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永乐架空传 > 永乐架空传第43部分阅读

永乐架空传第43部分阅读

    在奏折上批道:

    览奏不胜嘉悦。卿此次处理安陲有邑云骑尉东丹染戎之叛乱,详虑而谋远,遵命而机断,未伤我一兵一卒,身入险地一举而击毙酋魁、剪恶逆于须臾,朕心不胜喜悦。然匪长女及幼子下落不明,尔等应用心追索。千户等有功人员,皆报部记名议叙。东丹染戎九族及从犯不必押解送京,就地显戮用以震慑宵小。

    另告,卿所请朝廷下拔水泥修筑道路一事不准。水泥产量太小,京畿之地御道尚且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自无余量拔往柳州。然卿之爱民之心上感天地,朕亦为汝一叹。授人

    如授人以渔,故朕派遣制造水泥之能匠前往柳州修:。水泥窖场修建成功之前,卿可仿先秦修筑大驰道之旧例,以黄土揉合碎石黄沙夯成坚硬结实之路面。若地面坚硬,则马车在此路面行驶速度能快一倍有余。如若将路基垫高,则纵使雨天也易通行。

    想了想,朱在后边又添一句。“此次俘获有邑云骑尉东丹染戎之参加叛乱人员及其家属,一半赏与参战之有邑贵族,尔等不得抽分科夺。另一半就地服苦役,用以修筑当地道路。”

    写完批示,朱叹了口气。

    修筑大驰道、帝陵、大运河、长城之类地大工程中,有些是能省的,而有些却是不能省,或说修建之后所能创造的社会效益比消耗的社会资源更大。这些有利于社会地较大工程,若是纯粹由百姓服役,则对百姓而言是一项不堪重负的劳役;若是朝廷花钱雇佣民夫修筑,其财政负担又不是封建社会可以承受的。

    朱棣离开御座站起,来回踱步。

    朱很想将明朝的道路网修得更密、更好一些。

    在后世,国家调控经济时最常用的一招便是增加政府开支,而增加政府开支中社会效益最大的则是修路。后世国家修路有时候会是出于增加就业地目的,但此时并没什么流民,朱棣自然不会是出于这种目的。

    在朱棣看来,修建道路地目的是为了使运输成本降下来,促进经济的展。

    问题卡在劳动力上。

    按道理说,中国是不缺劳动力的。但偏偏朱穿越地时间特殊——展大航海事业以及获得更多的殖民地才是朱棣优先考虑的问题,甚至比修建道路促进国内经济展更优先。如此一来,破产农民以及遭受天灾的流民便当然应该优先用来开拓殖民地。

    西班牙在大航海初期处于领先位置,但由于西班牙将巨额贵金属从殖民地运回本土,结果患上了“贵金属病”——国内流通的金银巨增,于是导致了通货膨胀,进而又导致工人的工资增加,结果使得本国工业地竞争力远不如外国。偏偏西班牙的上层又从大航海中分得了足够多地利润,拥有足够的金钱,缺什么就从外国买就是了。因此西班牙地上层对于本国工业竞争力缺乏的事实竟是毫无警惕。结果,在大航海初期拥有领先优势地西班牙反而没能从殖民活动中获得最后的胜利。

    然而朱却根本不担心中国会患上类似的“贵金属病”。

    一来,明朝的法定货币是大明宝钞。目前朱没足够的贵金属作为储备,所以只得硬着头皮实施“信用本位制”。但朱毕竟有着自知之明,“信用本位制”不是那么好弄的。皇帝国家,一旦国家缺钱了,谁又能挡住多印钞票饮鸩止渴的诱惑呢?所以,朱棣思来想去,最后还是决定一旦获得了稳定的、大量的贵金属来源,便转而实施“金本位”或“银本位”制。当实施贵金属本位制的货币政策后,运回国内的贵金属多了,顶多就是将国家金库的贵金属储备比例提高就是了,这样一来通货膨胀的程度自然减轻。

    二来,明朝可不是区区一个西班牙可以相比的。无论是疆域还是人口数量,两的差距都在十倍甚至数十倍以上。这就好比吃某种药,小孩子顶多只能吃半颗。但一个身体极为强健的大人,哪怕是吃三颗也没事。西班牙吞下几万吨白银便撑着了,可中国吞下同样数量的白银,说定只是个半饱呢。

