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永乐架空传 > 永乐架空传第12部分阅读

永乐架空传第12部分阅读

    ,清楚地知道两万贯对于朝廷的一个部门来说根本就算不了什么。监察部下属机构有六个局,仅仅只是刑局想要招募足够多的探子,那两万贯也远远不够。

    从理论上讲,一字并肩王还拥有吕宋的采邑收入。当今皇上将“左逆文臣”流放到吕宋之后倒也并不是不闻不问了。皇上专门开设了一条定期航线,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船抵达吕宋,送去“左逆文臣”们最急需的物资和人力。但问题是,送去的物资和人力并非免费赠送,“左逆文臣”们一穷二白,因此这些高价物资和劳动力都是以年息20的借款名义记帐的。即便“左逆文臣”们最终能够在吕宋站住脚,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恐怕一字并肩王的采邑收入都是为零吧。

    既然财力所能支撑的监察系统与锦衣卫(注1)相比简直就象是蚂蚁和大象的区别,那么,除非只有朝廷任命的官员才贪污受贿,而监察部推荐的每个知县都是一文不贪、一介不取的清官,否则,监察部推举的知县又怎么可能占据大明帝国本土1171个县当中的586个?要知道,监察部固然可以监察皇帝一系官员的贪污受贿行为,但朝廷方面同样也可以监察一字并肩王一系官员的贪污受贿行为!

    两边力量一对比,王钝觉得想要达到禅让的条件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不过。这一点并不重要。重要地是。圣旨里宣布“任命王钝为监察部尚书”!

    不可能比得上锦衣卫有什么关系?无论如何。他王钝仍然是一名实权部门地尚书!

    三天后。王钝满面春风地抵达太原。

    虽然正是秋风萧瑟地时候。但王钝却觉得全身热——不排除这是烧所表现地病理现象地可能。

    接到任命自己为监察部尚书地圣旨后。王钝立即打跟在身边地官差回京。只带着两个长随直赴太原。无他。想弄个开门红而已!

    但凡附廓省城地知县。若是没有长袖善舞地能力。坐在这种位置上最受煎熬。其他地知县由于天高皇帝远。因此可以舒舒服服做个百里候。但附廓省城地知县在知府地眼皮子底下不说。连一省之行政长官布政使也在跟前。说不定头天放个屁布政使第二天就闻到了。而此任太原知县能够稳稳当当地坐稳这个位置。显然和上官们关系处得不错——官场上人所皆知地秘密。能与上官关系处得不错。那么逢年过节所送地礼肯定不薄!

    因此,王钝下意识地觉得太原知县必定有马脚可捉。既然如此,那干嘛不拿太原知县开刀呢?毕竟在整个山西省,太原知县可是地位最高的知县!

    退一步说,即便那个太原知县做事很隐秘,王钝一时之间现不了他的把柄也不能算是完全失败。太原毕竟是山西的府,一省之行政长官、刑名长官的府衙都在这里,大量的杂佐属官也在这里办公,比起那些偏远县城,逮出几个失职犯罪的自然相对容易些。六品以下的,空出来的官职可由监察部推荐人员担任;六品以上的官职虽然不能取代,但是抄家的收入却可以由监察部支配!

    为了不让太原的官员觉,王钝连桥子也不坐,只是雇了一辆车。昼夜兼程,只花了三天的时间便走完了预计中七天的路程。

    到了太原,王钝将车马行的马车打回去,也不拜访山西的布政使和提刑按察使,就悄悄窝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客栈里。

    好好地休息了一天,王钝觉得精力已经基本恢复了,于是开始微服私访。

    对于老爷的差事,两个长随比王钝还要积极。

    这两个长随长期跟随着王钝,虽说学识水平比秀才还差得远,但好歹也识得几个字。王钝获得监察部尚书的职位后,兴奋之余无人倾诉,于是有意无意地将自己如今的职权拣着能说的给他们说了一些。话里话外,大致意思就是两个长随只要跟着他好好干,将来即便当不上知县这样的主官,但是象县主簿、提举司吏目、赃罚库副使之类的杂佐官职,也不是绝对没有机会的。

    俗话说宰相门房七品官,自家老爷以前担任的户部尚书离着宰相也只不过差一点,因此这两个长随也就一直觉得自己的地位在九品官之上。但再怎么说,奴仆和正儿八经的官员毕竟有着天壤之别。如果真的能够当上什么县主簿、提举司吏目、赃罚库副使什么的,那岂不是祖坟上冒了青烟?!

