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夺鼎1617 > 夺鼎1617第143部分阅读

夺鼎1617第143部分阅读

能力。

    方才还在原城之中踞城而守的一揆军,自然不是宋襄公那种要等对手渡河完成列阵完毕才肯出击的人,他们身上根本不具备那个上古贵族的风度,奉行的是趁你病要你命的原则。见敌军内讧,立刻大队人马蜂拥而出。

    “天童大人有令!凡是斩杀魔鬼者,甲胄兵器归本人所有!”

    一揆军中不时的有浪人高声叫嚣。作为前武士的浪人,自然对幕府军中那些身披南中甲胄,手中擎着南中刀枪的旗本武士满心的羡慕嫉妒恨。如今有了这样的机会,当然不能错过!

    在两路人马的夹击之下,幕府军十不存一。主将板仓重昌的人头,更是被锅岛直茂策马冲入本阵之中,单骑讨取而去!

    这一仗下来,数万幕府军。七八家大名的精锐,被一万萨摩兵和几万农民和浪人组成的乌合之众,冲击的乱七八糟,追杀数十里。直退到岛原城中才勉强算是稳住了阵脚。

    岛津光久很大方的将缴获的数千柄太刀、竹枪送给了天草时贞四郎,并且留下了千余石大米给他充作军粮。自己领着人马押着俘虏的农兵抬着缴获的辎重刀枪离开岛原半岛,收拾九州地面上的各个大名去了。天草时贞四郎自领着一揆军攻打岛原城不提。

    短短的一月时间,九州各个大名,或是被岛津家攻陷,或是被岛津家裹挟,或是主动的在光久提出的奉诏讨伐逆贼德川家的旗号下集结起来。号称要讨伐逆贼德川家。将大政归还于天皇陛下!

    一时间。四国、本州各处的各个外样大名,流窜于各处的西军余孽纷纷蠢蠢欲动!各处的浪人更是成百成百的聚集到一处,在街市上公然佩刀高歌而走,有的浪人团伙赫然打出了当年西军各个大名的旗号和家徽。德川家几代人的基业岌岌可危。

    责令岛津家主岛津忠恒剖腹之后。德川家的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召集各个亲藩大名、谱代大名和参觐交代的外样大名议事,讨论如何平定在九州爆发的叛乱。

    但是,与以往一呼百应的天下人景象不同,这次议事,几位外样大名竟然是拖拖拉拉的到了会场。

    “哼!不知死活的东西!”

    松平信纲命人将岛津忠恒的人头、佩刀向各位大名传阅了一番之后,各家大名都明了了幕府和将军的态度,这一仗。没有退缩,必须打下去!不然,态度若是暧昧不明的话,势必会被假借天皇名义的岛津家所乘,演变成又一次的应仁之乱!

    应仁之乱中。东军控制将军足利义政、后土御门天皇和后花园上皇,西军则控制义视和南朝的后龟山天皇之重孙,双方均以自己为正统,称对方为贼军。战争持续了十年之久。

    见将军家光态度坚决,一门众重臣和四大天王之类的幕府重臣纷纷表示拥戴,自忖自己的实力无法与岛津家相比拟,不能问鼎天下人的宝座,那索性还是发挥墙头草的本色,坚决站在德川家一边,看风头火色不对时再进行倒戈。

    于是,各个大名也是纷纷表示拥戴将军,对逆贼岛津光久进行讨伐!

    不敢保证那些外样大名是否当真是真心拥戴家光将军讨伐九州逆贼,会不会在私底下里同岛津光久有些什么偷偷摸摸你来我来的勾当。但是至少在表面上,德川幕府算是稳定了内部的态势,可以集中精力来对付在九州的岛津光久了。

    但是,从九州传来到达江户城的消息却是一个比一个坏。

    在百余门大筒的轮番轰击之下,相良家的军队坚持了不到二个时辰便彻底崩溃,整个城池便被一拥而入的岛津家士卒武士拿下。

    至于龙造寺家,则是被锅岛直茂单骑出阵,对着对面的武士们高喊,“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是锅岛直茂!龙造寺隆信的弟弟!难道龙造寺家的武士要把刀砍在自己兄弟的脖子上吗?!肥前国是太阁大人封给龙造寺家的,还是和我一道讨伐逆贼德川家吧!”

