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大清拆迁工 > 大清拆迁工第219部分阅读

大清拆迁工第219部分阅读

有钱的国家,其他国家如瑞典、芬兰、丹麦等国家可是没有那么多的钱建造岸防超级战列舰。

    于是,他们只好退而求其次,再次把蚊子船的思想拿出来。就是不建造吨位高达45000级的战舰,只建造两万吨级的船体,扛着十二门15英寸的大口径主炮,速度同样不要求。

    第530章 抵押

    【今日第二更】

    根据几个北欧国家海军的要求。中国海军造船厂直接将義和级战列舰的设计图纸拿来进行改进,精简舰岛布局,取消高干舷,缩小动力系统占用空间,减少补给舱空间后,一个超无畏型岸防战列舰图纸便出来了。

    依然被定级为狮子座级战列舰,单艘造价两千万龙币,瑞典海军因为离着挪威最近,迫于压力,订造了两艘。丹麦和芬兰因为资金问题,仅仅只订造了一艘。

    虽然中国造船厂在这些国家上赚的钱没有挪威的多,但是好在建造这些蚊子战列舰容易,而建造挪威海军要的加长版超级战列舰费时费力,各有得失。

    不过,总的来说,最大的受益者却是中国,即赚了大笔的钱,又增加了国内工作岗位,拉动中国经济继续飞速发展,最重要的是,海军得到了足够的设计建造经验。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东西。

    英德等海军强国见到欧洲这么多国家纷纷向中国订造战舰,大把的金钱被中国赚去了,分外的眼红。然而,欧洲主要列强如今都已经箭在弦上,满弓待发,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中国赚钱。

    北京,紫禁城勤政殿,张云飞召开御前会议,和一干内阁成员研究部署未来中国第四个五年发展计划。会议上张云飞听取了总理唐绍仪关于中国三个五年计划的发展成果报告,各级部门也纷纷总结了这些年来的发展成果和经验,并将中国当前的成就,同欧洲主要工业强国德国和英国进行对比。

    截止1914年6月,德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了五倍,人均国民收入也在同一时期增加了260。真实工薪在1817~1913年间翻了一番,国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中国经过十多年的长足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翻了3倍,人均国民收入增加了670,以1900年中国国民平均年收入20元龙币为准,到了1914年时,人均已经达到了100元,达到了英国1880年时的国民生活水平,跟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已经大幅度的缩小。

    但是,中国和德国工业革命的实质基本上差不多,都属于爆炸式的技术进步。因为中国和德国崛起的时候,世界上的工业格局已经被英美等强国瓜分完毕,很难挤进去。于是只能利用科技带动产业发展,走高薪各科之路。从而挤入世界工业强国行列。

    1890年,德国产煤8800万吨,中国产煤1100万吨,英国产煤18200万吨,是德国产煤量的两倍多。然而到1914年,德国的产煤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到21900万吨,而英国26400万吨的产煤量仅仅领先德国一点点。不过,中国的产煤量却是超过美国,达到了32000万吨,占到了世界的顶峰。

    在全世界的经济增长中,煤炭和钢铁工业是衡量工业实力的标准。德国在欧洲钢铁行业是处于领头羊的地位,紧随其后的是电力和化工。到1890年,英国的铁产量仍然领先于德国,英国生产了790万吨生铁,而德国仅仅生产了460万吨;而到1914年,德国的生铁产量达到了2660万吨,比英国的1300万吨产量多出了一半。而中国在这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当中,钢铁产量已经达到了3100万吨,仅次于美国的3400万吨。

    钢铁产量能达到这么多,主要是因为中国的高速经济建设发展,以及军事工业的崛起,钢材消耗甚剧,因此带动了炼钢行业的高速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的炼钢成本也比19世纪60年代降低了90,随着中国的经济继续强劲增长,炼钢成本将会进一步降低。在全世界的钢铁工业当中的竞争力将会得到显著提高。

