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女相不为妃 > 女相不为妃第9部分阅读

女相不为妃第9部分阅读

是为了我,难道不是为了你自己吗?那三皇子何尝不是寄养在姐姐名下,姐姐又何苦为了他如此操心,哎呦,我差点忘了,姐姐是在恕罪,怕自己死了之后被韵嫔生吞活剥了吧。”

    姚琴儿一张脸霎时变得惨白,怒哼一声,离开了宫殿。

    第四十章 宫廷之情深庭宠

    看着姚琴儿的身子走远了,女子华美的面容上展露了笑容,手指轻轻扶着大殿上的柱子,美艳的脸上展露了一抹惆怅和难过,一旁的小宫女得了她的眼神,连忙说道,“娘娘,娘娘您怎么了?”

    声音不大不小,可是足够让里殿的皇上听到了。

    建光帝看到孩子没事,本就转身欲走,可是静妃总是非要拉着他的手,一直哭,一双杏眼哭的肿大溜圆。可是建光帝心中本就没有她,看到床上的孩子病的不成样子,太医也没有办法,他心中焦急,再加上静妃这么一闹,他心中更加的烦了。

    听到小宫女的喊声,连忙道,“朕去看看皇后。”

    走的时候,安顿太医道,“朕给你们一天时间,朕要十皇子好好的站在朕的面前。”

    太医们跪在地上,“是,臣等领旨。”

    建光帝听着身后的哭声,不再回头,疾步走到了张宛身边,伸手揽住她,“怎么样爱妃?”

    张宛妩媚的一笑,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滑落,“没什么事,皇上还是去看看十皇子吧。”她的声音温婉,在大殿上格外的动听。

    一国母后,她必须这样做,才能既解了皇上的困,又不让自己像是个妒妃。可是后宫之中,这样的手段,又有什么难懂的呢?

    偏偏皇上喜欢她这样的小聪明,他揽着张宛的腰,“朕陪你回宫。”

    李德福在旁边喊道,“摆驾,寿康宫。”

    一行人这就离了静妃的宫室,她抬起头,一双泪眼里沾满了恨意,双拳紧握,“张宛!”这个宫里几乎所有的女人都恨张宛恨的入骨。

    张宛回了寿康宫整个人就跟没事了一样,建光帝轻咳了两声,“你啊!”

    声音中却带着深深的宠溺,他们之间的关系,像是夫妻,却更像是父女。建光帝膝下只有一个公主,那就是子灵。那样纯洁的小女孩儿心性,不适合在宫中生活,于是他格外的宠爱自己的那个小女儿。

    可是张宛是张家的庶女出身,她的心计和城府可想而知,可是看上去她却偏偏是那样的无害。这也是建光帝宠她的原因。

    张宛轻轻嘟着嘴,“皇上今儿个要在我这儿住吗?”

    他们从来是同塌不同被,这是建光帝对她的尊重。只是为了掩人耳目罢了。现在的建光帝这个岁数,已经不适合再宠幸妃子了,与其让她们缠着,吃干抹净,不如就在张宛这里来的轻松自在。起码她不会半夜脱光了衣裳钻进他的被窝。

    从某一方面来说,张宛的寿康宫就是建光帝的避风港。

    听他这么说,建光帝看看外面的天色,摇摇头,“不了,今日老三要来。”

    张宛点头,目送着他离开。“臣妾恭送皇上。”这么多年,他们父子一直是在暗中这样见面的。其实从某一方面来说,张宛是羡慕慕君浩的,不管怎么说,他都是九州的三皇子,而建光帝也一直在用他自己的方式保护着自己的这个儿子,让他不会受到各方势力的伤害。

    茫茫的夜色更加的沉了,张宛立在窗边看着天上的月亮发呆。

    身后的小宫女很有眼色的给她加了一件披风,“娘娘,夜深了,还是早点就寝吧。”

    回头看着那小丫头低眉顺眼的样子,微微一笑,“抬起头来。”

    是她没有见过的生面孔,脸上红扑扑的,听到她这么说,连忙跪了下去,“娘娘不要怪罪奴婢,是奴婢多事了。”

    关心自己就是多事吗?自己难道真的和史书中的妖妃一样了不成,其实外面的风言风语,张宛都是听说了的,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让他们那些多嘴多舌的人多说几句,自己又不会少几块肉。

    看着那小宫俾畏畏缩缩的样子,她突然没了兴致摆摆手,让她下去了。

    听着慢慢走远的脚步声,她躺在床榻之上,却久久没有入眠,到底怎么样做,才是真正的好人。

    自己,是做错了吗?