    整个九州,便在岛津家的大炮或是劝说下迅速变换了旗号。原本在这里的亲藩大名、谱代大名,在众多火炮和越打越多的旗本、足轻围攻下,多者坚持四五天,少则当天便告城池失陷。

    九州之地到处都是为太阁大人报仇的口号。

    德川家在九州已经没有了一处立锥之地。

    “将军大人!我们必须要对九州逆贼进行讨伐了!否则一旦他们渡海进入本州、四国,势必变成燎原之势!”

    如今隐隐然有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的松平信纲为家光将军出谋划策。

    “如今不仅是岛津逆贼作乱,岛原城也被信奉南蛮邪神的一揆军攻陷,松仓家完了!本州、四国等处信奉邪神的愚民愚妇,都在暗中串联,准备迎接一揆军和岛津逆贼!我们若是不能尽早扫平叛逆,将军父祖两代人的基业便毁于一旦!”

    但是,当德川家光下达动员令,召集各处兵马准备渡海进行讨伐,至少也要在海边设立防线,防止岛津家的军队冲过海峡时,更加恶劣的消息传到了江户城的天守阁。

    “什么?!”

    这消息吓得正在小姓身上采摘着菊花的家光将军差点没有将命根子折断在小姓的谷道之中。

    “将军!我们的忍者刺探到的消息,岛津家和天草时贞四郎的一揆军,都派人前往长崎的南中商馆,同那里的南中商人接洽,准备大量采购大筒、火药、刀枪、盔甲、大米、肉类。据说可以用金银铜硫磺人口等一切南中采购清单上的物品来支付货价,要采购至少可以供应十万人一年的食物,二十万人的刀枪盔甲,二百门大筒!看来逆贼们是确实要以下犯上了!”

    这一下,家光将军便再也坐不住了。

    岛津家作乱虽然气势汹汹,但是也好对付。一揆军的乱贼,虽然作战勇猛,悍不畏死,但不过是一群浪人和农民组成的乌合之众,更是不在话下。但是,若是这些乱贼逆贼们得到了南中军的物资和武器支持,二百门大筒?足可以将本州、四国的任何一座城池夷为平地!

    在这样强大的威胁面前,家光都可以揣测到那些外样大名的态度:面对着城外一字排开的大筒,这些家伙们会很痛快的升起昔日西军的旗帜,宣布加入讨伐逆贼、奉还大政的正义之师。

    不过,这样的举动也提醒了松平等人,“与其扬汤止沸,不若釜底抽薪!岛津逆贼和一揆军手中的钱财人口,各种货色,有幕府手中的多吗?他们可以去买,我们也可以去!不但去,而且要断了他们的来路!”

    于是,总督府门前便上演了切腹的戏码。

    ps:

    喜欢爽文的朋友,来了。大家可以猜一猜,猪脚打算怎么应对?顺便求一下月票啊!

    〖

    第三百一十四章 大仁大义李守汉

    ps:

    多谢!即将开始,希望得到大家的月票支持!

    了解到了岛原之乱引发的九州马蚤动,守汉不由得后背一个劲的冒冷汗。

    没想到传说中的蝴蝶效应发威了。自己这些年来,用武器大米棉布铜钱换取九州、四国、本州等地的各类物资,既换来了急需的物资,也为治下的产品找到了出路,同时还解决了不断扩大的劳动力缺口问题。

    但是,就没有想到,九州的岛津家在最早开展与南中贸易后,实力迅速膨胀。竟然能够养活供应的起一支万人以上规模的军队。如此的实力,难怪会野心膨胀到了敢于问鼎本州,打算将江户城里的那个座位换个主人!

    要知道,这岛津家可是后来喊出“尊王攘夷、归还大政”口号。最先开始进行倒幕运动的西南诸藩中的强藩!

    特别是听得松平信纲说,岛津光久打出了奉有天皇密诏讨伐逆贼德川氏的旗号,并且要在讨逆之后奉还大政与天皇之后,更是吓得守汉几乎咬到自己的舌头。

    这尼玛是妥妥的倒幕运动提前了几百年爆发了啊!

    我的人品不至于那么不好吧?!

