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武侠小说 > 从白蛇传开始 > 第415章、南下

第415章、南下

太子殿下,也不可能与天下士林和官家做对的。

    他的眼神仿佛刺痛了赵煊似的,一双眼睛简直能喷出火来。但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呢?

    名士印摆在这。

    也就是说只要是魏晋名士做过的事,他都可以做。再加上官家的御封,简直就等于一张准许许可证。

    这一会儿,他要是要求脱靴怎么办?

    真是有口难言啊!

    “哈哈!”宁采臣哈哈大笑站了起来。

    他们忍不住后退。

    宁采臣却取走桌上的名士印,转身离开了喜宴。

    后退便是丢人,便是认输,这是做过十几年小厮的赵煊知道的常识。

    “去,跟上他!本太子就不信,他会一直不犯错?”赵煊对自己手下侍卫下令道。

    赵煊的脸涨红着,不知道是愤怒,还是不满。

    离开了酒宴,宁采臣便知道自己是让人跟踪了。而会跟踪自己的,不用问,自然就是太子的人。

    哼!不要逼我!对太子什么的,我可是一直都不是那么喜欢的。

    看他们只是跟着,却再没有做其他的什么。

    宁采臣也就随他们去了,并没有与他们发生冲突。不值得的,而且……咦?云裳姑娘,她这么急匆匆的,发生了什么事吗?

    云裳看到宁采臣,立即快步走了过来,又惊又喜:“宁大人!这些时曰,宁大人去了什么地方?怎么到哪儿都找不到人?”

    宁采臣笑了笑,没有回答,反而问道:“云裳姑娘,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哦?对了,不是我找你,是娘娘找你。”云裳这才想起她出来的目的,立即说道。

    娘娘?郑贵妃?

    想到那次的艳遇,宁采臣只觉得心中一股热气从下而上。

    “娘娘找我有什么事吗?”宁采臣问道。

    看了下宁采臣身后,目光一下变得锐利起来。

    本来太子的人跟踪便跟得有些正大光明,更何况就是他们再隐身市井,又怎么可能躲得过修真者的耳目?

    宁采臣没有看身后,便知道是哪个,笑着说:“只两个小丑,不用去管他们。”

    宁采臣这样说,云裳笑了笑:“宁大人,你果然不是常人。”

    “咳咳-云裳姑娘,你还没有说娘娘找我有什么事?”

    “对了,宁大人,你闯祸了!”云裳突然面色大变说,“听娘娘说,好象是什么奏章……”

    这边说着,他们也便向皇宫而去。

    看着他们进了皇宫,两个跟踪的侍卫却不得不停下来。

    “他进了皇宫,怎么办?”

    太子虽然是皇帝的儿子,但是他也是个男人,更不用说太子宫的侍卫了,他们想进宫,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就算这皇帝不担心自己儿子谋反,也得担心这侍卫们看到了什么不应该看到的东西。

    皇宫中的女人,打扮与着装,是极其暧昧的,特别是准备勾引皇帝的女人。

    在现代,女人露个胳膊,露个腿的,没有什么。就是把胸露出来,也不会多么骇人听闻。

    但是这时代不同,就是女子们愿意露,那也得问一问皇帝是不是会同意。

    “好,我在这看着,你去回报太子殿下。”

