩认为李志尚且年幼,因此最后才问他:“不知太子意下如何?太子军队刚到,还是休息呆在营中比较好,我们去打仗就可以。”

    李志站起来回答:“李将军,族叔,我这次来,就是要打出我们大唐的威风。我带来的健儿门,立志报效祖国,血染辽东也并不后悔。现在正是打仗的时候,谁让我们呆在后面就是对我们的侮辱。因此我请命,让我也为先锋,冲在战场第一线!”

    李道宗本来是信心满满的表情,一听这话,赶忙说:“不可!太子你可不能以身犯险,万一有个三长两短……”

    李世绩也说:“太子,你那都是长弓手,冲在前面有什么用啊!”

    李志说:“不如这样,李世绩将军,我们为主力,你在我身后为我掩阵,如果前面顶不住了,我就后退到你的中军。而且族叔会提前让骑兵向他们冲击,我不会有危险的。”

    当下又详谈了很多细节。因为尉迟夺和李世绩也是老同事了,当年王世充军中,尉迟家便和李家是好友,因此尉迟夺拍着胸脯说太子的精兵,可是要让你们大吃一惊的云云,这场战役的布置才暂且确定下来。

    五月八日,早上4点半。天刚蒙蒙亮,李世绩和李志的步兵,便从营房出发,列队检兵之前,李志向七个长弓手队(每队500人),两个禁卫队的队长布置好战术要领,训话以后,便排成三路长队,从临时营地出发。

    辽东城是一座大城,离辽河不远。援军是从平壤开来的,驻扎在辽东以东八十里处。战斗预计会在辽东以东的平原山区交界处发生。

    早上七点四十分,军队行进到桃仙镇,快马报来在东南方四十里大柳裕村附近发现敌军动向,约三万前军以五路人马向辽东方向进发。

    于是李世绩和李志发令变阵。李志以五百重甲步卒为中军,两翼是以翼形阵(v字队形)左右各三队,最后一对弓箭手在重步卒的后方支援。排成左右宽三里的阵型,缓缓向敌军方向进发。在他们的侧翼和后方是李世绩大股步兵约八千人和李道宗的四千骑兵。

    早上九点,军队来到辽阳东南二十里处的小陈相村。此地为一片平整的土地,宽约十里。李志下令军队停止前进,稍事休息,吃干粮喝水,重整队形。斥候来报敌军已行至五里开外。

    早上十点半,李志已经在视野中见到了对方的军势。高丽援军前军约三万,排成三个军阵,宽五里,他们徐徐前来,列好阵势,离李志的前军只有六百步(900米)的距离。

    李道宗的骑兵正在从侧翼列队,各级将领已经下令卸下辎重,准备冲锋了。

    早上十一点,出乎高丽人的预料,面对数量多于自己的敌人,唐军率先发起了冲锋。

    李道宗麾下果毅都尉马文举带领自己属下从本阵向前冲锋,高丽人阵脚不稳,根本没有组织好防线。马文举挥舞马槊,所向披靡。高丽人的箭被亲卫以刀劈落,而马文举的马槊长五米,挥舞起来威猛绝伦,矛头过处,不是斩首就是断臂。高丽人惊恐失措,纷纷避开。队形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唐军士气顿时高涨,先前的担忧都扔在了脑后,士兵都拿起武器,大吼:“大唐必胜!大唐必胜!”

    李志见军心可用,命令部队全体前进。高丽人见士气受挫,便下令冲锋,意图挽回颓势。

    看到高丽军队发起冲锋,李志立刻下令就地停止,长弓手预备。

    接近到300步(450)的距离以后,李志下令收紧队形,朝正前方以最大速度抛射五箭,然后转为瞄准自由平射。

    他手下的三千五百名长弓手虽然数量不多,但是都是熟练的射手。最大射速普遍在每分十发左右。

    这不到半分钟的时间,高丽不可能跑过这450米的距离。

    事实也是如此,战斗开始二十秒,快速的射手已经射完了5箭,开始瞄准冲锋在最前面的高丽人进行射击。

    战斗一开始,李志长弓队的密集箭雨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不管是敌人还是自己人。高丽人的冲锋线并不均匀,中军的战线最为靠前,本来这样是有突击力的阵型。但是在李志v型列队的情形下,箭头处的士兵遭到了最密集的箭雨打击。

    第一波五次抛射,高丽人便丢下了超过八百具尸体。

    战斗开始第四十五秒,李志的三千五百名长弓手已经射出了约四万支箭,高丽人冲锋的队伍被极大的削弱了。他们在近距离上遭到了更惨痛的打击,又躺下了一千人。这一波攻击他们付出了约两千人的代价,才冲到李志的禁卫重甲步兵阵前。