    在内心吐槽了两句之后,守汉才开始紧张的盘算如何应对这如烈火一般在岛原地区、在九州燃烧,乃至在整个日本(不包含北海道)似岩浆一般涌动的形势,应对的好,可以大捞一把,给子孙留下一个几百年太平时代,应对的不好,只怕是糟心的事情不断。

    “大人!外臣此番前来拜会大人之时,我家将军德川家光特意命我转告大人,此番于下邦作乱之人,皆为昔日丰臣秀吉余党之残渣余孽。此间为首者之岛津家,更是当年壬辰之役时之急先锋!多次冒犯大明天军,据说鬼石曼子之名也曾经上达圣聪。便如昔日之四大寇之名贯于道君皇帝耳中一般,敝国。。。。。。”

    “放肆!”在一旁旁听了许久的姜一洪正色的一甩袍袖,“尔等岛国蛮夷之辈,竟敢将那亡国之君比拟我大明神宗皇帝?!真真是该打!”

    “姜大人,此人一时忧心王事,他国内战火连绵,一时词不达意口不择言也是有的。不过,这岛津家却是是当年壬辰倭乱时倭酋平秀吉手下的悍将。”

    “督臣的意思是?”

    这些日子接触下来,身为广东布政使的姜一洪已经露出了打算投靠李守汉阵营的态度,守汉也发现此人颇为有些才干。一时间也有延揽之意。

    “松平大人。你且继续讲。”

    而松平信纲却不知二人之间的这些郎情妾意的勾当。只是忧心忡忡。在他建议同南中军接触,从而获得天朝上邦的支持,就算是花费再大的代价,只要天朝。特别是南中军肯为德川家背书,那么,那些心存观望的外样大名便要好生的斟酌一下这其中的利害,这就给德川家收拾兵马整顿残局的时间。

    就算是岛津家占据了整个九州,将九州诸藩整合到一处,在这个时代,九州的土地面积只有365万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极少,亩产更低。否则也不会出产九州兵这种以吃苦耐劳而出名的炮灰资源。

    就算是加上左近的五岛家、宗家。出产的石高也是很低的。

    只要能够将那岛津家的外援切断,断绝了他的粮食、军器输入,德川家就算不靠那些外样大名,单是自己的亲藩大名、谱代大名,甚至是将军直属的三万铁骑(虚张声势。顶多八千而已),就可以将岛津家扑灭!

    单是,这些都要取决于李守汉!只要他切断了为岛津家输血的管道,就算是岛津家能够从五岛家和宗家获得一些援助,也是杯水车薪而已,不足以解决他们庞大的消耗。

    松平老中听说,在攻略九州诸藩之时,岛津家采取了一个颇为简单,但是极端有效的战术。

    锅岛家与唐津家的残兵败将对阵,阵前摆设了几辆板车,上面满满的码放着木桶。几个足轻头命足轻们将这些木桶抬到队列前,可以让唐津家的兵士看到的位置上。掀开上面的蒙布,露出了木桶里的内容。

    米饭!白花花的满都是米饭。足轻头和旗本们各自盛了一碗,就着香气扑鼻的咸鱼炖豆腐大吃特吃,之后便是足轻们在阵前轮流用饭。本阵之中数百人用过饭之后,旗本们将木桶敲得山响。

    “对面的兄弟们,你们可曾吃过这么痛快的米饭?我们这里,每天三顿米饭管饱!你们若是想吃,就过来吃吧!”

    配上了敲打木桶的节奏,旗本和足轻头们唱起和歌来。

    在和歌声中,冒着热气的米饭散发着诱人香气,顺风飘向了对面的军阵中。旗本们还好些,毕竟是主要的作战力量,每日里还有些饭团充饥,虽然闻着对面飘过来的香气也是一阵吞咽口水,但是还能够强自压住饥肠辘辘。

    可那些农民出身的足轻就不行了。

    开始时是一个两个,后来是成群,跟着是十几个人,到了最后,更是一声发喊,上千人的足轻队伍,裹挟着一百多旗本武士和各级军官冲向了那些米饭。

    锅岛直茂未发一枪一箭,只是消耗了一些军粮,便攻克了唐津家的本城。

    之后,这千余人的队伍便押进了俘虏营,岛津家准备用这些壮劳力同南中军交换他们需要的各类物资。

    岛津家利用自己手中的物质条件优势将其转化成为了战斗力,这样的招数打得德川家措不及防,两家便隔着海峡在九州、本州之间对峙,各自在整合内部,消化胜利果实,等待着局势的演变。

    松平信纲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急切的要求见到南中军的当家人李守汉。他知道,岛津家也会前来求见的。不只是岛津家,就连那个西军余孽、南蛮邪神的信徒天草时贞四郎也会派人前来这位李大人面前求援,从他手中换取各类物资的支援!

