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汉生指南 > 汉生指南第13部分阅读

汉生指南第13部分阅读

什么适合试刀的。

    张涵前来‘献宝刀’,对此自是早有准备。他上前两步,推开了窗户,刘文标在院子里已经摆好了两个靶子,一段径尺粗的木头,一个稍细的竹筒,里面盛满了铁珠。

    ……

    张昭爽过之后,收拾好环首刀,转眼便恢复了文质彬彬的老朽形象,好似刚刚矫健的身姿是张涵看花了眼。

    趁着张昭印象深刻,张涵抓紧时机陈述了他在冶炼上的‘丰功伟绩’。

    张昭微笑着,听他说话,恰到好处地点头赞许,他很享受这个气氛,自从张涵去了族学,好长时间,没有好好说过话了。直到张涵的讲述告一段落,张昭才回过神来。

    “嗯,你有什么打算?”

    张涵很不甘心的。可是,别看钢铁是现代工业的骨架,在农耕时代还真没有多少用途。唯一需要使用大量钢铁的,就是制造武器——甚至,武器使用的精钢也是有限的。况且,张家还不能明目张胆地大批生产武器。

    好不容易能炼出优质钢材,却不能使用,派不上用场,真是令人不爽。不过,张涵已反复思量过了,只能如此。最多,制造把宝刀、弩和宝甲之类,自己留用两把,其余拿去送送礼。

    “孙儿考虑,张家从来没有向外卖过铁器,如今也不必向外出售铁器……”

    张家挣钱的东西已经够多的了,不差这一点儿。冶铁总是比较敏感的,颇类似后世的军工,张家已经够惹人注目的了,不用再在此处出风头。

    “从张家目前的情况看,用铁主要有几个方面。

    用铁最多的,是农具。农具不需要好钢,绝大部分使用的是熟铁,只有在犁尖等部位,才使用少量炒钢。

    ……”

    农具对铁几乎没有要求,还按原来处理即可。这里可以忽略不计了。其它用钢铁的地方,还有采矿和家兵。

    这两个地方,对钢铁的要求就要高许多了。采矿工具需要坚坚固耐用,武器的要求还更高些儿。两者以前一直都是炒钢消耗大项。

    现在,这些当然不是问题了。

    现在,张家有能力为之更换更好的工具和武器了。

    张涵也知道,制造坩锅钢的技术一定要保密了,肯定是没戏。关键在于,是否更换成灌钢造?

    从保密角度看,自然是不更换好。但是,更换了势必会增强家兵的战斗力,并提高采矿效率。

    张涵把这番意思说明白,张昭也有些犹豫,这事有利有弊,他得权衡下。

    “小涵,对这几种炼钢术,都有多少人知道?”

    这可得想想,张涵一边回想,一边述说了起来。

    “嗯……

    炒钢术,参与的人多了。这个,估计瞒不了作坊里的人,想知道的,都能知道。

    灌钢术,只有王冠全他们六个……不,是七个人参与了,都是有经验的铁匠,我叮嘱过,不会乱说话的。

    坩锅炼钢术,因为要烧炉鼓风,在场的人就比较多了,少说也有几十人。

    不过,对整个过程有全盘了解的,只有六伯(张廷方)和李胜忠父子。了解炼钢过程的要多些儿,有六个人;了解制造坩锅的,只有李胜忠父子和陶子春(制陶瓷的好手)。六伯应该知道一些,但不会了解详情。

    我已经把配方和实验记录都拿回来了,又叮嘱过这三人谁问都不许说,应该不会有问题。

    ……”

    张昭听到此处,赞许地点点头。

    君不密失其国,臣不密失其身。这是应该的。张廷方不会去问,如果张廷方去打听,那就是他的不对了。

    【做人要厚道,百~万\小!说要砸票】

    ps:晚上还有……哦,今天是星期日,所以,晚上两更,十二点也会更新半章的。

    对了,忘了说个事了,诸位有没有多余的月票……汗!不是我要,月关大大正在冲击最高月票(大概是这东东),有的话,拜托去投一票,前一阵月关帮忙宣传,给了我很大帮助,希望能尽一点微薄之力。

    投完了回来说一声,没别的感谢,十个精华奉上。

    本来想说多更几章,但最近以来码字速度平平,实在不敢说这话。反正,能多更,我一定会多更的。拜托诸位了。

    第二十八章 钢铁[下]

    张涵话一说完,张昭的眼光就落到了坐在旁边的项让身上。

    “一炉能出多少灌钢?”项让是个多聪明的人,不待张昭开口,就主动说话了。

    “五百斤。”

    “如果就王冠全他们七个,一天能出多少炉?”

