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重生于康熙末年 >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403部分阅读

重生于康熙末年第403部分阅读


    且不说他人品让人放心与否,只说他的身份,放在衙门中,就容易生事。那些想要巴结曹颗没门路的,自然要先挑与他关系亲之人。

    想到此处,初瑜放下茶盏,直言道:“大姑奶奶,不是我推脱,我们爷的脾气,从不许家人插手公事。倘若大姑奶奶有此意,还需大姑奶奶直接同我们爷说说看。”

    说也奇怪,按说初瑜身份远比曹颗尊贵,可曹颖对于弟妹只是敬,对于堂弟则是带了畏惧。

    见初瑜推得干净,曹颖白了脸,道:“弟妹,不过是给我们爷安排个差事,就这么艰难?听说这些日子,不少人过来送礼,外人都能安排,多我们爷一个,又有什么?难道还让我预备厚礼再登门?”

    这话说得有些不中听,初瑜心中有些不耐,抬起头来,吩咐乐春:“往二门传话,就说大姑奶奶来了,请老爷过来说话。”曹颖看出初瑜9!i不耐烦,心下也着恼,想要起身就走,又舍不得这个机会,只能打量着四下里的摆设来消磨功夫……前院,客厅。十六阿哥已经走了,曹颗正同李诚说话。

    八月李诚与孙礼一道参加会试,显然他的运气没有自己的表弟好,最终名落孙山。不过他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执意功名,气色看着倒是比过去好上许多。

    “你能为兄长谋划,有心了……可是你想过没有,你兄长即便得了差事,也不过多一份薪俸贴补家用,又有何助益?”听明李诚来意,曹颗想了想,道。听曹颗如此说,李诚不由怔住:“表叔的意思?”“你家兄弟之中,只有你有了功名。若要谋差事,也当你去,历练一番,才更便宜。”曹颗缓缓地说道。

    “侄儿……侄儿……”李诚神色有些激动,吭哧半天,方低声道哦:“侄儿晓得,表叔素来不喜侄儿,不必因侄儿之故,使得表叔县,难一r,十一一”

    曹颁看着他,眼前闪过李煦、李鼎父子的面孔,又浮出高氏与李氏的脸,叹了口气,道:“我只是不喜算计。要是陌生人还罢,也不会平白来算计谁,看着不顺眼的不理睬便是;亲戚之间算计来算计去,叫人心累。早年见你行事狠辣,不留余地,还当你是自私心狠之人;这些年看下来,你倒也不是绝情之人,比过去懂事多了。李诚羞惭不已,站起身来,不敢抬头。“我并不是要扶持你做什么,不过是给你的机会,要是你出息了,

    道:“虽说亲戚名分,我也不会太照顾你,到时候要是你办差不经心,或是不适应官场,也没有人会纵容你。”李诚心潮激荡,眼泪簌簌落下,哽咽着说道:“侄儿谢过……谢过表叔十一一▲r”

    并不是曹颗发善心给自己找麻烦,而是因孙家如今日子渐渐好了,李家却全无起色,李氏到底放不开,即便没有在儿子面前说什么,提及李家时也带了惦记。

    曹颁因忌讳李家,还在犹豫该如何行事,方才听了十六阿哥那番话,才想着能帮上一把也好。

    见李诚失态,曹颗摆摆手,道:“不必谢我,并不是让你享福去了,说不定要过苦日子。你若有心,往后办差就精心些,早日出人头地也好复兴家门……”该说的都说完,刚好二门使人传话,曹颗便没有留李诚,使管家送他出府。

    正如初瑜所料,曹颗拒绝了收孙珏八总督府之事,也没有想过将他推荐到旁人处。

    长幼尊卑,可不是闹着玩的。收个名分比自己长的亲戚当差,那不是给自己挖坑么?

    像李诚那样的,即便是担着表亲的名,可是子侄辈,要是有什么不对之处,自己随意教训呵斥处置,都站的住脚;平辈或者亲长的话,就要顾忌悠悠众口。

    曹颖见堂弟想也没想就回绝,满心绝望,脸上添了哀色,哭着脸道:“难道就让我们爷这样在家当一辈子废物么?不说贴补家用「就说礼哥儿、娴姐儿说亲,可怎么同人介绍我们爷?”

