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宋行 > 宋行第108部分阅读

宋行第108部分阅读

    “大夏国,殿前司步军向大宋河东军投降。”又是一个将军大声地说。

    更多的士兵都将扔掉手中的武器,蚂蚁一样排成长龙从河东军面前走过。

    这次换防总的来说秩序还是很好地,若是在平时,只需半个时辰就能结束。可这些党项人饿得只剩半条命,动作也迟缓许多,竟耽搁了小半个时辰。

    好不容易等到防务交接完毕,孙重山见党项人已经彻底变成手无寸铁的平民,这才笑着对王师信说:“妥了。”

    王师信冷冷地说:“敢问将军,这七千人马河东军将如何安置。”

    孙重山来的时候已经在杨华那里得到指示,见王师信问起,回答说:“王大人放心,我家大人也不是一味嗜杀之人。这些投降的士兵,大人都将发给路费遣散回家。”

    “替我多谢你家大人。”听到杨华保证这七千人的人身安全,王师信松了一口气。

    “呵呵,王大人,等下会有人引导这些降军出城去军营安置的,放心好了。”孙重山笑着说:“我家大人说了,王大人乃忠贞之士,而大人他又最喜欢你这种忠义之人,日后必定重用。我马上叫人送你去见杨大人。”

    信苦笑这摇头:“重用,如何重用。王师信深受我:重,却不能保家卫国,又怎么好意思再做官。”说完话,他突然高高跃去,一头撞到皇宫门那只巨大的抱鼓石上。

    热血迸起,那只石麒麟红成一片。

    “王大人!”七千党项军都同时跪了下去,放声痛哭。

    雪静静地落到他头上。

    “可惜啊!”远处的一座角楼上,杨华端正地坐在那里,眺望着这一幕。叹息一声:“王师信啊……这个傻瓜……如此也好,求仁得仁,也算是得其所愿。传我命令,厚葬之。”

    接收了皇宫防务之后,孙重山带着军队进驻皇宫,统治宁夏百年的李家王朝终于结束了。

    一下子都了七千人,硕大的皇宫空旷下去。

    夜色降临,寂寞地夜里只剩下宫女们压抑的哭声。

    但城中地欢乐游戏还在继续,花灯闪烁,礼花满天,如同元宵佳节。

    几家欢乐几家愁,这个世界就是一座巨大的森林,所以生灵都要遵循丛林法则。这次搏杀,汉族赢了,党项输了;大宋赢了,西夏输了。

    如此而已。

    次日上午,雪已停。难得地艳阳天,天空一碧如洗。

    三个旗手以铿锵的步伐来到皇宫广场上,在激烈地鼓声中走到旗杆之前。

    天武军、捧日军、游奕军、龙卫军、银川军各排出一个千人队,在皇宫前排起整齐的军阵。如同一座屹立的高山。

    “旗正飘飘,马正萧萧,枪在肩刀在腰,热血热血似狂潮,旗正飘飘,马正萧萧,好男儿好男儿好男儿报国在今朝。”

    鼓吹队在后面敲打着小鼓,用尽全身高歌。

    听到这阵歌声,所有的士兵都跟着唱了起来。

    如同汹涌的狂潮奔泻而来,然后朝亘古不变才苍穹升腾。

    “哗啦!”一声,巨大的三足乌红旗在罡风中招展,发出金石之音。

    而西夏国的重重宫殿也在这充满阳性的声音里颤抖了,动摇了,抖瑟了。

    须臾,歌声停下。

    “立正!”

    “向右看…齐!”

    “向前…看!”

    ……

    杨华穿着一件大红官服装,慢慢地走到皇宫大门之见。身后只跟着赵行德和关群、杨志、折彦文五人。

    他今天特意请李清照过来修剪了一下自己的胡子,看起来很是精神。古人都蓄须,男子都以长须为美。入乡随俗,杨华也不能不紧跟时代潮流,也留起了大胡子。可随着胡子越来越多,问题也来了,吃饭不方便不说,反要沾上油脂和饭粒。胡须的尾部还要开叉,发黄,弄得杨华很是狼狈。

