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435部分阅读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435部分阅读

所周知,“郡王长子”同“亲王世子”一样,也有独立封爵,服饰礼制,视同贝勒。

    为了展现皇上的“恩典”,也为了恒生名正言顺的执掌郡王府,将由汗王府长吏苏德与郡王博贝协助他开府。

    如此,恒生迁府,就定在了明日。

    曹颙辗转反侧,也正是为了此事。

    曹家族谱上,“曹霖”的名字虽还没有划去,却是再也用不上了。从明日起,曹霖这个名字将成为过去,京城多了个蒙古王子“蒙克”。

    “蒙克”汉语“永生”的意思,这是皇上召见恒生后,御赐的蒙古名。

    既然恒生是代汗王府驻京,那他的名字也好,行止也好,就要褪去曹家的烙印,成为真正的蒙古贵族

    时间在辗转中流逝,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

    曹颙一夜没阖眼,他晓得为了避嫌,自己不能为恒生做太多,可实在是放心不下。他心里已经寻思着,等吃了早饭,是不是再叫来曹满夫妇,再仔细吩咐两句。

    恒生这次迁府,曹家安排相随的人并不多,除了松园的几个丫鬟大多数相随外,剩下的就是恒生的几个伴当小厮,管事级别的,只有曹满夫妇同吴盛夫妇。

    郡王府当差人等,都有定制,多是由带品级的职官充当。

    这一块,曹颙自不会插手,可也不放心让恒生一个人在外头,所以才将他身边侍候的,都让他带过府。

    吴盛夫妇,向来有办差理事只能;曹满夫妇,这是精通满语,方便管理那些蒙古奴仆吓人。

    一夜没睡,曹颙的气色很是不好,初瑜也肿着眼睛。

    从襁褓中的婴孩,养育到现下这么大,她对恒生的不舍之情并不亚于丈夫。

    见妻子如此,曹颙倒是有些不忍心,劝道:“安郡王府离咋们家又不远,权当多个串门子的地方,往后也能多出去溜达两回,省的老拘在府里。”

    初瑜点点头,道:“爷说的正”说到一半,她却是止住,呆呆地望向窗外。

    曹颙顺着妻子的目光,望向窗外。

    院子里梧桐树下,不知何时,一个少年伫立在树下。

    初瑜只觉得眼睛一热,眼泪已经止不住,簌簌落下。

    曹颙也觉得堵得慌,重重的叹了口气。

    初瑜已经擦了眼泪,疾行几步,除了上房。

    乐兰带了两个小丫鬟,正在廊下候着,初瑜见状,不由嗔怪道:“二爷来了,你们怎么不禀?”

    “因上房没掌灯,二爷拦着”乐兰低声回道。

    恒生已经引上来,道:“母亲。”

    初瑜拉了他的手,道:“如今已进九了,冻着岂是好玩的,快进屋子里!”

    初瑜虽在女子中已经算是高挑的,恒生长的高壮,已经比她高了半头。可他依旧如孩童似的,任由初瑜牵着他进了上房。

    进了屋子,初瑜才放下他的手,捡了件曹颙的大獒给他披上。

    “父亲,母亲。”看着父亲的憔悴,母亲红肿的眼圈,恒生只觉得心如刀绞,红了眼圈。

    “雄鹰总要展翅,这是好事。所有的孩子,都有离开父母羽翼的时候,只是你比其他人早两年。”气氛太过悲凉,曹颙有些不自在,挤出几分笑道。

    恒生已经忍不住,“扑通”一身,跪倒在地,低着头哭道:“若若是长大就要父亲,母亲那孩子永远也不愿长大”

    曹颙伸出手,摩挲着恒生的头顶,道:“傻孩子,我同你母亲会渐渐老去,若是你们不长大,谁来孝顺我们?难道你真忍心,让我同你母亲为你们操心一辈子?”

