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台湾娱乐1971 > 348【中国魂】

348【中国魂】

起小时候家长或者老师逼自己念古文的情形,忍不住脸上露出笑意。

    “下学了!”

    突然,一个旁白响起。

    原先还安安静静读书的小孩子,突然嘈杂起来,有的老老实实地收拾着书包,有的却是将书一扔,跳上桌子,互相打闹起来,斗鸡的,猜枚的,拍手的,翻跟头的,很快就将舞台弄得鸡飞狗跳。

    “哈哈哈……”看着乌烟瘴气的舞台和那些童真无邪的小孩子,歌迷们都忍不住笑起来。

    就在歌迷的笑声中,台上灯光突然一黑。不多久,黑暗中突然传来叮叮咚咚的琴声。

    等灯光再亮起来,歌迷们惊讶的发现,王梓钧此时穿着右衽长衫,一副民国书生打扮,坐在那里,怀里还抱着一只二胡。

    王梓钧的旁边,则坐着一个身着旗袍、怀抱琵琶的古典美女,刚才的琴声,正是琵琶发出来的。

    而舞台上,亦多出一些书案、书柜、大门、墙壁、油灯、文房四宝等等,还有一男一女,正在依依惜别的民国情侣。

    王梓钧拉动二胡,开口唱起来: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

    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当王梓钧头几句歌词吐出,顿时引来一阵惊呼。在场的凡是三十岁以上的人,有几个不是从小念古文长大的,歌词中那种传统的古意如同三伏天的冰镇酸梅汤一样令人全身舒爽。

    整首歌的配乐,大都是二胡与琵琶在演奏,显得古香古色,但偶尔夹杂的鼓点声,又来着一点摇滚与流行的味道。这古今中外的两种音乐想结合,居然显得那么得自然和谐,就好像即在听传统古典歌曲,又同时在听现代流行歌一样。

    二楼包厢里,一个中年男子手中的雪茄已经燃到尽头也没有察觉,直到烧到了手他才吃痛跳起来。

    这男人叫做李振华,正是黄焕婵所在的新加坡唱片公司的老板。

    李振华和郑振坤是好朋友,王梓钧这个台湾大歌星来新加坡开演唱会,他自然要好好招呼。而黄焕婵来做王梓钧的演唱会嘉宾,也是他最先提议的。

    这个时候,演唱完毕的黄焕婵也来到了李振华的身边,见状慌忙把地上还燃着的雪茄捡起来按熄灭。

    “丽莎,你知不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李振华问。

    黄焕婵摇头道:“不知道,从来没听说过。”

    李振华赞叹道:“天才啊,真是个天才。融汇古今,学贯中西,少见的天才歌手,我要是有女儿,非得逼着他入赘不可。也只有郑兄才会由着他的姓子,将一场演唱会办得这么出色,一口气唱了近十首没有出过唱片的新歌。”

    黄焕婵笑道:“最可气的是,他介绍自己的时候,老说自己是个导演,而不说自己是个歌手。我看啦,他是在把写歌唱歌当业余爱好吧。”

    “……暴殄天物,真是浪费了这么好的天赋!”李振华憋了半天,终于弄出这么一句评价,可听到王梓钧的歌手,却不由自主地用手敲着椅子扶手,嘴巴跟着轻轻唱起来: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王梓钧唱这首中国风,不是为了表现自己创作力有多强悍,而是想要推行中国文化。寓教于乐,有时候文化的推广,歌曲、小说、电影、游戏等等作品反而比正统的教育更加行之有效。

    为什么中国人的认同感如此之强悍,为什么老一辈的海外华人始终挂记着祖国,想要叶落归根?

    就在此时,新加坡还屹立着抗曰死难者纪念碑,来纪念曰军在新加坡大屠杀中死去的无辜者。而曰军在新加坡搞大屠杀的最直接原因,就是新加坡的华侨联络东南亚各地的同胞为祖国的抗战捐款,并且组建新加坡义勇军奔赴国难,支持抗曰。

    孔子作《春秋》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

    孔圣人的话,直接阐明了中华文化的包容姓与向心力。

    中华民族,不是单纯以血统种族来论,而是依靠文化认同来划分。以孔圣人的观点,无论是黑人、白人,只要学习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那么他就是个中国人;而生于中国,长于中国,但却是黄皮白心,认为欧美文化是精华,华夏文化是渣滓的,那么他就是个外国人。

    这才是大中国,一个文化上的大华夏民族。这才是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不灭的根本,无论是哪个少数民族将中国领土占领,只要要认同了中国文化,他最终都会被同化成中国人。

    《东风破》当然不能代表中国文化,但它却可以和王梓钧的名气结合在一起,让喜欢它的人逐渐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然后去接触她、了解她,最终为她的魅力所倾倒。

    华人的电影想要走出去,中国的文化就必须走出去,得到其他人的认同。美国的好莱坞大片之所以能风靡世界,除了其完整的制度外,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二战以来,美国的文化随着其军队奔赴世界各地,获得了当地或主动或强迫的接受认同——比如曰本、韩国、西欧、东南亚……各地的人都以看美国片,学美国文化为自豪,其电影自然能够畅销。

    ——————————————————————————完美,堪称完美!

    一场美轮美奂的演唱会,一饱眼福耳福……这就是东南亚媒体对王梓钧这场演唱会的评价,若不是这些媒体与海山唱片签有一定的保密协议,他们估计会一首一首地逐一来赞叹。

    在新加坡的演唱会持续了三天,王梓钧在金球奖获得提名的消息也终于传了过来,顿时把王梓钧在东南亚的名气推到最高峰,弄得好像不认识王梓钧就不配说自己是华人一样。

    特别是那首叫做《东风破》的歌曲,更是被观看了演唱会的歌迷吹得神乎其神,无数人望眼欲穿,想要买到关于王梓钧新歌的唱片。

    就在王梓钧即将离开新加坡的时候,新加坡广播电视台的广播频道中,终于开始播放东风破这首歌。

    一时间,几乎华人家家户户都在收听这首歌,创下了广播台的收听率之最。

    ————————————————————————————————新加坡和平纪念碑前,王梓钧默默地望着那高耸入云的碑身,突然摘下墨镜,弯腰鞠了四个躬。

    李京浩闹不清楚王梓钧为什么这么做,他觉得自己这位老板总是神神道道的,就像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团一样,让人无法猜透。

    站在王梓钧身边的王祖贤抬头疑惑地看着他,问道:“王梓钧,你为什么要鞠躬啊?”

    “不许再喊我名字,要叫大哥哥知道不?”王梓钧将小姑娘抱起来,看着纪念碑说道,“那里埋了一些值得敬佩和怀念的人。”

    王梓钧抱着王祖贤回到车上,心里想的却是什么时候去巴布亚新几内亚一趟。那里正躺着当年在上海镇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中国缅甸远征军和新四军等抗战英雄的尸骨。他们都是被曰军俘获之后,运到巴布亚新几内亚做劳工,最后客死他乡。

    英雄忠骨遗落海外,暴露荒野,直到2008年,才有去巴布亚新几内亚旅行的华人无意中发现,最终将英雄遗骸护送回国,叶落归根。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