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夺鼎1617 > 夺鼎1617第184部分阅读

夺鼎1617第184部分阅读


    在孔方兄和赵公元帅无比威力的武器光芒帮助下,张肯堂大人与张小虎统领相见言谈甚欢,双方就福建海防事宜亲切友好的交换了意见,就如何统一协调调度福建沿海军事力量,以及建立统一指挥机构之事,张肯堂大人为南粤军出谋划策,提供了不少很有价值的意见。

    据说,在公事之余,二位大人叙谈起来,竟然是同宗之人。兴之所至。二人索性便联了宗。于是,前海盗头子、如今的南粤军水师统领张小虎,便堂而皇之的与进士出身的福建巡抚张大人,成为了同宗兄弟。当然。这些事情是要上报给李守汉和公事房备案的。否则,执法处、调查室那些耳朵长的比兔子还要厉害的家伙会上门来找麻烦的。

    在张肯堂为首的福建官场众人出面斡旋之下。郑芝龙愿意与南粤军商讨和谈之事。

    “父帅,我们当真要与郑家谈和吗?”

    在泉州港外,李华宇对着帅案后正在兴致勃勃的看着他交上去的台湾开垦说帖的守汉,却有些忧心忡忡。

    守汉对于儿子的担心充耳不闻。只是将全部注意力都贯注到了李华宇所上报的这份说帖上。

    这份说帖可以说是李华宇这年余来对自己在台湾地区工作的总结梳理汇报。

    经过多年的积累,在台北、新竹一带,已经有了十数万人的汉族移民聚落。随着大量汉族移民的步步深入,不可避免的将语言、劳动技术、商品逐渐的带给了深山密林之中的高山族人。

    原本在农业生产之中只会使用小刀、短锄(还是木质的)以及以木代锄的高山族人,开始逐步的“耕种用牛车、犁耙,与汉人同。”在他们自己的山歌之中,更是唱出了“及时耕种、要求降雨”的歌词。各处村社之中,更有“勤稼穑、务蓄积,比户殷富”的变化,而崩山、后陇等处村社。更是“耕种犁耙等物诸器,与内地汉人同。”平埔等处村社也多效仿汉人的劳动方式和生产工具。在南路凤山附近的高山族人也已经懂得了及时耕种、插秧除草的重要性。而在与交通要道、水陆码头、府县城池附近的高山族人更是“习见城市、居处礼让”。

    有需要就会有市场。在往来于台湾岛和潮州、南中等地的船只上,无不运载着大批的金属工具和布匹。金属制品是那些汉族移民和高山族人在耕种、生活之中都需要的,而布匹食盐等物则是生活必需品。在与汉族的接触活动中,台湾南北两路的高山族人用自己的土特产,鹿皮、鹿茸、金砂、樟脑等物与汉族人进行交易,换回金属工具和布匹食盐等物,特别是北路的高山族人,与汉人交易布匹,改变了男女多着鹿皮的衣着习惯,将更多的鹿皮用来与汉族商贩交换物品。

    高山族人将采集来的硫磺,同汉族商贩换取布匹等物,一筐从山里采集来的硫磺,大约可以换七尺布,这个价格令高山族人兴奋不已,往常在山中毫无用处的这些东西,居然能够换来那么精美的棉布!不光是棉布,还有刀、斧、锄头、犁杖、锅碗瓢盆等物。

    其实,贸易的品种也不仅仅局限于硫磺这些,北部山区之中的山民,更是划着艋胛(很熟悉吧?)沿着湍急的河流出山,运载着鹿皮、鹿茸、鹿肉脯、水藤、通草等物,到与汉人接近的村社之中进行贸易。而汉族的商贩,则是划着同样的艋胛,冒着船只倾覆的危险,逆流而上,在急流险滩中小心翼翼的前行到高山族村寨之中进行贸易活动。

    这些只是李华宇到任之前的商业贸易活动的一点缩影。

    在李华宇担任台湾卫指挥使后,汉族移民同高山族土著之间的贸易活动则是更加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彰化地区的水沙连社地区出产茶叶,华宇命人用铁器与当地山民进行交易,用铁器换取他们山上的茶叶,除了自己饮用之外,更多的则是与往来于台湾海峡的佛郎机人进行交易。

    而在南路凤山一带的琅峤十八社地区的山民,干脆与汉族商贩交易铁器、火药,用来捕获鹿只。在多罗满地区的高山族人,则是携带着自己挖掘冶炼出来的生金,到鸡笼、淡水等地同汉族商号进行购买各类商品,从布匹到铁器,涵盖之广,出手之大方,令人瞠目。

    “父帅?”