    就这样,各怀心思的主仆三人不声不响地上了街,四处闲逛。

    漫无目的的瞎逛了老半天,街上的人虽然不少,但路人们除非是相识的才会见面后打个招呼,基本上并没什么人在街头上聊天说话。好不容易看到几个熟人站在一家店门口天南海北地聊着天,但王钝主仆也不好凑得太近。远远地听了一会儿,那群人又散了。王钝主仆在远处只是隐约听到只言片语,根本听不出什么门道来。

    王钝皱了皱眉,叹了口气。

    “就这样在大街让听闲话,就算是听一整天也未必能够听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其中一个长随连忙说道:“爷说的是。不如我们去酒楼吧。酒楼里面三教九流都要,收集消息那是再容易不过了。”

    另一位长随撇撇嘴。“老爷,现在不是吃饭的时候,去酒楼也听不到什么。不如我们到县衙附近转转,如果正好遇到打官司的最好。即便遇不到,住在县衙附近的百姓,知道的情况也比平常的百姓多些。”

    王钝觉得后的意见不错,于是一行人直往县衙而去。

    离县衙大约还有半里地的时候,隐约看见县衙附近聚集着一大群人,王钝心中大喜。

    王钝曾经当过知县,知道县衙附近聚集一群人多半不会是什么好事——要么,是县官收刮得太厉害,惹得群情激愤;要么,就是因为县官收受贿赂后判决了一起太过明显的冤案,结果百姓们出于义愤堵在县衙门口求个公道;最不济,也是哪里受了灾,灾民们在某些大胆刁民的鼓动下前往县衙寻求救济,这种事一个处理不好,知县也是很容易吃挂落的。

    不知不觉地,王钝加快了脚步……

    注1:此时王钝还不知道朱棣已经着手成立东厂系统了。

    第二十一章 由喜到悲的王钝(上)

    走得越近,王钝的心却沉得越深。

    从衣着看,这群人虽然比灾民强不了太多,但大多还算干净,显然不是什么灾民。再从神情看,这群人当中虽说有的人或迷茫、或彷徨,但仍有一些人却是兴高彩烈、情绪高昂。更何况,这群人当中有男有女,有大人有小孩,从这个情况看,也不会是对知县不满因而前来寻求公道的。

    走近人群之中,王钝正准备开口询问,却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凑到他们跟着问道:“老先生,您也是参加移民的?”

    王钝隐隐约约记得近一段时间的邸报中好象有过关于移民的内容,但当时一瞟之后,王钝觉得这条消息和他没什么关系,因此也就没认真看相应的内容。此时听到这个小伙子问,王钝不想暴露自己的身份,又想弄明白他们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干嘛,心里一急,憋出一句:“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旁边一个蹲在地上的大汉笑嘻嘻地对那小伙子说:“小猴子,刚才远远地你不是猜这位老先生象是三家村里的老秀才,不安生教书,出来撞官府打抽丰的么?怎么走到跟前来了,你又改口猜他是参加移民的?你到底有没有谱啊?”

    一席话说得周围众人哄堂大笑。小猴子红着脸,梗着脖子冲着那大汉说道:“章二叔,别看我今年只十七岁,可是在客栈干活已经八年了!任何人只要在我眼前一晃,我就能猜出他的身份……十次至少有八次能猜对!老先生,您说,您是不是秀才?”

    听得小猴子之前将自己看作是打秋风的穷秀才,王钝心里略微有些不快。不过,今天毕竟是微服私访,他自然懒得和这些人计较。

    见小猴子问自己是不是秀才,而王钝又想着从他们口里问出一些消息,因此勉强点头,然后问道:“你叫小猴子,官名呢?”