    三来,中国虽说并不可能因为运往本土的贵金属增加进而导致同样程度的通货膨胀,但退一步说,哪怕中国也生了同样程度的通货膨胀进而导致了工业竞争力的下降,那样问题也不大。中国传统的出口物品是茶叶、丝绸、瓷器等,这些东西在当时基本可以算是垄断的——既然没有竞争,又哪来得竞争力之说?至于说进口,原来的历史上中国实际上主要进口商品是白银(以货币形式进口白银,实在是大亏特亏)。如果贵金属直接是殖民地所附带的好处,那便连进口都免了。怎么看都没什么好担心的。

    所以说,朱棣已经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要倾尽全力展航海事业以及海外殖民事业,暂时抽不出更多的财力和人力用来展国内的大型公共建设……但,大型公共建设也是极其重要要的,水利设施能够保障农业生产,运河以及道路能够促进商业的展。少了哪一项似乎都不行啊?

    怎么办呢?难道说,只能用战俘来补充这个劳动力缺口?

    车骑营前往大草原扫荡毕竟是远征,而且自身的兵力也不是很多,自然不可能抓太多的俘虏。仅有的少量俘虏,为了激励参战的兀良哈人以及补充辽东那巨大的劳动力缺口,能够送入中原的实际数量太少了。

    以茶叶换人头政策实施后,已臣服的游牧民族主动出击攻击鞑靼的次数虽然猛增,但是在战斗中俘获的战俘一部分由胜利自己消化掉了,另一部分则往往会卖给附近那些开辟村屯的汉籍有邑贵族。虽说朱同样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弄一批奴隶到中原来修路,但汉籍有邑贵族太缺人力,结果把奴隶的价格都抬高了。朱通过剪刀差,以茶叶、布匹、丝绸换取游牧民族的物资占便宜占惯了,见奴隶价格已经高于往年,自然不肯购买。

    西南诸省的少数民族偶有叛乱,但实施了有邑贵族制度后,其叛乱会大幅减少——朱棣又没神经,自然不可能因为缺乏奴隶而故意去激起少数民族叛乱。

    难道说,只能等到征服安南时才能解决修建大型公共设施缺乏劳动力的矛盾?

    ……好遥远啊。

    朱高炽有点奇怪。父皇坐功一向挺好的,今天怎么走来走去象是坐不住似的?他今天特意呈上这份奏折是讨开心的,为什么父皇此刻倒象是遇到了什么为难的事呢?

    朱高炽抿抿嘴,想问,终究没敢。(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id,章节更多,支持作,支持正版阅读

    第二十一章 苦役户

    子欲言又止的神情被朱棣看在眼中。

    “你想问什么?你与朕既是君臣又是父子,有什么好顾虑的?”

    朱高炽期期艾艾地问道:“父皇,您收到这份奏折仿佛不怎么高兴的样子?”

    朱棣摆摆手。“这份奏折里是好消息,朕为什么不高兴?朕所想的是另外一件事。”

    接下来,朱棣便将建设国家大型公共设施的好处与展海外殖民地的重要性讲述了一遍,然后说出自己欲鱼与熊掌而兼得,却受到劳动力缺乏的限制。

    朱高炽半张着嘴,一脸的震惊。

    “父皇,安南于我国向来恭顺,您为何准备攻打它?……安南无论是陈氏掌权还是胡氏掌权与我大明又有何干?只要安南对我大明恭顺不就行了?”

    呀,说漏嘴了。把准备两年后攻击安南的计划说出来了。

    朱棣苦笑着摇摇头。

    “炽儿,那陈氏立国一百七十五年,宗嗣怎么可能说继绝就继绝?”

    “这个道理儿臣明白。这其实只是胡氏地一个借口。但这与攻打安南有何联系?”

    “你没弄明白。”朱棣加重了语气说道:“胡氏篡权后。陈氏宗族难道就准备复国?若是凭自身实力无法推翻胡氏地统治。大明身为宗主国。这么好抱地粗大腿。陈氏宗族难道眼睁睁地看着不来抱?……若有陈氏后人来大明向朕求助。朕理是不理?”

