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惊宋 > 惊宋第4部分阅读

惊宋第4部分阅读

的《江南春》诗词,内容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四句诗的字写得刚劲有力,气势磅礴,实在是一书法佳品。

    只不过这诗词旁的景象就不敢恭维了。那内墙上刷的白漆都已掉落大半,房中家具更是破烂不堪。

    王童见岳云打量着自己的房屋,便自嘲道:“大公子,属下本是一个孤儿,十岁时父母死于金军之手,后便被这私塾的老夫子收养,在他五年前过世之后,属下就接手了这私塾,负责教导镇中孩童读书,也顺便帮镇中百姓代笔书信。只是这些年来,此地兵荒马乱,百姓性命朝不保夕,又哪来闲心送孩子读书。若非镇中百姓见在下乃是一介秀才,平时又微有些薄名,对属下多有接济,恐怕属下早就饿死街头了。”

    岳云心道难怪,宋朝时尊文抑武,文人大多瞧不起武将。而这王童自己只略微一劝,就同意出仕,这在宋朝的读书人中还不多见,原来是他早就不甘心这样混日子了。

    王童这时也坐下后,方问道:“不知大公子这次来见属下,有何要事呢?”

    岳云一脸平静地说道:“近日来,附近数地百姓听说我大军即将南撤,均纷纷前来朱仙镇周围,要求随大军南返,想必文青也深有体会吧。眼下经我军参议官估算,要求一起撤走的百姓已多达二十余万,一个月的准备时间恐怕就远远不够了。不知先生对此可有主意?”

    如今朱仙镇内外都被各地涌来的百姓塞满了,王童自然感触极深。这几天他也没闲着,想到自己要当谋士了,便将一些兵书策略翻出来读了一阵,收获颇多。

    于是他只略一思量,便说道:“大公子,此事牵动太大,数十万百姓如由我军临时安置,说不定还得再次搬迁,为免让百姓多受一次搬迁之累,不如现在就向朝廷禀报此事,由朝中派人直接出面安置,这样亦可让我军能专心护送百姓,免为安置之事分心!”

    岳云这下真要大声叫好了,没想到这王童还真有点当谋士的天赋,居然他想出来的办法和自己差不多,也是要将这麻烦踢给朝廷。而且,此事既由他主动提出,那要他去当这‘上访代表’也就顺理成章了,免得自己还要劝说。

    岳云哈哈大笑道:“文青之策,正合我意。今日岳某专程来此,就是想请文青组织一批人,到临安上访去!好让官家和朝廷大臣们知道前线发生的这些事情,作出妥善安排!”

    王童听闻之后,一脸惊愕道:“上访?”

    岳云微笑着点了点头:“是的!岳某还想请你当这‘上访请愿团’的领头人呢!由你组织两三百商人和文人,到临安去向官家请愿。能不能让朝廷同意再度缓期撤军,增拔粮草,安置百姓,就看你的了!”

    这时,他方把自己的想法和计划给王童说了一遍,王童越听越惊。

    当岳云一口气说完之后,他已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大叹道:“大公子如此妙计,恐怕朝廷想不同意缓期撤军都不行了。”

    岳云微微一笑道:“再好的计策也要有优秀的人才去执行方可,不然也只是沦为纸上谈兵。不知道文青可愿当这‘上访请愿团’的团长,前往临安一行呢?”

    王童当下便躬身行礼道:“大公子为百姓着想,所用手段亦十分高明,属下定当竭力而为,只是怕王童愚鲁,未能把如公子所愿,将事情办得妥当。”

    岳云立即将他扶起来,鼓励道:“文青,别的人去办事,我不放心,只有你办事,我才放心。这附近有哪些出名点的文人和商人,我也不甚了解,你是本地人,想必比我清楚得多。这事就拜托你了!不管事成于否,文青,我都不会怪你的!”