    工业产品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增加了运输需求,铁路基础设施成为德国第一次经济奇迹的主要推动力。德国铁路系统的第一次扩张始于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在李斯特关税同盟及国家铁路计划的影响下,1870~1914年间,德国国家支持的铁道系统的铁轨长度以公里数计算整整延长了两倍。

    德国的这些发展经验,完完全全成为了中国挤进工业强国的榜样,加上张云飞刻意增加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截至1914年,中国的铁路网络除北疆还在建设当中之外,已经覆盖全国,为中国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电力的影响下,集中发电和远程输变电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中国电力工业从1895年仅拥有120名员工的幼小产业,发展到1914年的275万电力工人,占整个国际电力贸易量80的主导产业。电力能源工业远比煤炭能源工业成本低,效率高,因此中国在这方面走到了世界最前列,为中国未来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中国的化工业也从十九世纪远远落后于德国、英国和法国,到二十世纪初发展为苯胺燃料、医药品和化肥产品的世界贸易垄断巨头。

    由于新型杂交水稻的大规模种植,中国农业得到高亩产的同时,又还引进了农业集中化、大型化的概念,使得中国农业的生产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国家粮食战略储备达到了10亿吨,为维护帝秦政府过渡执政期间的社会稳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欧洲在19世纪早期,英德等国还处于饥荒和农产品产量不足的状态,不得不从俄罗斯和阿根廷进口廉价的粮食。然而到19世纪90年代,这种情况并没有根本性解决,英国可以从庞大的殖民地获得粮食,而德国只能开始征收保护性关税。控制廉价粮食进出口。

    自从中国大规模开始全世界性的收购粮食后,起初各国列强都认为中国是为了抵抗天灾。同时,中国人口太多,全世界收购粮食无可厚非。然而,中国的大规模收购粮食,导致世界各国粮食价格暴涨,引起了各国政府的担忧,于是也开始关切起粮食问题了。

    然而,当欧洲局势紧张,各国准备动员军队的时候,却发现国家的粮食储备不足以支撑大兵团长时间作战。于是,各个列强国家开始大规模的抢购粮食,然而他们动手已经晚了,全世界三年内的大部分余粮,尽皆被中国抢购走,使得他们不得不将目光瞄向中国国内。

    然而,中国在这个时候却突然颁布了粮食法案,规定所有农民的余粮不得向外国出口,所有中国公司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的帮助外国公司采购粮食。中国财政富裕,因此可以继续大规模的收购国内余粮,并严格控制粮食出口,使得各个列强国家不得不低声下气的跟帝秦政府谈判。

    1882年,德国的收割机仅有二万台。中国为零。到1914年,德国增加到了40万台,农业机械化步伐大幅迈进。尽管德国的土壤质量低劣,含沙量大,但是,化肥的利用极大地提高了产量。德国于1887年开始大规模使用化肥,到1914年期间,德国粮食产量较以前增长了80。

    作为比较,1914年,俄罗斯比德国多用300万英亩的耕地,却少收获了1900万吨粮食。而中国比德国多了1200万英亩耕地(1英亩等于40亩)。却超过德国15亿吨粮食。

    中俄战争后,由于中国得到了九百七十万平方公里的的土地,中国农业耕地几百倍扩充之外,中国的畜牧业也蓬勃发展了起来。

    到1914年,中国本国生产的肉类实现全部自给,并其可以为轻工业提供原材料。相比之下,英国肉类需求45依赖进口,德国25依赖进口,俄国丢了东西伯利亚之后,一下子从出口国,变成了16的进口国。

    中国在轻重工业上,因为庞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广阔的消费群体,导致中国在工业领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张云飞一直感叹毛大大的一句话,那就是人多力量大,中国得以在短时间的高速发展便会追赶上世界工业强国,跟庞大的人力资源是分不开的。

