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汉末国士 > 4.访老

4.访老

就是在白村这种小地方也没那么多讲究,若是换成乡里或是县内的大族,少不得要挨门房几声斥骂的撵走。

    一个鳏居的老人,即便在这小村里因为识文断字,受过宴席铜印赏赐而在村民看起来有几分敬畏特殊,到底也是没有啥气势脾气可言的,反倒颇为喜欢和村里孩子说几句话,奈何因为他比一般村民要浓厚很多的气运,以及在这个时代罕见的年纪,再加上那老后丑陋的脸庞,都让村里小童有几分害怕的避开。

    李祀自然不受这些影响,本来也是打算和这位村内地位超然的老人熟络,但是奈何这老人的衰朽样子,总能让李祀想起穿越那一夜谢九三那副腐烂老朽的皮囊,进而勾起全身血液被榨干的回忆,因此虽然愿意偶尔上门探望,心底终究抵触,算不得过于亲近。

    而且这姓孟的老人,性子本也冷淡,只不过毕竟到了人老情多的年岁,对于这个时不时愿意来和自己说几句话的小孩,乐意给个较为和善的态度。李祀心里自然清楚,所以也不多寒暄问候,而是很手熟的拎着带来的兔子和狍肉径直走向厨房,些许时候就摆了做好的菜肴上来。还特意熬了碗热汤。

    老太爷也不客气,在李祀搀扶下进了屋子坐到一边就吃喝起来,显然颇为习惯,这就是李祀一年多来给他养成的,就像是九岁时就乖巧到附近孙家农户那里义务帮忙,从人家客气加怜惜的给这个李家孤儿一点粮食,到今日已经完全不当外人的熟络留他吃饭。

    以及周寡妇已经肯接受他半卖半送的兔子肉,猎户张牛肯主动教他下套子,脾气最火爆看到人就没好脸色的冯老爹,居然很乐呵呵的把李祀和自家闺女往一起凑…

    吴家媳妇总是抱怨为何李祀不是自家孩子…

    李祀这么个手脚麻利,嘴甜聪慧,样子俊俏的小孩子,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已经让大半个村子习惯并且喜欢他的存在。

    仅仅偶尔探望下的老太爷,在吃够了李祀送来的肉之后,都半真半假的说一句你就是生错了地方,要不读书后怎么也能考个功名……

    一个前几天才刚刚十一岁的小孩子,不知不觉间就已经在这村里活的比大部分人都要舒适很多了,若是李祀愿意,大可就这样冻不着、饿不着,过几年把周家老爹那个村里最美人胚的闺女娶回家生娃娃,也算安乐一生。

    想到此处,李祀哑然一笑,果然潜移默化四个字不管对自己、对别人都同样可怕,才过了一年多而已,自己居然就生出了几分安闲度日的心思,心下一凛,想起那位还在乡里集市浪荡厮混的刘皇叔以后一句“膑肉生”的悲戚感慨境遇,李祀暗自引以为戒。

    冲着对面的老太爷天真道:“小子自觉过些日子也到了年岁,颇想着能如同老太爷您一般识文断字,老太爷您知道县里有哪个先生最能教人学圣贤之书吗”

    正在吃肉的老头抬了抬眼皮,有点不满的道:“你这孩子怎么也学着村里那些憨娃儿想这些不顶事的东西,难不成还想着能读书读出什么名堂?还是你听说了村里四五十人昨夜都梦见神人入梦对你大加赞叹,就也跟着自命不凡起来?那什么神仙,怎么就没到老儿的梦里?”

    李祀听闻,也不禁无语,以如今那宋娘子的情况,若是近身老太爷这等淡白气之人,还是有些小麻烦的,所以她自然不乐意费这个力气,所以也不辩解,只是露出一张人畜无害的清白笑脸道:

    “只有有出息了,才好孝敬老太爷嘛,否则也就只能带着这些不上台面的东西过来,连最便宜的烧酒都给您买不起”

    孟老太爷不算太严厉的瞪了李祀一眼教训道

    “少拿这些话来和老儿说,莫不成还以为我和村里那些莽汉蠢妇人一样随你糊弄……”

    李祀一脸真诚的道:“哪能啊,老太爷您是我见过最本事的了……”

    对面坐着的老头转笑说:

