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碧血关山 > 碧血关山第3部分阅读

碧血关山第3部分阅读

人买解糊口,懂一点粗浅武功。在一次买解中,遇到无良恶霸引起争斗,全家死于恶霸之手,龙姑是飞凤阁主从恶霸的刀下救出来的,从此便以仆妇的身份跟着飞凤阁主。寻常时候,飞凤阁只有阁主和龙姑两人,飞凤阁主一出门,便只有龙姑一人了。因此,飞凤阁因地造势,却只能算是幽居。

    飞凤阁主说道:“算你猜着了!”

    孟姣姣回了声“是”,不好再说什么,眼睛却望着言成霖。这时飞凤阁主问言成霖:“你来飞凤阁,也是为了羊脂玉如意吗?”

    言成霖拱手说道:“是。”

    飞凤阁主再问:“既然如此,你来飞凤阁何事?”

    言成霖此话一出,孟姣姣、孟娟娟和龙姑都看着飞凤阁主。飞凤阁主说道:“也好。”随即起身,去后边密室。稍顷,飞凤阁主手捧一锦盒,放在花厅桌上,然后缓缓打开。盒子打开时,并不见珠光宝气,言成霖略一看,面露惊愕之色,对飞凤阁主说:“这柄羊脂玉如意是假的!”

    飞凤阁主这一惊真是非同小可,辛苦得来、惹出偌大风浪,原来到手的东西竟是假的?她是什么身份?能丢得起这个人吗?不过她还有点不相信,问:“何以见得?”

    有人叩门,飞凤阁主示意龙姑,龙姑去开门,却是鲁直带了桐柏三英来了。鲁直和桐柏三英向飞凤阁主行礼后,飞凤阁主说了声“辛苦了,坐吧”,又接刚才话茬对言成霖说:“我去临安走一趟,此处由你帮姣姣处置。你是无邪子的徒弟,‘老不死’又传了你功夫,我信得过你!”

    言成霖说道:“阁主既如此说,言某敢不从命!”

    飞凤阁主说道:“这里也没有什么大事,告诉他们,我着了人家道了,拿了个假的回来。此去临安,是寻真的羊脂玉如意去了。”

    孟姣姣说了声“是”,因师父把这里的麻烦丢给了她,面对众多江湖豪杰,如何打发他们,她心中没底,不免担起心来。

    孟姣姣说道:“顺便带些酒菜回来!”

    孟小姐客气道:“这个如何敢当?”

    毕天祥说道:“非也,我也是作为江湖中的一员前来凑凑热闹。”

    孟姣姣说道:“羊脂玉如意由我师取自绿柳山庄,后交给毕大人送入临安皇宫,羊脂玉如意不在皇宫之中还能在何处?设若不在临安皇宫之中,又与家师何干?江湖上忽然风传羊脂玉如意为我师所取,江湖豪侠纷纷聚集江州,此风究竟何人所传,是何居心?我怎么觉得定与毕大人你有关?”

    孟姣姣问毕天祥:“请问毕大人,飞凤阁所在之地属宋境还是蒙古?”

    孟姣姣一哂说道:“羊脂玉如意吗,本阁倒是有一柄,诸位执意要看,也无不可。”打了一个停顿,又说,“请诸位站开些,老鲁,请出羊脂玉如意给诸位看看。大和尚,你可要看清了!”

    鲁直答应一声,去堂内捧出一锦盒,把盒盖打开,步下石阶,从毕天祥面前起,相次钟荣、史百禄,最后走到嘉木扬喇勒智面前。

    在场的这些人中,毕天祥、郭玉波、郭玉涛、钟荣、史百禄,以及西门英、西门豪、黄河三鬼葛龙、葛虎、葛豹都在绿柳山庄见过羊脂玉如意,但真正能分辨真假的,除言成霖外,便只有毕天祥一人。鲁直捧着这柄玉如意在众人面前挨次走过,竟没有一个人伸手取去。嘉木扬喇勒智未进绿柳山庄第二厅堂,是以没见过真玉如意,尽管心里十二万分的想要羊脂玉如意,见了孟姣姣如此作派,竟不知是取还是不取,只眼睛睃西门英和西门豪。西门英和西门豪却又拿不准真假,也拿不定主意是取好还是不取好。鲁直捧着玉如意在众人面前走了一圈,又踏上台阶,送回阁中,直到此时,嘉木扬喇勒智才喝一声“且慢!”

    第十一章 飞凤阁前乱云飞2

    言成霖说道:“非也!羊脂玉如意本是敝庄之物,既已送出,如何再要?”

