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宋行 > 宋行第66部分阅读

宋行第66部分阅读

    下去,“轰!”一声,黑色的云团腾上天空。

    这一日,宗翰没再进攻。一万多女真人同时动手挖壕沟,蜘蛛网一样的壕沟向太原延伸过来,直接挖到城墙根部。到夜里,借着夜色的掩护,他们在城下堆积了大量的柴和,试图用火攻。可惜,就在这个时候,城门突然大开,游奕骑突然出现,将下面的敌人砍得四下逃窜。

    第四天,敌人的士兵终于冲上了城头,城墙上,到处都是厮杀纠缠在一起的士兵。漫长的一天结束之后,城上的河东军伤亡惨重,牺牲了五百多人。

    王纳已经不知道城上的守军究竟换了几茬,来一波倒下一波,前赴后继,不竭如江河。

    四天的厮杀,宋、金两军士兵已经陷入了疯狂,满世界都是血红的眸子。只赵明堂已经神色不变地坐在箭楼里,冷静地下达着各种命令。

    “禀赵指挥,金人冲上来了。”

    “派出一百个陌刀手,去那边维持一下。”

    “敌人退了。”

    “把陌刀手撤下来,辅兵补充上去。”

    一个满面灰尘的士兵伸出肮脏的双手去抓热气腾腾的馒头,直抓得馒头上全是黑色的爪痕。

    这个时候,王纳正在空地上张网。他手一颤,馒头落到地上,“赵将军,敌人在捕鸟。”

    “那又怎么样?”

    “只怕敌人会使用火杏,我听人说,金人带了许多杏子核。”王纳斟酌语气念道:“磨杏子中空,以艾实之,系雀足上,加火,薄暮群放,飞入城垒中宿,其积聚庐舍,须臾火发,谓之火杏。”

    “这是什么?”赵名堂愕然。

    “这是李卫公兵法上写的。”王纳道:“怕就怕金人抄书,也给太原来上这么一招,是不是提前做些防备,以免失火?”

    赵明堂呵呵一笑:“这种攻城法太骇人听闻,说出去,怕要被人笑掉大牙。”

    王纳,“有备无患,还是提前做些准备为好。”

    赵明堂想了想起身下城:“我去问问虞先生和关群,问他们书上是不是写过。”

    等赵明堂离开没片刻,四天前给王纳裹伤的那个郎中突然来了,还带着一个军官。一进箭楼,他就指着王纳说:“古老板,我已查实,城中没这么一个人,可以确定他是北奴的j细。”

    那个姓古的军官一挥手,从外面冲进来两个士兵将王纳按在地上。

    王纳心中一凉:“完了!”

    第二百零四章 食堂

    金人大军连续四天的猛攻击并未能给太原军民造成任何困绕,龙城人民已经经历过一次残酷的围城战,逝者已经安息,该吃的苦都吃过,该流的血也流过。战争已经变成太原人生活中的一部。所以,当敌人扑到城下时,大家并不感觉害怕。日子还得一天天过下去,生活的意义在于坚持。

    同上一次为期八月的大战不同,这次的太原之战从一开始就做了充分的准备,所有百姓手头的余粮都被河东军用现钱赎买,然后再集中调配。

    加上前一段时间从金人老营中的俘获,城中粮秣堆积如山,把仓库都塞得快要爆炸了。黄灿灿的豆子从高大的粮仓里流泻而出,落到大街上。鼠雀云集,争先恐后地参加这场饕餮盛宴。

    但老百姓看着这些遗落在地却不敢俯身拾取,他们所能做的只是跑去向社区管制使报告,然后在管制使的带领下拿着笤帚和簸箕过来收拾,然后提取一成的奖赏。

    河东军有着严酷的军纪,无论军民,胆敢偷粮食者杀无赦,在镇压了一批囤积集齐的j商之后,城中治安为之一肃。

    不过,老百姓的智慧还是超过了杨华的想象。/有浮浪子弟为了获取那一成的奖励,居然勾结粮库看守将存粮弄得到处都是,事情暴露之后,杨华再次大开杀戒。

    非常时期自然要用非常手段,在河东军的铁血统治下,太原城内的局面还算安稳。

    上一次太原围城战为期八个月,这次宗翰再来,时间应该短不了。所以。杨华已经做好了同金人长期对峙的打算。按说,现在的太原实力比上次要好太多了。可同娄室地决战已经消耗了河东军的不少兵力,回太原之后一直没有时间休整,又开始了激烈的围城战,哪里还有时间扩编训练部队?