    恒生闻言,抬起头来,原本哀伤的目光中才多了分坚毅之色

    虽说前两个月有左住兄弟迁居之事在前,可轮到恒生,阖府上下不舍之情更重。

    毕竟,从开始大家就晓得,左住兄弟总有一日要离开曹家,自立门户的。恒生却是曹家入了族谱的养子,在大家眼中,是曹家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大家齐聚在李氏院子里,连东府兆佳氏也带着晚辈们过来相送。

    曹颙不耐烦这种离别的场景,直接往衙门去了。

    恒生给李氏磕了头,又拜别了众位长辈与平辈,才在天佑陪伴下,带着奴婢下人,前往郡王府。

    春华嫁入曹家的时间短,没有在西府住过,进门后没多久又随着丈夫外放,同西府的晚辈并不相熟,今日过来,也只是尽人情罢了。

    见初瑜神色怅怅,她少不得随着去梧桐苑,好生劝慰一番。

    兆佳氏却留在兰院,带了几分好奇问李氏,道:“大老爷、大太太向来疼恒生,不亚于天佑、天宝两个,总不会让他就带了几个人过去,定会给置办一分产业。不知有多少,嫂子您可晓得?”

    李氏虽不至于像曹颙夫妇那般感伤,可心里也不好受,听了找兆佳氏的话,更是不舒坦,道:”随他多少,都是父子间的情分。“

    兆佳氏忙到:”好嫂子,您就不管家,难道糊涂了不成?现下这府里可不止大老爷一房,还有小七。要是他们两口子真厚待养子,那往后小七分家时,岂不吃亏?“

    李氏闻言,不由皱眉,道:”即便往后他们兄弟两个分家,也是分祖产,万没有分哥哥嫂子私产的道理。

    这府里有多少祖产,旁人不晓得,二婶还不晓得?“

    兆佳氏被咽的说不出话,神色有些讪讪,心里却开始活动开来。若是长房真那样分家,是不是东府也可以”上行下效“,那边分家也就只分”祖产“。

    看着李氏神色淡淡,对长子长媳丝毫不介怀防范的模样,兆佳氏又疑惑,难道自己这嫂子真没有私心,不偏疼小儿子一些?

    随即她想到,自己还有几分私房,更不要说李氏。

    不说旁的,单说这些年来宫里的赏赐,就能积攒不少。

    看来,她是打算都留给幼子,要不然也不会对家产这么看得开。

    这一回,她却是猜错了。”这是?“看着手上的册子,还有眼前整整一车的金玉摆件、古董珍玩,恒生不由瞪大了眼睛。

    从曹府出来时,这辆车极为不起眼,恒生没有在意,还以为装的是下人们行李包裹。

    直到进了王府,天佑却吩咐将这辆车直接拉到而门外。”这是老太太赐的,早就预备好的,原本是想着等二弟成亲时再给你,这回却是提前了。“天佑道:”诺大一个王府,屋子里家具什么的大家伙事儿会由内务府那边看着收拾,这布置摆设,却得自己预备。总不好都空荡荡的,像客厅、起居之处,总要有几件好物件撑撑门面。”

    册子是这些东西的名单,确实不是新墨。

    恒生怔怔的,说不出话来。

    对于李氏,他虽打心里尊敬,却比不得对养父母的依恋,他心里也明白,在老太太心中,自己的位置也要靠后,比不得长孙天佑,比不得养在老太太身边的小孙子天宝,也比不得老太太的老来子长生。

    在老太太面前,恒生向来多几分拘谨,生怕老太太会厌了他。

    天佑见恒生不说话,道:”都是老太太的私房,可是正经有不少好东西,老太太倒是真心疼你,这是欢喜的傻了?“

    对于祖母的这份”厚赐“,不仅恒生意外,天佑也有些意外。

    他已经代父管家,之事晓得库房的情景。

    老太太这车古董珍玩,多是贵重好出手之物,占了老太太私房的两成。即便是天佑自己,也曾想过祖母会怎么分配这份财物,会不会分给自己一份,可也没敢想过两成这么多。

    毕竟除了父亲同七叔两个儿子,老太太还有两个出嫁女。

    就算儿子多分些,分到父亲名下的也不会超过四成。

    父亲名下,又有子女四人,老太太却直接给恒生预备了其中两成。

    看来,老太太平素里虽待恒生不如其他两个孙子,可老人家心里到底有怜弱之心。

    多多为恒生这个孙子,预备这些值钱贵重之物,为他添家底,也是因她不是曹家血脉,不能继承家业与爵位

    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 开府(下)

