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锦衣为王 > 锦衣为王第85部分阅读

锦衣为王第85部分阅读

    座小型的堡垒,家将队伍其实已经归内卫管理,除了火铳之外,连虎蹲炮都弄了十来门在望楼上,还有大型的床子帑放在墙上,整个大宅要想攻下来,最少得出动五千以上的精锐边军强攻,不然的话,根本就没有可能攻得进去。

    在张宅三里内形成了一个外围半径,会有家丁来往巡逻,当然,也是配合五城兵马司和锦衣卫外围的巡逻路线,彼此不发现冲突,真正断档的时间很少。

    一切制度完备,现在考验的就是路线构成和是否有责任心罢了。

    三人一路摸出去,躲躲藏藏,既又觉得好笑,又是颇觉惊险。

    从自己家里这么出来,说出来是好玩儿,要是被抓了,当然也没有什么……不过,也真是太过丢脸。

    所以三人说不紧张,也是紧张,好不容易,闪过一队坊兵,再闪过一队家兵,绕过一个黑漆漆的拐角,前头看到大路,这里没有坊门,早就拆了个干净,大宅门太多,坊门这种东西太占地方,而且容易挡着贵人们的车马仪仗,所以早就不设,从这里闪出去,就算过了危险地段,五城兵马司巡逻的地段,太容易躲过去了。

    宵禁的威力只对普通的百姓有震慑作用,对眼前这三个老油条来说,简直就是笑话。

    “啊……”暗色之中,黄二一伸懒腰,一声呵欠就想出口。

    张佳木想也不想,伸手就把他嘴捂住,一声呜咽之后,声音顿消。与此同时,孙锡恩轻轻一扑,把正在挣扎的黄二按翻在地,接着张佳木也趴了上去,三人顿时消失在墙角最深最黑的角落里,丝毫不见踪影。

    过了一小会功夫,五六个全身漆黑色的暗哨闪了出来,手中提着硕大的灯笼,挑在长杆之上,来回的晃动照射,寻找是否有可疑的地方。

    这会儿,就得感谢内卫材料科的新发明了,三人身上的衣服全是深黑色,从头到脚,没有一点儿反光的东西,灯笼照来照去,眼神再好的人,却也是瞧不着角落里趴着三人。

    不过,灯光却是越来越亮,再近些,也就瞧得着了。

    正紧张的功夫,一只猫悄没声息地从墙上跑过,提着灯笼的家将们瞧着了,因都笑道:“听着动静了,却是这畜生。”

    “赶明儿逮了它,剥了皮吃了算了。”

    “猫肉不好吃”

    “是肉就成,明儿再说,走吧。”

    一伙五六个人,挟弓带剑,各自提着灯笼,说说笑笑,一起扬长而去。

    等他们走的远了,张佳木和孙锡恩才从地上爬起来,再看黄二时,被压的已经鼻青脸肿,吱吱哇哇的,却是语不成句。

    “谁叫你不够机灵。”张佳木笑着向他道:“你甭问我怎么知道还有暗哨,这就是我同意的么,要是我也不知道,那才是活见鬼。”

    孙锡恩由衷地道:“大人真是这个英明神武,这么一布防,真是固若金汤。”

    “这话听着真别扭,下回别说了。”张佳木含笑将黄二拉起来,侧耳听听钟鼓楼上传来的鼓点声响,笑道:“这么一耽搁,得赶紧了,不然的话,也太晚了些。”

    “原本就好早晚了。”黄二回过神来,又和他抬扛道:“难道这会儿还能没睡,总是要叫醒才成的了。”

    三人一边逗着嘴,一边躲着沿途巡逻的五城兵马司的兵丁,再有就是各坊抽出来的坊丁火夫更夫,好在这里全是“甲第”,最不济也得个穷京官的府邸,独家独院的小院子居多,这会过了子时,都是吹灯熄火,一家大小都在梦周公了,偶尔有几声狗叫,三人走的快,也就很快平息下来。

    要是走在外城或是靠着城门的地方,做小生意小买卖的人多,虽然是半夜,可还会有不少过路人,那会儿,可就麻烦的很了。

    “就是这了。”