    或许,孙珏除了私德有损,也不算太坏。可他与李诚不同,李诚是聪明人,知道什么时候行什么事,对于人心也会拿捏,轻易不会吃亏;孙珏却是不着调,受不得旁人的哄。

    要是他真成事,孙文成又怎么会眼看着正值壮年的长子闲赋存家,早就会替他安排……李氏与高氏知晓曹颗收李诚在身边办差,都很是欢喜。

    不过,她们也怕李诚在彼处有什么纰漏,不仅于前程有碍,还丢曹颗的面子,少不得特意叫他过来一趟,嘱咐再三……∫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零七章 项归

    只,到了十月下旬,曹觎的日子就越发忙碌。预备万寿节贺礼,了结户部差事,还有官场上的迎来送往。不说旁人,就说伊都立这边,就是十月二十出的京城。

    他素来人缘好,出京之前摆了好几次酒。曹颗这个新出炉的总督,少不得被拉着做了两回陪客。等到十月二十这天,曹颗又跟着出城送别了一趟。

    伊都立家虽是大族,但是在他父亲去世后,门庭也渐渐没落。等到新皇登基,他青云直上,这上门的族亲也就多了起来。

    伊都立不是爱记仇的,并不为旧事挂怀。对于这些送上门的亲戚。,能帮也就帮一把。如此,等他出京,跟着同往的三十多人中,有不少是落魄族人。

    这个时候,讲究家族宗法,这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也是世情,倒是无人觉得稀寺,反而要赞伊都立一声仁义。

    曹颁见状,想起自己定下的扈从名单,只有一个姓曹的,倒是认了自己为世叔,可实际上同曹家扯不上半点干系,是正红旗满人「满洲老姓索佳氏,祖辈开始用“曹”做汉姓。

    他也想要多带几个子侄辈在身边,官场上有时候不好亲自露面的,晚辈出面对便宜。有什么不妥当的,也不过是“管教不严”0

    可谁让曹家子侄辈都年幼,还不到当差的年纪;丰润那边族人倒是多,可自打曹寅移坟分宗,那边就同京城渐渐少了往来。

    京城这边,大宗宗子曹颀如今在内务府当差,因办差精心,还被皇上赞了一回,赐了官房。不过许是他官位不高,随之进京的族人并不多。倒是留在江宁的那几房族人,早年受曹家父子恩惠太多,时常有请安的书信过来,并没有因曹家这支分宗而断了诠来。

    伊都立离京没两日,曹项一家抵京。

    他离京前,是从五品的翰林院侍读,两任学政下来,升了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也算风云得意。只是因这两月往返京城的督抚大圣太多,曹项这个学政,就显得不打眼。曹府诸人,几多欢喜几多愁。除了前几年生下的嫡子,曹项去年还添了嫡女。看着四房嫡子嫡女俱全,静惠同素芯虽面上带笑,心中不无酸楚。至于兆佳氏,就算不自在,也晓得留几分余地,对春华道了几声辛苦。接下来,少不得又在儿子媳妇面前,念叨几声嫡孙。倒是西府这边,阖家上下,对于曹项一家到京,都是欢喜的。

    李氏抱着曹项嫡子天豫,将他同天宝放在一块,笑着说道:“他们小哥俩年纪相仿,往后倒是有个伴儿。”而后,又接过襁褓中女婴逗弄了一会儿,道:“这就是咱们四姑娘,小模样长得真俊。”

    因是宗亲的缘故,初瑜与春华早年就比较投契,虽说隔着好几年没有见面,可到了一起依旧觉得亲近。

    初瑜早年虽随着丈夫放过外任,可因为曹颗只是道台,守地离省城又远,所以初瑜在外地官场上的应酬有限。不过是逢年过节,在道台府宴请几位知县太太什么的,并不需要她怎么尽力。这次去直隶,却-是不同。