    “这就说不好了,冶炼炉使用一段时间后,便需要维修保养,更换炉衬。如果不考虑这些,原料供应也充足,一人一天两炉是不成问题的。

    平均下来,我估计每天约在十炉左右。”

    张涵对此如指掌,略一盘算,便拿出了准确数字。

    “这么说来,一天就是5000斤了。”

    “既然如此,采矿的部分就暂时不动了。人多嘴杂容易生是非。

    近期先攒些儿原料,待小郎君估摸差不多时,便开始灌钢。就是这七个人,花上三四个月,能出多少就多少,把家兵的武器都换了,就可以了。

    家兵本来接触就不多,不了解情况,至多只知更换了好武器而已。

    ……”

    张昭听的连连点头,采矿的日常消耗很大,时间长了就容易出问题,而家兵的日常消耗很少,这回更换完武器怎么也能使上十年八年的,保密就容易多了。控制一下换装速度,陆续分批次进行,也就是了。

    话说到底了这里,这事就算定下来了。

    张涵便不再多说,继而说起另一个话题。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张涵身为驺县张家的长子嫡孙,又深受张氏董事长(张昭)和张家ceo(张王氏)的宠爱,自有人愿意讨好他。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上计的季节。县里要向郡国上计,郡国要向雒阳上计,张家拥有的各个新老农庄也要向张坞上计——报告一下今年的帐目,并把需要上缴的物资,运送到指定地点。

    鲁县位于泗水南岸,张家在鲁县新买的农庄位于泗水北岸,也属于鲁县管辖。这是一片丘陵地,地势较高,距离泗水有段距离,因为缺乏灌溉水源,一直荒无人烟。不过,有水车就不同了,张家在此地也买下了大片土地,建立了农庄。在购买时,张家略施手段,县吏便把附近大片山地都划入了其中。

    鲁北庄是个新开垦的农庄,在最初两三年,注定是难以高产的。鲁北庄的管事田国胜是个伶俐的人,开垦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但张涵喜欢各式各样石头和植物,在张家是众所周知的。命人顺手收集一些儿杂七杂八的东西,是惠而不费的事,田国胜自然不会放过这个讨好的机会。

    于是,在去年秋天,田国胜前往张坞上计的同时,一批石头和植物也一同被带到了张坞。

    族学里井井有条,《故事集》也告一段落,张涵正好处在少有的空闲时期。在收到这批礼物后,张涵很高兴,立刻抓紧时间制成标本。毕竟,植物是不能久存的。

    田国胜惟恐有遗漏,很是下了番功夫。可惜他所收集的,绝大多数都是张涵已有的。寥寥无几的新物种,张涵也不清楚其有无价值,只是顺手记录在案。真正的发现,却是在石头标本上。

    石头标本都是张涵已经拥有的。不过,在众多的石头中,张涵还是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惊喜——几块赤铁矿石的品位相当不错,同时被发现的,还有几块优质煤块。

    对于这样的信息,张涵非常敏感。卞东庄的煤矿还可以,但铁矿品位不好,开采久了,也愈发艰难。经过这么长时间对冶炼工艺的改进,铁矿开采已经成为限制张家钢铁产量的瓶颈了。

    张涵与张廷方商议过后,立刻向鲁北庄派出了勘探人员。与此同时,张涵还向张昭和张王氏通报了此事,自然得到了大力支持。

    此时,张家勘探人员更多是凭借经验,勘探手段很落后。他们组织人员,每间隔一段距离,就挖掘一个五六丈深的深洞。在挖到了矿层以后,就一直挖下去,看看矿藏的储藏情况如何。由于勘测手段落后,十几个人忙了大半年,最近才出来结果。