    北京的街道都是横平竖直,坊有坊门,坊下再分街里,总之,外地来的人走上几圈,大约都不大会迷路,本城土著不要说是还有月光,但凡稍微有点儿亮光,也不会走失了道。

    从张府出来,不过小半个时辰,就已经到了常德公主的府邸。

    孙锡恩看一眼张佳木,见他神色如常,但丝毫没有改变主意的迹象,于是轻叹口气,自己先翻墙进去。

    现在内卫和保密局在这种特务行动上已经极具功力,孙锡恩是首创者,三人多高的院墙几乎全不费力就上去了,借助一些小工具和身体训练,简直全无困难。

    在高大的围墙上,孙锡恩做了一个手式,叫张佳木稍微等待,他自己则轻轻一翻,便落在了另外一侧。

    “这厮硬是要得。”张佳木在心中赞道:“拿他去当教官,肯定能教出一群好苗子来。”

    大约过了一柱香的功夫,院内传来一阵鸟儿的鸣叫声,张佳木初时还不在意,黄二轻声提醒他道:“大人,叫你过去。”

    “哦,好好”跟这两个训练有素的部下比,张佳木自己倒是有点儿落伍了。

    不过,胜在身手利落。黄二提醒过后,张佳木攀援而上,借着几个着力点的帮助,还有墙头绳索可以攀援,几息功夫,便也很利落的翻墙而过。

    孙锡恩已经在等着,他的脚底已经有个打更的更夫躺在地上,看到张佳木问询的眼光,孙锡恩轻轻摇了摇头,低声道:“没杀人,驸马和大人交好,怎么敢乱杀他的府里人。”

    “你知道就好。”

    当下由孙锡恩领路,张佳木在后,两人在花树和山石中来回穿行,良久之后,到得一幢小院前,孙锡恩额角微微冒汗,和自己的记忆稍对了一对后,便道:“就是这里了。”

    “好,你在外头等着。”

    此时此刻,张佳木也是有点犹豫,不过,这种犹豫并没有持续太久时间。

    长街一吻至今,两人几乎没见过面,而公主对他情根深种,几乎也是他的一桩心事。坦白说,对这个小姑娘有多深的情,谈不上。但喜欢人和被女子喜欢,大约都不是件痛苦的事。特别是,公主英姿飒爽,娇倩可人,诚是良配。被这么一位小姑娘喜欢,总谈不上反感。

    当下深吸口气,把心中的一点犹疑吐掉,小小院落,轻轻一攀便已经过去,只是,在翻墙之时,倒是觉得自己象翻墙会情人的张生。

    大约古人的恋爱,就是如此吧。

    虽然不敢肯定是哪间房,不过小小精舍,哪间是上房,哪间是下人的住处,这一点倒可以很从容的分的出来,他到上房窗前,轻轻敲击几下。

    “谁?”

    房内几乎是一瞬之间,立刻就有一声娇喝。

    “是我。”

    “啊?”

    自是又一声呼喝,只是头一声是惊疑,带着一点愤怒,而第二声则是极度的惊奇,还有一种觉得不可思议的味道。

    张佳木嘴角翘了翘,暗自一笑。公主大约是对自己太钟意了,只是两个字出来,就已经凭声音分辩出来是谁了。

    他自己正洋洋得意的功夫,重庆公主已经在屋内点了灯,堂堂公主,佚比郡王,只在后妃,太子,亲王之下,屋里一有动静,外厢也有了动静,仿佛有人睡的迷迷糊糊的,向着公主问道:“殿下,怎么起来了?”

    “外头葡萄架子上大约有猫,”公主巧笑着道:“没事了,你们睡吧。”

    虽然隔着窗,只凭着灯火看到一个娇小的身影,不过听到声音清脆动人,倩影在灯下纸影中似乎翩翩起舞之时,张佳木已经觉得,不虚此行。

    ----

    我要转一段韩少因为作家告百度而写的话,给大家瞧瞧。

    朋友们,我深知作家的困境。大部分作家两三年才写一本书,一本书就赚一两万。这些写作者们可能才年薪一万块啊朋友们,月薪八百啊朋友,没有社保啊朋友,还得交税啊朋友,比你更惨啊朋友,除了几个顶级畅销书作家,中国作家绝大部分都收入微薄,很多网络作家更是一天要写一万字,靠着千字两分钱的下载收入维生,这年头谁他妈的还在论分来卖东西啊朋友,你看五千字的新鲜连载只要一毛钱啊朋友,一毛钱,你给叫花子都拿不出手啊朋友,可你免费看掉也就算了,怎么还能指责他们呢朋友。而那头可是六百多亿人民币身家的主儿啊朋友。请大家给中国的出版行业和作家们留一条生路。在你们为了石油的道路上,请放过我们的食油。