    因此,现在要出城同宗翰野战已经根本没有可能。换成半年前的杨华也许会不顾一切地出城同敌人厮杀。可现在的河东军已经被他用集体思想凝聚成一个整体,凡事都要从利益二字考虑。

    可以想象,如果他现在出城。手下的军官们肯定会闹将起来。

    军队是一只怪兽,在冷兵器时代尤其如此。作为骑在这头怪兽背上的统治者,你不能强来,否则会被它毫不客气地掀翻在地。骑虎难下,这是杨华此刻的感受。

    既然要长期对峙就要做好长期对峙地准备,虽然城中积累了大量的粮草,但今年的太原秋粮已经彻底颗粒无收,加上城中又涌进来这么多百姓,如果不做长期打算,过上一年半载。饿殍遍地也不是没有可能出现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古典军国主义和计划经济模式开始在城中试点和推广,所有百姓家的粮食都必须出售给河东军,不得私藏。满城军民根据年龄和所做的贡献分成六个等级。按日到社区领取自己那一份口粮。

    这六个等级分别是:辅兵、官吏、壮汉、孩童、健妇、老人。

    辅兵因为要上城作战,每日口粮三斤;官吏每日两斤粮食;壮汉因为要负担运输和土工作业,每日三斤糙米;儿童,一斤;健妇也是一种可靠的劳动力资源,每日糙米两斤;老人等而下之,只有一斤杂粮。

    所有的人都要到社区登记注册,凭社区管制使开具的身份凭证和两票领取相应口粮。

    城中待遇最好的是主力战兵和工匠,每日每天三斤粮食二两肉。还有一份蔬菜配给。所谓蔬菜其实就是豆芽,这也是太原城中所能见到地唯一的绿色植物吧。

    士兵和工匠不用去社区领粮食,他们自己办有食堂。

    军官们有单独的食堂。在没任务的时候,都要集中到军所属地伙房吃饭,不能开小灶。

    刚开始的时候,还有人建议杨华说,军官食堂的菜式是不是按照军衔大小做出区别。

    杨华想了想便断然否决了这个提议,军不患寡而患不均,现在是战争时期,若小军官在外面吃粗粮,而高级军官则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难免会让低级军官们有所看法。还不如大家一口锅里搅食来得亲切。也利于团结。

    小灶也不是没有。那是重伤员和军官家的孕妇才能吃到的。

    很荣幸,梁红玉就能享受到这样的待遇。

    但杨华还是很自觉地端着一个小木盆到食堂排队。

    一进食堂。杨华不想惊动诸将军,一个人悄悄地排在队尾。身后,符老二抓耳挠腮地跟着,满脸的急噪。他也建议过杨华干脆在自己家里做饭,自己就是一个好厨子。/可杨华率先将家里的粮食尽数上缴,符老二就算是巧妇,也没办法做这种无米之炊。为了说服杨华,他甚至还有些恼火地劝杨华慎重考虑安全问题。食堂里人多手杂,若遇到刺客怎么办?

    杨华笑着摸了摸他地头:“食堂里全是我河东军的军官,若那里有刺客,这个世界上就没安全的地方了。”

    符老二现在只能做地就是跟在杨华的后面等着试毒。

    看到满面不忿的符老二,杨华的两个护卫笑嘻嘻地站在一旁边看着,身体明显地松弛下来。

    这个食堂只接待军中的高级军官,放眼望过去全是熟人。古松、杨再兴、李鹞子、梁云龙、孙重山、铁十一、关群、高昌、虞允文。

    关群、高昌、虞允文是文官,本来可以在自己家里做饭的。可高昌说他是后勤主管,必须为军官们的伙食负责,虞允文现在是孤家寡人一个,也没人做饭,索性过来吃食堂。而关群又有另外的想法,他自认为自己是河东军的军师,虞允文的到来让他大感威胁。迫不得已,他必须频频出现在公众地视野中,以示存在。/