    “……,结果非常好。煤矿的分布很广,煤的质量也是极好的,非常适合炼焦。

    铁矿是赤铁矿,分布不如煤矿多,在相隔一段距离后,便深入地下,所以孙儿没让他们继续勘测。但是,就目前勘测到的储量就已相当可观了。更好的是,赤铁矿品位不错,比卞东庄的要好,铁含量基本在一半上下,稍微筛选下,即可进行冶炼。

    ……

    唯一遗憾的是,鲁北缺乏固定的水源。

    孙儿已令他们勘测地形,准备在合适的地点修建一座水库。

    ……”

    鲁北不是没有水源。然而,无论是选矿、冶炼,还是水排鼓风,都需要大量的、稳定的持续水源。光靠泉水和溪流,是不可能维持生产的。因此需要建一座规模较大的水库。此外,还有高炉、烟囱、水排、道路、铁矿和煤矿的矿井等一系列设施,也需要在搬迁之前建好。

    “目前,已经选择了几个不错的地方,……”

    “地点你去看,有合适的地方,你决定就好,……”

    张昭对张涵最近的表现很满意。

    “是的,孙儿定不辜负祖父的期望。”

    张涵赶紧应了一句,但他今天想说的并不是这个,铁矿只是个引子。

    “孙儿和六伯商量过了,鲁北的条件这么好,不如把冶炼作坊搬到鲁北去。当然,这需要分批进行,明年年中先过去一批,看看如何。可以的话,后年再一起搬过去。”

    张昭轻轻点点头,这也是应该的。

    “卞东的铁一般,但煤还是不错的,又距离鲁北、海曲、卞南和张坞都不远,可以把那里的石灰窑、水泥窑和砖窑扩建一下,并保留了一个小型炼焦窑,以供应琉璃窑。”

    张涵轻吸了口气,嘴一张露出八颗半牙齿,脸上堆满了真诚的笑容。

    “此外,孙儿想,冶炼术可以改进,其它的也应该可以。可是,孙儿有族学在,又脱不开身。所以,孙儿想要些人手,都集中到卞南庄,以方便孙儿尝试一下……”

    张昭一见张涵的笑容,就知道,这才是今天的戏肉。

    “你想要哪些人?”

    “要不了几个人。冶炼作坊那里,把参与灌钢术和坩锅炼钢术的,都划过来,也方便保密;琉璃窑那里挑几个的,陶瓷窑挑几个,炼焦窑挑几个,还有手艺好的木匠,也得要十几个……”

    张涵见祖父没有反对的意思,舌头立刻灵活起来,一连串的报出了自己的要求。

    张昭盘算了一下,百十户人家,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给了张涵也无所谓。如果换作外人,张昭早就把他处理掉了——张家如今已不需要这样一个人了。但是,张涵可是亲孙子,人又心善,再怎么折腾,也不会对张家不利。张昭也就随他去了。

    张涵哪里知道,就这么转眼的工夫,张昭就想了这么些,见祖父答应了,他心中十分高兴。

    张涵的小作坊——大汉国驺县张氏研究中心——就这样成立。在随后的几年里,小作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把张涵许多梦想中的东西化为现实。

    【做人要厚道,百~万\小!说要砸票】

    ps:半夜还有一更

    第二十九章 卞南庄[上]

    几天以后,张涵又一次到卞东庄办事时,顺便接走了李小二。李胜忠非常高兴,但他这回的表现得就得体多了。大小他也是个人物,如果不是压力过大,他为人处事还是有一套的。如今他已成为张涵的亲信,未来也有了一定的保障。李胜忠心中有底,就自然多了,不说镇定自若,起码也进退有据了。

    张涵此去,接走的不光是李小二一个。

    当初,张涵的打算是挺好——劳动人民智慧无穷,配合行之有效的实验方法,相信一定会大有成效。但是,张涵却忽略了一个现实问题——大汉国识字的人很少。因此,基于实验记录和实验记录分析的研究方法,根本就行不通。只有在张昭非常重视的琉璃窑,他特地派专人进行记录,这才勉强施行了下去。

