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 248章 民国化工工业

248章 民国化工工业

抵不住官僚的窥视了。 就算是这样, 这两年也开始有些实力派想要入股久大精盐厂。 并且通过手里的权利向范家施压。

    “ 东北是随时欢迎你的精盐入境啊。” 秦宇笑道。

    “这样恐怕久大精盐厂会对东北本地的盐商形成冲击。”范源廉如实道。

    “ 民国的工业总是要向前进步的, 东北制盐技术落后。 就要这些工厂自己去改进。 如果他们不能在技术上有所突破, 也难免会被其他洋商挤得连容身之地都没有, 再说东北本土的企业,与民国内地的企业也并无不同。 只要是民族企业, 东北都是持支持态度的, 日本商人把持东北精盐市场, 二十一条之后, 我一直隐忍未发, 也是因为民国并无自己的精盐生产技术, 东北又确实需要精盐, 你的工厂生产出精盐之后, 政府会暗中策划民众抵制日本精盐一事, 美国那边的企业我会想办法适当抬高一点门槛,不过由于以前的一些历史原因, 民国丧失了太多的权益。 我这边恐怕也拖不了多久, 如果你不能大量占据市场, 恐怕后面跟美国商人还要角力一阵子。” 秦宇想了一下, 笑道。

    “够了, 够了, 久大精盐厂只要获得公平的市场竞争权力便足矣, 旭东实在未想到雨帅竟然会如此支持久大精盐厂。旭东感激不尽。” 范旭东一时间激动不已,情绪难以自控。 他与几个化学工业上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终日寻求技术上的突破, 可是生产出产品之后, 才发现市场远不像想象中的那样简单。不仅一些官员开始窥视久大精盐厂的盈利, 列强阻止精盐厂的扩大, 销路, 就连江南那些传统的盐商也在为自己的利益对精盐的销售横加阻拦, 范家在官场上虽然有些势力,但影响力毕竟有限,对上这么多抵制的势力, 范旭东也无可奈何, 精盐厂的精盐质量虽好,不过每到一个地方, 都要付出厘金, 以及其他官员刁难上的成本, 相比之下列强的烦恼则要少上许多。 原本来东北之前, 范旭东已经做好了付出一定代价的准备, 实在不行, 久大精盐厂的市场暂时便只能局促在天津, 以及天津附近的少数城市, 其他地方都遭到了洋商以及本地官商的阻击而收效甚微。

    来东北范旭东已经做好了接受失败。 没想到人刚来就被秦宇请过来, 如此有利的条件更是范旭东做梦都想不到的, 以前千里马与伯乐的故事范旭东一直都只能在书上见到, 不过这次范旭东觉得自己算是遇到真正的伯乐了, 用化学工业振兴民族经济的想法, 范旭东很早就萌生了。 只是残酷的事实让他知道振兴工业并非有知识就行,还得有强大的背景以及其政府,或者是地方实力派的支持。

    秦宇的支持不亚于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整个北中国的大门, 以秦宇在民国的影响力, 至少长江以北的省份, 都不至于会驳了秦宇的面子。 而之前一些对久大精盐厂有想法的官僚, 也不敢再轻易与之为难, 就算列强排挤,更多的也是在技术资金上的封堵。 除了资金为难之外, 若是没办法在技术上有所突破, 范旭东自己也没脸再把工厂搞下去。

    “不过依我所见, 你那个精盐厂的规模还是太小了一些, 难以在规模上与洋商对抗, 华兴银行, 奉天银行这边你随时可以开个口, 资金方面不会是问题。 就算产量扩大十倍, 甚至几十倍同。 东北这边都可以提供足够的贷款。” 秦宇按着桌子道。

    “ 雨帅是否需要参股?” 范旭东小心翼翼地问道。“旭东没有别的意思, 雨帅如果能为精盐厂付出这么多, 就算将精盐厂交给雨帅, 旭东也绝无怨言, 当初旭东办精盐厂, 就是希望能带动民国的化工工业。 如果能在雨帅手里实现, 旭东看了心里也高兴。”

    “ 哈哈,说实话,精盐厂的利润很大, 不过这个世界上的钱是赚不完的。 到了我这个地步, 钱对我来说已经只是一个数字。 生不带来, 死不带去的。 如果你能在东北的帮助下, 把民国的化学工业带动起来, 也算是一桩大好事。” 秦宇爽朗地笑道。

    “雨帅心胸之广, 实用源廉生平仅见。” 范源廉忍不住叹道。

    “ 雨帅, 资金的问题确实是制约精盐厂扩大生产的一大因素,不过机械的采买才是最根本的因素, 久大精盐厂的设备都颇为老化,国际上几个大化工厂对其机械设备都控制得十分严, 不向民国企业出售。 这些东西是有钱也买不到的。” 范旭东道。“精盐只是工厂的第一份产品, 旭东最想做的事还是将纯碱制造出来, 这方面洋人化工厂控制得更严。”

    “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洋人掌握了这样的技术, 想实行技术封锁也并不奇怪, 东北在美国那边有不少留学生, 其中就有一些搞化工的, 你也可以联系自己的朋友, 自行设计, 总是有办法的, 另外东北在美国那边也有些关系, 到时候联系一下看, 能不能直接买到设备。” 秦宇想了一下道。

    “多谢雨帅,若化工厂能办起来, 日后雨帅旦有所命, 旭东必定无所不从。” 范旭东感激涕零地道。

    秦宇亲自给杜立明那边打了个电话, 让范旭东后面直接去找杜立明, 两人商量扩大久大精盐厂规模, 以及精盐机械,制纯碱的研制问题进行专门立项。

    一时间范旭东踌躇满志,经过最初的艰苦, 此时有一种海阔天空, 欲大展手脚的冲动。

    “想不到咱们三个一起来奉天城, 最受到雨帅重视的竟然是令弟。”

    李思浩说话时语气里不无羡慕地道,秦宇驻军在北京,天津时期,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见秦宇一面而不可得, 没想到范旭东一来奉天城,便受到了秦宇的亲自接见不说, 还得到了秦宇近乎全力的支持, 后面的范旭东不仅一举解决了资金上的困难,其他来自官场的刁难, 也将不复存在, 至少国内没人敢动久大精盐厂的主意。得罪范旭东容易,不过想在秦宇手里讨得了好, 放眼整个民国都没几个人能做到。

    “雨帅之度量, 民国罕见, 观其气度与行事风格, 并非贪财之人, 对实业以及人才之重视, 实乃愚兄生平仅见。每个人的迹遇都不一样, 难得雨帅器重, 旭东你可要好好把握这个机会。” 范源廉此时也十分欣喜地看着自己的弟弟范旭东, 由衷地为自己的弟弟感到高兴。 范源廉虽然收获颇小,为南开大学的开设募集款向, 也得到了秦宇的赞助, 不过相比起秦宇的态度, 对于范旭东的重视, 远胜过他这个教育总长。

    “ 雨帅如此信任于我, 我自当全力以赴, 不辜负雨帅振兴民族化学工业之希望。” 范旭东的心情此时还未能平静,“ 不行, 我得早点拍电报给陈调甫, 王小徐,李烛尘几人, 让他们也知道这个好消息。”

    为了给民国化学工业垫基, 范旭东与一帮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来往颇密, 陈调甫是东吴大学化学系硕士生,李烛尘是东京电气化学高等工业学院毕业生, 王小徐则是上海大校机械厂的厂长兼总工程师。 这些人都为着同样的梦想而努力。 现在久大精盐厂因为秦宇的支持很快将爆发出产所未有的生命力, 这样的好消息如何能不与他们一起分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