    王童心下十分感动,自己才刚刚被岳云收为幕僚,就委以如此重任,足可见他对自己的器重和信任。

    他有些激动地说道:“大公子,你的知遇之恩、提拔之恩,王童没齿难忘。此次临安之行,王童定当竭尽全力,将这利国利民的大事办好!为中原百姓争得一个满意的结果。只是,就怕……就怕功败垂成,在下可就无颜见公子了……”

    岳云见状连忙又对他好生安慰了一阵,称不管是否能上访成功,都不会怪罪于他。然后再三叮嘱了上访的几个细节和要注意的事情,特别是告诉他:虽然此事由他承头负责,但表面上还是最好推举一位德高望重,名气较大的名士当代表,这样才能更好地引起轰动效应,吸引大家注意,而且名士往往在朝中也有人脉,对于上访的诉求实现也更容易一些。

    岳云再三交待之后,才和王童告别离去。

    第十一章 粮食危机

    岳云回到大营后,又投入到刻苦的武艺修练之中。他可是深知,自己身为背嵬军的统制,随时有可能被派上战场冲锋陷阵,不赶快把那些只是记忆碎片的武艺回忆起来融会贯通,自己恐怕等不到去风波亭报道就先死在战场上了。

    他依稀记得自己以前使的似乎是一套枪法,貌似是自己父亲岳飞传授的,据说岳飞又是从师祖周侗那里学到的。这枪法岳飞经过多年的实战经验,将其改进之后写成了枪法秘籍,称为《岳家枪法》。在军营中,只有自己和岳雷才传授了全套,其他诸将均只会半套,不过有几招最简单直接的招数倒是传授给了背嵬军的将士。

    岳飞没有在全军推广,据说就是担心外传之后会流传到金国,让金军学了去,对宋军不利。

    岳云暗忖,自己在偃城之战中,能率领背嵬军正面击溃金军最精锐的铁浮图和拐子马部队,想必跟这套枪法在军中普及亦有一定关系。

    不过眼下岳飞忙得不可开交,自是不可能再来指导岳云慢慢回忆枪法了,因此,重担自然又落到了二弟岳雷身上。

    背嵬军大营旁的一块空地上,岳云正两腿半蹲,摆开马步,在岳雷的指导下练习着岳家枪法。

    “大哥,你站直了!枪端平!眼睛看着前方,身体别晃悠……”岳雷凝视着岳云的举动,并不断纠正着他的错误。

    只不过,可怜的岳云实在记不起多少了,岳雷基本上是要从头教起,让他实在唉叹不已。

    “好了!现在开始刺杀了!”岳雷喝道:“大哥,你将左手放前,右手放后面,紧握枪杆……对准目标就猛地刺出去,这叫作中平刺!是岳家枪法中最基础的一招了!”

    这招中平刺也是在背嵬军中每名士兵都练的三大杀招之一,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却蕴含了枪意的精髓。

    “嘿!”

    “哈!”

    岳云开始反复练习着“中平刺”,他感觉到自己体内的力量似乎比昨日增大了不少,看来随着练习枪法,自己的体力在慢慢的恢复。虽然还未恢复到昔日那个在金军阵中杀进杀出,所向披靡的“赢官人”地步,但比之前却是好了不少。而且练得越久,似乎脑海中浮现出的枪法记忆片断就越多。

    两个时辰之后,岳云已是练得满头大汗。却是犹在继续。

    岳雷看他已基本上掌握了要领,方喝道:“好了!大哥,我看这第一招‘中平刺’你已经完全熟练了,我们开始练第二招——斜挑刺了,你按‘中平刺’的姿势握紧枪杆,然后斜着向上挑刺,这主要是刺向敌人面门的……”

    接连五天,岳云都在废寝忘食地修练着,时常练习到深夜,有好几次连岳雷都看不下去了,接连劝他休息,才算罢休。而他原本就对岳家枪法有点映象,再这样刻苦地修练,使他的武艺在这五天之中提高了不少。

    让岳云更加惊喜的是,这具身体的力量可比自己前世那都市小白领的身体强大了许多,他能够轻而易举地扛起五百斤重的大石。他猛力一枪刺出去,甚至可以扎穿碗口粗的大树。

    他这时才深深体会到,岳云号称勇冠三军,搏得“赢官人”的称号,还真不是盖的,就这身体素质,估计回到前世,绝对连美国的拳王泰森也能轻易打趴下。

    但在岳雷看来,他还远远没有恢复到以前的水平,现在不要说打不过自己,恐怕就连牛通和关铃也不是对手,只能赢一些背嵬军的普通队长而已。

    只不过,考虑到自己这大哥失忆了,现在能回忆起这么多,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而且他大病初愈,就如此勤奋地练习枪法,其毅力让他也不禁极为钦佩。

