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重回明末当皇帝 > 第两百五十章 人才问题

第两百五十章 人才问题

又是一顿打趣。

    “朱兄这是享尽齐人之福尚且不能满足,那要让我等形单影只之人怎么过活,列位说我说的是也不是?”之前打趣他的那人继续揶揄道,言罢便得到了几人的响应。

    朱姓的那人知道他们是开他玩笑。也不以为意,项玉和外面的这下人隔了一个帘子,因此瞧不清楚这些人的长相,不过听那姓朱的说公务繁忙。想来多半是在为公家做事了,只不过不知道是哪里的。

    几人又是一番打趣,似乎尽聊得都是这些话题,这让项玉微微有点点失望,台湾在这个时候被称为蛮荒之地,因此大陆有很多人都不愿意来到台湾。一来这里比较偏僻,二来跋山涉水还要跨越一道海峡,十分的不易,加之在之前荷兰人统制期间,荷兰人对于岛上的华人的控制和防范都比较严厉,所以岛上的文化活动十分低迷,不仅没有像内陆那样的学院和士子,就连教书先生也是逐年减少。

    后来虽然历经郑成功收复台湾,赶走了荷兰人,加上之后中华军在各地吸引移民,再加上对台湾的一系列开发,使得台湾的面貌焕然一新,人口也成倍增长,但是士子的力量也就是读书人的力量还是十分的单薄,这对于中华帝国的发展有利也有弊。

    后世太祖曾说过,知识越多越反动这句话,这句话尽管不算对,但是在某些特定的时期却也有一些道理,比如在明朝末期的民间起义之中,若是参杂了一些读书人甚至是士子进去了,那么起义军所带来的的危害要比单纯的农民起义更加具有危害性,这一方面是因为士子们对于一个国家的了解,比普通农民要深刻的多,加上他们手肘的知识,使得他们的大局观和管理行政制度更加健全,这样的军队才不至于像是一群流寇一样不成气候,而是能够威胁到统治者的根基。

    中华帝国里面没有这股势力,所以项玉想要发动什么改革或者是推行什么制度,所面临的的阻力会小得多,普通老百姓对固有的制度虽然有所了解,但是远远没有读书人了解的那么深刻,因此他们对于新东西的接受能力会比深受封建统治思想毒害的读书人来说更加容易一些。

    但是对于中华帝国不利的一面也很明显,那就是短期内国中面临着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虽然各地这个时候都在兴建学校,都在进行人才的培养,但是人才的培养不是今天挖个坑浇点水,明天就能开花结果那么快,这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最短也需要五到七年,慢一点则至少需要十到二十年,但是显然中华帝国的建设不能等那么长的时间,因此这个时候还是不得不依赖一些原来体系里面的知识分子的帮助。

    在回去的路上,项玉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人才的困境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关乎着中华帝国今后的发展和建设的速度,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