    史百禄说道:“言公子,这大和尚没安好心,刚才看玉如意时眼睛中都要喷出火来,不必告诉他!”

    孟姣姣也说:“言公子,果然不能说的。”

    言成霖说道:“在下蠡测,飞凤阁主一定去查真的羊脂玉如意去向了。”

    言成霖说道:“去年在绿柳山庄与诸位会过之后不久,我去汴、洛地区游历,适遇宋、蒙争战。蒙古掘开黄河,宋军固然淹死不少,但淹死更多的却是老百姓。蒙古领军的是塔尔齐,驻扎在孟津。在下一时义愤,便去孟津欲取塔尔齐项上人头,以祭淹死的众百姓。”

    “我与我的长随言洪山夜闯孟津县衙行剌塔尔齐时,不巧正遇额音和布。”言成霖又接了上面的话头。“我和言洪山均负重伤,刚欲突围而出,嘉木扬喇勒智大和尚又到。言洪山死于嘉木扬喇勒智杖下,言某被洪山冒死抛出墙外,得遇师父五云真人,救了一命。西门英、西门豪兄弟有代接一杖之德,自当后谢。大和尚,言某固然想为言洪山报仇,却也不想污了飞凤阁,你把禅杖留下,离开此地!”

    言成霖此话一出,不仅毕天祥、钟荣、史百禄这一类成名人物,连孟姣姣都觉得吃惊。他们并没有和言成霖试过招,不知言成霖的武功究竟如何,但嘉木扬喇勒智的武功是有数的,鲁直不是对手,毕天祥勉强打个平手。孟姣姣在孟津县衙与嘉木扬喇勒智交手,也只匆匆数招,并未各展所长。听说自额音和布死后,嘉木扬喇勒智取得功法图谱,功力大进,言成霖要他留下禅杖,势必不会善罢干休,而言成霖又说了不想污了飞凤阁,言成霖意欲何为?孟姣姣在想,一旦发生争斗,说不得,只好出手相助言成霖了!

    嘉木扬喇勒智一走,毕天祥也待不住了,向孟姣姣、言成霖拱手说道:“毕某尚有要事,告辞了!”

    也就是几句话的功夫,院中人已走了大半。石方明和石方亮、史如玉嘴里喊着言大哥,齐拥向言成霖身前,满面欣喜又亲热。史百禄向言成霖大姆指一伸,夸道:“言公子好本事,老头子佩服!”钟荣也笑道:“言公子从嘉木扬喇勒智手中夺取禅杖,如欺小儿,钟某佩服之极!”言成霖连连拱手,连说“徼幸”,又一一向孟姣姣引见。孟姣姣说道:“久闻九头鸟和玉面佛的大名,今日得见幸何如之?请厅内奉茶。”鲁直原本便认识史百禄和钟荣,此时也过来拱手寒喧。闹了一阵,这才在厅中一一坐定。史百禄年纪虽老,脾气却急,心中藏不住话。他问言成霖:“请教言公子,这柄玉如意真是假的吗?真的倒底在什么地方?”

    言成霖说道:“在下愚见,真的羊脂玉如意不在临安皇宫,便在毕天祥手里。他来飞凤阁,本是移祸东吴之计,局外人不知道罢了。”

    言成霖笑道:“不错,是不大公平。不过我的佩剑像根破铁条,不适合给娟娟姑娘。要不什么时候去绿柳山庄,不问珍珠宝贝,由着娟娟姑娘挑一件吧!”

    史如玉一告饶,众人哈哈笑了起来。笑声未歇,三十步外突有人问道:“好热闹!你们笑什么?是笑我们吗?”

    第十二章 壮士弹指箭入云1

    孟姣姣和言成霖他们正说得热闹,突然有人插话,众人一惊,眼睛齐刷刷向发话处射去。却见毕天祥和郭玉波、郭玉涛带着十几个军士沿水潭边向观瀑亭走来。毕天祥和郭玉波、郭玉涛穿着官服,便是随行军士也是一副弓上腰刀出鞘的样子。毕天祥和郭玉波、郭玉涛下了马,左右随从早接过了马缰,毕天祥先向众人作了个罗圈揖,招呼道:“诸位好兴致!”郭玉波和郭玉涛站在毕天祥身后,同时向众人抱了抱拳。毕天祥是泛泛的招呼,孟姣姣份属主人,当然由她出面应答。孟姣姣说道:“毕大人去而复返,又身穿公服,正公干着哪?是路过还是有事专来?”

    毕天祥回道:“小姑娘说话不可尖刻,当心找不到婆家!”

