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夺鼎1617 > 夺鼎1617第206部分阅读

夺鼎1617第206部分阅读

财,最好是和李总督处好关系。

    “噫!这群蛮子,如此拗口纷乱的名字!倒叫人好难辨别!”王德化听得守汉和黄馨君臣二人向他简单的介绍了一番这缅甸与大明和周围三宣六慰的恩怨纠葛,虽然尽可能的言简意赅,但是也说了将近一个时辰。

    说的人口沫横飞,听的人云里雾里。

    对于在万历年间发生在遥远蛮荒云南的这些战事,也只有王德化脑海之中隐约有些印象,其余众人都是如坠五里雾中。一个个怪异的名字,奇特的地名,一会暹罗人,一会葡萄牙人。还有什么阿拉干人轧脚在里面,这简直比五胡乱华、五代十国还要乱。

    “一句话,公公,某家已经下令。动员了在现在湄南河等处驻扎的五个警备旅,一个混成旅,水师大小船只四十余艘,征调商船五百余条,投入了对缅甸这以下犯上,以臣伐君的倒行逆施之国进行征讨。”

    “我家主公除了动员这六个旅的部队以外,更调动二镇兵马自爪哇、满喇加、李家坡等处西进,为大军后援。同时以总督南中诸路军马钱粮事的名义,檄调暹罗大城王,命其调动土兵。自暹罗北部向缅甸进军。凡攻取之地,皆可归他大城王所有。月前发来呈文,声称已调动五万土兵,携带火炮百余门,战象二百余头向缅军进攻。”

    “缅甸逆贼西面的阿拉干。早已归顺日久,此辈与缅甸莽应家族有不共戴天之仇,听闻我大军有此犁庭扫|岤之举,无不奋勇。其土王愿出兵一万,自西向东攻打缅甸,以报君父豢养庇护之德!”

    苦也!

    听得黄馨说完,王德化心中不住的叫苦。这场国际战事就这么打起来了?简单的听了听。光是宁远伯这里,就调动了不下十个旅的兵马,另有数十艘水师舰船参战。

    再加上动员的民夫、消耗的武器钱粮,都是一个不亚于成祖历次北征沙漠所消耗之数目。这样一来,如何还能够抽调兵马钱粮北上增援宁远、锦州一线?

    “伯爷,实不相瞒。咱家此番南下。除了宣旨之外,另有差使的。”

    “公公,咱已经知道了,不就是要咱把由哪个儿子继承咱的爵位的事情上报朝廷吗?要是照着朝廷礼制、大明会典的章程规定,咱应该把老大报上去。可是如今老大和他几个弟弟正在各处历练,给皇上和百姓办事。咱打算让这几个小子再历练一番,给皇上和朝廷多办点事情,有了些微薄的功劳之后,再向朝廷和皇上呈报。”守汉将话题转到了礼部命他上报世子的姓名、履历之事上来。

    “世子之事,就依伯爷所言。但是,伯爷请想想,若是单单的册立世子之事,皇爷会让咱家在这年终岁尾之事,顶风冒雪的浮海万里南下吗?”王德化脸上流露出一丝苦笑。既然知道搬请兵马北上之事希望不大,那就索性把事情说开了。

    听得了王德化将来意和盘托出,守汉心中一阵鄙夷,“早就知道你们来得目的不只是拿着一张圣旨催我早立世子那么简单!还拿着一堆穷酸的弹劾题本来向我买好!”心中虽然如此,脸上却是顿足捶胸的懊悔。

    “公公!如此军国大事,如何不早令某家知晓?你等商议妥当了才向某家提出,某家的兵马却也不是摆在那里不动的!您请来看!”

    守汉拉开了原本遮挡在墙壁上的帷幕,内中却是一幅地图,尺寸不亚于方才王德化所观看的南中地图,不过所描绘的却是西征军态势。

    几道粗大的红色箭头从西面、南面和西南方向、东面直指缅甸。

    其中最为粗大的一根箭头,从凌家卫岛、湄南河沿着海岸线北上,箭头已经抵达伊洛瓦底江入海之处。

    “公公,这一路便是我军之主力,三个旅的部队搭乘数百艘船只直扑沙廉。”

    “沙廉?为何奔此地去?缅甸人的国都巢|岤不是在这里?”王德化睁大了眼睛,在地图上寻觅了一番,手指指向了图上的一个点,“瓦城?”