    所剩无几的几百人面对着五百凶悍步兵,还有身后射来的冷箭,一个回合,便被突刺解决掉八成。剩下的人见状不妙,纷纷拔腿就跑,或者绕道李志的侧翼。

    战斗开始到两分半钟多,高丽第一波攻击结束,李志下令停止射击,节约弓箭,全军左移,给后卫的骑兵和李世绩的步兵留出战斗空间。

    此时,李志的弓箭手每人约射出了二十多只箭,刚好用完了差不多一筒箭。而他们的备箭一共也只有一百二十只。

    长弓手的覆盖式箭雨给予了高丽人极大的心理打击,他们第二波攻击便向新顶上来的李世绩部队发起了冲击。

    此时,李道宗率部四百骑,绕道侧翼向高丽军队发起了冲击,宽5里多6里的战场,顿时被搅的七零八落。

    李志下令重甲步兵横向收缩,以密集队形重新列为宽二百五十米的阵线,朝高丽军队中心缓缓前移,而七队长弓手全部躲在步兵身后,其中五队朝前射击,剩下两对各防御侧翼。

    此时的射速约为每分三发。这帮弓手并没有到百发百中的地步,但平均命中率也有二成到三成。

    战斗开始到十五分钟,长弓手又射出了五万只箭,高丽人中箭人数,则上升到了八千,当场挂掉的,足有三千之数。

    此时李世绩率领的主力已经全面展开,占据了战场六成的地区。而李志那一面的人,已经被屠杀殆尽。李道宗的骑兵,则在高丽大部队中往返了三四次了!

    高丽军队战损率超过了四分之一,而且阵型被冲散,指挥崩溃,立刻就溃不成军,纷纷败退。

    战斗开始到三十分钟。李道宗带领骑兵开始追杀。李志下令就地修整,打扫战场回收箭只。

    他们在短短三十分钟内一共射出了十二万只箭!奠定了战役的胜局!

    第十九节 围攻辽东

    下午一点,前方传来解除警戒的命令。李道宗带骑兵在干他最爱干的事情,追杀溃兵。

    李志才能下马,感受一下这片几万人践踏过的土地。这里不是上好的农田,只是牧场,上好的青草和黑土被高丽人的血染成鲜红。

    李世民出征前曾在幽州祭拜隋代征高丽牺牲的将士。其实前朝的士兵,多为强征而来,死的窝囊。而眼下又不相同,从定州出发时,李志带着的这四千士兵,都是群情激愤,为国效忠之辈,属于看见高丽棒子就红了眼杀上去的骁勇。这种仇恨其实与国君无关,只是出于人骨子里带着的狠劲。这种冲动让他们悍不畏死,誓将敌人赶尽杀绝。这种情绪不停的体内聚集,每想一次,每一个向战场接近的命令,都能将这些情绪放大一分。

    剧烈的战斗则是发泄这些情绪的最好途径。战斗结束以后,士兵们坐在地上,无不气喘吁吁。有的人甚至还抽泣起来。李志上前挨个拍他们的肩膀:“干的不错!我的士兵。”

    稍事休息,他们有权利打扫战场,回收能用的箭只,从死去的敌人身上搜寻战利品。李志对尉迟夺说:“带他们去把敌人都扒光。不用上交战利品,但是只允许携带细软!”

    士兵们得令,都喜出望外:“多谢殿下赏赐!”然后纷纷上前,看见地上倒了一地的各色人等。唐军的服装标志并不一致,只有他自己的长弓手队伍,都以黄布缠腰,极好分辨。地上躺的,极少自己人,清点下来,只是阵亡二十人,伤者一百一十五人,只有七八人伤重,不能再战。李志便令人登记造册,好生抚恤重伤和亡者,轻伤者均包扎上药,回营好生养伤。

    而剩下的便是高丽人的尸首,如果还有气的,也被士兵好心的送上路。高丽人的盔甲,弓箭和刀枪都被一一收缴。

    此时唐刀尚未在高丽流行,他们所用仍然为汉制式样的环首刀。

    环首刀是单刀的一种,手柄末端以铁环配重,增加控制力。因为彼时冶炼和锻造技术不过关,刀身必须厚重才耐得住劈砍,因此为了提高刀的控制力,须得在尾部配重。

    后世的单刀,以蒙古弯刀改型的马刀为上。它轻巧灵活,是骑兵近身搏杀的利器。因为制作工艺的进步,可以做的轻薄坚韧,极耐劈砍,因此配重就不需要了。

    李志虽然下令战利品可归私有,但仍然有士兵拿装饰华贵的刀来献,李志也就看几眼,然后再扔回去,少不得要好言劝慰大加鼓励一番。

    历史上此次战役,唐军和高丽军队互有死伤,但并没有大的胜负,总共毙敌不过一千余人。战斗当中副总管张君义率部退却被打散,如果不是李道宗靠着几十骑兵生生把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