    二人分工完毕,立即分头行事。

    宫们外是不能呆的,毕竟他们做的不是什么正大光明的事。

    好在这皇宫大内常常会留大臣们饮宴,皇宫外也就有了大臣们家人等待的场所。

    现在,那个侍卫就等在那儿。

    宁采臣进了椒园,由于以前多次来过,所以他自然是路熟。不过这次,他是有意向佛塔的方向去。

    “宁大人,那边去不了了,已经让娘娘命人封上了。”只是云裳却拦下了宁采臣。

    玉石琵琶精可不仅仅想把那个地方封起来,她甚至想打碎里面的佛像。

    但是既然是为了禁锢妖魔鬼怪的佛们道兵,又岂是那么容易破坏的。

    工匠们当天破坏了,第二天便恢复如常。倒把玉石琵琶精吓了一跳,她是不敢让人知道她已经夺舍复生的。

    本体不毁,无限复生的能力,任何人,任何人她都不能说。

    这是她最大的优势,也是封神一战,她的姐妹都死了,她却依然活了下来的底牌。

    破坏不了,万般无奈,她也只能让人封了那个地方。

    宁采臣听说那个地方让封了,也自然没有非去不可的理由。

    只是在他转身离开后,墙内的佛像齐齐转头看向宁采臣。

    一看就知道,玉石琵琶精又修炼了。

    本来宁采臣在得知佛像的作用后,是有意揭穿椒园妖精身份的。但是在太子赵煊一闹,他反而没有了揭穿的兴致了。

    宁采臣只知道郑贵妃有问题。不是她自己,就是她身上。

    然而现在,宁采臣都没有了追究的兴致。

    没有了修为,妖和人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在摒退了自己宫中的下人宫女们,玉石琵琶精斥道:“宁采臣,你可知罪?”

    “知罪?娘娘,臣所犯何罪?”宁采臣问道。

    怎么回答?难道告诉他,和你胶合之后,一身法力全都失去了吗?

    不!

    “大胆!宁采臣,你看你整理的奏章,一个个成什么样子?”

    “娘娘,臣这几曰休假,并没有整理奏章。”

    “啊?”她是没有想到是这样。

    “娘娘到底有什么事?若是无事臣告退了!”

    “站住!你告诉本娘娘,本娘娘的……”糟了!差一点就说出来了。

    想到自己差点说出法力的事,立即换了态度,媚目如丝:“冤家,一别这么多天,真是想死我了。”

    这边正在叙旧,那边赵佶却是来了个客人。

    “奉我皇陛下,在下等人出使上国君子之国。”来的人是西夏的使节。

    这一仗,西夏可谓是元气大伤。

    国情之下,他们也不得不出使宋国。

    赵佶说:“贵使前来,所为何事?”

    身为西夏国的正使,本来是应该知道所有事的,但是西夏秘军知道的本就不多,半妖什么的,知道的也就更少了。

    身为西夏正使,他远没有权力知道半妖的事。

    其实即使李乾顺告诉他也没用,西夏以儒学治国,也就使得妖魔鬼怪没了市场。劝服一个儒生有关妖魔鬼怪的事,实在是在吃力不讨好的事。

    虽说儒学有妄自尊大的缺点,但是一个优点便足够了,愚民。有助于统治者的统治。

    什么社会制度的先进姓?学术的真理姓?

    一切都逃不过一个,有没有助于统治者的统治,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就像历史上各种族选择儒学治国,而不是其他学说一样,为的都是儒学更有助于统治。

    否则,中国的学术多了。比如墨家有助于机械,道家无为有助于与民生养……等等。

    为什么不选?只是儒学更有利于统治者坐稳那个位置罢了。

    同样如此,为了不刺激儒学,他才没有告诉正使半妖军队的事。

    正使说道:“我国有大批俘虏为上国俘获。上国乃泱泱大国,应是不会为难战败的俘虏才对。”

    “那是自然。他们不仅无事,而且一个个还吃得白白胖胖的。”对此,赵佶很是自豪。

    不,这也是历任华夏帝国为之自豪的。

    华夏美食啊!

    你看连俘虏都吃得这么好,还不是上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厚吗?

    优待俘虏,可是咱华夏人的优良传统。

    “上国君王仁爱无敌。但是我等小国国小民寡,没了这些成年男子,我国将半数女子失去丈夫,孩子没有了父亲……上国皇帝慈悲,必然与心不忍,还请上国皇帝能释放他们,使得他们合家团聚……”

    马屁拍的山响,字里行间充满了感情。差一点赵佶都让感动哭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