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抗日之兵王传说 > 三百四十七章 武汉光复

三百四十七章 武汉光复

    当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所有的日军面如土色,特别是队伍里面那些海军陆战队员,一个个大哭起来,随着出云的沉没,每个人都知道,属于他们的时代过去了,现在的中国,早已不是过去的中国。

    早川的尸体就停放在庭院之中,没有了双腿,只剩下了半戴身子,他的双眼望着天空,仿佛要看着自己的部队是怎么败亡的。

    早川的部队,田原大佐跪在他的尸体旁,几百名残余的日军跪在田原的身后。

    “早川阁下,看来,我们不能完成使命了,连出云都沉了,我们已没有了希望,这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打的一场错误的战争,我们输了,再也没有机会看到富士山下的樱花了,既然如此,那就让我们浴火重生,去见天照大神吧!

    寒冷的晚风中,一堆火焰熊熊燃烧起来,远处的中队也没有进攻,就这样看着日军,仿佛在看着一场表演一般。

    而当那丛火焰升起的时候,张忠已明白了日军想要干什么,既然鬼子想自尽,那就随他们去吧。

    田原望着自己的部下,凄然一笑,口中说道:”诸君,别过了,来世再见!“说完,田原一头跳出了火堆之中,随后,一个火人在火堆里不断的挣扎了起来,半晌,这火人才最终归于平静。

    “啊!”

    丙个日军跳入了火丛中,随后,更多的士兵跳到火丛中,远远看去,火丛中仿佛是群魔乱舞。

    这场表演,在一个小时后终于归于沉默,三百被包围,没有撤走的日军全部而死。

    终于结束了,鬼子这次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光赔上了早种支队一个旅团五千余人,还搭上了一个军陆战队支队三千人,另外出云号与其它战舰的水平,也有两千阵亡,也就是说,安庆一战,日军被歼灭了一万人,日军第三舰队包括出云舰在内,大部被歼,只有三艘驱逐舰与三艘运输舰逃了出去,这一战,日军第三舰队几乎全军覆灭,而第三舰队的覆灭,标志着日本海军在中国战争上的彻底销声匿迹,从此以后,日本海军再也没有在中国战场上出现过,日本,真的已成了落日黄花。

    “号外号外,出云舰被我军击沉!”

    重庆的大街小巷,来回奔走的报童大声的叫嚷着,无数人抢着买报童手中的报纸,每个拿着报纸的人,心中都难掩喜悦之情,很多人甚至特意到酒馆喝上一杯,以示庆贺。

    是啊,出云舰给中国人心中埋下了太强的阴影,就如同日本帝国主义一般,而今,这阴影却一扫而空,这无疑极大提升了中国人民对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

    现在,每个人都坚信,抗日战争,最终一定会取得胜利,日本帝国主义最终必将失败。

    出云号被击沉,引起了举国欢庆,很多人甚至点燃了鞭炮,庆祝着这日军标志性战舰的覆灭。

    据说,从来不喝酒的陈成这一天却醉了。

    据说,蒋委员长乐的从睡梦中醒了过来。

    据说,海军上至官员,下至水兵,这一天都是喜极而泣。

    据说,空军从上到下对齐孝天进行了公祭。

    出云号,承载了人们太多的情感,这一天,一切,终于得到了释放。

    锣鼓敲起来,鞭炮响起来,每个人都热泪盈眶,这一天,举国同庆。

    出云舰被击沉的消息传到了日本东京,天皇的皇宫之中,裕仁天皇顿时呆若木鸡,虽说,自从太平洋战争以来,日本经历了太多的失败,然而,海军不败的象征出云号竟然被击沉了,而且,还是被中国人击沉的,这个打击对于裕仁来说真的很大。

    裕仁简直不敢相信发生的事实,出云的沉没只是一个象征,那就是,日本帝国已是落日黄花,再也不会掀起太大的风浪了。

    这一日,日本举国默哀,为出云号死难的人祈祷。

    裕仁天皇只觉身上发冷,他不知道,日本帝国还能支撑多久,但他知道,这一场战争,日本是不会有获胜的希望的,然而,哪怕有一线生机,自己也要坚持下去,与美国人,与中国人打到底,大和民族,是没有投降的习惯的。

    当李学坤接到孙景福的电报,得知安庆守卫战成功,全歼日军万余人,击沉出云舰的消息之后,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出现在他的脸上。

    安庆守住了,新一军与新六军的大本营也就守住了,如此一来,自己就赢得了休整的时间,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新一军与新六军来做吧。

    安庆西部前线,当孙立仁与廖耀湘得知安庆保卫战成功,出云舰被击沉之后,两个人弹冠相庆,仰天长笑。

    “老廖啊,想不到啊,安庆一战,李学坤一个保安团顶住了日军军舰与大炮的攻击,还在援兵的配合下全歼了日军,击沉了出云号,这一次,咱们可真是扬眉吐气了。”

    “是啊,人家李学坤干的够好的了,咱们再不打点漂亮仗,怎么也说不过去了,我看,这就发动总攻吧。”廖耀湘说道。

    “好,我看可以,日军在抽调走早川支队之后,兵力更显不足,现在,正是进攻的好时候,这一次,我们一定要一口气杀到武汉,饮马长江!”孙立仁豪情万丈的说道。

    “那就下令吧。”

    两个沙场名将对望了一眼,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