    瓦城是华人对缅甸人的国都曼德勒的称呼,因为这里是历代缅甸王朝建立都城的地方,因缅甸历史上著名古都阿瓦在其近郊而得名。

    “既然是讨伐不臣,为何不做直接之犁庭扫|岤之举?反倒兵锋直奔这海边之地?”

    王德化虽然是太监头子,但是多年来在崇祯身边,帮助处理政务,也练就了一双利眼,一眼便看出了南粤军的目的似乎与军队的部署有些差池。

    守汉听了这话,立刻便收起了小觑之心。明朝的太监,虽然在历史上留下好名声的不多,在帮助皇帝与文官集团做斗争的过程之中,无一例外的都是满身的污水黑锅。就算是著名的郑和。也是背上了好大喜功、虚耗民力的骂名。可是论起实际工作能力来,却丝毫不亚于那些熟读四书五经,考过乡试、会试、殿试的读书人,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个没怎么读过书的文盲加流氓的魏忠贤把持朝政的时候。却也是明末物价指数最低、国家税收最高的时候,这说明什么问题?)

    “公公好厉害!一眼便看出了某家用兵的这点小心思!”

    竖起大拇指,守汉由衷的称赞了一声王德化的眼光。

    “缅人的老巢确在瓦城不假,然欲取瓦城,必先控制伊洛瓦底江才可。占据了此处,”守汉敲打了一下沙廉、仰光两个隔着仰光河相对的城市。

    “却是为何?为何要先取此处?”

    “这条伊洛瓦底江,对于缅人来说,便犹如我大明的长江。而瓦城也在这条江边,公公试想一下,若是有军马占据了长江口。沿江而进,攻取南京的话,朝廷会如何?”

    “定当尽起朝中兵马,前往驱逐之,否则。一旦敌军兵马兵临城下,岂不是形成了以主驱奴之势?!”

    王德化的想法还是基于这个时代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固态,只是想到了不能让外人兵马打到京城,却不曾想到军事和政治以外的经济层面。

    这一点,英国人却是玩弄的炉火纯青。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英国人便看到了长江对于清朝的经济意义和由此引申的政治意义。于是便派遣军舰封锁了长江上海到镇江一带的江面,数千艘漕船、沙船动弹不得无法北上。

    漕船不能北上。京师和八旗的粮食供应便会出现问题,于是,清廷便立刻与英夷签订了南京条约。

    (扯一点题外话,如今白头鹰不遗余力的支持李家坡的父子,是不是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呢?同样是父子相传的权力继承,为啥白头鹰的眼睛就盯着胖子家。不看看李家坡呢?)

    守汉对于英国人的这点,也是偷师的颇有心得,每次进京入卫勤王时,为了防止不测,都根据上述的基本原则做了后手。准备了报复手段来确保自己这颗可爱的头颅。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水师封锁长江,切断运河漕运。

    如今南粤军的水师搭载着由玄武营改编而成的一个混成旅部队直取仰光对面的沙廉城,城内经商的葡萄牙人、荷兰人早已得到了消息,丝毫不做抵抗便开门献城。英吉利人起初有些不情不愿,但看到荷兰人和葡萄牙人与南粤军部队大作生意,便也半推半就的加入到了这场男盗女娼,不,郎情妾意的干柴烈火活动当中,为水师提供了仰光河与伊洛瓦底江各处的一些基本水文资料。

    “仰光、沙廉两处便是扼守伊洛瓦底江出海口的两处要冲,仰光此地虽然城池不大,距离瓦城也是有近千里之遥,但是我军控制了此处,缅人势必出死力来争。我军便可以主待客。”

    如今的仰光还不是后世缅甸的第一座大城市,此时此地也只是一座稍具规模的小城镇而已,但是因为扼守出海口,河对面又是葡萄牙人、英吉利人、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所在地,缅甸朝野上下,只要稍稍有些脑子的人,势必会派遣大军前来出死力也要将南粤军赶下大海。

    “公公且在顺化安安稳稳的过了年,等待捷报便是。某家即使不能派遣兵马随公公北上,也可以想方设法筹措一批钱粮物资送到前线去,以供洪亨九使用。”

    说完这个话,守汉压低了声音凑到王德化耳边,“若是前线打得顺利,公公北上时,说不定可以将那缅甸王他隆押送进京,到天子面前请罪。某家的报捷题本上,还要请公公一并列名才是。”

    这便是守汉要将攻克缅甸,征讨不臣,锁拿敌酋进京请罪的功劳和风头分给王德化一大半了!

