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辛亥大军阀 > 第四百六十三章 正式外交

第四百六十三章 正式外交

谈后,北洋政斧就算是彻底消亡了,就连段祺瑞和黎元洪都已经抵达南京任职,各国的驻华外交中心自然也就从燕京移向南京。

    尽管前些时候很多人心中都猜测陈敬云会不会把首都迁移到燕京去,但是陈敬云和政务院以及军方的沈纲等人经过了多次的讨论,商讨了利益得失后,终于决定把首都留在南京,而不是搬迁到燕京去。

    首都之争在第一次南北和谈的时候就已经争论过,当时孙文等人要求在南京,而袁世凯要求在燕京,抛开其他理由,最为重要的就是当时革命党人的实力大多在南方,去了燕京就相当于羊入虎口,同样道理袁世凯的北洋体系根基也是在北方,要来南京的话遇到的阻力不是一般的大。现在北方地区虽然大半已经被国民军所掌控,但是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区依旧不在国民军掌控中,而直隶、山东和东北等地区国民军也才占领了数个月时间而已,甚至连文官的派遣都无法做到,现在只是做到了军事上的占领而已,谈不上彻底稳固了统治。

    而国社党的根基就是在闽浙两省和苏南地区,这一片狭小的区域就是国社党的绝对控制区,国社党在这一片地区几乎是已经深入到了乡村,尤其是闽浙地区的土地改革慢慢进行着的时候,国社党的触角已经是深入到了农村角落,已经做到了几乎每一个镇都建立了国社党支部。

    如此情况下,国社党自然是想要把首都放在自家地盘上,陈敬云也没有准备吃饱了撑着去北方找罪受。至于事关的国防战略以及对北方统治的需求,这实际上和把首都定在那里没有直接联系。

    哪怕陈敬云把首都搬到了燕京,但是他也不会把江苏地区部署的重兵抽调到直隶等北方地区来,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浙江和江苏这两个省汇集的长三角地区就是中国的工业和经济命脉,就算国民军战斗力的直接来源所在,不管首都在不在南京,都注定了陈敬云要在这一地区部署重兵的。而东北地区和北方是否会因此而动乱呢,这一点和首都也没有直接联系,明朝的天子守国门还不是一样压不住满清在东北的崛起,满清的首都在燕京,还不是一样把朝鲜丢了一干二净,甚至连旅顺都被人家占了,连天津都不住驻扎自己的军队,渤海湾甚至连炮台都不能修筑。所谓的海防和陆防也都是一句空话。

    从首都安全上而言,南京要比燕京安全的多,虽然有个长江直通南京,但是只要上海、江阴不失,南京无忧,至于上海,江阴和整个苏南都丢了,那已经不是说什么首都安全的问题,而是整个国家民族存亡的问题了。不像燕京,现在的列强部队是想去就去,连想要修炮台列强都不准许,近代的燕京,几乎就是耻辱的代名词了!

    基于这些考虑,军方和郑祖荫等人几乎是统一支持在南京正式定都,如此一来所谓的首都之争也就消失了,首都依旧是按照中华共和国临时宪法所规定的那样为南京。

    南京共和政斧明确表示不会迁都后,列强也是把外交中心放到了南京这边,然而不得不提的是,各国的驻华公使馆依旧还在燕京,这一点连美国都没有例外!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其最根本问题就是各国到现在还没有公开承认过南京共和政斧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斧,各国既然都没有承认,那么自然也就不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了。而这看似一句简单的正式承认却不是那么简单,至少袁世凯的北洋政斧自从组建以来,内阁都换了好几届了但是依旧没有得到列强的承认。

    这种承认表面上看上去可有可无,然而这对于一个新成立的政斧而言绝对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要双方承认了,那么才能进行正式的外交关系,而有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南京共和政斧才能代表整个中国和列强签订各种条约,而不是和之前一样南京共和政斧只能是一个中国内战交战团体和列强签订各种协议,而无法代表整个中国,换句话说那么到时候南京共和政斧向曰`本宣战了,那也只是南京共和政斧本身向曰`本宣战,而不是整个中国。

    而更重要的是,在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之前,那些关税协定、收回各地租界之类的事情就一定要拖延下去而无法处理,除非陈敬云准备用解决青岛事件一样不用和谈的方式,而是用武力直接夺回来。

    ♂♂

    辛亥大军阀 ,欢迎读者登录  阅读全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