    见守汉始终不说话,只管看那份厚厚的说帖,李华宇小声的提醒着守汉,试图引起守汉的注意力。

    “话华宇,你这一年多,做的不错!”守汉给了儿子一个很高的评价。

    “你这上面说的,在台湾各处选择河流修建水利之事。如今进展的如何了?”

    守汉用手指悠闲的敲打着说帖上的一段文字,眼睛里带着欣喜的光芒看着儿子年轻的脸。

    在台湾兴修水利,大抵就是为了灌溉开垦出来的荒地,至于说形式。无非是庄民合筑。官民合筑,番民合筑。佃户合筑等四种形式。

    高山族的基本社会单位是社,而汉族移民的单位是庄。庄民合筑,佃户合筑,特点就是本地百姓出资、出力。兴修的小水利主要还是为本庄的田地灌溉、人畜用水服务,而官民合筑的,则是以抚垦局出钱粮,选择某一处河流流域进行兴修,附近各处的庄民和番民都可以享受到这座水利工程的好处,而且可以到工地上做工,来挣自己的一份工钱。

    而番民合筑所兴修的小水利。则是汉族和高山族合力所筑,造福两族人民之用。

    “位于嘉义的番子陂、位于云林他里雾社的他里雾圳、位于淡水芝兰堡附近的水枧头圳,都是番民合筑的,官家给了些钱粮津贴。租借了些工具,提供了些火药给他们,修建完成后,可以灌溉附近万亩良田。儿子从台湾出发时,新社有几座村社的番民联合递上了呈文,要求修建九芎林溪流域的新陂圳,用来灌溉附近的良田田园,儿子已经批了五百件锹镐、二十桶火药,一千石粮食给他们作为官家给付的津贴,并派遣人员到新竹等处指导他们。这座水圳乃是番民独立兴修的第一座,儿子当然要重视一下。新陂圳修建好了,可以至少灌溉左近上千甲土地,每年可以打出稻谷甚多,按照上田一甲收谷百石,中七十石,下四十石,的标准粗粗计算一二,便是通扯七十石一甲产量,这上千甲土地便是七万石稻谷!”

    “这些都是小事,我欣喜的不是你在台湾打了多少稻谷,我高兴的是你的这些措施手段令山民归心!”

    李华宇年轻,又是公子哥儿脾气,到了台湾之后,很多事情在别人眼里是离经叛道的事情,在他看来却是再普通不过的。

    在他到任之前,汉族移民中的年轻后生很受高山族女孩的青睐,但是,这些精壮汉子却担心娶了番妇,回到老家,祠堂不让进,家谱不给续,祖宗不认账。便是憋得再狠,也只能靠五姑娘来解决问题,不少人不得不往返于台湾与大陆之间,来解决自己的后代和家庭问题。

    对于这种社会问题,李华宇是从船位紧张供不应求的时候才得知的。

    “去!这算得来什么事情?!出个榜文!凡是各处庄子里的垦民,愿意娶番民的,番民愿意嫁的,只要是男女两造你情我愿,官家便给一匹布,五石米的彩礼钱!”

    有了这样的长官撑腰,而且还有钱可以拿,等于是官家出钱帮他们娶老婆,从南到北各处的垦民都兴奋起来,而与汉家田庄邻近的番民村社也轰动起来,两下里无数人托人央媒,都要完成这桩婚事。盖着指挥使衙门大红关防的龙凤喜帖一时间成为了婚礼上最为显眼的东西。

    “这个可是南粤军李大少帅发给咱们的东西!回到祖屋去,要是祠堂的人不给上家谱告诉祖宗,咱们就到衙门去告他们!”几个娶了番民媳妇的垦民互相之间撑腰打气。

    婚姻加上生产技术的推广,语言文字的流通,高山族人开始了迅速的升级换代活动。一些居住在与抚垦局田庄接近的高山族村社,汉化速度之快,态度之坚决,令李华宇等人都感到吃惊。