    王德化眼中闪动着火苗,前番他和王承恩随同南粤军一战于长清,二战于济南,地位和战功一道提升,如今宁远伯又有一场功劳相赠,如果有这样的战功,他在朝中和宫中的地位便是再无人可以撼动!

    “不知前方战事如何?”

    王公公的屁股坐到了南粤军这边之后,脑袋自然要接受屁股的指挥了。

    “我军虽然已经占据了仰光和沙廉两处城镇,成犄角之势封闭了仰光河,但是缅甸毕竟是一时强国,这几十年虽然一时衰败,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实力仍旧不容小觑!”

    不知何时,处理完了外面政务的李沛霖走进来了这间书房,同王德化彼此见礼已毕后向王公公泼了一盆冷水。

    “依照缅甸史书记载,缅甸可是多次击败了天朝的!”

    第四百四十六章 捷报传来

    缅甸史书记载,缅甸蒲甘王朝的创建者、在缅甸历史上和莽应龙、阿瑙帕雅一道被称为缅甸历史上的三大民族英雄、有着缅甸的阿育王之称的阿奴律陀在即位之后,推广为了推广小乘佛教不惜发动宗教战争。

    斑斑青史上面这样,写道为了夺取佛牙,阿奴律陀尽起全国之兵分水陆两路讨伐无道天朝。这场战争便发生在大约五代十国末期或是北宋初年的时候,为了佛牙的事情,我大缅甸征集了八千万大军讨伐无道天朝。其中水陆计有战船80万只、大军8000万,陆路计有两路大军,每路3600万。(8000万人?尼玛的,如今的缅甸也未必能够动员起来8000万适龄人口作战吧?还有80万只船?)

    然后天朝乌底勃瓦(南诏国王)派遣2600万大军迎战,鏖战三个月后损失惨重,中国方面十万人被俘、二十万被歼。但是中国方面的军队源源不断,最终缅军力不能支,只得选择了转进。

    然后中国乌底勃瓦据守城池不出,阿奴律陀亲率麾下四员大将乘坐神驹来到城外寺庙,只见乌底勃瓦的国师带着十万侍卫居于寺内。(这个国师带人住的这座寺庙有多大?难道住在了奥体中心这样的建筑里?一座寺庙竟然能够包容下十万人居住,果然是佛法无边!)

    这一日有一群割草喂马的人到了缅甸军营附近围观,竟然将为数多达七千二百万的军营围了一个水泄不通。(嗯?是不是作者的电脑中了病毒?几个割草的人竟然能够把7200万人的军营围起来?)

    但是,虽然人马众多,却也难以抵挡中国人的人海战术,阿奴律陀也只能坐着九宝金筏领着人马南下孟国的勃生转进。他手下的两员大将,阿南达毕西、仰达毕西二人,在鄂仓兵败后,退守马勒外山东部筑城抵抗。两员大将口衔仙丹,跃上空中。在距离地面15、16肘尺的高度来战中国军队。阿南达毕西因中众神格斗间所射之箭,坠地身亡。

    但由于中国人多势众,缅军即便有仙术也难敌人海战术,然后被迫撤退。中国军队紧追不舍。将领们只得约束部下撤退,先退回都城蒲甘,发现上起国王下至全城百姓都已经发挥诱敌深入的战略战术转进到孟国的勃生去了。中国军队一路紧紧追赶,一直追到了德右。

    (啪!有人丢了一块砖头到了作者眼前,“平日里胡编乱造些我们也就容忍了,没后宫不暴兵不是爽文,没有让黄太吉不停的上前送死我们就不说啥了。如今明明是写历史,你居然玩起修仙玄幻的那套东西来了!一会8000万军队,一会口衔仙丹,陆地飞腾的。是不是很快就要元婴养成。白日飞升?”)

    (“这却不是在下有意胡说八道,这些东西就是出自于19世纪缅甸贡榜王朝的官修史书《琉璃宫大王统史》,有兴趣的人可以找来,当成西游记或者封神榜来读读!”)