    孟姣姣说道:“既是官府中事,那就不必了。”

    孟姣姣带着毕天祥和郭玉波、郭玉涛走进阁主,军士们站在阁外伺候。分宾主坐定,龙姑沏了茶,孟姣姣问:“不知毕大人有何要事,如何却要和我商量?”

    毕天祥说道:“嘉木扬喇勒智来江州,是在能仁寺挂的单,他们商量的时候,恰被能仁寺的住持智兴大和尚听到。昨天我们去能仁寺查看嘉木扬喇勒智的行踪,智兴大和尚才告诉我。我和玉波、玉涛商量后,决定今天一早便来飞凤阁请你。就这样,嘉木扬喇勒智已走了两天了。——若要请言公子,只怕还得凭姣姣姑娘的金面。”

    其实,孟姣姣何尝不想言公子同去?只是言成霖是金人,宋国皇帝陵有事,请他出手,说得过去吗?这话自然不可和毕天祥明言。她说:“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毕大人是拿俸禄的,责无旁贷。因我爹正守着黄州,毕大人请我,勉强还说得过去,请别人就不便出口了。请毕大人宽坐,我过去问问如何?”

    毕天祥说道:“也好。”

    孟姣姣回到观瀑亭上,史如玉第一个问她:“姣姣姐,姓毕的找你什么事?”

    孟姣姣说道:“我也不知你们的意思,只答应我和娟娟、老鲁去。”

    史如玉问言成霖:“言大哥你去吗?”

    言成霖说道:“尚有十两黄金未用,料已足够。”

    嘉木扬喇勒智说道:“葛老二你不是暗算过言成霖了吗?黄河三叠浪,一招三式,第三式上剌向言成霖,相距又近,又是出其不意,结果如何?还不是自讨苦吃?挖个陷井?放个暗箭?对付得了言成霖?”

    葛龙说道:“大和尚你这是什么话?是我们要掘黄河的吗?我们也是奉了将令!”

    第十二章 壮士弹指箭入云2

    西门豪说道:“成为朋友?大和尚之言虽是,只怕说说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大和尚打算如何结纳?”

    西门英问道:“高明!不过,能成吗?”

    葛龙笑道:“这句话是佛经上的吗?”

    葛龙问道:“果然如此,也还要从长计议。此地事已了,大和尚将欲何往?”

    嘉木扬喇勒智说道:“据言成霖所说,飞凤阁主去临安查羊脂玉如意的下落了,此话当不会错。西门兄弟去临安走走如何?羊脂玉如意既不在飞凤阁,或在临安宋宫之中,或在毕天祥家中。据说毕天祥临安故然有家,老家却在太湖西山。你们不必到处查找,只寻着飞凤阁主的踪迹便可。”

    言成霖辞别孟姣姣,和孟娟娟、史如玉、石方明、石方亮招呼一声,离开了飞凤阁,去江州高昇客栈一问,玉面佛钟荣留得有纸条,说钟荣和史百禄临安凑热闹去了,桐柏三英自知武功不济,回桐柏山庄去了。言成霖的那头健驴还在客栈喂着,言成霖已用它不着,今后也未必会来江州,便托店主卖了,只才过江踏上征程。

    从城破到郭斌死,整个过程时间并不长,只得半个时辰。这一过程恰恰被言成霖看在眼里。凭他的武功,救郭斌出城并非难事。但言成霖不是不能救,而是不可救,不救便是成全。大火没有把言成霖的心肠变硬,相反,变得柔软了。

    塔尔齐率亲兵来到火堆前,突然,一个女奴从火中抱着一个婴儿出来,放在地上,高声说道:“将军尽忠,此儿不能死,请哀而收之!”说毕转身往火中跳去。言成霖一见大惊,心念急转:这是郭斌遗孤,一定得带走扶养。若要孩子活,得叫这女奴带!就在电光石火一个瞬间,言成霖闪身跃出,一把拉住女奴的衣襟,说道:“你也不能死!”

    言成霖突然出现,倒把塔尔齐吓了一跳。塔尔齐见是言成霖,不解的问:“怎么是你?莫非这会州城中又有你什么姑母?”

    塔尔齐呵呵笑道:“我说你这个书呆子,孟姣姣就比你聪明。当年你在孟津县衙杀我未成,不知去向,第二天孟姣姣还到我军营中查问你的下落。我要她好好开导你,那些书越读越呆,一把火烧掉最好。怎么样?我猜,你一定没有把书烧掉!”