    主宰海洋便主宰世界,英国人是这样强大起来的,中国也不例外。

    在欧洲,1873年后,英国的国家工业与金融政策阻碍了技术进步,而德国的情况正好相反。到1900年,两国的发展路径差异日趋明显。1914年前,德国与英国之间日益增加的摩擦主要集中在德国经济迅速全面发展的运输业。德国作为一个现代航运强国的迅速崛起,这对长期以来统治海洋的英国构成了致命的威胁。

    德国如果没有控制好本国的现代商业船队,没有精良的海军护航,他就永远无法主导自己的经济事务。英国依旧统治着除了太平洋之外的世界海域,并且想尽一切办法维持其统治地位。这就是英国地缘政治战略的核心。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德国人认为,国家的经济生活将永远受外国航运强权的操控,由他们制定国际贸易的基本条款。

    1870年,德意志帝国的商业船队仅有吨位64万吨,在当时名列世界第五,落后于英国、美国、法国以及挪威。但到了1914年,德国的船队已经迅速跃升至世界第二,仅仅落后于英国。而中国直到1906年之后,才真正的拥有了远洋贸易船队,打破了英国的垄断,但是规模还是不够,仅仅排在世界第七位。

    英国垄断了全世界的海上航运。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出口货物受英国的运输价格和自己运力的限制。到1914年,这一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德国已经拥有载重吨位超过1300万吨的各类运输船,虽然还是无法挑战英国的3200万吨运输船,但是德国的海上贸易已经不受英国限制了。这期间,中国的载重运输船吨位也达到了4000万吨,数字虽然惊人,但是大都是行驶在中国境内的小船,真正远洋贸易吨位不到100万吨,差距非常明显。

    然而,中国输在了海洋运输贸易上,但是在空中贸易上,却是一家独大,垄断全世界,比英国要牛叉多了。

    中国航空工业体系经过十多年的默默无闻的发展,一鸣惊人。全世界目前共有各类飞机11800架,紧中国就占据了9000架。同时,在运输机当中,全世界拥有1200架运输机,中国霸占了其中的1100架,剩下的100架运输机还是为了缓和国际关系而赠送给列强国家的航空公司的,但是在中国航空公司的垄断面前,根本玩不起。

    陆路交通工具上,以汽车工业来说,中国已经不再是全球性的垄断了,但是依然占据着全球60的汽车生产和90销售份额。不过,因为汽车很多都被用于各国的军事行业当中,因此各国不断的进行自行生产。连带着的便是以汽车为主的运输业,中国虽然在汽车制造和销售上依然占据着世界龙头老大的位置,但是却无法在陆地上控制各国的汽车运输服务业,从而导致了全世界各国兴起了高达一万多家的汽车运输服务公司。

    刺激交通发展的最大动力便是煤炭和石油,前者用于铁路等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的机器运作,而后者则是挑起中国经济腾飞的真正大梁。

    中国是石油贫瘠国,尽管帝秦政府占领了很多土地,得到了俄国东西伯利亚、太平洋、吕宋等地区,然而世界真正的石油产地,中国却是没有得到。所以,石油的储量依然太低。工业能源部的统计数字表明,中国目前已经探明石油储量为2亿桶,但是能开采的石油只有1000万桶,不及伊朗一个零头。

    当初张云飞之所以下令但凡在中国发现石油的地区,一律封存。主要就是因为中国的石油分布太广,开采难度太大,而且总量在后世的时候占世界都不到2,在这个技术条件落后的时期,更是少的可怜。因此,只能靠进口石油。

    好在中国控制了澳大利亚的西部全部产油区,日产6000桶原油,足以支撑中国军民消费所需。同时,帝秦政府已经开始进驻波斯湾,准备将来跟英国争夺中东石油的巨额利益。中国未来的石油战略依然紧张,随着各国列强对石油越来越重视,将来因为石油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极大。

    御前会议结束,唐绍仪被留了下来。

    张云飞问道:“我们跟德国签署的石油协议进展怎样了!”