    被父亲选了入宫,她承认,她是用所有的积蓄买通了选人的嬷嬷,又在其他宗女的饭菜里面动了手脚,才会表现出众,被张太师选中。

    进了宫,又得了建光帝的眼缘,才一步步走到今天。

    许是她命途多舛,到了现在,才竹露锋芒。

    然而现在的她却和自己的任务背道而驰,她不愿意去伤害建光帝,这个男人对她比任何人都好,如果她老个十岁,不,就算是现在,她也不敢肯定的说自己对建光帝是没有感情的。

    只是,这种感情,能够让她为他,为了九州的皇位去死吗?

    她不确定,茫茫的夜色,她的心,却久久没有平静。

    慕君浩轻车熟路的进了宫。这条路他走的太久了。

    建光帝好似今日有什么忧愁似的,一直闷头吃菜,也不多言,倒是出奇的给慕君浩夹了两筷子。

    这个时候,是他们真正可以被称之为父子的时候,他们不再是帝王之家的贵胄,而是普通百姓家的父子。

    这样的情况,真的很少见。

    看着建光帝的脸,慕君浩放下了筷子,“父皇今日有事?若是没有大碍,皇儿愿为父皇分忧。”

    建光帝叹了口气,“是你弟弟。”

    他排行老三,底下除了老十,就没有弟弟了,其他的姊妹不是夭折了,就是远远的被嫁到了别国,暂且不提。

    只是父皇一直不怎么宠爱他们几个皇子只是偏爱那个小公主罢了。

    听到他突然提起十皇子,慕君浩心里倒是有些疑惑了。看来自己的父皇还是在意这兄弟几个的死活的不是吗?

    心中这样想着,可是脸上却没有表情,“怎么了?”

    建光帝看着桌上的饭菜,突然间没有了胃口,也许这就是皇家的特殊之处,亲情只是最奢侈的东西。

    “刚刚他在静妃那儿突然得了病,太医们都束手无策,朕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病,是人都会得的,难的是,不知道这病是怎么染上的。在皇宫,皇子们都是养尊处优的照顾着,这病来的稀奇,让人不得不多虑。

    第四十一章 皇儿病重万家牵

    听着建光帝这么说,慕君浩没有答话,只是接着吃着菜,看着他那样不理睬的样子,建光帝长叹一声,“他好歹是你弟弟。”

    “你让徐昭来看就好了,你的病不也是他看好的吗?”当时如果不是自己先把殷儿带走了,只怕她就要被老大带进皇宫了。

    建光帝听他这么说,倒是也想到了徐昭带来的那个野医,是叫宗明,还是叫什么的。只是他想问慕君浩的并不是这个人,“朕听说你那儿有个能人。”

    慕君浩就知道他打的是这个主意,面色不变,“他已经走了,上个月老大去看,也没有见到,我也不知道他去了哪。”就让他们以为在汉沽城施药救人的那个贵公子已经离开了吧。

    “这”他还想要说什么,就见慕君浩起身要走,事关重大,建光帝也站起了身,突然发现自己的儿子已经比自己要高了,心中生起一丝无奈之意,他也是时候退位了吧。

    “父皇不必再说了,要是那野大夫治不好老十,你再来找我,起码,我要比老大善良一点。”他说完,就顺着窗户飞了出去。

    他的轻功是越发的灵巧了,只是看着他远去的背影,建光帝的心中却觉得十分的辛酸。

    皇家本无亲情,不管是哪个孩子接了皇位,都注定要孤独一生,“韵儿啊,你说,朕要怎么办?朕要怎么做,才能不被天下人耻笑?”

