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大清拆迁工 > 大清拆迁工第81部分阅读

大清拆迁工第81部分阅读

可见德国u型潜艇的先进。

    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这是再平常不过的道理了。张云飞自己偷偷的发展潜艇,那么反过来,其他国家自然也有很多的秘密,德国就是其中一个。

    早在1850年初,德国便开始建造潜艇了,由发明家威尔亨-鲍尔(wilhel bauer)主持。当时的潜艇作为新生的海军事物,已经引起了个别远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关注。德国虽然并不认为当时的潜艇有多重要,但是这并不会影响德国科技研发部门的关注。

    德国早期的潜艇研究进展缓慢,直到1890 年,诺登非厄特设计 w1 与 w2 潜艇秘密试航后,才引起德国相关部门的注意。虽然大力的支持,不过军方高层并不认为有多么的强大和实用。同时,威廉二世正在进行大海军计划,走巨舰大炮主义道路,便忽视了潜艇的存在。

    不过华俄第一次黄海海战的炮声,让敏锐的德国人注意到了潜艇的实战意义,同时法国的演习再次表明了潜艇的巨大作用,因此德国人才将注意力又放回了早已被遗忘的德国潜艇。

    好在德国的潜艇虽然被遗忘,但是还没有出现断层,只是进展缓慢而已,而且建造了自己的“卡普”(‘karp‘ )号,也就是 u-1 级潜艇。它是双壳体结构,动力为科庭式煤油引擎,仅有一具鱼雷发射管。

    随后,德国人从张云飞那里得到了先进的技术,经过改造后,立即着手建造下一级潜艇,u-2 级,体积比原先的已经大了一半,有了鱼雷发射管两具。不过德国人不认同檀香山的鲨鱼级潜艇的外观,认为这是华而不实,潜艇既然作为攻击舰艇,就应当拥有反击能力。因此德国人更倾向于法国的潜艇设计,在潜艇外部加装小型的速射火炮和重机枪,用作攻击敌人使用。

    法国人错过了对飞机宗师阿德尔的重视,使得张云飞钻了空子,在飞机领域走到了前头。但是法国人对于海军向来是热衷的,同样是新生事物,潜艇却没有走飞机的老路,得到了法国政府的额外重视。1893,法国海军“古斯塔夫-齐德”号潜艇下水,它长458米,排水量266吨,采用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动潜艇前进,这是当时各国潜艇中最先进的一艘。1897年11月5日,由法国科学家劳贝夫于设计的“纳维尔”号潜艇在法国下水,这一切都使得法国在潜艇方面并不落后于檀香山,甚至很多地方远比檀香山的潜艇先进,主要因为法国有强大的工业支撑。

    但是,德国人和法国人并没有那么远见,不但在潜艇上加装了火炮系统,甚至曾异想天开的要建造一艘水下战列舰出来。历史的巨大惯性是必然的,张云飞自然乐意见欧洲人多走些弯路。

    不过德国人提前得到张云飞的技术后,使得历史上的u型潜艇提前出现。而且黄海海战中潜艇是经过了实战检验的,这些都促使德国人过早的将注意力放到了潜艇的发展上,未来能产生什么影响,张云飞也无法把握了。

    德国和法国对潜艇的重视让英国佬坐坐不安了,不过英国人的世界第一海军强国地位,不是几艘偷鸡摸狗的潜艇所能撼动的,绅士风度下的英国海军部只是勉强的敷衍了一下国会的议员,自己也懒得去造潜艇。好在有张云飞这个跟班在发展潜艇,于是便马马虎虎的只在檀香山采购了一批潜艇后,便草草了事。

    ~~~~~~~~~~~~~~~~

    推荐朋友的书《葬宋》书号1273428,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

    第253章 鸵鸟政策

    日不落帝国皇家海军当局对这种新生海军武器---潜艇的发展与其说是忽视,到不如说是对它的极端蔑视。

    之所以如此说,是由于英国的贵族议院中的大佬们有着一种狂傲的心里和侥幸,夹杂在一起的危险想法。为什么这样轻率地无视于潜艇性能愈来愈完善的真实情况呢?大多数英国海军官僚们都是这样认为的:话说小小的几百吨潜艇怎敢与日不落帝国的皇家海军相提并论?挑战大英帝国的皇家海军,那只能是自不量力的事。

    在他们看来,如果海军弱国要浪费时间和金钱来自欺欺人的话,那么,他们这样做是受欢迎的。到底是谁在自欺欺人?对于英国佬的这种鸵鸟心理,或许只有到一战时,被狠狠的打疼了的时候,才会幡然醒悟吧!