    朱高炽皱着眉问道:“何必与他人火中取栗呢?”

    朱正色道:“不错。国与国之间。只应有利益关系。而不该为了面子去做费力不讨好地事情。但朕帮陈氏出兵。却并非与他人火中取栗……”

    朱高炽讶然道:“莫非父皇打算鸠占鹊巢。使安南成为我大明一省?”

    朱棣嘴角一动。似笑非笑地反问:“安南自古汉以来便是我中华之地。唯唐亡后五代方立国。将之收复为大明直属领地又有何不可?”

    见朱高炽皱着眉思考此事的得失,朱棣哈哈大笑。“罢了,朕今天就给你实话实说吧。朕其实并不打算直接将安南变为大明的直属省。毕竟安南脱离中华已有一段时间了,安南的语言、文字、民俗与中原不尽相同。若是直接将安南变为大明的直属省,恐派往当地的官吏会激起民变。安南毕竟拥有五百万人口,若是各地起义此起彼伏,官兵能镇压一次,却未必能镇压十次;能镇压十次,也未必能镇压百次。而且朝廷陷入泥潭后,反倒拖累了中原地经济。”

    “所以,朕扶持陈氏后人为安南国王的前提条件是:安南王国必须加入大明的有邑贵族体系。炽儿应当知道,当安南加入有邑贵族体系后,其地位与附属王国的区别极大。且不说中央可以用各种手段扶持亲近大明的继承人继承爵位,在条件成熟时,甚至可以直接进行赎买,使之成为中央的直属领地。此外,若此陈氏后人年纪合适,朕还打算将安成公主或常宁公主下嫁于此人。也就是说,下一任安南国王多半将会是你的外甥。”

    “除加入大明有邑贵族体系之外,未来的安南有邑郡王还必须答应如下条件:安南必须用儒家经典进行科举考试选拨官员;大明许可安南臣民赴大宋参加科举考试,考中后可以在中原担任官职,亦可回安南担任官职;大明有偿协助安南创办学校;在安南指定若干沿海城市划为大明直属城市;在安南内地,亦需各处划拨出一定土地,由我大明指定的人选作为其领主。”

    “特别是最后一条。朕让朝廷官兵和出兵地有邑贵族获得领地后,一方面可节省一笔犒军费用,另一方面亦可更加强对安南的影响。而且,朕并不打算将所获得地领土全部赏赐给作战的官兵,其中一部分领地,朕准备将之卖给大明臣民,以此补偿出兵的军费。”

    “对了,帮助陈氏复国时,胡氏自然会垂死挣扎。但凡帮助胡氏而抗拒我大明天兵,俘虏后,均贬为奴隶运回大明,作为修建水利设施、挖掘运河及修筑道路的苦役。如此一来,安南人便会知道反抗天兵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而这种教训将是非常深刻地。而且,那些青壮离开安南后,安南造反的能量也会大量释放,在很多年内都不会行造反起义地事情……”朱突然一笑。“其实扶持陈氏后人当上国王后,安南并不会设置流官,而是由有邑贵族所统治。

    造不造反,关朕什么事呢?”

    “炽儿你看,这样处置下来,大明出兵后不仅不会白白消耗大明的财政收入,反而会使朝廷获得一定的好处。若这种模式能够获得成功,后世便永为定例:凡是属国提出帮助请求,均须付出足够的代价——总之,我大明有维护东亚秩序之义务,但维护秩序时,却必须获得相应的好处。”

    朱高炽已经听蒙了。

    朱高炽自然不会是什么酸儒,他自然听得出这样做对大明很有利,因此并不反对。但朱的这种观点与儒家思想冲突很大:太现实,太注重利益。所以,一时之间朱高炽却也没办法彻

    。朱高炽地脑海里正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但父予回应显然是不行地,结果唯唯诺诺地说了些什么连他自己都不清楚。

    “那些战俘给予什么样的户籍?”

    听到朱高炽下意识所提出地这个问题,朱棣喃喃自语地陷入了沉思。

    是啊,那些战俘虽说将当成苦役使用,其地位与奴隶相仿,但即便是奴隶也同样会生儿育女。既然战俘们将长期在中国生活,为了使之保持相对稳定的情绪,将战俘们带回中国时似乎还应该允许他们地家人跟随。那时,战俘以及他们的后代在中国繁衍生存就是必然而然的事情。

    难道说,要给他们专门创造出一个新的户籍,使之世世代代均股苦役,干那些危险性较高的重体力活?

