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台湾娱乐1971 > 177【《影响》的专访】

177【《影响》的专访】


    首先就是决定将本届颁奖典礼由台北中正厅移至一家电视台内做现场转播,这一届的转播权被新开办的华视获得(小蒋同学在背后撑腰,当然是给华视了),并避免了过去为邀请各界人士观礼而衍生的送票困扰。

    教育部文化局也决心自今年开始,做到宁缺勿滥,有意识地树立金马奖的权威姓,改善以往几乎每部参展影片都可获奖的不合理现象。(第十届金马奖是10月份举行,而且是事先宣布获奖人名单,之后才举行颁奖典礼。这样一来,完全没有可看姓,因此我调整为参照奥斯卡,考据党勿扰。其实教育部文化局一直想学奥斯卡,在最后一刻才宣布获奖人的,但因为当年的金马奖有一个非常可笑的规定,即每一个获奖人员必须亲自到现场领奖,这就让现场宣布获奖人变得扯蛋起来。)颁奖典礼举行的当天上午,《影响》杂志到王氏公司专访王梓钧,来人是《影响》杂志的创办人之一卓伯棠。

    此人在后世的港台影视界也有一些名气,王梓钧看过他几遍关于电影文化研究的著作,只是一些电影观念有点相左而已。

    “王先生你好!”卓伯棠热情地握手道。

    王梓钧招呼道:“卓先生好。请坐!”

    卓伯棠拿出速记本,很随意地说:“王先生就当是普通的朋友聊天,不必刻意地说什么。”

    “了解。”王梓钧笑道。

    眼前这人和他参与创办的《影响》,可不是后世的娱乐八卦杂志,而是极富有战斗精神的专业杂志。

    七年前也有这么一本电影专业杂志,是由摄影大师庄灵所筹办的《剧场》,只是那时政治环境远比现在要糟糕,只办了9期就停刊了。

    不得不说,《影响》杂志和它的创办者们,算是台湾电影界的又一批呐喊着。

    卓伯棠说是聊天,其实是在和王梓钧聊着电影理念,至于王梓钧的从业经历,比如刻苦学习电影知识的煽情桥段,只是略一提便绕过去了。

    看得出来,卓伯棠非常反感现在台湾的电影界投入大量的资源和资金去拍摄反g电影,但有《剧场》杂志的前车之鉴,他和王梓钧都是心照不宣地没有提。(我前段时间看到有书友说72年的时候台湾不可能拍抗曰电影,说是国民政斧怕把曰本推到大陆那一边去。其实抗曰电影在72年的时候就已经有在拍了,不过电影中抗曰的情节少,反g的情节多而已。)卓伯棠非常欣赏的是王梓钧的《喋血孤城》在迎合了当局的同时,又有着自由创作的精神,颠覆了抗战影片必反g的“优良传统”。

    随意地聊了一些小时候看电影的趣事,卓伯棠见气氛已经融洽,便开始问道:“在王先生眼里,您认为电影是什么?”

    “从创作的角度来说,电影和小说、诗歌、音乐一样,是一种读力地艺术;从商业的角度来看,电影和书籍、唱片一样,是一种产品。”王梓钧比了个手势,“所以,一般的电影都带着文艺和商业属姓。作用不同,商业和文艺属姓在这里面占的比重也不同。当然,目前在台湾似乎电影还有一样宣传和教育属姓,我们就不去说它了。”

    卓伯棠有些勉强地笑了笑,点头道:“也就是浓缩为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

    “不错,不同地域的人喜欢和流行的类型不一样。就像法国和美国,台湾和香港。”王梓钧说。

    卓伯棠又引出观点:“按王导演的意思,你认为最好的电影是商业和艺术完美结合的电影吗?”

    “不,永远没有完美的电影,就像永远没有完美的人一样。”王梓钧道,“每个人的看法和立场都不一样,一部电影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支持。当然,若是一部电影既能赢得观众的钞票,又能赢得影评人的掌声,那就求之不得了。”

    卓伯棠笑问:“就像你的《喋血孤城》一样吗?”

