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兔子的征途 > 第二卷 第052章 东北易帜 三

第二卷 第052章 东北易帜 三

    “不是洒脱,而是委员长现在自顾不暇,哪里有多余的精力来关注我这种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杨虎城摇头说。

    “哦?委员长如何自顾不暇了?”张学良问道。

    “如今情况,少帅难道还没有看清吗?”杨虎城却是反问,随后又解释道,“西北惨败之后,委员长不仅失去了三个主力中央军,甚至连马家军这样的强援也一并失去,实力可以说是大大损失。如此绝佳情况,有心人恐怕会在此时发难也说不定。”

    “有心人?杨军长的意思是两广?”国内的情况张学良也十分了解,人民党内部向来就不团结,委员长虽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其实很多军阀部队都不会听他的指挥,可以说人人皆是有心人,不过真正谈得上是有心人的,恐怕也只有反复不定的两广了。

    “不是两广又是何人?”杨虎城接着说,“中央军在西北大败,两广必定会选择这个绝佳时期进行活动,到时候即使是委员长有三头六臂,也兼顾不了南北两个战场,势必得将重点放在某一方面,试问委员长会想先处理哪里?”

    “两广?”张学良继续说。

    “西北新逢大败,委员长在摸不清具体情况时,想必不会贸然继续开战,而且这里还有贵军坐镇,即使委员长不放心贵军,也不用担心大同党的兵锋会扫到自己。”杨虎城分析说道,“相对而言,两广背靠委员长的腹心地带,一旦出兵,必定威胁到委员长的后方安全,自然是要排到最前面处理。”

    “委员长的情况如此危急,杨军长还要我此时背弃委员长和大同党合作,这岂不是陷我于不义。”听了杨虎城的分析,张学良的哥们义气不禁又冒了出来。

    见张学良的公子哥脾气又冒了出来,杨虎城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只得叹道:“这怎么是陷少帅于不义呢?一旦少帅的东北军和大同党共同宣布联合抗曰,必将能引起全国上下的注意,引发全国人民的抗曰情绪。如此大义之下,哪个军阀还敢自言内战,违背了民意只能是将自己从统治地位上推下来,以委员长和两广那些人的敏锐,只会是顺应民意,统合全国的力量进行抗曰。那时委员长的危机自然不药而除,少帅这是救委员长,不是害委员长。”

    这番话虽有些牵强,却也不无道理,张学良忍不住认同起来,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此时的大同党强不可撼,让张学良燃起了打败曰军的希望,所以不由自主地相信了杨虎城所言。

    一席话谈完之后,张学良的心情顿时舒爽了许多,又和杨虎城交流了一些吃喝玩乐上面的心得,最后才依依不舍地分别。

    数天之后,在杨虎城的引荐下,张学良终于见到了大同党的代表,双方进行了友好的问候,随后便开始谈及两军合作抗曰的事情。

    抗曰问题上,双方很快便达成共识,只不过在战后的处理问题上有着不小的分歧。大同党能够承诺东北军将领在战后应该获得的大部分待遇,不过在军队问题上,大同党却坚持东北军必须解散或者并入工农赤军,由中央军委统一指挥,战后不应该继续存在军阀这样的旧有势力。

    如此一来,东北这面就不怎么愿意了,习惯了手握枪杆子后,要他们再把枪杆子交出去,换了谁也不愿答应。双方的合作谈判便停在了这里,谁也不肯相让一步。

    与此同时,东北军内部也不是太稳,主要是元老派不是太想和大同党合作,原本张学良就要花费不少心力安抚他们,现在遇上了这样的问题,一个个都跳了出来,高呼着大同党坚持战后解除东北军的武装,东北军就拒绝和大同党合作。

    无论是内部问题还是外部问题,两军的合作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最后的谈判不得不拖延下来。

    为了争取到东北军,大同党这边也进行了激烈的内部讨论,有人提议直接答应东北军的条件,先把两军的合作搞起来,工作步入正轨之后,再通过政工人员从其内部将其瓦解,最终完全转变成我党的武装力量,便不存在战后是否取笑东北军武装的问题。

    这个提议看似不错,不过反对的人也不少,关键之一还是大义问题,大同党既然主动提出了合作抗曰,就不应该继续做这种底下的小动作,以免给党外人士留下不好的印象,一切都应该光明正大,搞阳谋而不少阴谋。

    最后在多方讨论下,战后取消军阀武装的要求还是没有变,只是在执行进程上采取了变通,不再一刀切地全部取消,而是允许其在一定时间内存在,不过所有部队都应该按照工农赤军的标准配备政委指导员,以五到十年的时间逐步化消。

    大同党虽有了退让,东北军那边却是得寸进尺,要求所有的政工人员都必须是出自东北军内部,如此情况下大同党哪里答应,不少比较冲动的同志直接吼道,与其这样浪费时间谈判下去,不如带着部队大军压境,强行逼迫东北军改编。

    当然,大同党不可能让这种冲动的事情发生,发出这个言论的干部遭受了严厉批评,并暂时解除了职务,送到军政大学学习深造。

    谈判陷入僵持的时候,杨虎城又受到大同党的委托前来会晤张学良。

    见面之后,杨虎城不再想以前那样弯弯绕,而是直接说道:“少帅,贵军现在这种情况,可一点也不像是准备和人谈合作啊,到像是去酒楼吃酒的大爷。”

    如今这种情况,杨虎城会如此说,张学良一点也不意外,当下有些无奈地叹道:“杨军长有所不知,东北军内的那些元老们,一个个都是我的父辈,平时看在我父亲的面子上还能尊称我一声少帅,遇上这种紧要关头,一个个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愿放手,我也是无可奈何啊。”

    “少帅,你我都是明白人,想必那些元老们的眼睛也没有瞎,如今大同党势大,迫于抗曰的大义下才能存得下我们的容身之地,大同党执掌中国之牛耳只是时间问题,又何必为了那么一点利益和自己过不去?”杨虎城说道。

    “杨将军说的我们都懂,无奈那些人根本不听过解释,而且他们都是一辈子拿枪的人,大同党突然要他们放下,又有几个会愿意?”张学良继续叹道。

    “大同党现在不是做出了让步吗?战后会给贵军留下五到十年的时间逐步解除武装,即使是贵军那些元老不愿放下兵权,战后只要考核合格,依然可以继续留在军内,如此还能不满意吗?”杨虎城实是没有想到,东北军的那些元老竟然会如此贪心,恋栈着手中的权柄不愿放弃。

    “非是不满意,而是他们大多数人都害怕失去兵权后,大同党会找他们清算旧账,到时候手中没有枪杆子,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想来想去,张学良还是准备把真实的情况告诉杨虎城,不然再这么继续拖下去,合作抗曰的事情不知道要拖到什么时候。

    见张学良终于说实话,杨虎城气得不知道该说什么,怎么都这个时候了,东北军内部还在担心这些有的没的。

    气愤归气愤,该进行的劝导还是必须进行下去,杨虎城只得叹气说道:“少帅,东北军就真的那么不相信大同党吗?既然你们如此担心大同党会秋后算账,要不要在合作条款中加上这样一条说,只要东北军同意和大同党合作抗曰,无论东北军将领以前犯过什么错误,战后大同党都既往不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