    军官们队领取口粮之后,通常都会边吃边商议一下军务。因此,这个食堂地戒备异常森严,外面站着军官们所带来的侍卫,并配备有快马,一旦城防有事,放下碗就出发。、

    因为这里是军机要地,军官们在打饭时都异常安静。

    这也是符老二第一次来这个食堂,一切都透着新鲜。

    却见两排队伍排得老长,所有人手里都照例端着一个小木盆做饭盒。他们一个个挺直腰板一言不发地站在队伍中,默默地向前移动。等打好饭菜,这才安静地站在桌前静静等着。

    很快,杨华就领取了自己那一份口粮。今天地午饭很丰盛,一人一斤小米饭,米饭上搁了一层绿豆芽,上面还有一块二两重的马肉。

    上次战斗中又不少死马,后勤司的人把遗落在战场上的死马都弄了回来,腌制成拉肉,满满地挂了一大片操场,弄得军官们的战马每次从这里经过都无一例外地发出一声长嘶。

    领到口粮后,杨华最后一个来到自己的位置,朝古松点了点头。

    “所有人都有---”古松一声大吼:“坐!”

    “哗啦!”一声,三十多个军官同时坐下,整齐得像是一个人。

    符老二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他没想到,河东军吃饭也能吃出这种花样。

    “吃吧,吃吧,抓紧时间。”杨华冷着脸挥了挥筷子。食堂里这才响起大口吞咽食物的声音。然后,军官们的说笑声才响了起来。

    符老二想起自己的责任,忙伸出筷子去夹杨华手的的饭菜。

    杨华却将他的筷子打开,“今天就算了,我相信我的火夫。”

    “这两天北奴攻得很猛呀!”关群一边吃的饭一边得意地说:“其中必有古怪。”

    古松虽然在密信上与关群同谋,但他一向瞧不起这个阴险小人,不客气地打断他说:“废话,女真人本来就少,西路军又都是金人精锐,居然用来攻城,他们不心疼吗?一口气就攻了四天,傻子都知道有问题。”

    关群也不生气:“当然。不过,古虞侯你认为金人这样不要命地进攻,究竟是为什么?”

    古松放下筷子,想了想,“不知道。”

    李鹞子说:“想着多做什么,敌人要进攻,我打退他就是了。”

    杨华点点头,目示虞允文,“虞先生你怎么看?”

    虞允文淡淡一笑:“关先生大才,已知道北奴的作战意图,我就不献丑了。”

    关群咯一声笑了起来:“虞先生客气,要不这样,我们各人写几个字,看是否一样?”

    虞允文道:“如此倒也有趣。”说着,他用手指沾了点茶水在桌上写了几个字,然后飞快地用手蒙上。

    那边,关群也写毕。他看着虞允文,满眼都是挑衅:“虞先生,我们喊一二三,同时把手挪开,如何?”

    虞允文:“哪里有着麻烦。”手一抬,桌上现出一行小字----“北奴要退兵。”

    关群脸色大变,迟迟没把手移开。

    杨华看了关群一眼:“你的,我看看。”

    关群恨恨地收手----“宗翰要走。”

    “啊!”众将都惊得叫出声来。两行字虽然不同,但意思却是一样。河东军两大军师竟然都是金军要退,难道这几天惨烈的攻防战不过是女真人使的障眼法?

    第二百零五章 女人们

    见到这两行字。杨华目中精光一闪。道:“简单说说你们的想法。”

    大约是怕被虞允文抢了自己的风头。关群抢先说道:“禀主公。连续四日大战。金人明知无法在短期内攻陷太原。偏偏还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依小生看来。宗翰不是傻。希尹更不是笨蛋。女真大军现在虽然归宗翰统帅。但他们却以部落为军事单位。一个部落若折损太多。部落的头领首先就不会答应。因为。上次打太原。金兵更多采用围而不打的策略。可这次宗翰偏偏一味强攻。这就不的不让人怀疑了。

    要知道。我河东军的战斗力可比王禀强太多了。城中粮草又足。

    因此。我断定。敌人这是在使诈。其真实的意图是撤退。”

    “五万大军。在太原下虚晃一枪就走。宗翰是疯子吗?”杨华沉吟片刻。又问:“你认为。他们会去哪里?”