    在发现这个问题以后,张涵也没什么好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人手说什么也实行不了。但坩锅实验,需要记录;冶炼技术要发展,原始记录也非常关键;其它技术也是如此。于是,每次到了卞东庄里,张涵只要有时间,就会把重要工匠子弟,如李小二、王家骏等半大小子,集合起来,教他们识字,及简单的计算。

    好在这些记录都很简单,用到的字也很有限,一般地说,学会十字,也就够用了。而识字的机会是如此难得,小子们被家长耳提面命,棍棒伺候,都挺用心的,花了一点儿时间,就都可以进行简单的记录了。不过,张涵没有停止,一直坚持了教育,断断续续两年多下来,这些孩子也都认识了几百字,会简单的加减乘除了。

    在讲课的时候,张涵并不限制有人旁听,反而鼓励工匠们前来学习。从某种意义上,张涵也是李胜忠等工匠的老师。这也大大提高了张涵在冶铁作坊的威信。

    王冠全本人岁数大了,不好意思前来,但对孙子王家骏的学习一直抓的很紧。王家骏曾偷偷告诉过张涵,他爷爷背地里也在学习识字。张涵听了,一笑置之。

    这一次炼钢技术改进,王冠全贡献不小,张涵自是一视同仁,将王家骏也接进了族学。在族学里,本来便有重要部曲家的子弟就学。但王冠全这样的管事还是差了点儿份量,张涵现在把其子弟招收入学,既是奖励,也是收买。然而,明知如此,王冠全同样无法拒绝。

    骑马走在路上,张涵发现,这两小子今天有点儿安静。

    张涵今年才十五岁,只比李小二大三岁,比王家骏大四岁,但他向来成熟稳重,在这群孩子面前满有先生威信的。但时间久了,孩子们也都知道,张涵平时挺好说话的,与他颇为亲近,是不会这么老实的。估计,是被家长‘恐吓’了。

    张涵装作不知情,随便找了个话题与两小说起话来。李小二、王家骏都是小孩子,说了几句,就慢慢忘了家人的嘱咐,活泼起来。

    两小素来生活在卞东庄里,很少出门。李小二从汝南逃难时,年纪还小,记事不多,也算出过远门了。王家骏最远却只去过卞东县城,这一路上,看什么都希奇。一路上,嘴就没有停的时候。张涵终日奔波,少有这样缓步而行的机会,却也无心回答这些孩子话,便让刘文标与之说话。刘文标就是张涵的影子,张涵外出走到哪里,他就要跟到哪里。接触多了,两小与刘文标也不陌生。刘文标推无可推,只好耐着性子,与两小说话。

    卞东庄与卞南庄同在一县,相距不过三十几里路,牛车虽慢,有一个时辰,却也远远地望见卞南庄了。大黑慢慢走了一路,颇感不耐,看见了熟悉的景色,不禁兴奋起来,打了个响鼻,“唏呖呖……”,长嘶一声,小跑了两步。

    张涵却难得安静地走走,感觉正好。拍拍马脖子,安抚好大黑,张涵便挺直了身体,漫步而行,浏览四下的风景。没有工业的破坏和污染,大汉国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远不是后世可以比拟的。

    在卞南庄生活了两年多,张涵对这里已经很熟悉。从大道下来,一行人拐进了卞南庄自修的道路。自家使用的道路经常修缮,非常平整,却没有大道宽敞。卞南庄人员众多往来频繁,但十五步宽的道路,也足以应付自如。

    道路两旁每隔两步远,便种植一棵树木。这里种植的不是大道两旁常种的榆树、槐树和青松,而是落叶栎和银杏树。

    银杏树又称白果树,用银杏树叶泡水饮,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非常有好处。张昭尝试过后,觉得效果不错,银杏茶便成为他的日常饮品之一。白果也是非常好的健康食品,炒熟以后味道极佳,张昭常以之下酒。

    落叶栎的嫩叶可以养饲养柞蚕,老叶作为饲料,栎木又是极优质的木材,可以用来制做弓弩、家具、地板和船舶。不过,若是按张涵的意思,他更?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