    ---

    大家瞧着没有,现在这年头谁卖东西按分的啊?我的订阅啊大家给我订阅支持啊,月票啥的您看的高兴了再给,订阅是我吃饭的玩意啊,甭舍不得这点小钱了

    第326章 盐引

    “大人,怎么样啊?”

    不到半个时辰,张佳木就施施然从里院再翻出来。

    孙锡恩急急上前,似乎抓到什么宝贝一样,低声问道:“见着公主没有?”

    “见着了。”

    “公主怎么说来着?”孙锡恩眼珠滴溜溜的转,似乎在想这一句话问完后,再怎么接下去问细节,怎么问,张佳木才会回答而不生气。

    两人已经急步而行,张佳木横他一眼,笑道:“怎么说来着,也不会告诉你。”

    “好吧。”孙锡恩颇感无奈,只得道:“那属下只问大人,觉着公主怎么样?”

    这一回,张佳木沉默了良久,一直到墙下用暗语知会了黄二,两人预备翻出来的时候,张佳木才微微一笑,道:“太上忘情,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吾辈啊。公主对我,可算是情意深重,嗯,就是这样。”

    “戚,大人,说了半天掉书袋的话,属下可听不到。”

    翻墙出来,黄二自也是上来打听,两个家伙都是一脸龌龊样子,似乎不打听点什么出来,就有点对不住自己的感觉。

    “大人,公主好看不?”

    “是啊,大人,深更半夜的,公主有没有恼啊。”

    “唉,”张佳木摇头晃脑,只道:“美目盼兮,巧笑倩兮,你们两个粗人,不会懂的。”

    ……

    其后数日倒是一切如常,太子脱险,皇帝大为高兴,差点就有大赦天下的意思。不过,听说是阁臣李贤苦苦劝住了,这一等事,毕竟还是有点有辱皇家体面,太子也不是在宫中遇险,是在行宫。此时正是麦时,堂堂皇太子殿下不惜农时,在这会子出宫到别院去玩,说出来也不是什么好事。这会儿全天下,特别是北方地区已经是最紧要的关头,再没有人性的人也会顾惜一下百姓的辛劳,北京城已经不少年没有修葺,但兵部和户部工部会商以后,留下来的班军也就一万余人,剩下来的,多半打发回去,叫他们去帮着抢麦去了。

    大明此时的边军制度也就是刚刚开始,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制度,倒是京卫制度,三大营制度,河南与山东直隶诸省的班军制度,虽然已经在崩坏的边缘,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仍然是在按着惯性维持着运作。

    在这种时候,对皇太子遇险大肆宣扬,似乎确实不是一件很能得人心的事,从这一点来说,倒也是说的不错。

    听到这般说法后,张佳木只是淡淡一笑,道:“李相国从不妄语,每语必中的,是故,吾亦很敬服于他。”

    这般善意,自然也会有人传递,只是,李贤等人已经视张佳木为小人之辈,武臣与文官的对立已经似乎无可调解,再往下去,是继续合作,还是倾轧,似乎已经显然易见。

    年锡之的父亲年富就是如此,就是因为和张佳木走的太近,是显然的张党中人,所以文官们已经拒绝和他往来,同乡会和瓜果会,汤饼会等文臣们互相交流感情的聚会,显然也没有年富的一席之地。

    年富本人倒是不大在意,只是年锡之到底年轻,很多时候,都觉得怨气难以消解。

    六月望日那天,整个北方地区的麦收基本结束,地方官府已经开始收取实物和钱币赋税,按户造册,按不同地区,还有不同规定,或是不同出产,或是收实物,或是收银子或是铜钱,名目繁多,极为复杂,就算是第一流的财务专家,在明朝也不要想搞清楚财政状况到底为何。在天顺到成化年间,应该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财政上这一点犹为明显,很多赋税制度不合理的地方开始显现出来,只是,此时此刻,大家还都没想到这一层罢了。