    实际上,每一个与潜艇试验有关的人,都曾经大言不惭地说过,他们的发明将改变统治海洋和尚未统治海洋的国家之间力量的对比。这是一种肯定会使英国海军不寒而栗的事。在当时看来,英国皇家海军不仅是一支无法与之抗衡的最大海军,而且它比任何可能联合起来的各国海军加起来的总和力量还要大。由于英国在世界上处于独—无二的地位,但是英国却是个很小的工业岛国,其生计依赖于贸易,特别是资源要依赖日不落帝国所辖的辽阔的殖民地来供应,因此维持一支占压倒优势的海军是绝对必要的。

    使用潜艇来使水面舰艇的战斗价值降低,从而改变海军的现状,那是相当划算的。以此来推论,用一艘小型潜艇换一艘战舰的话,那么简直就是英国海军的噩梦。因此潜艇被英国佬解释为弱国的武器那就是理所当然的了,用海军上将威尔逊的冠冕堂皇的话来说,潜艇是“卑鄙、无聊和可恶的反英者!”

    英国人不重视潜艇,张云飞是早就知道的了。不过目前来看,潜艇还没有发展到让各国海军高度重视的地步。别看太平洋舰队利用潜艇偷袭俄国远东舰队成功了,那是因为俄国海军狂傲自大的大摇大摆的上人家的地盘上撒野,才遭致失败的。若是换个国家、换成有防御机制的军港,太平洋舰队的潜艇还是难以奏效的。

    但是从长远看,潜艇的巨大价值还是不能让张云飞忽视的。对于未来海军走向十分清楚的张云飞来说,除了要组建一支庞大的海狼潜艇部队外,还要有足够的反潜护航意识。

    当然这些也是英国佬血的教训换来的。

    历史上的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海军部仍在坚持“保卫航线”的鸵鸟理论,英国船运的糟糕情况令全世界都震惊了。1916年年末和1917年1月,英国及协约国船只的损失竟惊人地达到每月三十万吨左右,约为夏天每月损失数字的一倍。在1917年二月,英国及中立国的船只损失为四十六万九千吨。三月,损失总数超过了五十万吨。四月,损失总数螺旋上升到八十五万多吨。当时德国政府已被海军参谋部所说服,同意开展不受限制的潜艇战,他们认为每月击沉六十万吨商船将迫使英国在六个月内投降,何况目前潜艇战的战果已超过了人们的各种估计。即使美国最终参与了对德战争,那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在美国参战以前,战争早已经结束了。

    最后连皇家海军的计划制定者们也坦率地预言,如果想不出制服潜艇的办法,英国到11月份就会被打败。于是建议海军部普遍使用护航队,特别是远洋护航队。海军大臣的次官们马上拒绝了。他们说护航队只是防卫性措施,而要击败潜艇则需要进攻性措施。他们又重复了反对护航的老调,这就是英国人的鸵鸟政策。

    直到美国人参战后,大批的驱逐舰护航才使得英国避免了六个月内投降的尴尬。因此,张云飞既要走海军狼群的道路,也要做好防备潜艇的护卫舰。

    早在今年的欧美之旅时,张云飞便订购了大批的新式驱逐舰,西方称作雷击驱逐舰。这些驱逐舰虽然只有600吨左右,但是由于英国人在上面试验了新式的蒸汽轮机后,使其达到了26节的高航速。这种驱逐舰即能参加主力舰队战斗,威胁敌方的主力舰队,还能作为高速的护卫舰,用来为航线上的船只护航。

    英国的鸵鸟政策告诉张云飞知道,未来想要称霸海洋,首先要先看住自己的航线,建立一支甚至几支的驱逐舰队已经刻不容缓,不要等到战争打响的时候再临时抱佛脚走英国的鸵鸟政策的老路。