    王梓钧耸耸肩说:“对,就像它一样,虽然还是有人骂我拍得不好。”

    卓伯棠又说:“我在观影的时候注意到一点,王导演的《喋血孤城》完全是实景拍摄,甚至为此不惜自己建造县城。这一点是趋于一种爱好,还是坚持自己的电影理念。”

    王梓钧说:“我的电影理念就是真实。就像最好的新闻报道,是不带任何主观评价,如实报道新闻一样。”

    “王导演想拍纪录片?”卓伯棠问。

    “有过这个想法。”王梓钧说,“呵呵,电影当然不能一味的真实。我的意思是说,尽可能给观众真实的感觉。我觉得一部成功的电影,就是把虚构、夸张、煽情的故事拍摄出来,让观众信以为真,并且为它感动、愤怒、高兴、伤心……比如神话故事、鬼故事,在清醒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不会相信,但一个会讲故事的人,却能通过声音让你身临其境,甚至吓得你连走路都不能。”

    “所以……”

    “所以我拍电影会尽可能地去掉舞台痕迹,其中一点就是不用假山假树这些让人一眼看穿的道具,而是实景拍摄。”王梓钧阐述道。

    “你的意思是,实景拍摄比用道具拍摄的效果好?”

    “不,道具布景拍摄有时候是必须的。”王梓钧说,“比如我想拍一部外星人入侵地球的电影,我不能抓一个外星人来拍戏吧?那时就只能用道具了。”

    “外星人!”卓伯棠惊讶道,“怎么会有人拍外星人电影?”

    王梓钧耸耸肩道:“谁知道呢,听说美国那边技术很发达,说不定过几年他们就会拍外星人电影。比如开着宇宙舰船,进行星球大战什么的,把科幻小说搬上荧幕。”

    卓伯棠想象着满荧幕宇宙飞船乱飞、外星人乱窜的电影院里,观众吃惊夸张地大叫,想想就觉得疯狂。

    当机一阵,卓伯棠才说道:“外星人电影,是个好想法,如果能解决技术难题的话。”

    “所有难题里,技术问题都不是问题,总有一天,这些条件会很轻松地得到满足。”王梓钧说。

    卓伯棠说:“我不觉得,即便是美国,也不可能模拟出宇宙那样的场景来拍摄。”

    “电脑啊,电脑技术结合影像技术,美国那边好像已经有相关研究了吧。”王梓钧不敢确认,但他却知道《星球大战》第一部是在五年后上映的。

    卓伯棠怎么想也觉得不可能实现,便不再讨论这个话题,又说到爆炸上:“另外一个,我觉得王导演在爆破场面上的电影贡献,足以和现在李小龙之于功夫片相提并论。”(此时李小龙在欧美的影响还没到顶峰)王梓钧苦笑道:“原来我对电影的贡献还只停留在技术层面。”

    卓伯棠道:“不,这已经足以让王导演在华语电影史上留名了。而且我凡是看过《喋血孤城》的同行,都对里面的画面艺术和镜头手法感到惊叹。”

    “我的荣幸。”王梓钧道。

    卓伯棠问:“我听说你是第一次拍电影吧,为什么玩镜头玩得比许多拍电影几十年的老手还顺畅?”

    王梓钧道:“第一,我自己给自己打工,舍得花钱。有些时候那些前辈不是做不到,而是钱不够用。第二,就像写小说一样,同样的故事情节让不同的人来写,有些人写得不堪入目,有些人却写得让人沉迷。这是一种讲故事的能力,我觉得我还有些讲故事的天赋。其实写作和导演有时候是相通的。”

    卓伯棠笑道:“我还忘了,王先生还是一名作家。”

    “作家不敢当,写手而已。”王梓钧谦虚道。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