    迫不得已,他只得请李清照过来帮自己简单处理一下。

    虽说是简单处理一下,过程却也复杂。李清照先用小剪细心帮他剪齐胡子,然后用皂角洗干净,等胡子干了之后,敷粉、上桂花油,足足折腾了一个时辰。

    现在,杨华看起来利索了很多。

    他叉着脚站在皇宫门前,双手抱胸,平静地看着前方:“可以开始了。”

    杨志走到门前,大声吼道:“大宋河东军,接受夏国国君李乾顺的投降,仪式开始。”

    几个东倒西歪的太监快步走了出来,手中扶着一个形容憔悴的中年人。

    那人走到杨华面前,推开众太监,手中端起一个盘子,上面放着西夏国皇帝的玉玺:“夏国国君,李乾顺向大宋投降。”

    杨华哈哈大笑,昂首接过玉玺,径直扔在地上:“没有夏国了,还要玉玺何用。从即日起,贬夏国国君李乾顺而河间王,转送太原安置。”

    “万岁,万岁!”

    几千河东军士兵都欢呼起来。

    “河东军万岁!”

    “杨大人万岁!”

    ……

    微微闭上眼睛,仿佛在享受这一刻的滋味。

    良久,杨华这才一把扶住李乾顺,温和地说:“河间王乃至诚君子,你也不要担心,我家皇帝定会善待你和你的家人的。我西征之时,已在太原为大王起了一处宅子,连用人都给你准备好了。”

    李乾顺看起来稀哪个是一个儒雅的文人,听到杨华这句话,他苦笑道:“将军有心了。”

    “自然有心。”杨华笑着说:“党项在我河东西面,中间只隔了一道黄河。正如本朝太祖皇帝说的那样: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嘿嘿,河间王让本大人失眠很长时间了。”

    第三百三十二章 政治

    杨华这么说,李乾顺也只能苦笑了,失败也只?羞辱,而杨华是天承朝最跋扈的将军,素来都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也许自己将来还真要仰他的鼻息了。

    接受完李乾顺的投降之后,杨华命令杨再兴带着一支一千人的军队带着这个西夏国君回太原去。随行的还有中护军指挥使,杨华的侍卫长折彦文。这两个人都身上带伤,杨再兴断了一条左腿,已经没办法指挥军队。而折彦文则断了两根肋骨,也只能让他回太原休养。

    这次西征,河东军损失虽然不大,可三员大将的受伤还是让杨华颇为恼火。尤其是赵明堂,因为身上的伤实在太重,基本宣告其军事生涯的结束。

    李乾顺做了这么多年的西夏国君,应该说还算是一个合格的君主。走的那天,还是有不少西夏旧人随同前往太原,以便服侍,其中还包括杨华一直不能招降的李良辅。

    站在皇城的城楼上,看着李乾顺的背影,已经大量的随行官吏。杨华禁不住感叹,李乾顺这人还算是不错,很给恩好感的。如果不是因为身份地位的关系,或许还能同他交一个朋友。

    在杨华同他接触的这段时间看来,此人气质高雅,说话谈吐都很坦诚,对如何治理国家很有一番减低。如果不是因为他是西夏的国君,这样的人才杨华是不肯放过的。而今,也只能叹一声可惜了。

    不过,同李乾顺这段时间地交流还是让杨华对如何治理宁夏有所启。李乾顺以前亲政之时,一直致力于民族融合与汉化政策,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杨华也老实不客气地全盘接收了他的政治遗产。

    沙州、甘州、凉州那边且不说,毕竟是党项人的固有地盘,杨华还没办法接受那里的政权。也只能听任那三万沙州军割据,留待以后以军政手段解决。就目前的宁夏而言,还有许多事务需要处理。

    先,当然是实行汉化政策。党项的式自然不能保留,于是,杨华布一条命令,所有宁夏人都必须剔光头,等以后长出来后再结成汉人的式。为了推行这道政令,那十多完俘虏兵挥的巨大作用。

    这些家伙在银川造了很大的孽,也剔了,算是同杨华站到一条船上了。现在回到本乡之后,大多做了厢军。而在河东政治体系中,军人地地位极高。于是,这些俘虏兵在做了厢军之后,很多军官还兼了地方团练、知寨‘、保正等基层组织地头目。这在李乾顺时期根本不可想象,在得到利益后,这些毫无廉耻的家伙执行起杨华的命令来,更是卖力。