    从英国和法国订购的共计二十四艘600吨的驱逐舰,目前均已经回到了檀香山珍珠港,而最高兴的当然还是刚刚升职的海巡舰队司令于海涛少将了,而他的海巡舰队也更名为驱逐舰队,正是划归太平洋舰队管辖。

    原先的十艘海巡炮舰,连同缴获俄国和西班牙的炮舰全部划归檀香山海岸警卫队,其中海岸警卫队第一支队负责巡视夏威夷周边海域,海岸警卫队第二支队负责巡视吕宋周边海域。

    新到的二十四艘驱逐舰连同缴获的俄国六艘驱逐舰一同划归于海涛指挥的驱逐舰队,海战时配合主力舰队马蚤扰和攻击敌舰,其他时间则负责夏威夷—吕宋—大清三地之间的航运线,打击袭扰过往船只的海盗。分成三支驱逐舰队,第一驱逐小分队负责夏威夷至吕宋之间的航线安全,第二驱逐小分队负责夏威夷到大清的航线安全,第三驱逐小分队负责大清到吕宋的航线安全。

    同时,为了完善护航制度,檀香山总参谋部制定了一系列的护航条例,不但为过往船只提供了保护,历练了海军官兵,而且还能从中赚取利润,毕竟这也是个保镖行业不是?

    发展大规模的驱逐舰队是海军的未来走向,因此对于这种高速的小战舰,张云飞格外的重视。

    “这种小型快速驱逐舰,我们需要大量的装备才是,我们还有多少小船坞空位?”张云飞问道。

    张二仔细的查阅了各个船厂的数据后,说道:“少爷,小船坞空位只有马尼拉老船厂有两座,不知道少爷还要造几艘这种小型驱逐舰?”

    “几艘?”张二问的话让张云飞摇头一笑,道:“几艘管什么用?要造就几十艘上百艘的造!”

    “上百艘?”张二大惊,问道:“少爷,虽然这种小吨位驱逐舰单艘造价才几万英镑,但是那也不能造这么多啊!”

    在张云飞的心底,一直都有着一个庞大的计划,除了模仿德国实行由大批潜艇组成的水下海狼计划外,还包括水面上的群狼计划,就是准备打造一群群的高速驱逐舰。猛虎架不住群狼,对马海战中,日本海军很大程度上就是占了大批驱逐舰的优势,不停的马蚤扰俄国舰队,最终使得俄国舰队为了躲避大批的鱼雷而打乱了自己的阵型,让日本主力舰队有机可乘。

    张云飞懒得跟张二解释,这种事情就是跟海军将领们说,他们也不是很明白的,毕竟巨舰大炮主义的思想早就深入全世界每个海军人员的心中,一时间很难改变。

    于是张云飞换了个话题问道:“国内有多少船厂能为我们建造驱逐舰?”

    对于国内的问题,张二就清楚多了,也不用现场翻阅文件查找了,直接回答道:“国内虽然没有造过万吨级以上的大军舰,但是船坞却是有的,像这种建造只有不到千把吨的小舰的船坞也非常多!”

    “说说看!”张云对于国内的造船厂还真就不是太了解,除了江南制造局外几乎就不知道有什么有名的船厂了。这也是因为大清自甲午后无海军海防的原因,造成了船厂的落后。

    张二说道:“大清的船厂从北到南有旅顺水师维修船坞(维修用,无造船设备)、大沽口船坞、威海卫水师维修船坞(维修用,无造船设备)、江南机械总局、马尾船政局、广州黄埔船政局等,最大的船坞是江南机械总局下的船政所的一万两千吨干船坞,其他船厂的船坞都是不超过万吨级的船坞。……”

    “……还有许多的民办船厂,大吨位的船厂基本上都是洋人办的。有祥生船厂、耶松船厂、瑞镕船厂、万隆铁船舶工厂、和丰船坞、董家渡船坞等,其中祥生船厂和耶松船厂的船坞有万吨级以上的船坞两座,可以为各国舰队一万五千吨以下的船只维修使用!还有很多千把吨的小船坞,不过都是造木壳船的,技术和设备都比不上前面说的那些船厂!不过若是战争时期,少爷只需要给他们提供一些先进设备的话,造千把吨的驱逐舰还是可以的!”