    为了满足高山族人学习汉语、汉字的需要,李华宇不得不从指挥使衙门之中抽调大批人手,甚至从军队之中选拔有小学六年级文化水平的到村寨之中担任教师。

    不过,这个措施似乎在满足了师资力量暂时不足的情况后,也有很大的副作用。没有超过半年,就有二十几个兼职到村社当中的业余教师灰头土脸的到指挥使衙门办理龙凤帖子,身后还跟着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番民少妇。其中不乏有肚腹已经微微隆起的孕妇。

    这些人都是在村社之中教学过程中没能够抵御得住学生或者是学生姐姐热情的攻势,不留神将种子播撒下去之后不得不到衙门补票的。不过,对于这些人,李华宇很大方的发扬了公子哥儿的作风,“人家既然怀了你的种,你就得好生待人家!若是有半点对人家不好的,本官第一个不依!”

    说完之后照例出了一份榜文,规定凡是这种先上车后补票的,在领取龙凤帖子作为合法夫妻证明时,除了官家给彩礼之外,另有二匹布,五块银元,和十石米的奶水钱给女方。

    李华宇的这种大少爷作风,在几十年后,为他赢得了一个好名声。

    无数有着高山族血统的人家中都在最显眼的位置上供奉着开台圣王神位,供奉的就是这个给了番民与汉族移民合法婚姻,教授番民各项生产技术和语言文字的李大少爷。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ps:

    回来了。也算是从雪山草地的边缘上走了一圈,这才切身体会到了红色江山的来之不易。看到了沿途的灾区重建,更加认识到了建设江山的不易。

    第四百章 拓植台湾规划

    关于台湾卫的下一步规划,该当如何发展,迅速的将这块别人眼中的蛮荒之地,孤悬海外的盗贼渊蔽,变成李家经济体系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李华宇给父亲的这份说帖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提示父亲,他甚至用朱砂在一些关键的段落之中做了标注。以提示父亲加以注意。

    在华宇的规划当中,除了继续大量的从漳州、泉州、潮州、惠州等地大量移民到台湾开垦,增加土地种植面积以外,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外,更多的在他的规划当中考虑到的是经济作物的种植。

    “父帅,如今拜各处所修建的陂、圳等水利工程所赐,再加上我南中所出产的各类金属工具和肥料、农药的使用,将台湾这块古人口中的毗舍耶真正变成了有些轮廓的水稻乐土。”

    毗舍耶是古代梵语,毗为稻土, 舍耶,庄严之义。合在一起,大概就是庄严的水稻之地,也就是水稻乐土、天堂的意思。

    不过,再好的自然条件,在移民到来之前,特别是南粤军从荷兰人手中夺取了所谓的福摩萨之前,台湾不过是一块土著只知道射杀飞禽走兽,简单的采集活动用来生存,整个生产力水平处于原始社会的土地。

    而初步的得到开发,则是在郑芝龙手中。利用崇祯初年间的福建大旱,从漳州泉州等地招募饥民数万人,每人给银元三块,三人与一牛,用海船运载至台湾,令其垦田筑屋。到了秋天计算所获收成,竟然比福建家乡多出一倍不止。这样一来,来者岁多。

    移民范围涵盖了漳、泉、惠、潮等地,这里缺少土地和谋生手段的百姓望风而至,不断的开辟荒野。将一片片蛮野之地变成稻花飘香的良田。

    但是这一时期的农业技术手段还停留在播种之后。听其自生自灭,广种薄收的水平上。完全是靠天吃饭。 真正粮食生产得到大幅度增长,还是在南粤军的手伸进了当时被称为大员的台湾之后,大批的铁制农具得到使用后,铁制农具、良种、耕牛以及土化肥跟稻田养鱼形成了一条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链条。

    “儿子计算了一下。今年的台湾各地的粮食生产情形,照各处田庄报上来的情形看,应该可以达到收成七八百万石稻谷的水平,完全自给不说,还可以有至少三百万石的粮食外销。”

    “外销?往哪里外销?”守汉故意做出很严厉的表情看着自己的这个儿子,心中却十分欢喜,儿子能够自己分析现状、提出解决之道。这说明李华宇已经迅速的走向成熟了。这是任何一个父亲都乐于见到的, 哪怕他所提出来的解决之道十分幼稚可笑,但是最起码他有了自己的想法,这才是最可宝贵的。

    “你是不是打算利用地势便利。将台湾的余粮往漳州泉州和闽西、闽北,甚至是赣南、南直隶等处销售?”