    而松平信纲自己,也是担负着巨大的采购任务。不能让逆贼利用手中的物资引诱打压幕府的军队!当然,这是最低的要求。首要任务是要让李守汉表明态度,支持德川幕府平息叛乱!

    “松平老中大人的意思是?”

    “下邦恰逢内乱。恳请大人出手相助,将当年冒犯天朝上邦的这群残渣余孽一网打尽!也可以令海内跳梁,看一看冒犯天朝之威的下场!只要大人一个态度,下邦外臣和敝主上,愿意为大人前部,讨平叛逆!”

    松平信纲不愧是位杰出的外交人才,明明是自己快要顶不住叛乱军队的攻势,前来求援,在他口中,却变成了要为大明朝廷清理当年冒犯朝廷天威的战争罪犯。好手段!端的是好手段!

    “今年南中又逢大熟。稻米甚多。我正在与姜大人商议。如何避免谷贱伤农之事,本来打算官家出来收购一番之后,销往你扶桑各处,听得你这一讲。如今你那扶桑已经是战火遍地,兵连祸结了?”

    守汉不知道自己的这番话有多可气,气得松平信纲在心里一个劲的翻白眼。“你们南中的商人走遍了九州、本州、四国各地,出没于各个大名门下府邸之中,往来于叛贼、教匪与我幕府军之间,你却在这里假作不知?!当别人都是傻子吗?”

    守汉那里犹自自顾自的说自己的。

    “本来,我与荷兰人、葡萄牙人联合签订了航海条约,准备大举整合海上运力,将粮米布匹货物输入日本。将日本的多余劳动力接出来使用。不想却出了如此大乱子!”

    不过,经过松平聪明的脑瓜一过滤,立刻便听出了内中的含义。

    “大人,若是有多余的粮米,小邦愿意全部买下!以供剿匪平叛使用!”

    于是。守汉又一次的为航海条例作了一番讲解,讲了一下这条例的独占性和排他性。

    听得松平信纲眼睛一点一点的亮了起来!

    响鼓不用重锤敲,虽然守汉的话语之中只是介绍了航海条例的一些内容,算得上是平铺直叙,语调平和缓慢,甚至听得姜一洪有些昏昏欲睡,但是在上官面前,又不能够做此失礼之举,只得强自打起精神,做出一副认真倾听,并且听得津津有味的神色来。但是,在松平信纲心中就不一样了。

    航海条例最要命的就是排他性。这一特点被松平信纲第一时间捕捉到了。

    如果幕府与南中军签署了同样的条例,那么,势必往日本的船只,便只能运输将军需要的东西。或者,作为条约的一方,幕府便可以理直气壮的要求签约各方不得为叛贼和教匪运输物资。

    这样一来,就算是岛津光久和天草时贞四郎这些冒出来的西军余孽,和还在各地蠢蠢欲动的那些外样大名们,即使他们花了大钱购买到了南中出产的各类物资,也是无法运抵日本,只能说是望着茫茫大海而哭泣。

    “贵使说的意思是说,幕府也准备加入这个航海条例?”守汉玩味的看了一眼松平老中信纲,“签署这样的文件,不知贵使可曾得到了你家德川家光将军的允可?否则,贸贸然签了这条约,怕是贵使回去也要在天守阁下剖腹了!”

    “大人放心!请看!”

    松平信纲面有得色的命人取了书信、印信等物前来,“这是我家家光将军亲笔所书,证明外臣的使者身份,但有与上邦大军的往来文字,签订契约,定盟等事,外臣皆可以做主!”

    接过那份德川家光亲笔所书的授权书,上面鲜明的盖着征夷大将军的印,朱砂的颜色如鲜血一般红。

    事急?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