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花漫村田 > 一百六十二章 新买人

一百六十二章 新买人

不高兴地哼了声,什么年纪小只分汤,未分家前,自己几兄弟哪有吃饱过。仨兄弟聪敏,个个人精似的,知道说出来,徒增自家爹爹不快,都没有说出来。

    邓炽看着新奇,想让滨滨看看,特别卖力气去采摘。李海仨兄弟想着要将以前未吃的份,现在补回来,也下了些力气去采摘。

    但奈何这竹荪是稀罕物,不然当年李家得竹荪时,李嬷嬷也不会只给汤水李诸家喝。量不多,不一会儿就采摘完了,并没有几朵。众孩子心有不甘,仔细的找了一遍,没有发现其他才做罢。

    李诸将邓炽的篮子的粪倒入李海的竹篮内,将菇装进去,才堪堪盖了底。

    李诸看天色仍早,也未感到饿,便带着孩子们继续捉虫挖地龙。李涛今天拾的粪少,李诸把李涛篮子里的东西,都倒进李波的篮子里,才将捉的虫、挖的地龙砸死了装李涛的篮子里。

    回家后,滨滨看到竹荪,高兴地拉着邓炽的手笑道:“炽哥,这是你摘的吗?怎么不摘多些?只那么少吗?”邓炽看滨滨喜欢高兴,心里更是后悔摘得少,懊恼地道:“是的,我找过了,量不多。”

    滨滨知道这些竹荪的金贵,心想,下次让邓炽带自己去看看长竹荪的地方,看看可不可以人工种植。

    邓氏看到这些竹荪,笑着道:“诸,将这些拿去尚老那边,叫上大伯及大伯娘、爹、大哥一家,咱们今天杀只鸡,就当欢迎裴青及裴蓝来咱们家。”

    李诸听后高兴的点点头,道:“好,咱们人多,一只鸡可能不够,杀两只。我待会去买些猪肉,等裴翠、裴绿过来了,咱们再杀两只。”

    邓氏听后点点头,说道:“刚刚裴青将早饭拿了过来。虽然只是米粥和馒头,我闻了闻,馒头甜香、甜香的,粥看起来也是绵软的,手艺实在不错。这孩子,不知道多早起来的,忙活了多久,一大早做了这么多,是个勤快的。”李诸听后点点头。

    李老爷子今儿到李诸处吃饭,听到这叹了口气,李诸听后忙与李老爷子打招呼。李诸应后,李老爷子对李诸道:“诸,你是明事的,又是快考举人的人,现在分了家,本来爹不应该说什么的。但是,你们家用五十两银子买四个人。以现在的情况来说,真真是贵了。而且。还有一个是病秧子,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好起来。那个孩子晕迷不醒,如果以后都不醒,难道你们家要养他一辈子不成!”

    李诸低了低头。邓氏在旁边应道:“爹,裴青会些医理,裴翠及裴绿又都是会记帐、会识字的人,这个价钱是实在地的。”

    李老爷子皱了皱眉,不悦地道:“只买裴家三兄弟是实在,但是加在那个裴公子。就是个问题了,你们权哥没有说什么吗?”

    李诸及邓炽对望一眼,邓氏笑着道:“爹,俗话说有一好就没有两好,哪有将别人的福分都占了的道理。”

    李老爷子摇摇头道:“什么占福分的,你们家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日子刚好过点,现在又要紧巴着过日子了。”李诸听后笑道:“爹,咱们可以帮着别人,就是积德、积福的事。咱们家都是吃惯苦的,没事。”

    李老爷子接过邓氏递过来的粥碗,一边笑,一边摇头道:“秀才考的是口才吗?以前也没见你那么能说。不消说,你们权哥这次肯定又是劝不动你们家。算了,你们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你们爹我养了些猪。年底手上会有些钱,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记得与我说。你也知道,你们娘的钱都帮着稻儿了,我的钱虽然不多,都用来帮着你与渔。这就是我的一番心意。”

    李诸知道李老爷子这是消气了,至于老人家的钱,他是想都不敢想的,也不会去想这些个,并未放心上。

    李诸家吃早饭时。突然,院外传来一阵不规则的敲门声。李老爷子听到,不高兴的皱了皱眉头,道:“谁那么没有教养。海儿,去看看。谁来了。”

    李海一开门,便看见李稻一脸怒气地站在门口。

    李海还未来得及开口打招呼,李稻看见是李海,冲李海生气地怒道:“怎么那么慢,小孩子不要睡那么多觉,要早起,早起读书有益,知道不?”

