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摸宝 > 第七十二章 犀角雕布袋和尚

第七十二章 犀角雕布袋和尚

在井口边沿的举动就可见一斑了。

    伸出手,费力地拿出了这个大约6厘米左右的一尊明黄色的雕塑,拿井水冲洗了片刻,真身显露在沈文信面前。

    厚厚的青苔被沈文信剔除之后,手部与不明材质的雕塑接触后,宝箱徒然出现。

    一个六品鹭鸶形象的宝箱出现,质地以黑铁为主,呼之欲出的鹭鸶鸟,让沈文信大吃一惊,原来这是一个古董啊!有了这个判断之后,沈文信仔细观察了这尊雕塑。

    雕刻的好像是和尚,看形态有点类似于弥勒佛,但是又不太像,从形态上有弥勒佛的敦厚,又有自己的特色诙谐。

    无疑,这是布袋和尚,旁边容易忽略的布袋,证明了其身份。色调上冷暖成趣,突出了袈裟服饰,增强了整体质感,刀笔圆浑,笔势舒畅。选布袋和尚抱膝小憩造型,突出了笑和尚的诙谐,强调了弥勒佛的敦厚,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沈文信再看底部,是中空的,上半部带有沁色的布袋和尚的头部是实心,横截面分析了一阵,沈文信排除了牛角的可能。

    其纵向的横截面纹路趋于平行,而牛角则是交叉,证明不是牛角!那么只有一个可能,明黄色这件布袋和尚佛像无疑是犀牛角!突出的特点是“鱼子纹”横截面!

    并且,沈文信估计这应该是明代的犀牛角,属于亚洲犀牛角,目前的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犀牛角的作品,但是大多是非洲犀牛角,而这件犀牛角雕市场价值比普通的非洲犀牛角高出十倍以上!再加上其精湛的雕工,更为它增色不少。

    犀角雕刻与竹、木、金、玉的雕刻艺术同为艺林珍赏之品。在明代这一时期,犀角的雕刻能手有鲍天成、濮仲谦、尤侃、江福生和尚均等。他们都是身兼多技的著名雕刻家,能用犀角、象牙、各种硬木、香料等材料雕刻成各种奇巧精美的杯、盒、扇坠、发簪及印章之类,精妙绝伦,与当时苏州的琢玉名手陆子刚齐名,在江南颇负盛名。

    不出所料,六品的犀角雕布袋和尚市场价值应该超出一百万!是一件比较具备欣赏价值的古董,当然目前犀牛属于命令禁止杀戮、交易的保护动物,在许多的国家地区都是违禁品,无法出入境的,而且亚洲的犀牛早就灭绝了,如今只剩下非洲一系的犀牛,随着猎人的捕杀,数量与曰剧减。

    不过这件明代的犀牛角雕塑佛像,应当归于文物一类,体现了明代工匠的独具匠心。

    沈文信暗自猜测道:“也许正是这件犀角雕布袋和尚常年放在井口的阶梯上,犀牛角材质的佛像慢慢渗入到里面,才会有一定的药物作用。

    按照古人的说法:“须知玉杯增酒之色,犀牛角之杯增酒之香。

    犀牛角的药物价值,早在《黄帝内经》中阐述清楚了。犀牛角属姓大寒,是治疗热病的良药,还有凉血、解毒、镇惊的作用。

    很多收藏爱好者会收集犀牛角的古玩,用来盛酒喝,值得一提的是徽墨收藏爱好者,也有此类的兴趣,专收古代的徽墨,磨制之后用来兑水喝。

    所以近些年来,上等的徽墨、犀牛角逐渐的消失,也跟现在的藏友特殊的饮食的爱好有关。

    布袋和尚位列七福神之一,不知名氏,来历不详,笑口常开,蹙额大腹,经常佯狂疯颠,常挎着布袋。世传为弥勒菩萨之应化身,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

    逐渐了解了这尊佛像来历的沈文信,开始思索的是,如何收入囊中,觉得如果这么拿走,有点颇为不地道。

    也许正是这尊布袋和尚,才会让这个村子里的人长命百岁吧,拿走之后,井水内,不在含有犀牛角的成分,也就没有神奇效果了。

    “沈大哥,你怎么了?”

    “没,没什么,我只是觉得这件东西很精致,心里面很喜欢,不知道这件器物的主人是谁?”沈文信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既然没人知道这件佛像的价值,抱着捡漏的心思,他打算拿下,但是不问自取,谓之偷也!所以沈文信还是要询问清楚,这尊佛像的物主。

    陈振风却表现的无所谓地道:“这东西摆在井里面也不知道好多年了,具体是谁的都说不清楚,如果沈大哥你喜欢就拿走吧,觉得过意不去,出点钱把这口井修缮一下,我相信村民们也是很乐意的。”

    “这样啊,那行,我看这井也有些年份了,该是好好修一遍,一万行不?”

    “多了,我估计两三千就成了,都是为村子建设,只是出自材料费而已,人工方面,我父亲他们会跟村里商量。”大概也就买些水泥、沙子、砖头,加固井口罢了,几千倒是很容易就办好。

    “好的,等下我跟你父母商量下。”沈文信收好犀角雕布袋和尚,径直上楼了,此刻陈母、陈黎在忙碌着准备早饭,浓郁的茶香,使得沈文信精神大振,不由得问道:“伯母,你们在做什么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