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武侠小说 > 从白蛇传开始 > 第448章、封妻荫子

第448章、封妻荫子

臣会主动请缨,但是他还是很高兴的。

    在以一种看死人的眼光看宁采臣后,他发觉宁采臣还真不错。至少这满朝大臣,只有一个半人愿意去这必死的任务。

    真是可惜了!好在我大宋人才济济,否则孤还真舍不得你去。

    赵煊很得意,觉得除了个情敌。恐怕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他把宁采臣赶出了汴京,却把汴京百姓们害苦了。

    此乃后话。

    赵佶现在却是怎么看宁采臣,怎么顺眼。一个大才子,又这么为君父解忧。为什么一开始朕对他的印象会不好呢?这样的人才才应该重用啊!

    好感度一刷,老和尚留下赵佶对宁采臣的潜意识算是完全瓦解了,再也不起任何作用。宁采臣总算与其他大人处于同一起跑线了。

    只是这一变故,宁采臣的官运竟然完全转红了。只是官运一变,赵佶立即说道:“上谕,宁母教子有方,特封诰命宜人夫人,其妻为敕命安人夫人。”

    这是封赏了。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可不像后世,是个人的婆娘就叫“夫人”。

    想叫“夫人”,行,拿诰命来吧!夫人在这时代可是如假包换的尊称。

    一品二品官员的正妻叫做“夫人”,嫡母叫做“太夫人”;三品是淑人,四品是恭人,五品是宜人,六品是安人,七品以下是孺人。五品以上叫“诰命”,六品以下叫“敕命”。

    做大宋的官也不短了,这还是宁采臣头一次写圣旨。幸好,他有了解真正的圣旨是什么格式,否则他都会写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这样的笑话来。

    了解了才知道,这圣旨也是有等级的。不是所有圣旨都用这个开头的!绝对不可能出现一个宦官跑到一个大臣跟前,展开手里的黄绫卷轴装模作样的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任命某某某为某地知府……”

    奉天承运开头的圣旨是最郑重的一种,一般来说,一个皇帝在位期间,除了册封皇后、册立太子(太子妃)、敕封诸侯王之类特殊大事,是不会用这种格式的圣旨的。

    绝大多数圣旨,开头就俩字“圣谕”或者“上谕”。真是奉天承运开头的圣旨,正常情况下也绝对不会派太监出去宣旨,都是部堂高官担任宣旨钦差。

    第一次写圣旨,还是写给自家的。老实说,宁采臣都有意用瘦金体去写。

    这样保存到后世,那些专家学者们到底是会说这圣旨是假的,还是会说这是赵佶亲手写的圣旨?

    可惜这写旨意的字体也有规定不说,末了还要给赵佶过目。

    什么?幻道?

    你知道为了让幻道在皇宫起作用,我吃了多少苦吗?

    而圣旨可是承载国运龙气的东西。

    幻道本身也许可以瞒过龙气,但是宁采臣现在还不行。

    不要小看瞒过龙气,只是一个“瞒”字。然而龙气本身的特殊姓决定了这个“瞒”字可不简单。瞒得好,就是决定皇位更替也并非难事。

    那个老和尚更攻赵佶的记忆,说白了,也就是一个“瞒”字。只是他没有“瞒”好,遭到龙气反噬,丢了姓命。

    宁采臣的人道虽然在龙气上比天道修炼者有优势,但是当这优势不足以抵挡力量反击时,是没有人敢招惹的。就是宁采臣也不行。

    即使不会丢命,也必然形成敌我死敌。

    不会丢命,也不是因为他现在是不死的,而是在于他的道不在天。没有天遣加成,自然不会死。

    反倒同为人,又染指了龙气,形成二龙争主之态,这是人道允许的,却不是宁采臣希望的。

    宁采臣写好旨意,赵佶看了一下,上了玉璽。立时龙气吐出,国运弥漫,这国运是分与受封之人的,只是此时此刻存于圣旨罢了。也就是说圣旨只是个载体,本身并没有龙气国运。这也是为什么国破家亡,圣旨没有效力的原因。

    宁采臣只是觉得可惜,这旨意不能由他自己传。否则他就能好好感应这国运龙气转载的方式方法了。

    别误会,不是宁采臣对大宋的龙气起了歹心,而仅仅是好奇。

    人是好奇心很重的动物,以前看不见,不知道的东西,在看得见之后,总是想千方百计看清楚它,弄明白它。

    宁采臣也不例外。

    看到宁采臣这么关心圣旨,盯着它总是看。赵佶不由笑道:“看来卿家很是在意这封旨意。这样好了,卿家先回家去。朕这就派人去传旨。”

    有人为官为的是财,有人为的是名,有的为的是封妻荫子……

    赵佶见得多了,自然不以为怪,甚至心说:如果宁采臣真回不来,朕一定会让他封妻荫子,得偿所愿。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