    对张佳木的赏赐在前两日陆续颁布出来,有功人员,大约都是各自有赏,最倒霉的就是那个看守行宫的少监,发到长陵当净军,这辈子不是掏粪就是种菜,总之,除死之外,就得是靠着卖苦力过活,太监之中,最凄惨的惩罚也就是如此了。

    其余相关责任人等,自然也是各有奖惩。

    其实,大家心里都是清楚。罚,也就是那个少监倒霉。奖,当然只是奖张佳木和几个得手的锦衣卫官员,比如孙锡恩几人。

    连被派去打听消息的薛恒这一回也捞了点小彩头,赏赐表里等物,特嘉其行。

    听说这是太后的意思,亲臣彼此也有些争斗,薛恒这一下风头隐隐盖住了焦敬,一时间也是风光一时无两。

    至于张佳木,赏的就多了。因为一时不能大张其事,皇帝只好求实惠,先再赐八十顷庄田,数字不多,但好好儿的赐田一下子八千亩,也算不坏,对张佳木自己的个人财务情况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还有什么粗夏布,细夏布,松江葛布、苏绸等做衣服,鞋子的布料,总也赐了二三百匹。对一直很小气的大明皇家来说,简直就是不次重赏,非常难得。

    明不比宋,宋对大臣的赏赐是无微不至的,宋的副相,国务院副总理级,大约年薪在数十万到百万之间,这已经很多,但逢年过节的时候,皇太后和皇帝,太子,诸王,都会赏赐和敬赠有加,从不落空。从金银到丝绸,再到柴草,无微不至,无所不赐,包罗万象。所以,在大宋为官,再清廉的官员也能过的很好,当时的物价水平,百来钱就能很舒服的生活一天,年收入几万贯或是几十万贯的人,钱真的没地使去。

    大明可就不成了,宰相按年薪吃饭都只能饿死,皇赏又是传说中的神器,很难得一见芳踪何处,光靠俸禄,简直就是活不下去。

    在洪武年间,朱元璋法纪严苛,从不饶人,所以大家只能忍,就算如此,贪官也是杀了一拨再接一拨,很难杀尽,因为实在是不贪不行,工资太低,干活又多,约束又少,情不自禁。

    现在这会儿,文官已经有了公开来钱的门路,各种公开的灰色收入很多,靠着这些,大约也就能过的很好了。

    象徐阶,有庄田二十万亩,张居正,大约家财也不少。这几位阁老,还不是以贪污闻名,赫赫有名的,是严阁老。

    至于武臣,除了俸禄米粮之外,收入就少了。这会儿法度还比较严,边军将领好歹能捞几个,京营将领吃的空额还不多,不少人家都是老老实实领俸禄过日子,入不敷出,要不是如此,王勇这样的武官子弟也不会被一个高利贷商人逼的差点卖祖宅。

    很多武官,按官俸是年俸百石,但一个月最多关一两石粮,就算这样,还是念佛。很多时候,皇帝也不要脸,直接给你发二两胡椒,到时候,哭死也没地找坟头去

    张佳木的恩赏,可就是很过格了,大明皇帝在这种事上是很小气兼不要脸的,除了庄田,还有这么多的绢布丝绸,还有宝剑,名马,金银器皿,宣德炉就赏了十几二十个,算算价值,真的颇是叫人眼红。

    这还不算完,望日前一天,皇帝忽拉巴地又派了一位司礼监的少监来传旨,张家中门大开,不少人喜上眉梢,还以为是封爵的恩旨到了,不料却是骈四俪六一篇文章,到最后,才是几句话交待了,原来皇帝觉得赏的少了,特别加赐盐引十万。

    望日这天进宫途中,正巧张佳木遇着在宫门前带班的蒋安,太监赐盐引是常有的事,亲臣也有,外臣就几乎没有,张佳木身为外臣得赐盐引,也算是极为难得,因向蒋安笑着道:“大伴,好早”

    这会当然不早,早朝早完了,此时辰时早过,进宫的都是在这一天赐宴名单上有名的人物,大家都知道,此日赐宴,一则是麦收丰收,大家高兴,二来现在下头的账没上来,各部也无事可做,前一阵因为麦收,各地公文公务什么的也没上报,所以真闲的发慌。正好,有这么一桩喜事,皇帝高兴,大家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