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第一日不落帝国 > 第二十五章 变法成败的根本

第二十五章 变法成败的根本

滴血的原始资本积累。

    文化就不说了,相信各位在教育和培养技术工人的过程中有足够的体会,没有文盲的社会简直可以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

    要是列宁来过北宋,他就不会说‘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內,是建成不了[]社会的。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須先教他們识字。不識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識字只能有流言蜚語、传闻偏見,而没有政治。劳动者渴求知識,因为知识是他們获得胜利所必需的。十分之九的劳动群众已经懂。’之类的话了。

    就是那些最不符合文盲定义的顶级知识分子担当的高官们领导这个国家输给了文盲领导的游牧帝国。就是那些政客为了打击政敌不惜掉光节艹,利用拖后退让敌国胜利来获得证明对手无能或失职的证据。可见[]说过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知识分子定义多么一针见血。‘如果路线错误,知识越多越反动!’听过没?这才是研究历史的结晶啊!”李基将未来直至靖康之役的历史中那些具有伪小人特点的宰辅事迹举了几个例子。

    “你的意思是没有足够强大的现代化执政团队和基层官员,就不能成功的消灭党争吗?”钱进问道。

    “不是的,商鞅变法为什么成功,因为秦王和历代皇帝支持其中的不断强化中央集权的核心宗旨,古代改革成功的重点是拥有有利于最具实力的统治阶层的强化自己力量的宗旨。成功的改革是因为改革维护的是最有实力的王族和皇帝的利益,失败的改革是因为和相对皇帝更有实力的世家、官僚、大地主、大贵族等社会金字塔次一级的统治阶层利益产生矛盾。并不是因为执行力或人才不足这种表面原因决定变法失败或成功的转折点,而是受益于改革的阶层的实力决定成败。”

    李基点出关键,然后又说道“执行力和人才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但是是决定改革成本的关键。再好的善政也要人来执行和推进,没有人才就应验了列宁的那句‘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內,是建成不了[]社会的。’”

    “安多地区就是一块没有开发过的处女地,就是一张任由我们描绘的白纸,只要搞好这块试验田,我们就能锻炼一批执行力强大的人才。就算后年的科举,我们也有十足的把握让我们的人百分之百的占据所有安多的名额。”

    “老赵,你这不是废话吗?安多地区有几个不是文盲啊!识字的都是汉人,只有我们的人才有资格参加科举,得不到全部名额,你就要脸面全无了,还敢在这找死?”王能调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