    竟然有这么多的船厂和船坞,倒是令张云飞大吃一惊。在他看来清末的中国应该是船舶技术严重落后、跟不上潮流的年代,现在看来中国不愧是造船大国,只要有足够的技术和设备,中国人民的智慧还是无穷尽的!

    张云飞的心情从未有过的高兴,连他自己都不清楚是什么原因。或许是为自己的庞大驱逐舰建造计划可以实行而高兴,亦或是因为自己的国家有着如此雄厚的家底儿而自豪吧!

    第254章 京师大学堂

    公元一八九八年一月,就在全世界都沉浸在庆祝新年的喜庆气氛中的时候,北京紫禁城中的光绪帝却闷闷不乐。

    此时的维新变法进行了还不到一个月,可是问题却一个个的接踵而至。最主要的是光绪帝的政令还没有传出皇宫的时候,就遇到了强有力的争议。

    最突出的便是在科举和八股文上的分歧。原本康有为在听取了李鸿章的劝告后,对于废除科举的念头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废除八股文。因为李鸿章告诉他,若是废除科举的话,那么他的变法是决计出不了北京的,因为大批的科举出身的官僚和学子都会群起而攻之。

    康有为自然也不是傻子,于是在科举问题上做了妥协,不废除科举,但是变法还要进行下去,改革考试制度是必须的。于是便来了个折中的办法,废除八股文,增加工学学科的考试,这样一来,阻力明显减小。

    不过,帝党中的成员支持康有为变法,可不是小打小闹就完事的,是要对付和打压后党的势力的。废除科举制度,无疑将沉重的打击后党势力,同时在加上工学上的学子都是站在维新派立场的人,就等于是间接的扩大了帝党的势力。

    于是便闹出了一出新戏来,1月7日,御史宋鲁伯上书朝廷废科举制度和八股文取士制度,光绪皇帝准奏。但是却遭到了礼部尚书许应骙的迂腐荒谬和顽固的反对。此举立刻惹怒了宋鲁伯、杨深秀等帝党成员,他们立刻联合上书弹劾许应骙阻挠变法,要求罢黜他。

    光绪帝刚刚开始变法,不希望连政令还没有出北京城就搞的先起了内讧,于是诏令许应骙对他们的弹劾给予回复,希望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惜光绪帝实在是低估了许应骙的顽固程度,许应骙这个老封建立刻针锋相对的回应,写了《明白回》奏折,不但没有放过宋鲁伯、杨深秀等人,更将矛头指向了康有为推行的变法改革。

    光绪帝十分的恼火,不管大臣怎么反对,光绪帝都能接受,可是就是不能质疑他的维新改革!要知道,光绪帝把他的未来可是都压在了这个改革上,若是失败的话,他在慈禧的后党面前就再无话语权了,而且还会得罪大批的人,同时失去民心。

    于是光绪帝不理许应骙的反对,执意推行废除科举的改革。

    许应骙胳膊拧不过大腿,没有慈禧太后的明确指示,自然不敢忤逆光绪帝的意思。宋鲁伯、杨深秀等帝党成员见后党没有反应,于是便更加嚣张的向后党反击。随后几人上书光绪皇帝设立专门人员负责臣民上书言事,果然许应骙再次阻挠,不过光绪帝直接无视了他的存在,同样准许了臣民直接上书言事的奏折。

    宋鲁伯、杨深秀等帝党成员不打算放过整倒任何一个后党成员的任何机会,于是便借机再次弹劾许应骙,不过光绪帝显然不敢正面同慈禧翻脸,光绪帝只在回奏中批谕“嗣后遇事务当益加勉励,与各堂官和衷商榷,用副委任”,结果许应骙安然无事,帝党的气焰遇到的一个小挫折,因为光绪帝太软弱了。

    光绪帝的软弱,让帝党成员顿时失去了主心骨,不过这些老家伙们的狡猾和忍耐却不是一般人能有的,皇帝软弱,那么大臣们自然要让皇帝挺起腰杆来,于是再次计划着利用维新变法来设计针对后党成员的圈套。

    一月十二日,礼部主事王照奏请光绪帝游历考察日本、德国等国,以准备改革维新变法的相关法案。结果立刻便遭到礼部尚书许应骙的强烈反对,拒绝为王照代送奏折,王照于是直接上朝堂上递交,在帝党成员的鼓动下,弹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