    手下人多,势力错络复杂,就算他们夫妻不安排“夫人交际”外头打这个主意的也不会少。

    如何应对牛鬼蛇神,如何成为贤内助,初瑜这个做嫂子的,不耻下问,少不得请教春华一番。

    曹项这个学政,虽品级不高,可贵在清贵,又不归地方官统属。即便面对巡抚,也不过是平礼相见。因此,河南官场的上下官员,曹项都有应酬的时候。

    春华想了一番,道:“官场上女眷们往来,同外头的男人一般无二。哪两家老爷交好,连络有亲,诰命们也亲密些,吃酒上香都要结伴;要是两家结了仇怨,女眷们彼此敬而远之。哪里都一样,但凡人多了,便离不了内斗。巡抚同布政使没几个对付的,按察使看似作壁上观,背地里总要投向一家,公事才不掣肘。武官那边,同文官这边倒是没什么利益冲突,内里却也不太平。提督与总兵,驻守八旗与地方绿营,都有一番热闹。不过,以大伯的身份与大嫂的尊贵,倒是并不需要刻意交好哪个,只看个热闹,不要让小人钻了空子做耗就是。官场上就有那起子小人,没脸没皮粘上来,最是让人心烦。若是与之计较,则失了身份;要是不计较,那起子人就要蹬鼻子上脸,越发捉幺。”

    初瑜听出春华口中忌惮之意,好奇问道:“人在仕途,总要几分脸面,竟有人下作至此?”

    春华笑道:“大伯久任京官,往来的又多是勋贵,大嫂自是没见过那些小人的手段。说起来都都要笑死人,有个训导太太,家中的闺女都要出阁,只因娘家姓曹,每次过来请安,就一口一个▲舅母”拦也拦不住。他家的纨绔少爷,出去就敢打着学政外孙儿身份招摇,将四爷气得不行。其他的,认爹认娘,想要结娃娃亲的,大有人在。这些攀附手段,初瑜倒是也见过,笑着听了……前院,客厅。曹颁与曹项兄弟两个,叙起别情。

    对于堂兄外放直隶总督,曹项是且喜且忧。东府三兄弟中,只有他做过外官,晓得外官的艰难。

    做京官,做的是关系,有家族被倚仗,很是容易;做外官,也是做关系,却是地方上的关系。

    朝中助力,虽可以为倚仗,但是地方上自有一番格局。如何梳理关系,还得自己费心。勋爵子弟,外放混不下去、灰溜溜的回京的大有人在。曹颁所在的直隶总督,是最显贵的外缺不假,却是最容易受攻讦。

    见堂弟真心担忧自己,曹趿颇觉欣慰,道:“要是不放心我,四弟就勤勉差事,早日入阁,好在京中助为兄一臂之力。”

    曹颁说的是真心话,曹项却以为堂兄不过是劝勉自己,忙道:“弟弟不足而立之年,便擢升从四品,已是借了家族余荫,哪里还敢奢求?”在他看来,要是堂兄遇到难处,也不是自己这个翰林官能援手的。

    外头有平王府与淳王府两处姻亲,还有十六爷、十七爷两个至交,都是强援;家中还有二哥是御前一等侍卫,结交往来的都是勋爵子弟,轮不到自己出面。虽说曹项不在京中,可曹趿也始终关注着这个堂弟。不能说河南那边事无巨细都知晓,对于曹项这几年的官场作为也都清臭丁的很。这个堂弟,早年为了生母,一心步入仕途。

    可进了官场上,不知是不是在翰林院待的,性子倒是平和许多,并没有太大的野心。或者说,他觉得满足。毕竟,以他的年岁,从四品的官职,已经是幸进。

    曹颁却是不能看着他满足,有些话曹颂、曹瑕不好说,曹颗却是要说的:“想想小五。钱先生说过,以小五的资质,散馆后留在翰林本不成问题。小五却考了中等,去了六部做司官。你当晓得,他从小就爱读书。翰林院编书的差事,既体面又清闲,要不是为了你这个哥哥,他为何不留在翰林院?”

    曹项头一回听说此事,不由怔住,好一会儿方白了脸道:“五弟信中,只说这馆庶吉士才子如云,他考了二等已是侥幸。”

    曹颉长吁了一声,道:“他跟我们也说的这个话。要不是钱先生提了一句,我还不知这小子蕹。拙。想来也是,老爷在世时,就曹褒赞过小五,说他资质是我等兄弟中之最。”

    曹项心里很是混乱,扶着额头,眼神有些发直。

    曹颁见他如此,倒不好意思逼迫他太甚,道:“谁也没指望你立时封阁拜相,你也无需太心急。只是心里要记得,我总有退下的那天,到时候家族重担说不定就要落到你头上。”