    此刻,岳云正拿着那柄亮银枪在练习骑马冲刺。虽然他现在已经开始逐渐回忆起一些这具身体以前的记忆和意识,但毕竟太过零碎,枪法算是熟悉了很多,但骑术就只能说是勉强了,至于箭术就更不行了。

    虽然岳雷认为他是大病初愈,身体还未恢复,劝他不要这样亡命地修练。但岳云却丝毫不敢放松,他可清楚地记得:自己这个背嵬军统制,在历史上承担的作战任务全是最艰巨困难的。不快点将武艺重新掌握起来,没准一上战场就挂掉了。

    岳雷看了看正在自己面前汗流浃背练习枪法的大哥,又看了看头顶的夕阳,忍不住说道:“大哥,休息一下吧,都练了一整天了,你大病初愈,还是不要太过剧烈活动的好!”

    他这时也有些大汗淋漓了。

    “好吧!咱们坐一会儿吧!”岳云这时其实也累得不行了。这段时间他也真正把自己融进了岳家军这个集体之中,开始对岳家军的将领和士兵们有了感情。而随着感情的加深,他就愈加想将岳家军保存下来,避免岳飞的悲惨命运。

    就在此时,一名传令兵却急匆匆地骑马过来,向岳云禀报,称大帅又有要事与他商议。

    岳云带着满腹疑惑到了帅帐内,却见几天前开会的一大帮子将领除了岳飞外,却只有自己、张宪、牛皋、汤怀、王贵、张显和李若虚几人在,看来这是一次小型的会议。

    岳云坐下之后,李若虚便开始了解说。经他这一解说,岳云才弄清楚来由。

    原来这几天由于大军将南撤的消息已经散播开来,从附近各地来了不少百姓,朱仙镇早已容纳不下,于是这些百姓便在岳家军军营外搭了简易帐蓬,等待和军队一起南返。

    可这些百姓大多没带多少粮食,但岳家军的粮食也仅够自己吃,朱仙镇当地的百姓经过多年战火荼毒,更没有多少存粮。因此,粮草短缺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紧要问题。现在就算岳家军拿钱在当地也买不到粮食了。

    “诸位将军,此事非同小可,如若不能尽快缓解粮食短缺问题。届时,不但军心、民心会有所动摇,更可能引来金军进攻,届时情况就会更加麻烦了。”李若虚再三叮嘱道。这也是此次会议不敢让太多人参予的原因。

    岳云注意到,岳飞的脸色也很难看,显然他对百姓来得如此之多也预计不足。

    李若虚见众人均一脸震惊的表情,方轻摇折扇,缓缓地说道:“其实,只要我们的粮食能多出一个月就好办许多。现在已是七月底了,再过两个月就是秋收之时。待附近数州的粮食收上来,就足够大军和百姓撤退的所需之粮了。不过目前我军的粮食却仅够自己食用,但各地来的百姓却在我军周围越聚越多,一旦他们自带的粮食吃完,我军救济还是不救济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顿了一下后,他又接着说道:“不救济,咱们于心不忍,而且也有负我军名声。可如果救济的话,我军的军粮连撤退时都不够用了……”

    张宪眉头一蹙,他立刻便道:“李军师,咱们这些年来,在荆襄一带不是一直在屯田吗?我记得在此次出征前,襄阳的存粮还有约八十万石,只要让后方将这批粮食送上来,不就可以缓解此次危机了吗?”

    李若虚却摇了摇头道:“早在一个月前,我就派快马回去,要求速度将粮草运上来,但不知何故,襄阳刺史田师中却一直未将粮草运上来。”

    张宪顿时沉默了,襄阳是岳家军此次北伐的大后方基本地,岳家军的粮草大多屯集于此。

    这田师中以前是张俊的部下,曾任郢州刺史,半年前转到襄阳任职,表现倒也老实。在此次北伐开始后,田师中开始也尽心尽力,不过最近一个月,此人的行为却十分反常,经常对岳飞的命令阳奉阴违。但偏偏他却是枢密院直接任命的襄阳刺史,就是岳飞也无权解除他的职务。