    王钝的语气已经不知不觉带出了点当官的味道,但小猴子却并没有听出来。

    “回老先生的话,我姓候,因为小时候长得瘦,又姓候,所以大家都叫我小猴子。我没有官名。”毕恭毕敬地答完王钝的话,小猴子得意地向原来的同伙看了一圈。

    确认了王钝的秀才身份后,这一伙人全都安静了下来——在官场上,特别是王钝这种等级的,哪怕是举人甚至进士也不值得用正眼去瞧。但是对于乡下的老百姓来说,秀才已经是很值得尊重的身份了。

    这时小猴子又向众人说道:“我老远就看出老先生必定是个读书人。我们这些准备参加移民地。全都大字不识。一开始小人想着。秀才可以免缴十亩基本田赋。而且官府又每个月按时拔付一定地钱粮。不会因为生计所迫地缘故而参加移民。因此小人便误以为先生是来县衙撞秋风地……”

    见王钝脸色一沉。小猴子也知道是自己说错了话地缘故。按照在客栈打工地经验。小猴子不轻不重地抽了自己一嘴巴。皮着脸笑道:“小地有眼不识金镶玉。您大人有大量。千万别和小地一般见识。”

    “按说您既然是秀才。到了县衙门口瞧见咱们这些人顶多也就是多看一两眼。哪有朝着咱们走过来地道理?更何况。您走过来地时候似乎是想问些什么……小人就琢磨。您该不会也是准备移民吧?”

    王钝含含糊糊地吐出几个词。小猴子也没听明白。但这并不影响这个饶舌地家伙地谈兴。

    “小人马上就想到了答案:朝廷这次组织移民。大概是担心我们这些大字不识地老百姓没人教化。因此也鼓励读书人参与移民。哎。你们大概都不知道吧。”小猴子转过身看着他地那些同伴们。口沫横飞地说道:“只要拥有秀才地身份。移民之后就可以负责方圆百里地教化。那身份尊贵着呢。比咱们县地教谕一点都不差。免费获得一百亩荒地不说。官府还每个月给予三石俸禄。这可是吃上了皇粮!啧啧……”

    小猴子羡慕地转过身看着王钝。“老先生。您大概也是看中了这些优惠。所以打算参加移民吧?”

    王钝略一思索,决定将话题引到自己关心的方向上。

    “小猴子,你们这些人准备移民……是不是被知县强迫的?”

    小猴子微露诧异之色,旋即又恍然大悟似的“哦”了一声。

    “您是担心咱们是被强迫移民,到了地头上怨气太大不容易教化是吧?哎呀,这个您老只管放心。要说呢,不情愿也是有的,毕竟是故土难离嘛。可是,不移民又有什么办法?官府说了,明年人头税换新的办法征收,田产超过十亩,每丁只需缴纳十个铜钱的人头税——若是说官话的地界儿,每丁只需要缴纳一个铜钱的人头税呢!人头税这么征收,那些富裕的人家自然欢喜得不得了,只是苦了我们这些无田少田的人,还需要补足十亩基本田赋。将来缴不起那十亩基本田赋,还是要被迫移民的,不如这一次主动移民还多少便宜些。”

    原来的历史时空中,“九月乙未,徙山西民无田实北平,赐之钞,复五年”。朱棣所做的改变只不过是将山西的无田移民到东北去而已。王钝当了好几年户部尚书,对各地土地兼并的情况多少有些了解,因此听小猴子说这些移民都是自愿的,虽然有些失望,却并不吃惊。

    那个蹲在地上的章老二不以为然地打断小猴子的话。“你不懂别瞎说!你这小子才成丁一年,还没尝过那服劳役的滋味!我爷爷在世的时候家里还有五亩水田九亩旱田,家境还算过得去。可是里甲正役、均徭和杂泛差役太折腾人。每十年轮一次劳役,三十年下来,等我爹伸腿的时候家里的田产已经全给败光了。明年用的新税法,里甲正役、均徭和杂泛差役全都折算到田赋里去,有十亩田的才是真正占便宜。小猴子你刚才说富裕人家会欢喜得不得了,根本就是放屁!”

    ps:三江期间,四千字以上的章节就分两次传了。下午补齐。见谅。

    第二十二章 由喜到悲的王钝(下)

    钱叔被章老二和小猴子安慰了半天,心中的忧郁也就消散了大半。他抹了抹眼睛,拍了一下小猴子的脑门,笑骂道:“小兔崽子自己底下的毛也不知道长齐没有……老子快四十了都没讨到媳妇,你倒想得美。对了,我看你妈长得就挺可人的。怎么样,改口把钱叔喊声爹吧?”