    这种做法自然是违反人权地。但朱对于传播展民主思想没有丝毫兴趣,他只是想让中国更加强大,更具有展前途。只要能够达成这个目标,别说是让“不听话的小兄弟”吃点苦头,就算是让本国的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朱棣也连眼睛都不会眨一下。但以此认为朱“腹黑”却也未必。朱只是深知一个道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每一分钱里都浸透了工人的鲜血。扩展开来,不仅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如此,任何国家、民族的展壮大同样需要绝大多数劳动做出相应的牺牲。

    因此,所谓的良心、负罪感并不能影响朱棣的决策。问题是,专门设立这样一个户籍到底行得通吗?

    明朝黄册中地户籍,既不是表示人户的贯址,也不是表示人户所从事地职业,而是指人户著于官府册籍上的应役种类。也就是说,如果某人属于灶户,但他完全可以去种田,只要按时向官府缴纳相应的盐就可以;如果某人属于民户,也同样可以去制盐,只要按时缴纳相应的粮食。

    若是专门设立这样一个“苦役户”,那么这些战俘以及他们的后人,便得世世代代股苦役,干那些危险性较高地重体力活。他们会不会心生不甘,进而在中原造反起义,给朝廷造成损失呢?

    朱棣仔细回忆,深恨自己的历史知识实在太少。

    日本地忍在后世被宣传得很神秘、很厉害,但知道忍属于贱籍的又有多少?同样为主公服务,武将的地位却远远高于忍。当然,日本的贱籍自然不仅仅只有忍。只是朱并不知道,日本的贱籍阶层是否曾因为不满自己所属的户籍而造反起义过。此外,印度除四大等级之外还存在一个贱籍阶层。那个贱籍阶层总是干普通人不愿意干地事,而且深受歧视。可惜朱同样不知道印度的贱籍阶层是否起过义。

    中国地贱籍嘛……妓、巫、九姓渔民、_民以及某些世代为官府服役的胥吏等属于贱籍,似乎没有听说贱籍造反地事……想来即便造反过,影响也不大。

    管他呢,就这么定了!以九姓渔民为例,虽身属贱籍,可那些人自己却似乎并不在乎。乾隆年间朝廷曾下文准许九姓渔民改业后,其子孙可参加科举考试,也是允许他们脱离贱籍。然而绝大多数九姓渔民对此反应冷淡,依然故我,以至于到同治年间,某位官员要专门向上司请求裁革渔课,并强令他们放弃娼业。那位官员的倡导,好像也只是一厢情愿,此后九姓渔民仍操故业。直到民国年间,浙江各地政府相应采取各种强硬措施,强令九姓渔民登岸陆居,取缔其卖滛业,此后,九渔民才渐渐从钱塘江上消失。由清中叶至民国年间九姓渔民地解放过程来看,并非九姓渔民主动要求脱离贱籍,相反,倒是政府要求他们陆居并同化于普通人之中。

    所以说,战俘以及其后裔成为专门的修建水利设施、挖掘运河及修筑道路的苦役,说不定他们干着干着也就习惯了。

    于是,朱棣缓缓说道:“朕准备专门设立一个苦役籍,战俘及其子孙后代世代从事苦役。其管理形式嘛……每十户左右设一小甲,每百户左右设一役。因一些较大工程每次所需劳力不菲,因此苦役籍分散居住,而是每省设一聚集之地。朝廷需要建设某项工程时,便从苦役户中调集相应劳力前赴开工之地。”

    单纯针对设立苦役户籍的事来,朱高炽接受起来却丝毫不困难,于是连连点头。

    朱棣舒了口气,对于解决了战俘进入中原的身份问题感到满意。

    这时,朱由将“土著押回中原劳役”联想到了“开拓殖民地时汉人劳役当地土著”,于是又说道:“炽儿,朕之所以建立海外殖民地,其目的是在于开拓大明的疆土。”

    “只要那些殖民地能够被中华文化同化,那么将来便很容易改土归流,成为大明的直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