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摸宝 > 第三十一章 太平天国古庙

第三十一章 太平天国古庙

心,太平天国啊,清末时期兴起的一个比较著名的起义,在华夏历史上描画了重要的一笔,成王败寇的思想之下,太平天国的那段历史总体来说是抹黑的状态,而且是清庭执政,使得太平天国的许多历史消失了不少。

    这座庙宇能香火鼎盛到现在,着实不易。沈文信对天王庙的兴趣大增,不过却跟着陈黎往侗乡县标志姓建筑鼓楼方向行走,自行车则被锁在了停车场内。

    侗乡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和灵魂。它属木质结构,以榫穿合,整座建筑不用一枚铁钉,几层至几十层不等,以单数居多,呈四面、六面或八面形,一般高十多米,最高者达几十米。形似宝塔,巍峨壮观,飞阁重檐,结构严谨,做工精巧,装饰细致,色彩朴质。被誉为“世界第一鼓楼”。

    陈黎简单地为沈文信大致介绍了侗乡鼓楼的背景,随后陈黎来到门前,对守门的大妈说了一连串类似于英语的侗话,最终沈文信不用交纳20元的门票就进去了。

    刚进门,周围是许多的侗族人们劳作的石雕画面,简单、写实,这类的雕刻手法,陈黎说是“农民画风”。

    因为是新建十年左右的鼓楼,历史韵味差了些,却不妨碍沈文信欣赏侗民族的技艺。沿着螺纹楼梯,沈文信和陈黎登上了二楼,这个时候沈文信才道:“陈妹,你刚才和那个大妈说什么啊?”

    “呵呵,我说你是我朋友啊,来这里看看的,那个大妈是我们村子的,平时交往不错,所以就让我们免费参观了。”

    “那他们不是亏了?”

    “这没什么的,本地人登楼,只要身份证就不用钱的,你冒充是本地人就成咯。”

    陈黎说着,欢呼雀跃地再上了一层楼,鼓楼的楼层,越高,面积就越窄,楼层的幅度就越大,沈文信跟着后面,看着陈黎的背面,近在咫尺的感觉,使得沈文信不免产生了些杂念。

    “沈哥,你知道吗?这根主柱的树龄,你猜有多长?”

    陈黎指着不远处的巨大柱子说道,此时两人已经登上了中间的位置,大概距离地面20多米左右,整座建筑有426米。

    “一百年?”

    “再加一倍,两百多年了啊。”

    “哇,那县里面的投入肯定很大了,为了发展旅游景点,下了不少的气力啊。”沈文信猜测肯定是那个时期的某个领导为了政绩,下了不少的血本,不过这也旅游们提高了一个就近参观侗族文化的机会嘛,算是做了一件好事。

    一边聊着有关侗族文化的事情,不知不觉两人登顶了,这个时候不是旅游旺季,来登顶的人并没有多少,因此楼顶只有沈文信和陈黎,孤男寡女在一个狭窄的空间,产生些想法也是正常的。

    楼顶的空间大概也就4平米左右吧,眺望着四周,侗乡县城的全景一览无余,沈文信看到了对面的天王寺,按照建筑的风格来说,应该是佛教寺院。

    沈文信疑惑的是,为什么太平天国时期的寺院会是佛教呢?而不是拜上帝教?估摸着当时肯定供奉的是洪秀全之类的,倒了后来,太平天国覆灭了,自然而然的供奉佛了,这也是历史原因吧。

    佛教在国内还是挺吃香的,所以香火方面不用担心,这也是天王庙留存至今的原因。

    沈文信四下瞧了瞧,狭窄的柱子四周,刻满了“某某到此一游”十分的不堪入目,这种景象也只有国人才做得出吧,歪歪扭扭的字体,显然平均年龄都很小,也不排除是成年人一时兴起留下的。

    “素质啊,素质。”

    国外的一些景点内,也有一些国人的“墨宝”存在,对于外国人来说,国人被列入了最不受欢迎的旅客行列,着实有点悲哀啊。

    撇去这个有点揪心的事情,沈文信拿出了手机,说道:“陈妹,我们有缘一起游览侗乡鼓楼,留张照片怎么样?”

    “好啊。”陈黎对此并没有反感,沈文信定好了角度,略微一靠近陈黎,两人微笑着拍了几张照片。

    “谢谢。”沈文信礼貌地说道,两人相处的时间并不长,合照的要求还是有点唐突,也不知道什么原因,陈黎鬼使神差地答应了,拍完了才觉得有点不对劲啊。

    “不用谢,我们是朋友嘛。”陈黎只好这么说,却不明白,一缕情愫在双方之间衍生了,只是两人都不知道而已。

    双方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育理念,家庭的影响下,使得陌生人之间就算有好感,也不会第一时间表达出来,和西方则是完全不同的,人们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含蓄许多。

    而且沈文信和陈黎都是年轻人,有所顾虑也是正常的。

    拍完了照片,沈文信在下楼的时候说道:“陈妹,我们先去天王庙祭拜下吧。”

    “没问题。”

    沈文信、陈黎随后慢慢下楼,狭窄的楼梯,使得上楼相对容易,下楼的难度却加大了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