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台湾娱乐1971 > 495【滚石唱片吗?】

495【滚石唱片吗?】

,可惜最终被当局封杀了。我想,王先生这两年懒于出唱片,恐怕也是受了《东风破》被封杀的打击吧。”

    王梓钧听了段钟谭这番话,差点一口咖啡喷出来,他这两年不出唱片,是因为抽不出时间好不好,居然被理解得这么高尚。

    段钟谭本来今天是来给王梓钧做专访的,却没想到居然聊起了音乐,而且还是他说的时候多,王梓钧说的时候少。

    不过既然打开了话题,段钟谭也没想过要收住,他吐了一口气道:“现在台湾有三大唱片公司,海山、歌林和丽歌。这三家唱片公司中,丽歌唱片以老式情歌和老民谣为主,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而歌林唱片,在三家公司里最年轻,也最有活力,明星培养机制很先进。可惜,它仅仅是个造星机器而已,为了规避风险,只能遵循现有的市场环境而不思进取,旗下有创造能力的歌手,大多数都不能展现自己的能力。归根结底,歌林唱片不过是一家以音乐为赚钱工具的公司,它成立的唯一目的就是进音乐圈子里来圈钱。海山唱片跟歌林差不多,造星功能很强大,不过有一点比歌林好,那就是管理更加人姓化,对新的想法敢于尝试。不过海山太老了,对于新音乐的尝试只敢一点点地去触摸,不敢放开手脚去做。当然,海山唱片里有个异类,那就是你,这也是海山屹立不倒,越做越大的原因之一。”

    王梓钧听着他的高谈阔论,笑问:“如果你有一家唱片公司,你会怎么做?”

    段钟谭完全把王梓钧当做一个同自己一样有着音乐追求的同道,富有激情地说:“如果我有一家唱片公司,那我会将这家公司打造成一个音乐平台,汇聚那些对音乐有着独特想法志同道合的伙伴,开启一个全新的音乐时代。”

    “呵呵,很伟大的想法。”王梓钧笑道。

    听到王梓钧的笑声,段钟谭才从他的激情中走出来,说道:“不好意思,失态了。”

    “不,”王梓钧道,“我喜欢有想法的人。如果段先生你想做唱片公司的话,我可以为你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提供一些人员和渠道上的帮助。”

    “哦?”段钟谭迅速冷静下来,他已经是快到30岁的人了,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十年,自然知道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王梓钧道:“诚如段先生所说,海山唱片已经老了畏首畏尾。比如罗大佑今晚的《鹿港小镇》,就算当局不封杀,海山唱片还是不会做这首歌,即便是我去劝郑振坤都没用。”王梓钧指指棒球场,“如果段先生对开唱片公司有兴趣,这几天可以多注意一下音乐节,说不定会发现许多人才,他们可以成为公司的第一批艺人。”

    段钟谭心思百转,他与他大哥做《滚石》杂志已经三年了,越来越不满足只做个观察与议论者,渐渐有了入局的想法。之所以没动手,主要是因为资金与渠道的问题,还有就是来自于当局歌曲政策的束缚。而如今,只要王梓钧进来合作,那么资金与渠道都不是问题。最后只有政策了,歌曲政策不放宽,一些歌就永远不能唱。

    “怎么样?有没有兴趣?”王梓钧问。

    段钟谭想要回去跟大哥段钟沂商量一下,不过还是准备先试探王梓钧一下,问道:“王先生准备怎么个合作法?”

    王梓钧说:“我出全资,组建一家唱片公司。你和段钟沂先生以《滚石》杂志入股,《滚石》杂志称为新建滚石唱片的附属刊物。你和段钟沂先生共同享有滚石唱片公司40的股份,至于这四成股份如何分配,那是你们自己的事情。公司的发行渠道,可以先借用海山唱片的渠道。公司成立后,我不参与管理,不过我对公司的一些决策持有否决权。如何?”

    段钟谭敲了一会儿桌子,脑袋里迅速计算着得失。先前他慷慨激昂的说辞是一回事,真要成立公司,那又是一回事,不得不仔细考虑。

    “王先生你准备投资多少?”段钟谭问。

    王梓钧说:“三千万台币如何?”

    三千万台币做一家唱片制作公司,当然绰绰有余,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钱其实是用来买《滚石》杂志的。

    三千万的40就是一千二百万,这点钱足够把《滚石》杂志给买下来,就算不做什么唱片公司,段钟谭也有得赚。

    段钟谭意动了,不过心里却冒出一丝怀疑——王梓钧在白送钱啊!天底下还有这种好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