    李海诺诺地应道“是的,二伯”,便退开一步,将李稻让入内。

    李稻“哼”了声,一入院子,看见李老爷子及李诸在桃树下,他径自走向李诸,不客气地问道:“听说你们家昨天去买人了?”

    李诸奇怪的看了看李稻,不明白自己家买仆人关二哥什么事,且看二哥的样子,似乎怒气冲冲的样子,李诸一脸莫名奇妙的应道:“二哥,是的。”

    李稻生气地对着李诸说道:“哼,家里的人都帮你。怎么?现在你家有钱了,就只想到买人伺候了。你有没有想过娘,你怎么没有想过买个人伺候娘?”

    李诸听后吓得愣住了,未反应过来。李海哥仨及滨滨在旁边听到,心里就窜火,心想,自己家的事凭什么被二伯这样质疑。

    李老爷子听后也不开心,道:“你这孩子在说什么,你弟买人是要帮着干活的,你在这嚷嚷什么。”

    李稻当没看见李老爷子,没听到李老爷子说的,生气地对李诸吼道:“诸,娘每日仍需为三餐而忙碌,你有钱了,怎么只能只顾自己享受?”

    李诸从未想过自己的二哥竟然如此不分是非,如此不讲理,气得脸涨得通红。

    李老爷子看到自己这个二儿子对自己如此不尊重自己,当没有看见自己,还如此事非不分,遂有始以来,首次对这儿子生气,他一阵咳嗽,生气地对李稻道:“够了,李稻,咱们李家已经分了家。没有要孩子们给爹娘分家前规定外的东西的,另外贴补的也是有理的。李诸每月孝顺,不管什么时候,都比普通农家人给的孝敬多些,你娘那的粮,连着我的那份的,都是超量的。你应该比我们清楚,哪有儿子给不在家里的娘买人伺候的道理的?而且你娘现在算是跟着你,首要由你家伺候,怎么由诸给钱请人。听你的口气,你娘现在你家还要干活劳累。之前是说让你孝顺你娘的。你们家有不便,就将你娘送回来吧。你就每个月按照你大哥、你弟给的量给月子。这里那么多人,你大哥、大姐、三弟,一人孝顺一下,不会让你娘劳累的。”

    李稻听后脸色变了变,他从未想过爹会帮李诸说话。

    其实他也不想想,分家后这几年。他回家的次数,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李老爷子对其的情随着时间,比以前淡薄了许多也是情理中的事。

    李稻生气地瞪了眼李诸。想起自己来这的目的,赔着小心对李老爷子道:“爹,我不是这样的意思,我只是想娘过得更好。在我家,不是有两媳妇,怎么会累着娘。只是书院里忙,娘又是闲不住的,我往日没有时间帮着娘干活,就恐照顾不周,就是想有个人跟着娘,让她不受累。”

    李海哥仨听到说李嬷嬷是闲不住的,切了一声。以前在家里的时候,李嬷嬷什么也不做,只是在旁边随口骂人,又何来闲不住之说。

    邓氏听后摇了摇头。到厨房里假装忙活。邓氏对这位二伯不对付,避开总好过听着受罪。就让李诸受着。

    李老爷子不以为意的道:“你娘现在身子仍硬朗,没有什么关系的,动一动,更好。你实在不放心,就带吴氏回家。让她跟着你娘,或者让你的新妾跟着她。你媳妇不是有三位吗?家里也没有农活,人手上应该是可以分得出来的。”