    关群并未直接回答杨华的问题。清了清嗓子。道:“现在。金国已经向大宋宣战。宗翰不可能就这么灰溜溜退回云中。要打东京。最好的手段是东西两路大军隔着太行山齐头并进。宗望由河北过黄河。而宗翰则从河东南下。”

    “可是……”他加重了语气:“可是。太原有我河东军。宗翰要想拿下太原。没一到两年时间办不到。如此一来。两路并进也就行不通了。但是。主公你想过没有。在事实上。金人大军已经形成了两路并进的态势。娄室可没有闲着。他们已经过黄河了。”

    “啊!”杨华手一颤。筷子掉到桌上。“说重点。粘罕究竟要去哪里?”

    关群:“金人西路军要南下。太原固然是个绕不过去的钉子。东路军那边。真定何尝不是个钉子。现在真定虽然守军不多。可真定乃天下有名的坚城。城墙高度、城中粮草、城防体系。都比太原强大。因此。我认为……”他目光炯炯的看了虞允文一眼。的意扬扬的下结论:“宗翰肯定会带主力东去与宗望汇合。两路大军齐攻真定。然后挟大胜之威南下。现在。娄室部已成孤军。救军如救火。宗翰、宗望都耽搁不起。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打到东京城下。娄室军现在卡在东京与山、陕、鄂之间的郑州。截着宋军各路勤王兵马的来路。若他有个万一。金人两路合围开封的战略就要破产了。”

    杨华转头看着虞允文:“虞先生你认为呢?”

    这个时候。没有人察觉到关群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嫉妒。自己这个长篇大论可以说是精彩之极。也是他这几日综合了各种情报的出的结论。按说已经有相当的说服力。杨华应该大声赞扬才是。可现在。主公却将探询的目光落在虞允文身上。这让关群恼怒欲狂。

    杨华其实已经智力超群。但为人未免阴郁。很有点毒士的风范。若放任他这么下去。将来只怕不好控制。说不准哪天就被这家伙阴了一道。

    而且。军中任何一个职位都要有人制约。作为河东军的当家人。杨华需要做的是协调和平衡。不偏听偏信任何一面之词。实际上。有的时候他也乐意看到部下发生冲突。有竞争才有进步。比如古松和杨再兴所率领的捧日军就不怎么待见赵明堂的陌刀军。说他太狂;而陌刀军却瞧不起捧日军中的那群新兵蛋子。

    听杨华问起。虞允文却不上这个当。只淡淡的一笑。拱手道:“还是关先生想的深。允文虽然察觉到金军要退。却不知道他撤退的原因和将退往何处。关先生真大才也。允文佩服。”

    关群捏着上嘴唇上的两根鼠须的意的大笑起来。

    杨华暗骂了一声小狐狸。只的无奈的说:“虽说如此。可没的到确切情报之前。一动不如一静。暂时就这样吧。关群。你把最近的到的情报抄录一份给虞先生。分析分析。以后再做打算。”

    说完话。他不再停留。断着木盆站起身来:“大家也都别磨蹭了。快吃快拉。吃完饭就回工作岗位上去。”

    照关、虞二人的的确有撤退的迹象。现在。太原城外干净的找不到一棵两米高的树。金人再在这里呆下去也没有任何意义。这四天的猛攻可能真的是假象。如此。太原之围可算解了。总算可以有一段时间编练新兵。

    想到这里。杨华长长的松了一口气。一边吃着饭。一边带着侍卫离开的食堂。

    走出戒备森严的高级军官食堂。西行一百来米。就排着长队。现在的太原到处都在排队。乍一大概是城中的百姓正在排队领取口粮。

    可等他走到这群人跟前才发觉其中的不对。这群女人一个个衣着华丽。浑身珠翠。有的人还带着丫鬟。不知道的。还以为她们在开露天派对。仔细一看。却是军官太太们。

    同盛大的宴会不同。这些女人们手中无一例外的端着盆盘锅碗。

    “这是……在做什么?”杨华有些疑惑的问。

    身边的侍卫忙回答说。这是军官太太们的食堂。按照条例。她们也需要在食堂吃饭。

    “不过。许多太太们都不亲自来的。”侍卫笑着说:“她们都让丫鬟们过来打饭。但是。后来有人发现每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