    守汉揣测了一下台湾余粮的销售范围。

    “但是这里一直是南中余粮的销售地域。而且为了防止有余粮外流,公事房规定了严格的粮食销售配额制度,你这里的上百万石粮食一旦涌入这一地区,势必会造成粮食外溢,如果有粮食被j商转卖给辽东反贼,那,你我父子便又有麻烦了!”

    “父帅!儿子说的外销,除了往内地销售一部分以外,不会超过二十万石规模,量来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更多的,儿子打算往日本等处出售!”

    “往日本销售?”

    守汉不得不说,儿子的想法是个不错的主意。这对于进一步控制日本经济、政治,是一个绝大的杀手锏。

    “除了外销之外,儿子打算把父亲在南中推广运行多年的思无仓、常平仓制度在台湾强行推广。不管是汉人村庄,还是番民村社,都要有储备至少一年以上口粮的稻谷。这样一来,粮食的外销压力便可以稍稍减少一些。”

    “以番民那种豪放,不善蓄积的性格,这种制度对他们有益无害。你大可以放手去做。不过,推行这个制度之前,要在番民当中好生宣讲一番,免得引起误会。”

    “嗯,这个请父帅放心。儿子手下有不少娶了番民女子的人,让他们去岳父家走动的时候把这个建立粮食储备的好处宣讲一番也就是了。不过,”李华宇稍稍停顿了一下。

    “儿子打算请父亲帮个忙。”

    守汉有些奇怪,这个小子从小到大,什么时候说话这么客气过了?

    “说说,是不是看上了哪个番民家的女子,怕你娘不愿意你收入房中?没事!阿爹这点很开通,漫说你娶个番民女子做妾,就是把倭国的天皇弄来,阿爹也给你撑腰!”

    守汉说这话只是随口一说,却不知道,此时的日本天皇,已经让他当了便宜爷爷。

    李华宇脸一红,对于阿爹的这个态度,他虽然不算陌生,但是父子之间说话,却是第一次遇到。他也晓得,对于房中女人的事情,阿爹和大娘都是丝毫不在乎,阿爹自己就有从北到南、从东到西的各种女人,最近又有从极北酷寒之地收来的傲蕾一兰做七房夫人,还从山东收了两个女人,父亲的态度,也影响了李华宇。

    “不是!不是!儿子不会因为这点小事来麻烦父帅!”李华宇摆动着双手撇清自己。

    “儿子是想请父帅帮个忙,在南中寻找几个榨坊、烧锅之类的,到台湾来榨油、烧酒。”

    将粮食作物进行加工之后,将粮食酿造成酒,或者榨出油来,利用技术加工之后提高粮食这种初级农产品的价值。且不说外销,便是岛内的这百余万人便足可以消耗的庞大的一块。

    “这个简单的很!你便以你自己的名义写信给胡家、李家等商号,他们从河静时期便追随我家,始终是忠心不二,鞍前马后的。如今你这里有了商机主动上门,也算是你提携他们。”

    守汉还有一层意思没有说出来。他觉得应该让李华宇出现在南中各界当中建立起自己的人脉关系网络了。不能什么事情都让自己来出头。

    “你是我南粤军的大少帅,如今的台湾卫指挥使,亲自写信甘言厚币的邀请他们到台湾来建厂发财,这里子面子都有的事情。他们若是不来。那才是傻子呢!”

    听得父亲的调侃,李华宇心中大定。原来自己却是钻了牛角尖了。

    心中安静了下来,李华宇便觉得头脑轻松了许多,命外面的亲兵给父亲沏上茶来,“父帅。请品尝一下台湾所出产的水沙连之茶,据说能够辟瘴却暑。”

    看着紫砂小壶之中倒出来色如松萝的茶汤,守汉忽然心中一动,想起了另一件事。不过,他暂时不打算说,看看儿子能够不能想到此处。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