    汉白玉凤鸟形镇,唐彩绘菱花银扣琴棋图金盘,宋错金错兽首提梁壶,元红牡丹纹盘,明象牙八宝如意灵芝摆件……

    一件件古董珍玩,晃花了苏德的眼。

    郡王博贝也咪着小眼睛,不知在想些什么。

    “这……都是内务府配的?”苏德犹疑着,问陪他前来的理藩院司官道。

    若真是如此,那可真是“黄恩浩荡”。

    不管怎么样,恒生少爷,不,现在应该叫蒙克少爷,蒙克少爷驻京已经成定局了。

    皇上这般器重,即便王府那边真有其他打算,也要好生思量。

    那理藩院司官闻言笑道:“苏大人真是说笑,要是每家王府都要配上这等古董珍玩,那内务府早就空了,据下官所知,这屋子里,只有这套檀木掐丝珐琅家具是内造,其余的摆设物件,当时蒙克少爷自己带来的物件儿。”

    苏德闻言,长出了口气。

    博贝却笑着点头道:”格捋克延丕勒真是好福气啊,自己没操半点心,白检漏这个好儿子……“他笑得诡异,苏德冷眼瞧着,晓得他没安好心,什么叫白捡的儿子?像是在说少爷出身不明。

    苏德懒得与之斗口,不管少爷说庶子,还是j生子,即是皇上金口玉言赐的名,正当身份,那他就是汗王府的世子。博贝想要借题发挥,用这个来攻击汗王府,却是要自己个掂量掂量。

    跟随而来的内务府司官,看来也是想到此处,飘悠悠的看来博贝一眼,笑道:”王爷说的正是,汗王确实好福气,蒙克阿哥是皇子伴读,养父是朝廷重臣,养母是和硕格格,前程大好,压根就不用汗王府来操半点心。”

    博贝的笑容僵住,他这次进京,除了趁着老汗王去世想要钻营一下,还有为了儿子的亲事。

    若是儿子能尚个公主,或是出身显赫的宗室贵女,那即便现在汗王位由别人袭来,等他死了的时候,也能再博一博。

    可是在数次陛见后,皇上晋了他的爵位,亲事那边就有些不如意。指婚的格格,虽然是皇上的亲侄女,却因为父亲爵位不高,本身又是庶出,只是封了个固山格格(县主)。

    这几个人正说着话的时候,就见恒生从门口进来,冲着众人拱拱手道:“方才有贵客下降,小子出迎,怠慢了王爷与两位大人,还请几位勿怪。”

    博贝忙堆笑:“无事,无事,又不是外人,蒙克阿哥不必客气。”

    苏德与那司官身份低,更称不上怪罪只说。他们二个已经开始忐忑,因为恒生身后跟着几个人,除了他们已经见过的曹府长子天佑外,还有二个少年,腰里系着黄带子。

    恒生已经侧过身,对身后那二个少年介绍道:“四爷,五爷,这位是扎萨克图汗部左翼左旗的博贝郡王,这位是汗王府的苏大人,那位是理藩院的崔大人……”

    说到这里,他转头对三人说道:“王爷,二位大人,这二位贵人就是四阿哥,五阿哥”

    没有提及那个王府,那二人身份,不言而喻。

    弘历扫了三人一眼,走到博贝面前,虚扶一把道:“王爷多礼,快快请起。早听父皇赞过王爷勇武,有先祖之风,如今一见,真是名不虚传。”

    博贝进京一个月,不是聋子瞎子,虽然没有见过弘历,可也晓得,眼前这位就是大清的储君,未来的帝王,听力这一番褒赞,激动的满脸通红,胡子也跟着一翘一翘的。

    弘历仿佛没见到他的失态,目光转向理藩院的崔郎中,道:“王府收拾的不错,这么短日子,就能修缮成这个模样,可见是用来心的,甚好。”

    崔郎中叩首,道:“都是nucai职责所在,不敢不尽心。”

    最后,弘历才看到苏德,温煦道:“听说你是汗王府老人,往后蒙克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你多提点。他说孤之伴当,也是孤之好友,孤自是盼着他好的。

    苏德笑得比哭还难看,只觉得头有千斤重,众目睽睽下,那里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老实点点头,道:“外臣谨遵殿下吩咐。”

    这般见过,弘历与弘昼无意在寒暄,博贝三人也识趣,躬身告辞离去。

    客厅上,只剩下二个皇子与天佑,恒生四人。

    弘昼站在博古架边上,打量起来。

    他同弘历,都是识货的,自是能瞧出这些物件价值不菲。

    弘历已经坐下,对恒生笑道:“册封郡王长子的旨意,过几日就要下了,这回可真是三喜临门。”

    恒生眨眨眼,有些糊涂:“三喜?”