    塔尔齐哈哈大笑,笑毕忽然说道:“我从孟津入洛阳,本想在襄阳会会孟珙,不想孟珙调往黄州,我也来此此地。我这里事了,便要去黄州会会老朋友孟珙了,你是帮我还是帮孟珙?我猜你一定是帮孟珙!”

    言成霖说道:“孟姣姣不会要我帮孟珙。”接着补充了一句,“你若是派个武林高手去行剌孟珙,我可能会应孟姣姣之请出手保护,两军排兵布阵沙场撕杀,不干我事!”

    一名亲兵随即给言成霖牵来一匹马,言成霖谢了,扶那位女奴上了马,正要出城,另一名亲兵对塔尔齐说道:“这位公子气度从容,只怕很有点能耐,不过就这样给他走了,别说属下心中不服,便是军中也不会有人服!”

    亲兵说:“若是一对一打架,只怕我打不过他。我们是千军万马,不能被他视为无物!我射他一箭,他若能接得住,就放他走!”

    言成霖心想,我正想露一手给你们看看,省得再来烦我,你想射我最好!又见这位亲兵手中持的大约是三石弓,箭力不上三百斤,自己的护身罡气料也挡得住。心里这么想,没等塔尔齐回答,先说道:“这位将军想考较我,好得很啊,我就站在这里,你射我一箭试试。”

    塔尔齐说道:“这可是你说的!”接着对亲兵说,“试试便可,别射要害。”

    那亲兵离言成霖二十步的样子,众军士自然知道,这样的距离,连接住对方射来的箭都很难。那名亲兵随即拈弓搭箭,一声响,那箭向言成霖的右胸飞来。说也奇怪,这箭离弦之时是何等迅疾,离言成霖十步时便慢了下来,仿佛鱼游于泥沼之中,自有一股粘滞之力,阻止前行。到离言成霖五步时,已是在水中徜徉的一根草,极缓慢的向言成霖飞去。离言成霖半步,这箭便浮于空中不动。言成霖伸指向箭镞一弹,那箭发出呼啸之声直上云天,半晌没有声息,不知落于何方。言成霖问射箭的亲兵:“我若把箭弹向你,你能躲得过吗?”

    塔尔齐心想,别说你躲不过,便是我也躲不过!言成霖向塔尔齐拱拱手,说道:“塔尔齐将军,在下告辞了,后会有期。”说毕,牵着马,走出城去。

    第十三章 黑衣素手灯朦胧1

    在孟津县衙时,言成霖想杀塔尔齐而未能杀,现在是能杀塔尔齐而没有杀。此一时彼一时,现在要紧的是救郭斌的孩子。此时若杀塔尔齐,言成霖和孩子或许能脱身,这女奴便无法照顾。女奴一死,言成霖又如何把孩子带回绿柳山庄?孟姣姣说得不错,塔尔齐对言成霖并无恶感,只当他虽有武功,却是读书越读越糊涂的书呆子,是以言成霖竟能轻易脱身。

    女奴说道:“婢子进郭府后改姓郭了,名字叫凤妹,今年三十了。我在郭府也曾骑过马,只不敢奔跑。”

    阿凤说道:“我在郭府本就是带这孩子的,郭将军有后,我便死了也值。公子要我带小主人,最好没有。公子救我性命,婢子这里谢过。婢子生就戝命,不敢僭越,只把公子当主人。”说毕就在马上向言成霖裣衽行礼。

    言成霖也不分辩,认镫上马。两骑马迤逦而行,傍晚时分,到了巩州,寻一客栈住了。巩州原名通远军,建军之前名叫渭源,当年王韶在此建市易司经制河湟时还只是数十百户的荒僻小镇。数百年过去了,虽有了州治,其实还称不上繁华。住了一夜,言成霖勉强雇了一架马车,阿凤抱郭继斌坐车,言成霖依然骑马。颠了一天,总算到了秦州。

    这一天中午时分,言成霖在一个名叫白石硖的地方打尖。小店开在三叉路口,一条是来路,一条进山,却是向西安的路。另一条从北绕山脚过来,大约是去延州的路。三间茅棚,一面酒旗便斜插在茅棚的木柱上。棚内摆着五、七张桌子。言成霖到时,已有两张桌子上坐得有七、八个人,桌旁放着三辆小车,因包得严实,看不出装的是什么东西,但显见这是一伙人。靠桌放着几样棍棒单刀之类武器,是走长路防身用的。言成霖挑了一张桌子坐下,车夫侍候阿凤下车后,便与阿凤一边一个,打横坐在言成霖旁边。言成霖要了一壶酒,点了些牛肉、鸡、鸭和时令菜蔬,慢慢的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