    曹项闻言,立时转过头,望向堂兄,直觉得不可思议:“大哥正值盛年,即便有一日荣养,侄儿也长大成人,哪里轮的着我……”

    话没说完,就见曹颗出言打住:“难道偏要我熬到花甲,就不能让我也享享清福?最多再熬化、八年,我就要隐退。前半生为家族活着,年岁大了,也要过几日随心日子。到时我这富贵日子,还要指望你们几个给撑着,你可别想着偷懒。”曹项回到东府时,还带了几分恍惚。

    他有些不敢相信,弟弟奎了成全自己,避开了翰林院的差事;堂兄话里流露出让自己接家族重任的意思。

    曹项摸了摸自己的荷包,才想起自己忘了一事,那就是将这几年堂兄陆续给的银子还回去。

    堂兄此举,走出于善意,怕自己手头窘迫的话容易为外物所诱,办差砸了差事。曹项身为成年的弟弟,却厚不下面皮去占堂兄的便宜。幸好娶了贤妻,勤俭持家,减少了许多抛费。东府这边,每年又使人送上一千两银子过去。因此,曹颗给的这份银子,并没有动用。

    曹项觉得心里乱糟糟的,并没有回自己院子,而是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呆坐了半响……∫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突如其来

    万寿节没到,户部就有了大动作。

    不知雍正怎么想起国库亏空之事,让十三阿哥清查亏空,这一查可好,竟然查出二百五十余万两的亏空来。

    要知道,在雍正登基伊始,曾追缴过一次官员亏空。康熙朝的旧账,有的追缴完毕,有的则因隔得年久,最终不了了之。

    没想到,这短短两年工夫,户部又出来二百多万两的亏空,这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全年的税赋。

    雍正气了个半死,下令十三阿哥追缴此项亏空。

    不说旁人,只六部官员处,就追缴出一百多万两。剩下一百余万两,账目不清,追缴无力的,则归置在户部头上,由户部分十年还清。

    为了此事,户部满尚书孙渣齐被革职,汉尚书遭申斥,两位侍郎被降级调用,其他牵连的郎中、主事等司官罚俸半年到三年不等。

    曹颛这个即将离职的侍郎,因名下没有亏空,又没有直接插手过国库钱粮之事,倒是没受什么牵连。

    曹颛觉得蹊跷,户部亏空是宿症,皇上为何会选择此时追缴此事。

    没几日,便德德地有流言出来,听着那话的意思,是户部出了“内鬼”,在御前揭开此事,才引得皇上震怒,使得京官不安。

    曹颛虽没有动什么手脚,但是听了这话,却是不做贼也觉得心虚。

    毕竟,在此次户部大地震中,他丝毫无损。又因即将就任直隶总督,在外人看来,就是皇上其中的心腹臂膀。

    这样想的人,绝不止曹颛自己。

    他再去户部时,同僚属下看着他的眼神,都复杂莫名。就是那种畏惧中带了鄙视,殷勤中带了提防,使得曹颛气闷不已。

    他正寻思,要不要使人追查下流言的来路,省得被有心人推波助谰,真的“栽赃”到自己头上。

    没等他有动作,就开始有人指名道姓地点名“内鬼”,却不干他曹颛之事,而是皇上门下的奴才云南布政使李卫。

    李卫早年在户部三库任郎中的履历,同老庄亲王的结怨,都被人翻出来说唱。

    开始流言还有鼻子有眼,说得不算离谱;后面不知为何传走样,连老庄亲王之死都同李卫扯上关系。

    雨此次户部大变动的根本,则成了李卫想要谋户部缺才进的谗言。

    官场上最不缺的,就是算计人;可最令大家忌讳的,就是这种牵连众多,激起众怒之事。

    数日屯,就有不少弹劾李卫的折子递到御前。弹劾的内容五花八门,似是而非。从李卫最早的梢官起,到他在云南傲视上官什么的,都没有落下。

    十六阿哥同曹颛说起的时候,都带了几分幸灾乐祸,道:“这就应了那句老话,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大用前,先敲打一番,那位才能安心。”

    曹颛听他一说,也想明白其中关键,道:“江南要地,财帛动心,真人入眼,多少官员折在那里。也只有放个孤臣下去,才不会被外力掣肘。”

    话这样说着,曹颛暗道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