    李若虚这时方接着说道:“元帅此次叫大家来,就是安排一下筹措粮草之事,争取在下月内能稍微缓解缺粮问题,不然等不到朝廷新的命令到,咱们自己都会跨了。”

    岳云一听此言,便知岳飞已经决定救济百姓了。在这种危急情况下,他居然肯用军粮来救助这些流民百姓,在这个时代的武将中可算是绝无仅有的。岳云暗道就是自己处在岳飞那个位置,恐怕也不能下定决心做此举措。

    冒着自己军队有可能因缺粮而挨饿,甚至发生兵变的危险,去救助与己无关的百姓,这可真称得上是大英雄甚至圣人了。难怪岳飞在后世会被尊称为“武圣”了。

    牛皋听闻目前情形后,粗声粗气地说道:“元帅和军师何必为此事操心?牛皋不才,愿率一支人马回襄阳催讨粮草,如若不能将粮草安全运抵朱仙镇,甘受军法处置!”

    岳飞和李若虚一听,却都眉头微皱,他们对牛皋可是再了解不过了,此人是员猛将,但同时却也脾气暴躁,让他上阵打仗,冲锋陷阵或许还凑合,干这催粮之事,恐怕就不甚妥当了。

    岳飞正待拒绝时,一旁的汤怀却微微一笑,点头赞同道:“若要追讨粮食,牛兄其实是个好人选,田师中此人脾性末将较为清楚,是个欺软怕硬,骄横张狂之人。如若和他好言相说,他反而未必买帐。只怕真得牛兄这等凶神恶煞之人去,才能唬得住他。”

    汤怀这一说,牛皋是哈哈大笑,再度请战道:“元帅、军师,怎么样?连汤兄弟都说俺老牛可是最适合干这事的!如若老牛不能将粮食押运上来,就提头相见!”

    岳飞和李若虚听罢对视了一眼,心中暗忖:如此说来,安排牛皋去也未尝不可,只是他行事实在莽撞,粮草之事可是如此重要,大意不得啊。

    牛皋见岳飞还在踌躇,便咧着大嘴叫道:“你们如果怕俺老牛误事,就让汤怀和我同去即可!俺们两人一起去找那田师中讨要军粮,总该放心了吧?”

    岳飞听闻之后,思索了片刻,觉得让做事小心谨慎的汤怀和粗枝大叶的牛皋作搭挡,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方点头同意道:“那好吧!牛皋、汤怀,你二人就率一千兵丁回襄阳催粮吧!但切记:不可与田师中闹得太僵!只要粮食能运上来,就不可为难人家!”他再三叮嘱道。

    牛皋和汤怀自然是满口答应。

    岳飞做事倒很果断干脆,随即便让李若虚写了军令,交由他签字画押之后,交给了牛皋和汤怀两人,让他们立刻就率军出发。

    第十二章 四处借粮

    (感谢fsu同学再次投出两张评价票)

    岳云从中看出了一点征兆,自己这便宜老爹定是对田师中既不满又头痛,不然也不会叫牛皋带一千士兵去了。

    荆襄一带都是岳家军的地盘,秦桧安排张俊的一个部将来当襄阳刺史这样重要的职务。而且还在关键时刻对岳飞的命令阳奉阴违,任谁心中都不舒服的。

    “搞不好这田师中会被囚禁起来。”岳云心中暗道。

    这时,李若虚心中盘算了一番后。方又对岳飞说道:“元帅,让汤将军和牛将军回去催粮是缓解缺粮的一个方法。不过,就算襄阳的八十万石粮食运来了,亦还有约十五万石左右的差额。这还得企望百姓的数量不再增加……恐怕咱们还需另寻他法才能得保粮食无缺!”

    听到李若虚的话后,包括岳飞在内的众将领都不禁露出一阵苦涩之色,现在他们能有什么办法?又不可能凭空变出粮食来。

    “元帅,要不我们向金军发动进攻,如果把汴京打下来,说不定就能缴获金军在城内的积粮了。”张宪很快便想到了从敌人手中抢粮。

    岳飞脸上露出了一丝苦涩,略一思索便否定道:“恐怕难以成功!汴京乃是我大宋故都,城墙高大深厚,城内又有兀术亲率十万金军驻守,?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