    听得了李沛霖一本正经的将这十分荒谬的事情说完,不由得王德化由惊愕逐渐变得脸上带着笑意。跟着实在控制不住,率先捧腹大笑起来。他这一笑,他身边那些早已忍的十分痛苦的小太监们也跟着笑出声来。

    “李先生啊李先生!想不到你如此端方严肃的人却也如此的诙谐,哎呦!您可坑死了咱家了!咱家的肚子!哎呦!”

    众人的笑声之中守汉也不禁莞尔一笑。写这个书的人莫不是也是从穿越过来的作者?如果不是,这样的大才子,不去混简直太可惜了!这样的文字里,包括了爽文、架空、玄幻等诸多因素。想不红都难!

    原本以为东北的棒子擅长意滛,却不想这东南亚的面包也是此中好手。

    这比东北棒子的神机箭和步枪一发子弹打下美帝的f86飞机来得还要高大上的多!不但飞跃了数量上的门槛,达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相信后也无来者的高度,双方投入了上亿的兵力进行厮杀!什么一战、二战都不够提鞋的资格!而且还超越了技术限制,将领们口衔仙丹,飞升到16肘尺高的高度进行厮杀。这尼玛是西游记还是封神榜?况且时间上更是比棒子足足早了一千多年!

    “这也许就是弱小民族在面对强大文明时心理上产生的极度自卑感而催生的极度自大吧?”守汉试图在心理学的角度为这些人的行为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伯爷,李先生,这群蛮子的史书,是不是写错了,多写了一个万字啊!”被几个小太监一通摩挲肚腹。稍稍缓过些气色的王德化,也是故作正经的调侃起这部神作来。

    宾主数人打了一阵哈哈,王德化觉察出南粤军众人有些事情要商议,便很是识趣的起身告辞,自然有礼司的官员送他到馆驿下榻不提。

    “主公!看来我们此番西征,却也是歪打正着!”营务处的黄五启抱着一堆案卷,望着王德化等人远去的背影冷笑一声。

    本来是为了获取缅甸的物产资源,将伊洛瓦底江两岸平原的富饶地区纳入囊中,就算不能设立州县,至少也是要将他们变成市场和原材料的来源。对于伊洛瓦底江中游河谷干旱地区出产的棉花,山林之中出产的木材,特别是上好的柚木,还有那些翡翠、宝石,黄麻等物,南粤军上下已经是垂涎多年了。

    有了棉花便可以更多的纺纱织布,有了木材便可以造更多的船,至于那些翡翠宝石等物,则是可以换取更多的金银回来。

    “邓先达的警备七旅日前已经控制了仰光,并且在城外开始纠集民夫,修筑工事,准备迎击从曼德勒前来的莽应家族的人马。”黄五启开始在地图上勾画出眼下得敌我态势。

    “主公,我等为何不直接去攻取曼德勒,在其城下逼她和我军签订城下之盟,便和当年的暹罗大城王一样?”黄馨对于这其中的奥秘有些不解。

    “我的黄大人,你看,这像是什么?”李沛霖取过一支毛笔。沾了些朱砂在黄五启绘成的草图上标注着仰光与沙廉两座城镇处涂抹了一点。

    “像不像男人的两个卵子?”

    李沛霖的话有些粗糙,但是却十分贴切。

    “方才我就想说,只可惜那一群没卵子的阉货在,不好意思出口。当着没卵子的人面前提卵子,这不是明着打脸嘛!”黄五启也是一脸的坏笑。

    “我们攥住了缅甸莽应家族的两个卵子,他们能够不出死力来打?他的兵马千里奔波而来,正好被我军以逸待劳依托修筑好的阵地工事大肆屠戮一番。也好出出自嘉靖、万历年以来的恶气!”

    仰光、沙廉两座城镇隔着仰光河遥遥相对,从这两座城市沿着仰光河向外扩散出去,便是缅甸这片土地最为富庶也是最为要紧的伊洛瓦底江三角洲。仰光河名为河,实系河口湾。它介于伊洛瓦底江和锡当河之间,由源于勃固山东西两麓的勃固河和密马加河在仰光附近汇合而成,自此以下始称为仰光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