    这十多万人牢牢地控制着地方政权。四出设卡抓捕顶着党项头式地百姓。勒令所有百姓说汉话。穿汉服。闹了个不亦乐乎。

    虽然他们做事态度粗暴。不讲政策。很有现代镇城神管地风范。但工作效率却是极高。而杨华也默许了他们地出格举动。只要不闹得太过分。对于这些家伙他还是很宽松地。民族融合就是一场革命。而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还是需要国家强制暴力地。

    有这批还乡团和既得利益地存在。杨华感觉自己在西夏地根基算是稳固了许多。按照后世一个伟人地阶级分析法。国家就是一个阶级镇压另外一个阶级地暴力机器。阶级问题不是宁夏地主要矛盾。而民族问题地解决才是重中之重。

    这批俘虏军有十多万。而宁夏总人口也不过两百来万。可以说。这些人代表着宁夏路地社会主流。笼络住这么一批人。才是杨华现在最需要做地事情。

    随着地方政权地建立。银川军也出去河套平原了。

    那边地情况比银川平原要复杂些。银川平原人口众多。百姓多以小自耕弄为主。

    随着党项贵族大地主被河东军整个地连根起出,小自耕弄已经成为宁夏路的主体阶级。银川平原民心稳定,已经成为杨华手头最可依靠地粮食基地和主要兵源地。而河套那边则多以牧民为主,这些党项人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的生活,社会结构也多以部族为主。要想管理他们,则要多花上一些心思。

    一想起河套平原的事,杨华就有些头疼。

    后,他还是借鉴了后世的一些管理经验,决定让银川军去河套之后,将牧民们都依部落编成不同的队,登记造册。并将牧场依照夏季牧场和冬季牧场划分成不同的区,收归国有。到夏、冬两季时,国家按照各部族的牲口数量核定牧区。

    草原问题的关键其实就两点:人口数量、牲畜数量。

    牲畜数量问题关系到草原的承载量,若牲畜多了,草不够吃,自然有寻找新的牧场。只要国家牢牢地掌握着草场,就算是掌握住了游牧部落

    。

    当然,国家要想将牧场收归国有,有些部落定然不肯答应,甚至会起兵反抗。银川军这次去河套就是干脏活的,反正于忆和余良手头的一万人马都是从俘虏军中抽调的精锐,下手非常之狠。余甚至认为,杨华这次派他去河套的意思是让他将那些盘根错节的部落理上一理,最好能将部落上层一扫而空。

    他也有决心干好这事,只要草原上只剩下贫穷的牧民,再没有酋长老爷。国家也就成为他们直接统治了。

    至于人口问题,也是草原上一个让人无比头疼的问题。草原的承畜量有限,能够养活的人口也有限。一旦风调雨顺,人口大量繁衍,草原上的出产也就养活不了那么多人。那么,南下抢劫汉人就是唯一的出路。

    在金国,女真上层唯一的手段就是实行减丁政策,派部队定期到草原杀人,以维持一个让他们感觉到安全的数字。

    当然,这样的手段实在是等而下之。杨华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既然草原养活不了那么多人口,那好办呀,我来帮你们养。

    他决定在河套草原的黄河灌溉区定期招募破产牧民,由国家给土地、农具和种子,让他们转职做农民。并实行优惠政策,一旦牧民定居,变成农民,可免征三年赋税。如此,河套平原即得到了开垦,国家也可增加收入,而草原牧民多余的人口也找到了出路,不在成为国家的隐患。只要那些党项人肯去当农民,迟早都会被汉化掉。

    实际上,后世的河套经过千年开,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农业区。杨华现在所做的不过是将河套平原的开提前了。

    这不过是他同关群和赵行德推敲出来的一个初步计划,一旦实施起来,具体效果如何还需要用实践来检验。不过,不管是否有效,做总比什么也不做要好。

    天气一日冷过一日,也许还得冷上一个月。

    冰河期的威力让习惯了北宋时期温暖气候的人们有些不习惯,所以,银川之战之后,各地各战场都同时安静下来。如此,算是给了吴敏和刘琦以喘息之机。否则,以张浚今年冬天咄咄逼人态势来算,关中只怕早已易手,至少已是不可收拾。

