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杨棒子和他的囚犯小分队 > 第一百一十六章 活死人 第二节 钩腿子

第一百一十六章 活死人 第二节 钩腿子

克敌和老头借了把小凳子,抄着手把帽檐拉低了,贴着墙根子,远远地跟着,这么一个圈下来,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鬼子骑着马可是悠哉悠哉的,可把麻克敌给遛坏了,不过发现这么个情况,也挺有价值的,这鬼子的天皇特使要是一直躲在总督府里,那可没机会下手的!

    看着鬼子打马进了总督府了,他才叫了辆黄包车奔了德国教堂。见了区长和书记们,把鬼子出来遛马这事说了下,薄区长还问你看清楚没有?麻克敌说远远看过去是和照片上的差不多。

    研究了下,安排情报小组的化好妆,伪装成修鞋的,卖小吃的,要饭的,就在总督府这一带盘亘,打探消息,每天上午九点左右,必须有专人在这条遛马的线上盯着。同时去找军统发现的内线,把消息坐实了,看遛马的是不是鬼子特使。

    这边开完会了,麻克敌这就往回赶,路上过城隍庙那边的时候,路上又堵了,人乌泱泱地,黄包车夫一问同行,敢情今天城隍庙这有热闹瞧!说是办跤会呢!

    啥是跤会啊?就是过去摔跤的搭个台子,商户们地方官员们出些钱,做彩头,愿意上来比试比试的不论男女老少,都可以,赢了的拿赏钱,输了的就当过年乐呵一下。

    这年前啊鬼子汉ji把持的商会就商量今年过年要办这跤会和十五的花灯,用意吗,粉饰太平呗,那位多了人家赵家财产的铁杆汉ji,现在是商会的副会长,这事都是他张罗的,人也是他找的。

    麻克敌一想回去也没事,正好快晌午了,就近吃点饭,看看摔跤比赛也成。干脆就下了车,给了车钱,找了个对着台子的饭馆子,要了二楼靠窗的桌子,点了几个小菜,烫了壶酒,边吃边喝边看着。

    咱可得说道说道这保定府的摔跤,在这不叫摔跤,叫“钩腿子”,这玩意可别小看,有种说法说这个南拳北腿,指的就是北方的这摔跤钩腿子,这也是中华武术里的一大流派!

    老辈子说这摔跤有四大跤城:北京、天津、保定、济南。抗日战争前,全国各省、市、县、区设有国术馆、社等组织,当时,规模较大的运动会均设摔跤一项。全运会、国考大赛、擂台大赛,华北运动会,摔跤是最盛行、竞技最激烈的比赛项目。

    摔跤这玩意上手快,也不需要特别购置啥器具的,俺记得小时候山东老家那,还有沙坑呢,五分钱往盆里一放,就有人甩给你件摔跤用的褡裢,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上褡裢,进去随便找人摔去!

    要想拜师呢,这管着摔跤场地的一般就是本地最厉害的主,八十年代初的时候,一个月一块钱,不管吃喝住,送你件褡裢,包教包会。这项目群众性特别强,参与性也强,那时候也没电视啥的,一个月才演一场露天电影,晚上吃了饭没事干,大人孩子的都愿意下场去比试一把。

    旧社会靠体力吃饭的人更多,这里面几乎人人都学这摔跤,有记载的,解放前当时有一大批摔跤名将争霸跤坛,有北京的宝善林、沈友三、张文山、单士俊、熊德山;天津的张魁元、阎士风、张连生、穆祥魁、刘少增、卜恩福;保定的常东升、常东起、常东如、常东坡、马文奎、石乃堂、尹世杰;济南的于振声、马金镖、杨法武、杨松山、马裕甫、张孝才、张登魁、杨春智、周子和等。形成了以此四地市跤术家为主要对手,在全国各大赛上,四地市各有胜负的鼎立局面,“四大跤城”也由此而来,流传至今。

    这麻克敌虽说不是保定人,可他也自小就下场学过这玩意,这可是学功夫学武术之前那算是启蒙教育,摔跤界的名人也知道不老少呢,在这吃着饭,就听旁边的看客们讲保定历史上的摔跤故事呢,听的是津津有味的。

    历史上保定可出了不少的摔跤的名人,以前不是俗话说: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钩腿子,钩腿子指得就是保定的摔跤。据说真正过去的保定快跤国手是身材适中(精干)不是膀大腰圆,并具有儒雅气质,非是好勇斗狠之人。

    据传最牛最有传奇色彩的平敬一先生身材高挑,很精干并不胖,一伸手,二三个架式便决出胜负,架势好看又实用,非如蒙古式或其他式摔跤靠蛮力和技巧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