    开府算一喜,封爵是一喜,何谓三喜……?”

    天佑却是反应过来,笑道:“四ye,二弟的亲事也订了……?”弘历点点头,道:“正是,正是”

    恒生呵呵笑着,倒是有些不好意思。

    弘昼已经看完博古架,很是不满意地瞥了恒生一眼,道:”还笑,倒是便宜了你!本当时爷的外甥,往后就要成ye的妹夫了,平白长了一辈儿。”

    恒生只是笑,虽说二位皇子没有提他跟谁订亲,可大家心里都有数。

    “还剩下四十来天就过年了,年前怕是赶不及,婚期定在明年?”天佑问道。

    弘历笑道:“正是,皇额娘舍不得三公主早嫁,正经要留上些日子。”

    他口中的三公主,就是庄亲王的大格格,被皇上收为养育,由宫中皇后教养,视同皇女,顺着宫里的排行,行三,被称为“三公主”

    话虽如此,大家都明白,这不过是说辞,真正的原因是不好绕过汗王府。

    即便由朝廷册封郡王世子,由皇上赐婚,也得由新汗王的谢恩折子走个过场,面上才好看。

    不过,三公主年纪确实不大,同天慧同岁,过年才十四……

    户部衙门,小曹官署。

    听了蒋坚的话,小曹低声诧异道:“停了浙江乡试、会试?”

    怨不得他震惊,天下的文人,半数出自江南,江南的文人又半数出自浙江。因江南的乡试出现舞弊事端,陷进去多少官员?朝廷对江南士子始终以安抚为主。

    江南士林稳,人心才稳。

    为了弥合当年八旗南下时候聚集地血仇,开国80多年来,朝廷对江南始终是加恩。

    如今皇上仅仅因厌弃了二个汗官,就迁怒与这二个官员籍贯所在地浙江,这也太儿戏了。

    其中汪景琪早在年羹尧伏诛7日后,就被处斩,脑袋至今挂在菜市口的旗杆上。他不仅自身获罪,妻儿发配黑龙江给披甲人为奴,兄弟叔侄辈流放宁古塔,9族凡在官的都革职,交原籍地方官管束。

    说起来,已经是早已完结的旧案。

    另外一个礼部侍郎查嗣庭,则是因为担任今科江西乡试主考官时,出题不当,被视为“诽谤皇上”

    这件事,到不是历史流传的维民所止,因“维止”二字是去了头,雍正才问罪。

    而是因为他出道四道题中,前面出现正字,后边出现止字,正和汪景琪《历代年号论》中“一止之象”的说法,所以被人弹劾。

    如今不仅查嗣庭罢官入狱,海宁查家也被清查。

    海宁查家,执掌江南士林牛耳,至康熙末年,更是人才辈出,被称为“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

    查嗣庭兄弟四人,都是进士出身,子侄辈中,也有三人科举出仕。除了长房兄长查慎行告老,带着子孙在海宁耕读传家外,查家剩下三房都在京中。

    小曹对这个查家,颇为关注,因为后世鼎鼎大名的金庸金老爷子,就是海宁查家子孙。

    因曹家早年久居江南的缘故,曹寅生前同查家族长查慎行私交颇深。随着查慎行隐退,曹寅病故,二家关系才淡了下来。

    小曹毕竟只是普通人,对于历史的细枝末节知晓的也并不清楚,因此并没有将海宁查家同文字狱联系起来。

    直到现在,查嗣庭的案子出来,小曹同志才猛然想起来这一茬来。

    蒋坚带来几分担忧,低声道:“浙江士林要大乱,李抚台处境堪忧……会不会牵连到二老爷……”

    这一点,小曹倒是不担心。

    毕竟曹颂是江宁总兵,辖地在江苏,李卫那边,也是有惊无险,说不定这正是他升总督的契机。

    “李卫简在帝心,位置稳当,他既稳当,老二那边也出不了大纰漏。江南士林乱不了,非磷不必太过担心。”

    见小曹说得笃定,蒋坚不由好奇问道:“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