    这也算是老天爷给了杨华整顿宁夏的时机。宁夏这边千头万绪,没几个月时间整合不好。而宁夏在他未来的战略布局中将占有重要位置,山西已经残破,关中情况也不是很好。未来的战场需要宁夏的粮食、牲口和人力支持。

    看着屋檐下挂着的冰凌,杨华摸了摸额头,对坐在身边的赵行德说:“行德,以你看来,我何时南下关中为佳。”

    赵行德还是那副谨慎模样,他慢条斯理地回答说:“宁夏路政务需要一年时间才能理顺。”

    “一年?”杨华走到屋檐下,抽出横刀将屋檐上挂着的冰凌一一敲掉:“时间太漫长了,来宁夏这么长时间,还真有点想家了。我打算一开春,等雪一化就去关中。现在是二月,还有一个月时间。只需要吴敏和刘琦他们能够撑住。”

    “那么,宁夏路的政务如何处理?”赵行德问。

    “就交给你吧。”杨华笑着收刀入鞘:“你来做宁夏路制置使,替我守好这份家业。”

    “是。”也看不出赵行德是喜是忧,反正他还是那分永远不变的淡定。

    “宁夏路的军政你就一把抓吧,你毕竟在夏地当了这么多年的官,情况也熟悉。”

    “是。”还是那一声淡定的允诺。

    天承帝的圣旨终于等来了,圣旨上,皇帝大力褒奖杨华西征之功,并说,应群臣之请,封杨华为夏王,算是给了杨华一个回音。至于新收入大宋版图的宁夏、甘肃两路,朝廷将不再派出官吏,一应地方人事任免,皆由夏王自定。

    杨华扔在雪地上的李乾顺的玉玺先前被关群悄悄的收了起来,也许,是时候给杨华了。杨华作为李乾顺政治遗产的继承人,法理上已经可以说的通了。

    在圣旨到达银川的同时,又有一个消息传来,天承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赵明诚去世了,副相位置出缺。皇帝说,本打算任命杨华接替这个职务的,不过,其他宰相认为,杨华宜出任辅一职。

    任命书即将下达。

    听到赵明诚去世的消息,还在清点西夏皇室库藏的李清照痛不欲生,匆忙回太原去了。大宋痛失一名金石专家,而不是一个合格政治家。

    三月,雪化了,春雨如丝。

    关群头戴斗笠,身穿蓑衣地来到皇宫,“大王,可以南下关中了。

    第三百三十三章 急转

    群这段时间消失了很久,这家伙长于谋略,对于政趣。因此,在杨华同赵行德制定管理宁夏和甘肃的政策之时,他总是一言不发。

    杨华每次问他意见时,他只是笑笑:“主公英明。”弄了杨华一个老大没趣,最后干脆就不问他了。

    开春之后,关群推说风湿病又犯了,便告病休养,成天带着下人到黄河边上打鱼。

    看到他做这副打扮,杨华心中来气:“你也知道回来,病养得如何了。”

    “病好了许多。”关群笑着将靴子脱掉,穿着臭烘烘的袜子在杨华屋里乱跑。

    杨华现在已经住进西夏皇宫,这地方相当的豪华,比起简陋的太原不知要强上多少。人总是有惰性的,在这里住得久了,竟生出如果能终老于此,人生也算没有遗憾了的想法。

    “呵呵。”杨华对他浑身的脚臭毫不在意,笑着示意他坐下,说:“我正要找人去寻你,看关中之仗怎么打,你却送上门来了。来来来,怎么看地图。”

    房间正中的地板上铺着一张巨大的关中地图,上面用笔标注着不少数字,显然,杨华和参谋部人员已经所了很多工作。

    杨华兴致勃勃地说:“这次南下关中,我拟顷其全力。天武军、龙卫军、捧日军、游奕军全体出动,只留厢军和银川军在宁夏。此战,我军将出动主力军团三万五千,辅兵五万,民夫六万。

    抰泰山以超北海,用雷霆之势平定关中。”说到这里,他有些得意:“张浚,我

    shuba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