    唐绍仪回答道:“陛下,德国已经同意由帝国公司全面接管德国的石油供应!合同已经交给能源部审批了!”

    张云飞点点头,说道:“德国人在安排他们的战略补给路线,说明他们的战争准备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了!不过,我不相信德国人会将这个命脉交给我们!德国还有没有其他可以获得石油的渠道?”

    唐绍仪思索了一下,说道:“应该没有了!德国人一直都是从俄国和土耳其进口石油!而土耳其的石油都集中在波斯湾附近的巴格达地区,德国需要从海上运输石油回国!”

    张云飞心中想到,这个时候,巴格达还在土耳其的控制之下,那里可是后世世界第三大石油产地。如今第二大石油产地已经在帝秦政府的半控制之下了,如果在控制住未来的伊拉克,那么未来中国工业发展所需的石油能源便不缺乏了。

    “巴格达!”张云飞喃喃说道:“这个地方要处于帝国的控制下才好!”

    唐绍仪说道:“石油已经渐渐成为战略能源,代替煤炭。欧洲列强都盯着土耳其,其实就是盯着巴格达地区!德国曾经计划修建柏林到巴格达的铁路,希望打通柏林的石油陆地补给线路。不过,英国人跟德国一直对着干,英国人一直反对这条铁路,因此土耳其在英德之间成为了博弈牺牲品。不过,德国一直没有放弃修建这条铁路,现在一直在不停的赶工。而土耳其政府也不断的在国内修建连接巴格达的铁路!”

    “我就说德国人不会将命脉交给我们的!”张云飞恍然大悟,道:“欧洲目前突然平静了下来,虽然各国都在做战争准备,但是德国显然没有首先开战的意思!德国是在等着柏林至巴格达的铁路贯通之后再开战!”

    唐绍仪大惊道:“一旦贯通铁路,以德国这些年来跟土耳其不断修好的关系来看,德国定然会通过陆路运输石油,省的被我们控制其命脉!”

    张云飞思考了一会儿,突然平静了下来,说道:“德国是一头老虎,我们必须要给他拴上脖套才行!”

    唐绍仪问道:“陛下的意思是!”

    张云飞冷笑一声,道:“土耳其不是向帝国借钱吗?那我们就多借给他们一些,不过,你通知他们,抵押就是柏林-巴格达铁路在土耳其境内的全部运营权!”

    唐绍仪惊喜的说道:“陛下高见!”

    第531章 巴格达铁路

    【今日第一更,花了两个小时检查错别字。因此更新会变慢,请见谅!】

    1914年5月,帝秦政府按照张云飞的指示,由外交部大臣梁成率领,财政部、铁道部、波斯湾海军司令部,以及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和驻巴士拉领事馆,组成了一支200人的庞大代表团访问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准备摸摸英德两只老虎的胡子。

    土耳其国王和首相热情的接待了梁成一行人,并分别与梁成进行政治、贸易等方面谈判。

    立时一个礼拜的谈判中,中方跟土耳其方面进行了二十多次谈判,双方就经济援助土耳其,贷款,军事帮助,以及中国经营柏林-巴格达铁路后续工程问题交换了意见。

    土耳其方面迫切需要得到中国银行的大笔低息贷款,见识到中国军力的强大之后,土耳其军方更是希望得到中国军方更多的军事援助。而在巴格达铁路问题上,土耳其政府有些为难,因为该铁路运营权已经答应给了德国铁路公司,由于目前土耳其跟德国的蜜月关系,使得土耳其政府难以用这个作为给中国贷款和援助的抵押和补偿。

    不过,相比中国的直接经济和军事援助,土耳其实际得到的利益远比从德国得到的多。因此土耳其政府承诺。只要中国方面劝说德国主动放弃后续工程建设和运营权,土耳其愿意将其全部交给中国铁路公司经营,并承诺铁路沿线30公里内的资源任由中国公司开发。同时,如果中国得到铁路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