    李稻听后不高兴的皱了皱眉,生气地对李老爷子道:“爹、大哥、大姐,你们个个都帮着三弟。你想想,分家后,这两年,你们帮着三弟多少。你不要说大姐什么也没有帮三弟,我就不信,大姐没有补贴三弟。现在他们家有钱了。他只是想到买人干活,也没有想到买人照顾你及娘。爹,你身子不错,娘以前月子没有做好,身子一日不如一日。正需要人照看。”

    李老爷子看着眼前这位无礼的、说话不分轻重、不分兄弟情谊的李稻,心痛的摇头道:“我们帮着诸,都是一些手眼见的东西。说实在的,我这几年帮着你大哥及三弟做的事,都没有帮你家盖厨房累。难道家里人少了帮你。你的房子,不是你大姐出的钱。我告诉你,你大姐和你大哥都没有补贴李诸家。你三弟这几年,多多少少都有帮他们。他就是懂事的,连以前不对付的翠巧都帮。你别在这乱嚷嚷,成什么体统。你大姐家现在比咱们困难,连住的房子都没有,如果你手里宽裕,你之前借你大姐的钱就还给你大姐吧。做人就要知道知恩图报。不要一畏的要恩。”

    李稻听后不客气地道:“李诸有钱买人,叫他拿钱出来给大姐盖房子。咱们三兄弟,就不分这些的。”

    李老爷子听后,气得一阵咳,道:“你在胡说什么,你们三兄弟不是分了家?你三弟没有借你大姐的钱,为什么要还钱给你大姐?你借了钱的,就应该还钱。你以为看你十多天的书,就可以抵几十两银子?你三弟的钱都是他自己一点一点赚的。都是血汗钱,大家都看着,是实打实的。分了家,你就不要想这些有的没的。你自己安身处事,日子也会好起来的。不要总是惦记着自家兄弟姐妹的钱。你看看,家里有谁欠你的。你看看,家里有谁没有帮过你。大家帮你的,哪里不够了?你看看,你现在住的,难道不是你姐给你买的吗?你存了这样的心思,就不是正经人该有的。”

    李稻生气地哼了下,欲争辩。他回村就是想占家里人的便宜的。意外地,这次自家爹不在自己这边帮自己。在他心里,爹一直都是帮自己的,以自己的事为主,他心里想,肯定是因为李诸现在是秀才,爹才宠他,现在怎么争都是自己无理、立不住脚。他愤愤的看了看桌上的早饭,撇了撇嘴,不想与家里的人废多说,转身生气地离开,宛若他就是一个占理的似的。

    李老爷子看后,痛苦地流泪,哭着道:“这个孩子,自从娶了妾后就歪了。当初就应该立身正气,不让那个女子进门的。我们家是可怜她,这可怜来可怜去的,生生毁了我一个儿子啊!”

    李诸当没有听到,继续吃自己的早饭。滨滨撇了撇嘴,心里想,二伯本就不是良善的人。何来毁人之说。

    李诸吃好早饭后,看到李老爷子的早饭并未动,叹了口气,对李老爷子道:“爹,二哥的事,他自己会想通的。你就别想那么多,自己积怨,自己给自己气受,不值当的。二哥一直都是跟着娘,你管得少,歪瘪了,也不奇怪的。女子带孩子是与院子里的一套教人,在大理大德上,略有欠缺,也不奇怪。”

    李老爷子听得李诸这样说,心里舒服些,心情舒心了,擦了把脸,继续吃早饭。

    邓氏看李诸及家里的孩子都未受到影响,心里松了口气。

    吃过早饭后,李诸带着孩子们到山地处溜达,看看裴蓝的情况。李诸夸了会儿裴青,交待了尚老一些事后,带着裴青到李洪深处,让大伯李洪深考较考较裴青一些从商的事,孩子们都跟在旁边看。

    大伯李洪深听了李诸拜托的事后,高兴地应了下来,对裴青问道:“裴青,你往日在家里帮着干什么活计?”

    裴青应道:“我往日未照看过铺子,因着我们哥仨的养母身子不爽利,她留着我在身边,我以便照看养母,而养母则以便教我一些医理。裴翠则跟着掌柜学习看帐,及学习照看铺子。裴绿则陪着公子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