    “虽然知道是假话,可是听着舒服……你和那些这辈子都为几亩地一口饭的汉子不一样……我闲来也替你想过一二……

    可是这读书的路子,真不是寒门子弟走的通的,老儿我当年就是过于天真,才沦落到如今临死潦倒的凄惨境遇……

    其中辛酸坎坷不提也罢……你若是真想往上爬个前程,还是学做那低进高出真金白银的商贾实在些……

    我在乡里倒也和一二个富人家有点不浅不深的人情在,你要是愿意,我这临死的老头子扶你一把,就算是还了你这一年多来往照看的情分……”

    李祀听着孟老太爷的絮语,一时间颇为感慨暖心,虽然自己本就是抱着非常功利的目的和这个老人来往,却不想对方在自己开口相求之前,便肯给自己费心打算……

    而既然话已经说到这里,李祀也不愿矫情,”要说打听县内名儒,以后拜读圣贤书还是其次,最紧要的,倒是想问问您,您觉得老村长去了后,这村长该是何人来做?”

    “这倒不难看出……十成有八成……该是王家……嗯?”

    老太爷突然抬头,瞪着眼问道:“你想做村长?”

    看着李祀这个乳气孩子认真点头后,饶是以孟老太爷八十几年的心性,都感觉十分荒谬

    一个十一岁的娃儿,居然要给白村这一百多口人当村长?

    若不是知道这孩子素来谨细沉稳,老太爷简直要以为是那些不晓事的混小子在说疯话……

    缓了好一会儿后,老头子才慢慢问道:“你觉得此事可行?”

    李祀斟酌后回答道:

    “本来即便老太爷您愿意帮我,再加上我一年多和小半村里人积攒下的些许情面,也只好说有三四成把握,还是托福您的德高望重……但是现在到老村长去后还有些时日,我安排一番,少说也有七八成……岂不知陈涉起义时何以聚人?”

    孟老太爷盯着面前这个笑容真挚的孩子好一会儿,想了想他自孤后一年的行事,突然觉得无话可说,只是幽幽叹了一句:“你真是应该可惜没投个好人家的胎……”

    话音刚落李祀觉得命池有变,一望之下颇为欣喜,本来大半浅白,小半灰白的命池气运,一瞬间又有近两成转化成浅白,得有七成了,这自然是来自于孟老太爷,此刻李祀即便比起那七个壮硕儿子的王家老人,从气运来讲也不差什么了,只是年纪实在小,难免不服众。

    孟老太爷三十几岁来这里定居,德高望重几十年,看着村里不少人从长大到生子甚至抱孙子,实在是没人不敬重三分,若非如此,仅凭借官府一个微末到不能再微末的[寿老]虚封,断然不能让老人命池满池浅白气运流淌……

    李祀自然是感激的,却也没什么矫情言语。倒是老人提点说应该去老村长家里多走动,李祀只说已经去过几次,孟老太爷也就不多说,只又家常闲聊的说了一会儿话,直到听闻李祀明后天就要进山打猎,老人倒是兴致颇高的道

    “要说这山里,可了不得,我当年听已经去了的老伙计说,在我像你这么大时候就有传闻,里面有大畜牲,听闻咬死不少进山的猎户,当年乡里那一任的蔷夫还派着兵进山捉杀过,但是也没啥结果,倒是自从进山搜过,附近村里是总死人………都是拦腰咬断血淋淋两截,大雪天留的爪印子有碗口那么大……像是虎豹吧,也没可能这么莽狠……

    那时真是人心惶惶

    加上这荒僻地方少有行路的差人…所以本来这里设的亭也就荒废了……听着就邪乎……”

    老太爷自然只当时异闻讲给李祀听听,李祀即便自然想到那畜牲是成了气候的玩意儿,也不会十足的留心在意,又陪着老人谈了些往事,就要告辞离去……

    孟老太爷叫住李祀,从席子下抽出几本淡黄纸色的书来:

    “这是当年我读过的,知道你识字,也就不用我教了,本想着留个念想,不过你既然起了读书的意思,不被这世道撞疼了,显然也是学不乖的。

    那么就拿去读,等到苦了哭了……自然也知道我所言不虚……”

    李祀一愣,然后眼神温暖的从老太爷干枯手上接过那几本泛黄书籍,却不曾说一个谢字的告辞。

    孟老太爷昏昏欲睡、眼神迷离的看着那虽然年幼但是却清拔的背影,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喃喃道:

    “要是你几年后真得了个童生茂才或者更高,别忘了到坟头说给我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