    他闭着眼睛,一双手紧紧的抓着窗沿,半晌,对着门外喊道,“李德福,传朕的旨意,宣太傅徐昭觐见。”

    “喳。”

    他是皇帝,九五之尊,总要保住自己孩子的性命。

    星空当头,夜风萧萧,龙殷看着面前的花草,看的失了神,直到慕君浩回来,她才反映过来。伸手碰了碰她的身子,男子脸上浮起一丝愠怒,“你怎么不回房,夜里这么凉,你”

    “嘘!”她的食指堵在他的唇,皎洁的眸子如同天上的星辰般明亮,深深的看进慕君浩的心里,他这是怎么了,他的灵魂好像都不是他自己的了。

    龙殷看着他的眸子,从里面映衬着自己的样子,突的她展颜一笑,“宫里的糕点可好吃?”

    男子惊在了原地,她是怎么知道自己去了哪的?

    只是还想再问,女子妖娆的身影已经消失在院子里,手上的温度还在,她却已离开。

    翌日,整个皇宫的太医都聚集在皇子苑,未成年的皇子都会被安排在这里,和自己的母妃分开,这也是为了锻炼皇子们的能力,久而久之的,他们也就在皇宫里有了两个住处。

    建光帝实在是受不了静妃那苦恼的样子,连夜派人把十皇子抬了出来。耳朵根子总算是清静了,这一下,静妃算是傻了。

    本来想着,皇子如果病了,皇上怎么着也会来看看,她知道自己的儿子年岁尚小,没办法和老大老三争,但起码,她不想让皇上忘了自己,想替自己的孩子再筹谋筹谋,结果,把自己的孩子搭进去不说,自己也见不到十皇子了。

    她守在皇子苑门口,看着里面来来往往的太医,别提有多着急了。

    张宛坐在寿康宫里,看着手上的指甲,让宫婢给她修剪着,下面的小太监来报说,“皇后娘娘吉祥,皇子苑那边来消息了,说是昨儿个夜里徐昭就带人看过了。”

    美丽的眸子未动,唇角抿着,“轻点,”随后对着那小太监又问道,“可是找到病因了?”

    那小太监摇头,从袖子里拿出一包小纸包,“奴才听说还没查出来,不过给小皇子吃了这个东西,奴才带了些回来。”

    他得了张宛旁边大宫女的示意,小心的在桌上摊开,只见那棕褐色的纸上盛着些黑色的粉末状东西,也不知道是什么,倒是没什么奇怪的味道。

    张宛蹙眉,离得老远,“行了行了,收起来吧。”

    “喳。”小太监仔细的收好,放到了那宫女的手里,接着就垂手立到了一旁,静静的等着张宛接下来的吩咐。

    “那太医们还在皇子苑守着呢?”

    “是,还守着呢,连带着皇子的奶妈嬷嬷们,都守着呢。”他低着头,语调说的恭敬,谁不知道,现在这宫里,是张皇后做主。

    女子沉默了一会儿,摆摆手,“行了,下去吧。”

    那小太监一拜身,就退了出去。

    旁边的宫女小心的垂着她的肩膀,“娘娘,咱们不过去看看吗?”

    张宛看着自己的指甲,鲜艳动人,“这颜色太亮了,抹了,重来。”她有的是时间,她要做的就是静静的呆着看戏。“急什么,这不是还没死吗?死了再说。”

    那几张脸,她连看都不想看。

    太医们接二连三的被叫进去,又被训斥,建光帝倒是在皇子苑呆了几个时辰,也吩咐了几句,随后就不见了踪影。

    静妃这一次可算是赔了皇儿又折兵,不仅皇上对她爱搭不理的,就连自己的儿子,今后想见一面也难了。

    看着太医们束手无策的样子,她只觉得揪心,不知道那个人给的药好不好使,怎么看着自己儿子的病就是不好呢?

    也进不去,这要怎么办才好。

    正想着,一旁姚琴儿走了过来,“静妃在这儿做何?怎么不进去看看?”静妃身后跟着两个小宫女,看样子是来看望十皇子的。

    一看到姚贵妃,静妃就有气,她有儿子,那么大了不说,还又带了个别人的儿子,现今自己的儿子躺在屋里,病情如何尚不可知,她还在自己面前闲逛。

    这是在炫耀吗?