    这句话说出来,惹得众人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王钝厌恶地皱皱眉。他对于这些乡俚滛词很不习惯。另外,王钝对这个枯瘦汉子的情绪根本不感兴趣。伤心也好高兴也罢,他堂堂一个尚书有什么理由去关心一个山野小民的喜怒哀乐?

    听了半天,没听到一点想知道的东西,王钝不由有些急了。他恨不得亮出身份直接向这些百姓询问太原知县有什么失职或犯罪的事情,可是又担心亮出官身后,这些百姓会因为惧怕反而不肯再说实话,因此只得耐着性子旁敲侧击。

    “我看打算移民的人数不少。这么多人移民,知县组织得如何?大家有没有觉得不方便的地方?”

    王钝的本意是希望这些移民能够控诉太原知县没做好移民的准备工作。如果还是原来的身份,这种小事他根本不会关心,即便是知道了,也会置之不理——毕竟根据官场的潜规划,长官是没必要为这点小小的失职就叱呵甚至弹劾下级的。但如今王钝已经成了监察部的尚书,身份变了,想法自然也就跟着改变了:明显的犯罪固然不可能放过,即便只是失职,同样也不能轻易放过!

    移民们困惑地交换着眼神,小猴子若有所思地想了想,忍不住又“哦”了一声。

    “我明白了,老先生是在担心到了移民的路上是否辛苦吧?”

    “官府说了,移民途中的一切花费、口粮和工具供应,以及在定居地点放的安家费等一切开支,均由官府负担,不需偿还。太原县已经报名的移民共有一百多户。这一次,官府征用了大路通车马行帮助我们移民。我们都是些苦哈哈,也没什么行李负担,倒是老弱妇幼们能够轻松一些。”

    王钝精神一振。

    “官府征用大路通车马行?车马行难道情愿?”

    “情愿。怎么不情愿?官府给钱。钱还不少呢。”

    “咦?”王钝有些奇怪。在他地经验中。劳役都是官府强征百姓地。因此非常规性地大规模劳役总会导致怨声载道。沉吟片刻。王钝忍不住问道:“山西近几年收成只是普通。官府有很多钱?难道是当地官府用苛捐杂税收刮了很多钱?……不对。说不通啊?”

    剩下地话王钝没说:当官地若征收苛捐杂税只会放进自己地腰包。怎么可能私人掏出钱来做为公款用?

    “这事我知道。”小猴子快活地接口说道:“你们谁知道?”

    小猴子环视一圈。见众人都是一副懵懵懂懂地表情。而那位老秀才虽然没那么不堪。却也露出好奇地神色。于是越得意。

    “告诉你们吧。以前茶马交易一直都是官营地。但因为其中地利润极大。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所以一直都有客商犯禁走私——在客栈那么多年。我早就炼成了一副火眼金睛。那些私贩茶叶地客商。我一眼就瞧得出来。在客栈七八年时间。我见过地私茶商贩绝不下三十个。”

    “快说正题,别东扯西拉。”

    见听众表达不满,小猴子悻悻然将话题收回。

    “如今呢,官府打算将茶马交易交给私人。不过,官府说什么为了保证茶马交易的正常秩序,每个马市只放三张茶马交易许可证。你们想啊,那些私茶贩子为了贩卖私茶连杀头都不顾,可见其中的好处有多大!为了这天大的好处,但凡有可能获得茶马交易许可证的人,谁不拼了命去争取?”

    王钝下意识地问道:“那些商贩向官员行贿了?”

    “大约没有吧。说来也巧,我待的那家客栈也是有年月了,耳房和西厢房顶上的天棚是相通的,说话声极易传过去。那天正好是一个外地的商人