    她不知道的是,姚琴儿心里并不是要来看热闹的,如今宫中的子嗣越多,对老三就越有利,因为皇上始终还是念着当年韵嫔和他之间的情谊。

    活着的人永远是得不到珍惜,死了就死了吧,魂儿还在这宫里逛荡。

    “给姚贵妃请安。”她话语清冷,带着远远的疏离。

    只瞧她一眼,瑶琴儿就知道她在想什么,也不和她做气,“走吧,跟我进去瞧瞧,好歹是当母妃的,总不好被关在门外,见不到自己的骨肉吧。”

    第四十二章 病重寻医龙女现

    许是姚琴儿的话没有恶意,又许是静妃真是十分想念自己的儿子,也不哭闹了,随着姚琴儿就进了里殿。

    其实也没人说她不能进去看望十皇子,可是刚才皇上走的时候,那凌厉的眼神,让谁都不敢跟静妃多搭一句话,生怕皇上恼了,把气撒在自己身上。

    他们这些做奴才的怎么和主子们比,这静妃就算是再不得皇上的宠爱,皇上也会照拂着她娘家的面子,多少给点恩德,可是他们这些大多断了子孙根,就是死个十个八个的,也不痛不痒。这就是奴才的命吧。

    小富子看着姚贵妃带着静妃进了里殿,扁扁嘴,转身,往寿康宫去了。

    宫里还不就是这样,谁当权,就冲着谁,她殿里飘出来的泔水味儿,那也是香喷喷的。人,就是这样,有的时候,贱了点,可谁又能说,在宫里伺候了这么久,就能独善其身呢。

    “朕问你,小十得的究竟是什么病?”建光帝坐在龙椅上,边看着受伤的奏章,边问道。

    大殿之上,宗明跟徐昭两人跪着,低着头,也不做声。

    建光帝怒喝道,“朕养你们,不是让你们陪朕忧心的,还不快说?!”他声音中的怒气震的那二人打了个冷颤。

    徐昭瞧了自己的好友一眼,多少也是因为自己的关系,他才会到这深宫中来,受皇权的约束,不然他这么自爱逍遥的人,此刻还不知道在哪里游山玩水呢。自己这个故交哪里都好,就是不爱说话,也有爱说话的时候,只是说出来的话,皇上这九五之尊是万万听不得的。

    “启禀皇上,十皇子的病,很好治,只是这病的引子难找了些。”徐昭如是说着。他弯着腰背,动作十分的虔诚,要是平常,建光帝也算是怜惜他的才能,是不会说他什么的,可是现在,本来就因为十皇子的病着急上火,他还这般袒护那个野医。

    当机喝道,“徐昭你是太傅还是太医,朕是在问你吗?你,给朕说明白,讲清楚!”他问的自然一旁的宗明,这下子,徐昭就是想拦也拦不住了。

    他低叹一口气,敲了敲身边人的肩膀,“皇上问你话呢。”

    听他这么说,那人才恍如大梦初醒,摇头晃脑的竟然站起了身子,“这个古语有云,身体发肤,授之父母,然父母必将疼之爱之,如果孩儿有了什么苦痛,必以父母之血肉养之,才可得万全之躯。”

    皇上一下子急了,“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要朕割骨挖肉不成?”

    大殿上的小太监都惊呆了,冷汗直流,这徐太傅带来的到底是什么人,这一身酒气的不说,还把陛下气成这个样子。

    那宗明抬起头,一双猪鬃眼睁得顶大流元,只顾着哈哈的傻笑着,竟然在大殿之上跳起招神驱鬼的舞来,饶是他本事再大,救了建光帝的命,如今也能让小皇子恢复如初,建光帝也忍他不了。

    怒极了,正要说什么,门外的小太监喊道,“皇上,三皇子求见。”

    建光帝眉头一挑,他这个时候来干什么,他从来不会在白日里进宫的,不是自己这些年来偏心,只是他离皇宫越远,对他越好。

    韵嫔的死已经让皇上很难过了,如果慕君浩再出什么事情,那建光帝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受得了。

    不过他已经到了宫门口,难道不让他进门,让他回去不成。

    只得摆手,“传。”

    “传三皇子,进宫觐见。”小太监如是喊着,那宗明还在殿上跳个不停,建光帝实在是心烦意乱,“他到底是何病症,你说又说不出来,还在这里给朕跳如此癫疯之舞蹈,你莫不是要朕把你下了大狱,你才甘愿?”

    自从建光帝勤政以来,各大衙门提审的案件逐年减少,建光帝确实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